第一图书网

医用化学

张韶虹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9  

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张韶虹  

页数:

145  

内容概要

  张韶虹主编的《医用化学》对内容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将职业需要、学科特点及学生发展需要三者进行了优化整合,并以此为基点构建了整个教材的编写体系。精选了与实现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密切相关的内容,以期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的实质;加强了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生理学等课程间的横向联系,强化了理论与实验的有机结合,以便学生在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的领会教材内容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通过“相关链接”介绍了科学史、科技新进展以及化学与医学、生活的联系,适当拓展了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穿插的“讨论思考”环节,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能力的提高。该教材是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医学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和参考。

书籍目录

绪论一、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前景二、化学和生活、医学的关系三、医用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四、学习医用化学的方法第一章 溶液的渗透压第一节 溶液组成量度的表示方法一、物质的量浓度二、质量浓度三、质量分数四、体积分数五、溶液组成量度之间的换算关系第二节 溶液的渗透压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二、渗透压与浓度、温度的关系三、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第二章 缓冲溶液第一节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三、同离子效应第二节 酸碱质子理论一、酸碱的定义二、酸碱反应第三节 水的解离和溶液的pH一、水的解离二、共轭酸常数与共轭碱常数的关系三、水溶液的酸碱性四、酸碱指示剂第四节 缓冲溶液一、缓冲溶液的概念和组成二、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三、缓冲溶液pH的计算四、缓冲容量五、缓冲溶液的配制六、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应用第三章 电极电势第一节 电极电势一、原电池二、标准电极电势三、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第二节 电极电势的应用一、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三、电势法测定溶液的pH第四章 配位化合物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一、配合物的概念二、配合物的组成三、配合物的命名四、配离子的稳定性和稳定常数第二节 螯合物一、螯合物的概念二、螯合滴定第五章 有机化合物概述一、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三、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六章 烃第一节 链烃一、饱和烃二、不饱和烃第二节 环烃一、脂环烃二、芳香烃第七章 醇、酚、醚第一节 醇一、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二、醇的性质三、重要的醇四、硫醇第二节 酚一、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二、酚的性质三、重要的酚第三节 醚一、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二、醚的性质三、重要的醚第八章 醛和酮一、醛和酮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二、醛和酮的性质三、重要的醛和酮第九章 羧酸与取代羧酸第一节 羧酸一、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二、羧酸的物理性质三、羧酸的化学性质四、重要的羧酸第二节 取代羧酸一、羟基酸二、酮酸三、重要的羟基酸和酮酸第十章 立体异构第一节 顺反异构一、顺反异构的定义二、产生顺反异构的条件三、顺反异构现象在医学中的应用第二节 对映异构一、偏振光和旋光性二、旋光度和比旋光度三、产生旋光异构现象的原因四、对映异构体的表示方法和命名五、旋光异构与医学的关系第十一章 胺和酰胺第一节 胺一、胺的分类和命名二、胺的物理性质三、胺的化学性质四、重要的胺及其衍生物第二节 酰胺一、酰胺的结构和命名二、酰胺的性质三、重要的酰胺第十二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第一节 杂环化合物一、杂环化合物和杂原子二、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三、重要的杂环化合物第二节 生物碱一、生物碱的性质二、常见的生物碱第十三章 糖类第一节 单糖一、单糖的结构二、单糖的性质三、重要的单糖第二节 二糖一、蔗糖二、麦芽糖三、乳糖第三节 多糖一、淀粉二、糖原三、纤维素第十四章 脂类第一节 油脂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二、油脂的性质第二节 类脂一、磷脂二、甾醇第十五章 蛋白质第一节 氨基酸一、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二、氨基酸的性质第二节 蛋白质一、蛋白质的组成和分类二、蛋白质的结构三、蛋白质的性质第十六章 医用化学实验基本要求一、化学实验室规则二、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一 缓冲溶液实验二 水的硬度测定实验三 熔点的测定实验四 常压蒸馏及沸点的测定实验五 醇、酚的性质实验六 醛、酮的性质实验七 葡萄糖溶液旋光度的测定实验八 阿司匹林的制备附录附录一 常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附录二 弱酸、弱碱的解离常数附录三 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医用化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