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宝库*约翰·克利斯朵夫

罗曼·罗兰 江苏少儿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江苏少儿  

作者:

罗曼·罗兰  

页数:

251  

前言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代表作,是一部描述一颗伟大的心灵如何战胜怯懦与卑鄙,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气势磅礴的恢弘史诗。它所描绘歌咏的是人类在精神世界的一次·凉心动魄的历险,是征服内心世界的一段辉煌业绩。更为可贵的是,该书通篇流荡着音乐的旋律,人物性格和情节之中时刻渗透着音乐的律动,使读者时时感觉到,自己是在交响乐般的乐思、情绪和节奏中徜徉。小说的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个以个人的力量反抗社会的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知识分子的典型。他出生于音乐世家,在德意志的音乐精神熏陶下成长,在法兰西浓厚的传统艺术的环境中成熟,瑞士的崇山峻岭、意大利的古堡断壁为他的艺术注入灵气,爱情、战斗、革命、欺诈、谩骂等等人生的经历锤炼着他的心灵。终于,他成为了一个音乐的巨人和斗士。他反抗虚伪轻浮的社会,在与社会反动势力的斗争中不断升华、完善,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终于到达了重生的彼岸。在主人公克利斯朵夫战胜艰难险阻的历险进程中,作者充分运用他对音乐精神的深刻理解,穿插描述了病态堕落的艺术与健康奋进的音乐之间的斗争,歌颂了一种充满生命力的音乐理念。同时,还通过音乐折射了不同民族精神的融和与冲击,把二十世纪初那一代人的奋斗与激情,用宏大优美的艺术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一个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作品不仅仅是叙述克利斯朵夫一个人的故事,它也是千千万万人的心灵历程的写照,是真正的英雄的描述。它赞扬着这样一种精神:光明最终将战胜黑暗,尽管其间要经过众多曲折,但光明必将胜利。小说的主人公克利斯朵夫真诚、坦荡、执著、坚强,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是作者心目中高于庸俗资产阶级社会的英雄人物。他的奋斗和反抗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进步意义,但是他的思想局限又使他不断陷入深刻的心灵困惑与矛盾中,并导致个人的抗争以失败告终。这种深含悲剧意义的反抗、失败、动摇、幻灭的生活历程,蕴含着作者深邃、丰富而矛盾的社会认知。它深刻地概括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和矛盾,尖锐地批判了腐朽文化对艺术的摧残。该书的另一个闪光之处便是音乐在全书中展示的力量和神韵。主人公克利斯朵夫从音乐世家诞生,饱含着音乐的灵气和秉赋,自然的强劲音调——风声、水声,以及教堂的钟声将他唤醒,从此,音乐又陪伴了他整整一生,使他出类拔萃,超凡脱俗,并帮助他克服了人生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最终使他的心灵复归平静。这体现了作者对音乐极尽推崇的强烈认知:音乐是全人类的共同语言,是所有艺术中表现力最深刻的一种,也是人类沟通最美妙的工具。它抚慰我们的心灵,孕育人类丰富多彩的情感,使世界变得绚丽迷人。不可讳言的是,作者在构建和叙述故事方面稍嫌欠缺,全书深邃丰富的思想大多是靠直白的陈述展示的,这使得我们阅读小说不免有些吃力。但瑕不掩瑜,只要用心沉入这部浩瀚的思想之海、心灵之海、音乐之海中,那种荡气回肠的激荡感受,一定会使读者终身难忘并回味无穷。

内容概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宝库·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最杰出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一位德国音乐天才成长的过程和与命运抗争的一生,刻画了一位充满矛盾和不协调的性格,满怀生命热情却遭到敌对世界攻讦的艺术家形象,反映了整整一代具有人文理想、追求光明与自由的知识分子艰难的成长历程。小说展现了广阔的社会图景,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对为人类正义事业奋斗的善良进步的普通人民作了热情洋溢的歌颂。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罗曼·罗兰罗曼·罗兰,(1866-1944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最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音乐史家和社会活动家。出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移居巴黎,1899年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后考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攻读研究生学位。归国后在法国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开始从事文艺创作。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戏剧、小说、传记、音乐史论著和散文诗等,其艺术成就主要在于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出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托夫》、戏剧《革命戏剧》、散文集《心灵历程》,以及传记《名人传》等。1915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书籍目录

卷一 摇篮曲卷二 晨曲卷三 青春序曲卷四 战斗进行曲卷五 巴黎交响曲卷六 凄情的柔板卷七 室内乐重奏卷八 轻柔的舞曲卷九 激情奏鸣曲卷十 奔流终曲

章节摘录

鲁意莎抱起孩子,带着羞愧而又欢喜的神情说道:“哦,我的小乖乖,你真的是难看,不过没关系,你再难看,也是妈妈的心肝宝贝。你知道吗,妈妈有多爱你!”约翰·米希尔到壁炉前挑了挑火,坚毅的脸上透出慈祥的微笑,像是对鲁意莎解释般地说道:“好了,好媳妇,别担心了,他会越变越漂亮的。最重要的是,我希望他能做个好人,做个正人君子。”婴儿爬进母亲温暖的怀中,开始安静地吃奶了。约翰·米希尔这时皱了皱眉,开始想起让他烦心的事来:“鲁意莎,你丈夫怎么还没回来?”“他……也许在剧院参加预奏会,或者在哪个学牛家里教课罢。”鲁意莎怯生生地搪塞着。“哼,我看你又在骗我。”老人根本不相信儿媳妇的话。鲁意莎低声哭了起来,这更加剧了老人的愤怒:“我这是造了什么孽,生下这么个酒鬼儿子?天天就知道喝酒,把这个家喝得一贫如洗……可你也该阻lL他,不能让他这样没日没夜地死喝呵,这是你做妻子的本分……”鲁意莎哭得更厉害了:“您别怪我了。我自己也是伤心透了,一有机会我就劝他别再喝了,可他会听我的吗?”老人见儿媳妇抽泣得全身颤抖,忙又低声安抚道:“别哭了,可怜的小媳妇,也怪难为你的。”“其实,这都怪我。他娶了我以后就后悔了,”鲁意莎无比哀怨地说道,“就连您,不也因为他娶了我而气愤不已吗?”“你别说了!”约翰·米希尔无奈地连连摇头道,“老实说吧,当时我的确有点伤心。我认为,我的儿子是一个有天赋、有教养、前途无量的音乐家,应该娶一个贤良体面的太太。而你,不仅一无所有,而且也不是音乐圈子中的人。要知道,一百多年来,我们克拉夫脱家族从没有娶过一个不懂音乐的媳妇。但现在,你应该知道,我并没有恨你,而且开始喜欢你了。你也不容易,以后,只要尽到自己的本分就行了。”两人都沉默了。鲁意莎心里明白,老人其实对儿子的婚姻一一直充满懊恼,但这是自己的错吗?她知道自己只足个身份低微的帮佣女,嫁给约翰·米希尔的儿子曼希沃·克拉夫脱,不仅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连她自己都从没想过。克拉大脱家虽没有什么财产,却是这座莱茵河畔的小城中很受尊敬的音乐世家,声名远播科隆到曼海姆一带。这个家族的前辈曾经是宫廷剧场的提琴师;约翰·米希尔从前也是大公爵的乐队指挥。天知道鲁意莎怎么会攀上这样一门亲的,就是从鲁意莎的长相上也找不到答案:她不仅不是个绝色美女,而且简直可以说连长相平平都算不上,个子矮小,面无血色,满脸雀斑,与身材高大、豪放狂饮的曼希沃站在一起,显得极其不相称。何况曼希沃还是个爱虚荣的人,绝不会是被鲁意莎的温柔贤惠所吸引。以曼希沃的追求和自诩,他完全应该在他教课的富裕人家引诱个女学生为妻。但人世间的事就那么奇怪,精明放浪的曼希沃居然娶了一个厨娘。天知道曼希沃和鲁意莎在芦苇丛中订婚的那一刻,是什么神秘的力量左右了曼希沃的心。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曼希沃结婚后立刻就后悔了,从此几乎夜夜沉醉于酒店之中,直到酩酊大醉才回家。而善良的鲁意莎却总认为丈夫的这种放荡的行为多少与和自己结婚有关,每当看到丈夫不断酗酒,不仅耗费着家里的钱财,也耗费着他的音乐天赋时,鲁意莎总感到深深的自责。而就是在父母这样的命运撞击下,摇篮里的孩子——小约翰·克利斯朵夫降临了人世。当天色完全黑下来的时候,为了避免与儿子为喝酒的事再做一次毫无意义的争吵,约翰·米希尔在儿媳妇的一再恳求下,心情忧郁地离开了儿子和媳妇的家。但老约翰·米希尔并没有走远,他冒着雨在儿子的屋子周围转了很久,终于又站到了儿子的屋檐下,带着满胡子的水雾等着他荒唐的儿子回来。教堂的钟声使他非常悲伤和惶恐,他担心儿子会因为醉酒而遭遇不测,更为自己对儿子的希望完全破灭而深感绝望。不经意间,老人忍不住放声痛哭。时光慢慢地消逝着,昼夜更替,好似汪洋大海中的潮汐。几星期过去了,几个月过去了,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的日月天天相同,似乎从来就没有变化过。有了光明与黑暗的均衡节奏,有了儿童的生命节奏,才显出无穷无尽、莫测高深的岁月。在摇篮中做梦的浑浑噩噩的生物,自有他迫切的需要,其中有痛苦的,也有欢乐的;虽然这些需要随着昼夜而破灭,但它们整齐的规律,反像是昼夜随着它们而往复。没有人知道,在这个烟雨迷茫的夜晚,那个摇篮中的婴儿——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大脑在怎样成长。河水声、落雨声、教堂的钟声,以及野兽的咆哮、儿童的欢笑……所有的声音裹挟着它们自身的影像,都汇聚到了这半梦半醒的孩子的脑海里,成为他日后为这世界谱写曼妙音乐的最初的积淀。时光流逝,小克利斯朵夫在一天天长大。每当清晨来临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醒来,在被窝里开怀地大笑,直到身边被吵醒的父亲曼希沃恼怒地威胁要拧他的耳朵,才强忍住笑躲进被窝。等父母再睡过去后,他便专注地侧耳细听风的呼啸、对岸村落里的钟声,以及麻雀们的聒噪。不知不觉中,他会和着这些美妙的自然之声哼唱起来,直到父亲曼希沃再次被吵醒并大吼道“你这驴子再不安静点儿,我非拧掉你的耳朵不可”时,他才会再次惊恐地躲进被窝里,同时委屈地想:我笑一笑或者哼唱几声有什么错?为什么大人老是睡觉呢?他们什么时候才能起来呢?有一次,他跟着祖父到教堂里去,看着教堂里的人正襟危坐的样子,他觉得十分憋闷。于是,他就不断摇摆身子做鬼脸,时时扯扯祖父的衣角,或是用手指在椅子坐垫上戳小窟窿来解闷。只有当管风琴响起的时候,他才会突然感到一阵震颤,感觉自己就像在江河的旋涡中光芒四射地飞速上升,简直舒服极了。就在这种快意的感觉中,他会迷迷糊糊地睡去。而祖父对他在教堂的表现十分不满,认为他听弥撒时太不安分。有时,他会一个人溜出家门,静静地想他满肚子的故事;或是捡起一段树枝,充当乐队的指挥,指挥着他想象中的乐队——那一片绿色的树林,它们会以树叶舞动的沙沙声来演奏他心中的旋律。黄昏的时候,祖父常带小克利斯朵夫到田间去散步。老人非常喜欢给这个可爱的孙子讲故事,而一旦开讲,祖孙俩便会一起忘乎所以地进入故事的情节中,激动得不能自拔。老人常讲的是一些英雄的故事:古罗马首领雷古卢斯,公元前的日耳曼族统领阿米奴斯,还有德国大将吕佐夫的轻骑兵诗人克尔纳,以及刺杀拿破仑皇帝的施塔普斯。当然,祖父最爱说的还是拿破仑的故事。尽管老人常常因为拿破仑不是德国人而耿耿于怀,但对英雄的敬爱还是令他不厌其烦地向孙子宣讲这位法国皇帝的传奇。小克利斯朵夫被那些英雄壮烈的故事所感染,只要祖父稍稍停顿,他就会急切地拉着祖父的衣袖追问:“后来呢,爷爷,后来呢?”而这一刻正是故意卖关子的老人最得意的时候。当然,老人也会在故事里穿插一些大道理的说教,像“善良胜于强暴”“要爱惜荣誉胜于爱惜生命”等等。这时,小克利斯朵夫就会觉得很无趣,但也会毕恭毕敬地认真听着。晚上回到家里,小克利斯朵夫躺在暖和的小床上,听父亲弹奏着小提琴,声音柔和,透着凄厉。但他感到最甜美和幸福的事,还是母亲俯在他身上,照他的要求哼一支歌词乏味枯燥的老歌。他在倾听中陶醉,小手臂紧紧勒住母亲的脖子,直到鲁意莎求饶地笑道“你别把我勒死呵”。这小小的生命饱含着充沛的精力、欢乐和骄傲,像一只快乐的小壁虎不知疲倦地在火焰中跳舞。他满怀激情地去追寻他的幸福,因为他相信他的未来充满了幸福!可是扑面而来的人生带给他的绝不仅仅是幸福。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宝库*约翰·克利斯朵夫 PDF格式下载



如果这是你喜欢的文学经典。那就买了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