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白棉花

黄蓓佳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

黄蓓佳  

页数:

210  

前言

  《白棉花》,故事背景发生在1944年。  小朋友们也许不知道那个年代的“美国飞虎队”,可是读到高年级的阿学一定会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知道中国的抗日战争。  嗯,要把六七十年前发生的这样一件大事情用很少的文字对小朋友们讲明白,我有点力不从心。简单地说吧,既然是“世界大战”,交战的双方一定不是单个的国家对国家,而是一群国家对另外一群国家。代表国际上法西斯力量的一群国家叫“协约国”,也叫“轴心国”,主要是德、意、日。代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一群国家叫“同盟国”,成员很多,中、美、苏、英、法是大家都知道的主要阵营。  瞧,中国和美国都在“同盟国”的阵营里,并肩反对法西斯主义,曾经在中国的土地上手挽手地对日抗战。  战争的结果,先是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政府倒台,再是德国希特勒自杀,最后是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正如所有故事的结局都一样,邪恶的一方最终总会被正义战胜。  可是在最初的时候不是这样的。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1937年7月7日,日本又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挑起了侵华战争。侵略者来势汹汹,贫弱的中国却有点不堪一击。1937年12月发生的南京大屠杀,便是那段历史中最最惨痛的一页。  有关的资料,建议小朋友们查一查史书或者网络,很方便的。  “美国飞虎队”的创始人叫陈纳德,是一位了不起的飞行员将军。中国的抗战开始时,他受国民政府和宋美龄夫人的委托,在美国招募了一大批热血青年来到中国,接受训练,以平民身份参战,由蒋介石先生发布命令,称之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这些勇敢的小伙子们第一次在昆明上空迎战,就击落日机6架,击伤日机3架,自己毫发无损,被昆明各报争相报导,称这些美国飞机是“飞虎”。这就是“美国飞虎队”名称的由来。  飞虎队在中国抗战四年,战功累累,歼敌无数。关于这,段历史,在书中和网络中也能轻松查到。  有战争就必然有牺牲。飞虎队员们驾机与日军作战,有时候会被敌机或者高射炮火击伤,也有时候会被击落,飞行员不得不选择跳伞。跳伞后落在乡村田野中的飞行员,总是会被当地群众救助,被当作“上宾”款待,有伤的疗伤,有病的养病。等他们养好身体后,当地群众就想方设法地护送他们回到美军基地。因为善良的中国人民都知道,这些金发碧眼的美国小伙子们是来帮助我们抗战的,他们为了中国人的胜利,为了中国人的幸福,要付出自己生命的代价。他们值得人民的尊敬和善待。  救助飞行员这件事肯定有风险。在敌占区、沦陷区,天空中出现“白棉花”后,日军部队会尾随而至,搜捕跳伞美军。如果搜捕扑空,当地老百姓便会成为报复对象,逼问、拷打、枪杀、烧掠,无所不用其极。有时候,中国人是用整整一村百姓的生命,来换一个美国飞行员的生命。这样的大义,这样的壮举,屡屡又感动了飞虎队员们,使他们重返战场后,杀敌之心更烈。  《白棉花》的故事便是这样一个关于拯救,关于牺牲,关于正义和善良的故事。故事的时间发生在中国抗战将要胜利而没有胜利的时刻。故事的地点同样在“青阳”,却不在青阳城里;是在乡村,以乡村的宁静和美丽,对峙日军的残暴和兽行。故事的主人公是8岁男孩克俭。同样的8岁,克俭和《草镯子》里的小梅香,见识和行动上已经有了千差万别!

内容概要

  194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年代,一朵从天而降的 “白棉花”,神奇而又突兀地人侵了乡村孩子克俭的世界。西方的年轻飞行员和东方的乡村儿童,他们小心翼翼地彼此注视,双手握住,膛过了生命中的一段河流。

作者简介

  黄蓓佳,出生于江苏如皋。197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4年成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创作室主任。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夜夜狂欢》、《新乱世佳人》、《婚姻流程》、《目光一样透明》、《派克式左轮》、《没有名字的身体》、《所有的》,中短篇作品集《在水边》、《这一瞬间如此辉煌》、《请和我同行》、《藤之舞》、《玫瑰房间》、《危险游戏》、《忧伤的五月》、《爱某个人就让他自由》,散文随笔集《窗口风景》、《生命激荡的印痕》、《玻璃后面的花朵》及《黄蓓佳文集》四卷等等。 主要儿童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我飞了》、《漂来的狗儿》、《亲亲我的妈妈》、《遥远的风铃》,中短篇小说集《小船,小船》、《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芦花飘飞的时候》及《中国童话》等。作品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优秀儿童文学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及部省级文学奖数十种。根据这些作品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戏剧获得国际电视节“金匣子”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等等。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法文、德文、俄文、日文、韩文出版。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天空中突然长出来一朵白棉花第二章 跳伞的飞行员去了哪儿第三章 保安旅和日本兵的一场恶战第四章 捕黄鳝有了意外发现第五章 家里藏了一个人第六章 克俭和姐姐智闯石庄第七章 上埝镇的抗日演出队第八章 挖药引差点挨了枪子儿第九章 飞行员的名字叫杰克第十章 娘要为杰克拜菩萨第十一章 “鸡同鸭讲”的尴尬第十二章 两个好朋友第十三章 保安旅要开拔第十四章 鬼子来了第十五章 薛先生试了很多药方子第十六章 打银杏打下来一条蛇第十七章 新四军首长夜探杰克第十八章 香喷喷的美国奶粉第十九章 撒传单第二十章 红烧肉从哪儿来第二十一章 你走后一定要来信啊第二十二章 最好的中国兄弟后记

章节摘录

  1944年。农历还在7月尾上,克俭跟着娘在屋后的菜园子里压南瓜藤。  听房东薛先生说,这块地从前是他们薛家祠堂的马棚,族里的公产。祠堂主事专门雇着人养马,最多时养过十八匹,马棚前走一趟,老远就闻到马臊味。这些马在冬闲时节拉到海边盐场贩私盐,赚了钱用作祠堂祭祖的开销。后来盐税管得紧了,衙门里抓到一个贩盐的就打死一个,薛姓人再不敢顶风作案,马卖了,马棚也拆了。养过马的这块地,地气自然是肥厚,种什么都是见风长。这不,立秋刚过,地里的南瓜已经结出拳头大的瓜纽儿,嫩生生的,绿莹莹的,头上的那朵金黄色的花,要谢不谢,半开半闭,像婴儿满月时戴的一顶花边帽。  娘说,瓜纽儿结得多,就要压藤,打花,掐纽儿,一根藤上至多留两个,这样结出来的瓜,个儿大,也面实,能顶饱。要是由着它们长,长到最后满地都是青疙瘩,小得不成样子不说,一煮一锅水,不好吃。  娘在地里种南瓜,还是听了驻扎在此地的保安旅沈沉旅长的劝。有一年,娘在地里撒菜种,沈沉带人骑着马从地头过,看见娘把种子撒得东一簇西一簇,笨手笨脚不像个种地的人,起了疑,下马盘问,才知道娘本是大户人家的太太,带着孩子从城里逃难过来,临时落脚在此地。沈沉拿脚尖踏踏地里的土坷垃,好心劝娘说,地里的土部没耙碎,也别种菜了,种几窝南瓜吧,那东西好侍弄,长出瓜来既能当饭又能当菜。沈沉说,战争打到今天,还不知道往下是什么形势,粮食只会越来越紧张,到断顿的时候,能有几个南瓜吃,就是大福气。  从那时起,娘听沈沉旅长的话,年年都在屋后种南瓜。娘总是等南瓜长到锅盖那么大,长到金黄的瓜皮上罩一层粉白的霜,才招呼克俭几个孩子帮忙摘瓜,帮忙抬到通风的柴棚里,一个个地摞着,从秋天吃到冬天,吃到青黄不接的春天。  算起来,从1938年日本人打到青阳城,娘带着绮玉、思玉和克俭下乡逃难,已经有了6个年头。逃难的时候克俭才两岁,是抱在娘怀里的,如今他8  岁,站着齐到娘的肩头高。他的大姐绮玉,下乡那年是小学生,去年离家参加了新四军。娘猜绮玉是共产党,否则的话,她要抗日,就近入沈沉的保安旅就行了,何必舍近求远去人新四军呢?  这样的想法,娘不敢对外人说。娘也嘱咐思玉和克俭不能说出去。保安旅和新四军,说起来都是抗日打鬼子的,可是两支队伍时不时地有摩擦,你打我一下子,我捅你一下子,总没个心平气和坐着谈事情的时候。再有,  里外的石庄镇上驻扎有日本兵,日本兵周围还有为虎作伥的“皇协军”。方圆几十里的地盘上,国民党、共产党、日伪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眼小眼虎视眈眈,大仗小仗一触即发。娘带着小女儿思玉和儿子克俭在三种势力的夹缝里过日子,自然要小心翼翼求平安。娘对人解释长女绮玉离家的事情,编了个谎,说是投奔了通州舅舅家,念高中去了。至于听者信不信,娘不管。这年头,彼此都是心照不宣吧。  娘是个做事利索的人,几年的乡村日子过下来,侍弄园地已经学成一把好手。她一只手里拿着一把小铁锹,脚跨着满地游荡的瓜秧子走,打谎花,压瓜藤,掐掉多余的枝蔓,就手清除杂草,眼到手到,很快就走到了地头。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白棉花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