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减灾史话

高建国 大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9-08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作者:

高建国  

Tag标签:

无  

作者简介

高建国 1947年7月生,上海人。
197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毕
业。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研究
员、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
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专家组成员、
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减灾中心
专家、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减灾
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天文学
会天文与自然灾害关系联络小组组
长。从事灾害学、天地主综合研究
工作,参与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
调查研究及1994年国家减灾报告、
中国减灾规划、1999年国家减灾报
告的研究与编写。其《中国重大自
然灾害综合研究及减灾对策》获国
家科委1997年重大科技成果一等
奖、《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异常
综合研究》获中国科学院1993年重
大科技成果二等奖。著作有《地学
基本数据手册》、《历史自然学进
展》、《地球动力学进展》等8部,发
表论文有《全球八级地震幕》、《中
国潮灾近五百年来活动图像研究》、
《1985年乌恰7.4级大地震和太阳黑
子周期》等180余篇。

书籍目录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旧石器文化时期(约170万年前~约1万年前)
北京人用火
北京人的避水术
北京人烤全鼠
许家窑人的斑釉病
第二章 新石器文化时期(约1万年前~约公元前23世纪)
八千年前的磁山大粮仓
河姆渡的木构浅水井
河姆渡的干阑式
河姆渡的太阳神
半坡的沟洫
半坡的消防
半坡的窖穴
伯益作井的传说和印证
共工氏“壅防百川,堕高堙庳”
羿射十日
大禹三过家门不入而忘我治水
第三章 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3世纪~公元前770年)
冥勤其官而水死
商汤桑林求雨
阜新青铜时期农田排灌系统
盘庚迁都
商代的森林火灾
火葬起源
商武丁的车祸
殷商的天气预报
殷都的排水管道
箕子保护森林的思想
周宣王时的祭雨诗
伯阳父论地震
《诗经》及其前后的农业天气谚语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
《管子》的灾异观
《管子》的荒年减税法
饥荒引发的外交风波
泛舟之役
来而不往非礼也
钻燧改火消弭灾祸于无形和有形
里革断罟匡君
周代的防火法律和防火技术
�掩的平治水土规划书
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
指导农事活动的甘四节气
晏婴赈齐国涝灾
晏婴智劝景公
敬叔救火抢救档案重于财宝
新妇劝母
勾践和范蠡大兴水利
老子的祸福观
保护自然的祝辞
范蠡的经济循环论
李悝颁布平籴法
西门豹智斗河伯娶妇
杞人忧天
魏国修凿鸿沟水系工程
李冰修都江堰
郑国渠使秦富强
韩非的财富增殖论
楚国兴修大型蓄水灌溉工程芍陂
第五章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220年)
秦代的动植物保护令
秦代的上报雨泽灾情令
秦代的防火令
秦代的灭鼠令
南越王番禺凿井
刘信修七门堰
窦广国岸崩脱险
贾谊的“积谷论”
汉武帝时期空前的水利建设
内蒙古和宁夏农田水利首次大发展
汉武帝指挥瓠子塞河工程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
赵过推广抗旱保墒的代田法
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
新疆米兰的灌溉系统
汜胜之的保墒、防霜术
曲�徙薪
贾让治河三策
汉代捕蝗问题上的斗争
桓谭以烛火喻形神反对“天人感应”
王景领导大规模治黄
王充批判灾变谴告说
永建三年地震赈灾
张衡创制候风地动仪
马臻主持兴修鉴湖
毕岚制作引水器渴乌
城门失火
张仲景著《伤寒论》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
楼兰五百人抢修堤防
杜预主张蓄、排兼顾
嵇含关于以虫治虫的报道
久负盛名的百泉水利
北魏的均田制
余粮栖亩的刘宋江南
贾思勰提出防止霜冻法
第七章 隋唐五代时期(581~960年)
李春造赵州桥
隋唐粮仓含嘉仓
独特的乌饭节
唐朝的水法
唐代城市的排水沟
杜正伦论护林
唐代的消防条例
李淳风著作中的风级
唐玄宗灾年不闭籴
姚崇开沟陷杀蝗虫
二张新出土的唐朝行水浇溉文书
走在灾害前面的刘晏
韦损退耕还练湖
据理力争的护林县尉
唐代竹林僧治疗血吸虫
陆贽论置义仓以备水旱
白居易论防灾之道
钱�建筑捍海塘
第八章 宋辽金元时期(960~1368年)
宋太宗时剥树皮充饥犯死罪
《武经总要》记载的灭火器具
宋真宗推广旱稻以抗旱
燕肃撰《海潮论》
范仲淹议修水利防灾
宋代的石塘建设
水工高超商胡合龙门
范仲淹旅游赈灾
钱四娘等相继修筑木兰陂
富弼赈灾
王安石的灾异观
北宋政府颁布《农田利害条约》
郏�的太湖治水论
苏东坡水临城下不乱
苏东坡疏浚西湖
陈�提出蓄水防旱
宋代以来的长江洪水题刻
雷州半岛筑大堤拒风暴潮
吴江水则碑
董�《救荒活民书》
金代的防洪法律《河防令》
四川的禁伐碑
“神人”郭守敬
王祯设计授时指掌活法图
王祯发明果树虫害防治法
第九章 明清时期(1368~1911年)
朱元璋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永不起科
朱�《救荒本草》
李裕劝迁城
为民请命的潜江知县敖�
刘天和制定植柳六法
曾钧治黄
明代黄河的飞马报汛制度
戚继光的《风涛歌》
秦可大的《地震记》
荆江大堤的堤甲法
无名秀才和万恭提出因水治河和因沙治河思想
陈振龙、林怀兰引种红薯
王基筑石堤拒黄河洪水
徐贞明提出“治水先治源”
郑芝龙移饥民开垦台湾
徐光启重视水利规划和测量
徐光启上呈“治蝗疏”
徐光启内容充实的“荒政”
徐霞客对历史上火山及其灾害的调查
李自成开仓济贫
清初的天气云图
王永吉的上疏
项时亨首事筑拦水坝
蒲松龄遇地震
戏曲理论家的“李渔坝”
清代的《晴雨录》
康熙的蠲免观
康熙御制《捕蝗说》
《红楼梦》记风暴潮
朱轼改进鱼鳞大石塘
康熙写地震论文
杨应琚捐俸兴水利
黄可润导民种树
胡宝�河南治水
程含章主张综合治理河道
林则徐湖北抗洪赈灾
大安镇的消防节
龚自珍批判“推步术”
新疆的坎儿井
“魏公稻”
铜瓦厢改道后的山东人民大逃亡
地声避震
溧阳县的水利乡规民约
“童其山,水无继”
清政府户部的灾伤蠲赈办法
董书甲撰森林碑记
“左公柳”
光绪丁丑年荒情朝廷无力赈灾
甘肃砂田救灾
刘鄂办河务
一次潮灾,四次奏报
罗振玉提议创设虫学研究所
《老残游记》中的火灾
“坎卦图石”难保吉林城
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减灾史话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