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乾隆大墓

徐东辉,向城 大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作者:

徐东辉,向城  

页数:

170  

Tag标签:

无  

前言

  走进第一现场  从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开始,至1911年爱新觉罗·溥仪宣统三年止,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走完了它长达268年的历史。  清统一全国以后,先后在直隶(今河北省)的遵化县和易县开辟了两个规模宏大的皇家陵园。遵化的陵园因在京师以东,故称为东陵;易县的陵园则因位于京师西面,故称为西陵。  清军入关后经历了10位皇帝。如《清朝十帝谣》所述:头一帝是顺治登了宝殿,第二帝是康熙雍正是三,四乾隆五嘉庆六帝道光,七咸丰八同治光绪年间,没福的穷宣统仅坐三年。除末代皇帝溥仪未建成陵寝外,其余9位皇帝分别葬在了清东陵和清西陵,因此有“十个皇帝九帝修,只有宣统转幽州”之说。  举世闻名的清东陵,位于北京东面,即今天的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镇以西,占地面积2500平方公里,是清朝三大陵园中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处皇家陵园。在经历了近两个半世纪的营建中,这里先后葬有5位皇帝(第一帝顺治、第二帝康熙、第四帝乾隆、第七帝咸丰和第八帝同治)、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皇子、2位公主,共161人。  清东陵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如锦屏翠帐,南有金星山做前朝,如持笏朝揖,中间有影壁山做书案,可凭可依,东有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西有黄花山似白虎雄踞,东、西两条大河环绕夹流似两条玉带。群山环抱的堂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当年顺治皇帝到这一带行围打猎,被这一片灵山秀水所震撼,当即传旨“此山王气葱郁非常,可以为朕寿宫”。从此昌瑞山便有了规模浩大、气势恢弘的清东陵。清朝的皇帝们不仅生前耗费巨资,为自己修建了极为豪华的陵寝,而且在死后也把他仃生前长期聚敛的大量奇珍异宝葬入地宫。  1928年7月,清东陵发生了一起惊天大案。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清朝皇家陵寝,有清一代200多年来安然无恙,然而在七天七夜之间就遭到了巨大破坏。这些生前荣极一时的墓主人,万万没有想到死后遭此一劫。因为,这里曾是重兵把守仅次于皇宫大内的军事禁区。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率部以军事演习与剿匪为名,强行进入清东陵,指使工兵用炸药打开乾隆和慈禧地宫,劈棺抛尸,将难以计数的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洗劫一空。当年孙殿英盗墓,从乾隆裕陵地宫和慈禧的陵墓运走的珍宝竟有30辆大车之多。此次盗墓,也让清东陵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  作为皇家陵园,清东陵的建筑恢弘、壮观、精美。在580多座单体建筑组成的庞大古建筑群中,有中国现存面阔最宽的石牌坊,五间六柱十一楼的仿木结构巧夺天工,中国保存最完整的长6000多米的孝陵主神路,随山势起伏极富艺术感染力。其中,乾隆裕陵地宫精美的佛教石雕,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十世班禅大师赞誉为“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宝库”,慈禧陵三座贴金大殿,其豪华装修举世罕见,“凤上龙下”丹陛石雕匠心独运。可以说,这里是文化艺术的殿堂,以其重要的历史、丧葬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于2000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清朝灭亡后,游人陆续来到清东陵参观,一些喜爱历史和文物的人们也开始对清东陵进行研究。  新中国建立之后,于1978年1月29日,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宫正式对外开放。裕陵地宫不仅因其主人的名气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更因其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当然,从裕陵地宫开放到现在,30多年过去了,至今未有一部详细介绍裕陵地宫的专著问世,这不免让参观裕陵地宫并对其历史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游客,感到一种欠缺和遗憾。  本书采用了大量的原始清官档案和史料记载,内容真实可靠,并引用吸取了史学界许多公认的观点和成果。作者查阅了大量有关清代陵寝的专著,并到裕陵地宫进行了上百次的实地考察与考证,与此同时,走访了很多当年守护陵寝的老旗人,以及当年开启裕陵地宫如今已经退休的保管所(现在称为清东陵文物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等。他们热情地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珍贵、翔实的历史与文物资料,在此特为感谢。  本书含有著名清史专家徐广源先生的心血,引用了他很多翔实而有价值的史料和研究成果。  从内容来看,不仅有许多当事人开启清理裕陵地宫的亲身经历,还引用了大量原始档案记载的内容。尤其是原保管所的副所长谢久增先生、退休老职工杜清林先生、东陵乡裕大村的李有先生,他们为本书的问世提供了无私的帮助,同时也为读者朋友们提供了当年第一现场的回放:清东陵被盗的前因后果,被盗后清东陵的惨状,裕陵地宫开启的整个过程,以及蕴含其中的许多真实而鲜为人知的故事。  本书充分体现了真实回放当年第一现场的特点,并附有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这些将开启裕陵地宫的实况真实地记录下来。

内容概要

  《乾隆大墓》采用的大量的原始清宫档案和史料记载,内容真实可靠,并引入吸取了史学界许多公认的观点和成果,真实回放了当年清东陵被盗第一现场的特点,附有大量珍贵历史图片。

书籍目录

前言 走进第一现场 石破天惊裕陵被盗 陵墓成为“战场” 盗墓止渴 找到了地宫入口炸开金刚墙“古稀天子”的藏宝 疯狂抢夺惊天大案 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重殓遗骨 “政府”的行动 东陵清单 被盗后的清东陵惨状乾隆裕陵地宫的由来“特别”审讯 高等军事法庭“审案” 盗墓头目的下落乾隆、慈禧地宫珍宝今何在清东陵文物保管所 谢久增与裕陵地宫 拨来专款 裕陵地宫对外开放清理裕陵地宫 找到地宫入口 裕陵地宫的修复裕陵地宫乃是一座地下佛堂 乾隆裕陵十大悬念 悬念之一 无人能解的地宫经文之谜悬念之二 倾斜的金券之谜悬念之三 两根来历不明的石柱之谜悬念之四 棺椁顶住石门之谜悬念之五 如何堵住地宫渗水悬念之六 乾隆棺木与尸骨悬念之七 皇后的死因之谜悬念之八 不腐烂的“裕陵女湿尸”悬念之九 裕陵大碑楼违背谕旨之谜悬念之十 “古稀天子”长寿之谜附录 裕陵圣德神功碑亭及碑文 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盗墓止渴  说起孙殿英,不得不提明末清初孙家那点事。崇祯十一年(1638),清兵绕道过长城,深入京都南,进攻高阳城。这激起了已经告老还乡的明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孙承宗的爱国热情,他率家人和高阳城的居民誓死守城,抗击清兵,因力量悬殊,城破,清兵蜂拥而入,孙承宗被俘。这位告老还乡的明朝兵部尚书,誓死不降,清军便将这位70多岁的老人活活勒死,随后将孙家满门屠杀,并开始屠城。在高阳城破时,只有孙承宗第四个儿子孙镐一支中一个由保姆带出城的男婴避免了这次灾难。  后来,这个男婴活了下来,并在河南永城定居下来,他就是孙殿英的祖上。  孙殿英其人,名魁元。一般人都叫他孙老殿,因脸上出过天花,人们也叫他孙麻子。母亲对孙殿英非常疼爱,这也让他从小养成了无法无天的坏习惯。没有多大就整天在赌场上混,以赌博为生,聪明的他还练就了不论哪张麻将牌,只要从他手上一过就知是什么牌的绝活儿。他贩运过鸦片。不仅如此,他混进过河南西部的民间组织庙会道,凭着他的机灵,孙殿英最后竟成了庙会道的头目。有头脑,出手大方,在各地都有些人脉,因此,孙殿英贩运鸦片、制造毒品远销上海,从中获得暴利。  1922年,吴佩孚驻守洛阳时,曾下令缉拿孙殿英这个大毒枭,孙殿英在洛阳已无立足之地,就逃往陕州。在那里,孙殿英遇到了他在贩运毒品时就认识的河南陆军第一混成团团长兼豫西镇守使丁香玲部的官佐,因而在镇守使署得到了一个副官的职位,不久,就摇身一变,成为机关枪连连长。在第二次直奉大战时,孙殿英得到了发展的机会,他利用驻豫西直军开赴前线之机,率部哗变,然后搜罗郏县、禹县、临汝县等地土匪和庙会道徒入伙,一时间声势颇大。1925年舂,孙殿英部被憨玉春收编,孙殿英被任命为第五混成旅旅长。后来,又改投国民第三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叶荃部下任旅长,没过多久升任为师长。同为土匪出身的山东军事督办张宗昌,在见到孙殿英后,对他十分赏识,委任他为第五师师长。在张宗昌手下,孙殿英部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流寇式的军事小集团。1926年春,孙殿英率部在河北沧县一带参加了张宗昌与李景林联合向国民军反攻的战斗,孙殿英袭击了国民第三军所属徐永昌部,为张宗昌立下了显赫战功。事后,张宗昌将孙部改编为直鲁联军第三十五师,不久又扩编为第十四军,孙殿英任军长。1927年舂,孙殿英在直隶军务帮办徐源泉的指挥下,在南京附近参加了孙传芳对北伐军的战争。不久,又调往直隶大名,兼任大名镇守使。这年秋天,孙殿英又被张宗昌派往豫北,与冯玉祥部交战。不久,奉军与直鲁联军被国民革命军打败,向北溃退。1928年4月30日,张宗昌放弃济南,仓皇向东逃窜。徐源泉率孙殿英等部也先后弃山东退到天津南仓,继又退到河北蓟县、遵化马兰峪一带,6月29日退至蓟县城。  正在徐源泉、孙殿英走投无路时,蒋介石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派遣其亲信要员专门负责动员北方各军响应北伐的何成,对徐源泉、孙殿英策反,徐、孙二人见大势已去,答应倒戈,并接受了蒋介石的改编。徐源泉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总指挥,孙殿英为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其部下设四个师、一个独立旅和一个工兵团,外加部分手枪队等。至此,孙殿英摇身一变,又成为国民革命军的一员将领。  事实上,蒋介石虽然在名义上收编了孙殿英所部,并给予军衔,实际上打心里看不起这个土匪出身的军官,不会拨给孙充足的军饷。孙殿英也知道自己和手下的弟兄是后娘养的,不可能得到蒋介石的重用,可又惧怕蒋介石的实力,不敢扯起反蒋大旗,眼下只好跟着形势走。  1928年,民不聊生的中国,军阀混战,到处充满厮杀声。孙殿英部来到蓟县后,把军部设于城内的一座寺庙中。随后,即命人召来遵化、玉田、蓟县三县的官僚、豪绅、商贾,商量军队的粮饷事宜。这三县的头面人物来到军部后,听了孙殿英的叙说,个个脸上布满愁容,支支吾吾表示自己的困难。遵化、玉田、蓟县一带地瘠民贫,比不得江南鱼米之乡,筹集粮饷自是困难重重。其时,孙殿英军队的官兵已半年没有发饷,军心浮动,常有开小差的事情发生,孙殿英自己也明白,若再不拨粮款,恐怕开小差的更多,甚至有兵变的危险。为军饷的事,他多次找上司、军团总指挥徐源泉催要,徐源泉也没有办法,只能说些空话拖延他。看来是不能指望上司拨军饷了,孙殿英想,老子也是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人,总不能被一泡尿憋死吧。  当时,国民革命军北伐已进入河北地区,奉军北撤,而冀东一带散匪极多,异常肆虐。进驻清东陵陵区途中的孙殿英,不时看到上好的东陵殿字木料被大量盗运。一打听,才知道这些木料只不过是东陵财宝的九牛一毛,而更多的财富深藏在地宫。  孙殿英便抓了不少盗贼拷问,其中有一个盗贼很内行,说:“东陵中宝物最多,东陵众多陵墓中又数乾隆、慈禧太后地宫的宝物最为奢华。乾隆处于盛世,统治中国长达60年之久。慈禧生前就拼命搜刮财宝,想将天下的宝物全据为己有,葬于她的地宫。据说,她的地宫中全是价值连城的珠宝,有夜明珠、钻石等等,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宝物。谁得到这些财宝,谁就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  本性贪婪的孙殿英,听到这里眼前一亮,不禁哈哈大笑。部下问他笑什么,孙殿英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在屋内踱了一圈步,指着悬挂在墙壁上的作战地图说:“清东陵。”部下很疑惑,说:“清东陵在我们的防务范围内,除一些小土匪趁官兵不注意拿些小东西外,基本还是比较安全。”  孙殿英扫视一下面前的部下,然后走到一个副官面前,拍拍他消瘦的脸蛋,问:“李副官,你现在最缺什么?”  李副官立马站直身子,大声说:“最想吃顿饱饭,兜里有点钱。”  李副官话音刚落,惹来满屋大笑。孙殿英说:“李副官说得非常正确,我们目前缺的就是军饷。古代军事家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目前缺衣少粮,上面又不给。怎么办?必须靠我们自己解决。”  谈到军饷,大家愁容满面,窃窃私语。其中一个团长问:“军座,该想的办法我们都想过了,总不能让我们回去扒自家的祖坟,掘老母亲的墓吧。”  孙殿英说:“对,就是要扒坟掘墓,扒皇帝老儿的坟墓,向他们要钱。诸位不要忘了,那些地宫可埋藏有大量的金银珠宝。即便咱不下手,迟早也会成为他人的囊中之物。只要我们拥有了这些金银珠宝,还愁没有军饷吗?”  孙殿英这么一说,在场的军官心里都明白了。大家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吱声,屋内死一般沉寂,最后师长谭温江说:“这的确是个好办法。”1928年7月8日,孙殿英在军部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崩皇陵也是革命,是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为革命做出贡献的“正义”之举,并由冯养田宣布具体的行动方案。  紧急会议结束后,孙殿英又将心腹爱将谭温江留下,严肃地说:“今天晚上你立即回马伸桥驻地,明天一早,你要派军队严守东陵所有机关要道,并要密切注视东陵地带一切异常动静。在我没做出最后决定之前,清东陵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不能落入他人之手。另外,你还要让士兵四处张贴布告,声称部队要搞军事演习。你听懂了吗?”  “军座放心,一定按军座的命令去办,若有半点闪失,提脑袋见你。”谭温江异常兴奋地回答。  “他奶奶的,只要你好好跟我干,将来保准你升官发财。”  谭温江将胸膛拍得当当响,说:“卑职愿为军座肝脑涂地。”  “这样就好,你现在就出发吧,路上多加些小心。”孙殿英说着又唤来副官说,“调拨一个警卫班护送谭师长回驻地。”  紧接着,孙殿英部以军事演习施放地雷为名,严控陵园人员进出,封锁关隘,实行戒严,还致函遵化县知事,以体谅地方疾苦,不忍就地筹粮为由,要求遵化县代雇骡马车30辆,以便从其他地方装运军粮。遵化县知事接到此函后,不明真相,以为催要军粮就此了结,喜出望外,立马答应了孙殿英提出的要求。这样一来,孙殿英已经为盗劫陵墓做好了一切准备。  至此,一场旷世罕见的盗掘陵墓的事件即将上演了。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乾隆大墓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