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编辑的素养
2009-6
河南教育出版社
杨牧之
189
无
几个月前,中华书局的朋友跟我说,希望把《编辑艺术》重印一遍。我没有同意。后来,他们又来谈,说有不少青年编辑辗转借到一册,整本复印,我听了大为感动。 这本小书中所谈的十五个问题,不过是当年我在编辑《文史知识》时的一点体会,也可以说是编辑部的朋友们共同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今天看来已经很不够,也许只能当做一种历史来看了。不过,当我检出前辈们给刊物的题词,尤其是看到往日创业时的照片,那些全身心投入、心无旁骛、心无杂念的纯真的脸庞,那些青春的岁月,一一回到眼前。 这里还要提到支持我们的两位前辈。一位是当时中华书局的总经理王春,一位是当时中华书局总编辑李侃。李侃同志敏锐地捕捉到时代的需要,发起创办《文史知识》,订定宗旨,明确方向,功不可没。王春同志全力呵护,扶持成长,让人怀念。正是他们把握了时代脉搏,才有《文史知识》的诞生与成长。 回忆往昔岁月,让我感慨丛生。
要编辑素养涉及的方面太多了,有编辑专业知识,有编辑的学术造诣,有市场和经营问题,还有政府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等,而且,一个时代、一个时期有一个时代、一个时期的特点,这样,我们每个人的体会、经验都是很个人的,或者说有很多局限。
写在前面的话第一题 编辑事业是立言、存史、资政、育人的事业 一、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在哪里 二、编辑是文化进步的三大标志之一 三、对文化的“守卫”和对困境的“突围”第二题 辨别的水平和坚持的勇气 一、光有热情不行 二、“士”要看清看透“知己” 三、还要有坚持原则的勇气第三题 编辑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一、要有一个崇高的标准 二、牢记文化的传承和积累,牢记读者的欢欣与快乐 三、应该具备勇气,信任未经考验的作者第四题 编辑的文化修养和提高的途径 一、你是一个什么样的编辑 二、培养“T”型人才 三、怎样培养自己成为“T”型人才 四、在为他人做嫁衣的过程中,学会做衣服的本事第五题 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 一、从一份评析报告说起 二、政策就是行动准则 三、提高政策修养的五个要点第六题 编辑要懂点装帧艺术 一、文字编辑要给美术编辑提出好的建议 二、字体、版式、开本都是表达人的情感的 三、美是因人而异的第七题 今天的编辑要有经营意识 一、我们过去怎么看 二、什么叫编辑的经营意识 三、培养经营意识的三个要点第八题 新的时代要求我们具有新的本事 一、出版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二、无所不在的网络 三、四大新模式 四、为什么崛起的是他,不是我?第九题 编辑应该注意的几件“小事” 一、不用的书稿快退 二、新书出来后,要第一个送给作者 三、编辑也要参与校对 四、要切实做到图书成批装订前的样书检查 五、要和发行部门多沟通 六、责任编辑不要忘记写书评 七、要把自己放到恰当的位置 八、编辑要常逛书店 九、不要迷信名人 十、学会勤用工具书第十题 编辑要有国际视野 一、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情况 二、我们也在急着赶 三、国外出版同行的思考还要谈两件轶事外编 一、创新激情源自远大抱负在“图书选题 创新论坛”上的致辞 二、1994年全国图书选题 评析 三、标题 、目录、要目的设计艺术 四、《香格里拉的追寻》后记 五、把编辑工作作为一门艺术去追求《编辑艺术》再版前言《编辑艺术》再版后记
几年下来,我的写作就算没有多大成绩,但它最起码要求我学习,迫使我读书。这也是一种“带着问题学”,比泛泛地读书见效多了。这一点,我写有关意大利的几篇文章体会最深。上中学时,学习世界史,知道了意大利文艺复兴。上大学时,学习中国历史,研究中国文化,知道把中国历史放到世界历史中去比较研究,知道了佛罗伦萨和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达·芬奇、《神曲》、《十日谈》……但自己真正写有关意大利的文章时却不敢动笔了,因为有关意大利的哪一个人物、哪一件事情我都说不准确,讲不充分。我记得那一年春节长假,除了除夕夜,七天假,我差不多就看了六天书。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文艺复兴史和一大批人物传记。读完了这些书,当年那些巨人在佛罗伦萨创造奇迹的盛况仿佛就在眼前。几篇文章,加起来不过两万来字,但为写文章阅读的那些鸿篇巨制,摞起来却有一米高。这些鸿篇巨制使我大开眼界,大长见识。最近写的几篇关于印度的文章,又促使我读了十几部有关印度的著作,眼前展现的瑰丽的印度文化让我很想再去印度访问。倒不是说书读多了,就一定会下笔如有神,但胸中有了一桶水,从中掬出一碗水来,那不是深厚浓郁多了吗?而且一个人胸中有了“百万雄兵”,走起路来都会稳当多了。 回头看看,我写了一些肤浅更谈不上艺术效果的文章,但都真实地记录了让我感动的事和人物,更为重要的是,写作、读书,使我丰富和充实,让我得到快乐。
无
很合适我的一本书
编辑看看是非常有益的
可以作为编辑行业参考书。
这本书很不错,专业综合性强!
对从事编辑工作的有些帮助
以前看过推荐,等了很久才买到,不及期待。
书很薄,正文内容很少,图片很多,定价有点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