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浮生半日闲

李延祜 编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4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作者:

李延祜 编著  

页数:

334  

字数:

20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浮生半日闲——笔记小品赏读》收录了古代文人写的笔记小品。这些笔记小品或许是一种心境,或许是一点感怀,或许是一股牢骚,或许是一丝幽情。人情百态,世间万象,嬉笑怒骂,闲情逸致。如夏日豆棚闲谈,如冬夜围炉絮语。闲闲地翻阅,你是否有了“半日闲”的悠然与超脱?
《浮生半日闲——笔记小品赏读》由吴小林主编。

作者简介

笔记,是一种随笔杂录见闻感想的文体的通称,又称随笔、笔谈、闲话、散记等,或考辨野史旧闻、典章制度、名物文字,或记录日常琐事、岁时节俗、随想杂感。笔记小品随兴记录杂谈琐语,兴之所至,娓娓道来,笔调轻松闲适,读来妙趣横生。
中国古代早已有笔记,《汉书•艺文志》就载有十五种。后人又常称之为笔记小品、笔记小说。
现代笔记就是笔记,小说就是小说,界定分明,不会混淆。在过去,总是搅在一起。应该说古代笔记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包括社会百态、自然万象的杂记式的短篇作品。二是带有一定故事性的完整的或片段的短小的真人真事的记录。后一类作品的内容是奇闻异事,有情节,有对话,有简单描写,这类作品也可称做“笔记小说”。不管是《搜神记》还是《世说新语》,或者在此前留下的已经散佚的笔记故事的遗文,都是只截取人物或故事的一个片段、一个侧面或几个镜头。它不是人物丰满、情节完整的传记,也不是长篇故事,多半只是一个故事梗概。
古代笔记的“小说”概念跟现在不同。现代的小说一般都有人物的塑造、故事的虚构、环境的描写、内在的冲突等。中国古代最早之所谓“小说”一词见于《庄子》,有“饰小说以干县令”这样的话。“饰”,粉饰;“小说”,只言片语;“干”,追求;“县”,高名;“令”,美好。意思就是:以修饰言辞来追求美誉令名。这里说的“小说”是和长篇大论相对而言的,强调的是“短小”,与后来的真正意义上的小说不搭界。《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这又向真正的小说前进了一步,它是采集的“街谈巷语”,有点口头文学的味道。桓谭《新论》说:“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誉论,以作短书,治身治家,有可观之辞。”说到了“小说”的作用。但终究还是“丛残小语”的“短书”,还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体裁。
《汉书•艺文志》记载的十五种笔记著作,有记神怪者,有记人物佚事者,今皆不存,只有遗文散见于后人著作。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搜神记》、《世说新语》面世,集腋成裘,蔚为大观,笔记才作为一种体裁臻于成熟,开中国古代志怪、志人两大类笔记之先河。但此时作者并非有意写小说、编故事,而是把它当做真人真事记录下来。正如《搜神记》所说,其写作的目的就是要证明神道不是骗人的。
到了唐代 “传奇”,小说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作者是在有意识地虚构故事、夸张描写、安排结构、组织材料,而且故事内容较长,情节曲折离奇,完全具备了真正小说的特点。这时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完全独立了,成熟了。同时唐朝依然有不少人继续沿着“志怪”、“志人”笔记小品的轨道向前。到宋、明、清时期,笔记小品的写作则达到鼎盛,内容也五花八门,涉及范畴极为广泛,已经不限于狭隘的志人、志怪,笔之所及,针砭时弊、善言懿行、闲情写意、风土习俗、风花雪月、花鸟虫鱼、百工杂艺、诗文评骘,世间万象,无所不包。
笔记小品的风格也多种多样,辛辣讽刺、轻松幽默、清新散淡、戏谑搞笑,各逞其彩。由原来的客观地采摘文史、记录传闻,进而有以“我”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历者。篇幅也有长有短,鸿篇巨制者有之,如《夷坚志》、《太平广记》、《容斋随笔》、《坚瓠集》、《阅微草堂笔记》等,篇幅短小者有之,如《随手杂录》等。
如果说正史是统一的“钦定”的官腔,笔记就是山林野老的闲谈;如果说正史是台上人物的公开演说,笔记就是台下听众的窃窃私语;如果说正史是瞭望社会发展视野广阔的望远镜,笔记就是放大社会细胞的显微镜;如果说正史犹如大河奔流,笔记就是涓涓小溪;如果说正史是浓墨重彩的绘画,笔记就是工笔细描的小品;如果说正史是气势磅礴的大合唱,其主旋律是时代的颂歌和挽歌,笔记就是荒腔走板的曲艺小调,唱出的是民间的喜怒哀乐……
正史所载历史人物的言论多半是大庭广众之下的“官话”,可能言不由衷,而笔记小品往往是肺腑之言,流露的是真性情。笔记反映的多是达官文人失意或退隐后的闲情或孤愤,多半有所寄托,无意中给后人留下了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他们率意写作,记有趣之事,抒真实之情,摆脱了科考八股、奏议表章的刻板,因之文章也鲜活生动、活泼有趣。
了解历史发展源流读正史,了解社会百态读笔记。笔记小品可以矫正正史的谬误,弥补正史的缺漏。从笔记中可以看见历史大幕后的小故事,使历史人物更丰满,更有血肉,使历史事件更具多面性,更有趣味。
古代随笔小品如恒河沙数,限于篇幅,本书只能选取一拳之握,便当短文,可随手翻阅,即读即止,启人心智,聊博一笑。

书籍目录

邯郸淳 汉世老人
 楚人卖山鸡
干 宝 韩凭妻
 宋定伯卖鬼
葛 洪 汉元帝失王嫱
 东方朔救乳母
 凿壁借光
 秋胡戏妻酿祸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刘义庆 雪夜访载
 管宁割席
 谢安围棋
 曹操立威
 假寐避祸
 郭淮救妻
 班婕妤自辩
 殷仲堪节俭
 殷荆州息谗言
 王恭送席
侯 白 孔门弟子的年龄
 令宰学犬吠
殷 芸 孔文举暴病寻火
 子路揽虎尾
 贫人之瓮
道 世 河间男女
刘 悚 炀帝妒杀薛道衡
 贾嘉隐巧对重臣
 魏征直言恼太宗
刘 肃 封德彝知隐情
 狄仁杰不计前嫌
 宇文士及善谄媚
 终南捷径
张 篱 唐太宗改过
李 肇 路嗣恭入觐
 汴州佛流汗
 崔昭行贿事
 卢迈不食盐醋
赵 磷 郭暧骂公主
孟 綮 人面桃花
张 固 钱可通神
范 摅 红叶题诗
佚 名 裴度失印
王定保 饭后钟
……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读完小品,总觉得党进就是李逵的孪生兄弟。他们忠心耿耿,心直口快,没有文化,常闹笑话,憨厚可爱。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人物。 短短小文就把这样一个人物活画出来。他要进去和皇上辞别,人家告诉他按规定就不必了,他来了犟劲,非进去不可。这就是跟文臣的不同处——任性不按制度办事。 进去前,怕他忘了“台词”,先给他写在笏板上,念熟背诵。结果他往地上一跪,抱着笏板半天一个字读不出来,全忘了。可以看出,让一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人照本宣科是何等困难。但是只要他一脱稿,就会侃侃而谈,符合粗人武将的特点。党进也是如此,干脆不看稿了,抬起头来直面皇帝。脱离了笏板的束缚,露出真性情,就大声喊起来。说的话驴唇不对马嘴,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又要转文,又不会转,不知道从哪儿听来的鸡零狗碎,胡乱讲来,让人不知所云。搞得人们一头雾水,难怪“仗卫掩口,几至失容”,虽然词不达意,但也可看出他对皇上的关心忠诚。 人们问他为什么会说那么两句话,他回答得更妙:“我尝见措大们爱掉书袋,我亦掉一两句,也要官家知道我读书来。”他的用词“措大”、“掉书袋”、“官家”都很符合他的性格特点。

媒体关注与评论

  洞庭西山之址消夏湾,谓荷花最深处,夏末舒华,灿若锦绣。游人放棹纳凉,花香云影,皓月澄波,往往留梦湾中,越宿而归。  ——顾禄《消夏湾看荷花》    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郑燮《题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浮生半日闲 PDF格式下载



浮生半日闲,笔记中的精品!


给孩子买的,包装不错。纸页有点薄。总体还是不错的


休闲阅读的好选择,古文的有意境


正如标题所言,忙里偷闲,逸致丛生


好书好好看好书好好看


普愿众生在动态中体会真心安乐,书名是对佛子僧家最好的礼赞


好书,买了一套!


给老公买的,相信他会喜欢


很好的书,印刷纸张都不错。有评论说书很软,这是优点啊,纸张薄而软,质量非常好。



书质量很好,内容嘛慢慢消化,总之一本不错的书,需细细品吧


书的目录可百度查看,选文是精选,共334面,有注释有赏读,书很精美,唯一不满意是纸张略显白和薄,其它都好。


缺德的 当 你个当 竟然不不给我评一星 讨厌! 还发重复的书给我 讨厌 还要我自己掏腰包去换货,讨厌!!!!!!不给我写评论,讨厌。**的都可以写发货感言,凭什么你就不给啊 啊啊啊啊


书不错,纸张也很好,就是当当不小心,把书弄的


还好,有解释,但是不齐全,还没有翻译!!只有赏析,有点点用而已,强烈要翻译


物美价廉书拿到手里,好似八十年代的正规读物一般呵呵支持一个


推荐,希望可以通过此书来提高涵养


纸质很好,细腻!装帧精美,漂亮!内容不错,挺好!就是有的赏析文字中有些话太俗了些,如11页的“凿壁偷光”赏读中写道“打工挣钱,眼前实惠。以打工换书读,是长远投资。”等等。实在觉得与整部书的风格不相称,社会的浮躁气息又扑面而来了!


一套五本,值得购买。


得书后,每每偷得半日浮生,常常一边发呆,一边随手翻书,翻到哪一页,就从哪一页读起。笔记小品向来是随性的,记录作者一时一地之感受,不需胸有成竹不勾画,想到什么笔下便是什么,最能看书作者心性,故而常常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