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歌曲翻译探索与实践

薛范 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5-1  

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

薛范 著  

页数:

25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华翻译研究丛书·第2辑(1):歌曲翻译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是“歌曲翻译”,因此,凡与其他文艺样式(如小说、诗歌等)翻译共通的问题(如:探讨外语的理解和表达、对某些特殊句型的处理、修辞艺术、外语结构的分析等等)就略而不议,只围绕着“歌曲”翻译这一特殊的、个性的课题展开讨论,着重研讨译文和音乐的关系,例如译文的顿挫和音乐节奏的关系,译文的字调和旋律走向的关系,译文的风格和音乐形象的关系,等等。  本书希望成为有志于从事外国歌曲译介工作的后来人的入门书,因此本书以相当的篇幅介绍了歌曲翻译的一些基础知识,传授歌曲译配的一些技巧。

作者简介

  薛范,1934年9月生于上海。音乐学家和翻译家。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中俄友好协会全国理事;上海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外国歌曲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已译配发表的世界各国歌曲近两千首,最脍炙人口的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编译出版的外国歌曲集有三十多种,重要的有:《1917-1991苏联歌曲珍品集》、《俄罗斯民歌珍品集》、《俄罗斯和苏联合唱珍品集》、《世界合唱歌曲集》、《世界电影经典歌曲500首》等;重要著作有:《歌曲翻译探索与实践》、《苏联歌曲史话》、《摇滚乐史话》等以及其他文章近一百篇。  1995年11月30日,俄罗斯联邦政府授予“荣誉证书”;1997年11月10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授予最高荣誉的“友谊勋章”;1999年10月5日和6日,中俄两国政府分别授予“中俄(俄中)友谊奖章”及荣誉证书。

书籍目录

序序引言第一章 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谈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诞生《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中国获得第二次生命有关《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译文的点评第二章 歌曲翻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诗,可不可译?歌,可不可译?歌,该不该译?歌,也有不可译的第三章 歌曲翻译的特殊性歌曲翻译的文学属性和音乐属性歌曲翻译是文学和音乐的联姻歌曲翻译的优劣,关键在于“配歌”第四章 歌曲翻译中的韵律外语诗歌和汉语诗歌的韵律歌曲翻译的用韵规则第五章 歌曲翻译中的节奏感音乐节奏与歌词的密切关系词和曲在节奏上的结合规则第六章 歌曲翻译中的声调感字调是汉语的独特的语音现象译文的字调受旋律的制约第七章 音乐风格对译文的制约第八章 歌曲中的中外文化差异第九章 歌曲翻译中的语言现象歌曲语言的时代性和地域性语调感……第十章 歌曲翻译的历程结语后记附录:薛范主要著译作品编辑的话、补记致读者

章节摘录

  中国有句成语:“爱屋及乌”。而我,有幸忝列“爱屋及乌”受惠者中的一员。  这话,得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说起。  1994年11月18日,中央乐团合唱团在北京首演以“伏尔加之声”为题的俄苏歌曲音乐会。当我最后以歌曲翻译家的身份出场和观众见面时,台上台下齐声唱起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场面确实激动人心。自此以后,几乎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模式:无论在我到过的北京、上海、杭州、大连或昆明,也无论在音乐会、联谊会或荧屏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成了我的背景音乐。1997年4月中旬,俄军红旗歌舞团第三次访华,在上海演出谢幕时,最后又是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歌声中邀请我登台和观众见面……  新华社一位年轻的记者来采访,坐在我面前娓娓地说着她的惊喜:她从一本杂志上偶然看到有关我的专访,才干转百弯打听到我的地址。论年龄,她本不可能和俄苏歌曲结缘的,但她在十年浩劫中却有幸从她父母那儿悄悄学到许多动人的俄苏歌曲。她说她尤其喜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唱着它,不知有过多少美丽的少女之梦……  20世纪80年代初,我给一家素无交往的刊物头一回寄去稿很快收到了一位编辑署名的复信。他说他熟悉我的名字,“我们念大学的时候就唱过您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1987年,我第一次去北京,拜访《歌曲》编辑部时,一位老编辑是这样向其他同志介绍的:“喏,他就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译者”,大家呼啦一下跑了过来,热情地和我握手……  还有一次,在机场大厅候机,我听见排着队的旅客中,有一位指着我,悄悄地对身边的同伴说:“喏,就是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歌曲翻译探索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