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
2012-2
湖北教育出版社
肖川 主编
198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11年版)是在2001年颁布并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稿)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的。它充分吸取了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茶地开展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凝聚了众多教育专家和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教研员、教育行政领导的心血与智慧。它更好地体现了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基本精神。
2011年版课程标准的解读丛书是由一批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良好的教育理论修养的专家型教师编著而成的。它力图精准地把握修改后新版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帮助广大教师理解和运用课程标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并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转变其培养方式。我们在编写这套丛书时,始终秉持着这样一个信念:教学的效率固然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教学的灵魂。所谓教学的灵魂就是“我们在为什么而教”。我们让学生“了解、理解、掌握、会(操作技能)”又究竟是为了什么。只有当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在切实帮助学生成为幸福人生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
自由社会的建设者,我们的教育才有了正当的价值追求。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第一章 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设置意义的认识
第一节 课程设置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节 课程设置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第三节 课程设置体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
第四节 课程设置是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需要
第二章 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性质与基本特征的认识
第一节 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性质的认识
第二节 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特征的认识
第三章 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及设计思路的理解
第一节 对品德与生活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
第二节 对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
第三节 对品德与生活课程设计思路的理解
第四节 对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的理解
……
第一,判断。一方面是判断课程编排的有效性、适用性、独创性,是否符合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否利于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是否适应使用课程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是否比其他同类课程更好、更有特色,从而为选择、推广和使用教材提供依据,为改进课程作出决策。另一方面是判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主体可以根据课堂教学评价的具体指标体系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判断。如教学效果是否达成教学目标、是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使教师了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原因,以利于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第二,激励。通过课程评价促进评价对象的自我反思,让评价对象在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从正反两个方面受到激励,增强其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改进。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互动和交流过程中,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帮助评价对象不断改进自我,获得发展。 第四,发展。通过评价促使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到追求提高教学质量本身,从而起到促进老师自身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作用。学生由原来的评价对象变成了评价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成为评价的主体,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有效地防止在评价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防卫、焦虑、应付等影响评价的不良心理状态,使学生不仅能深刻进行自评,还能客观地听取他评,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课标强调了评价在积极促进学生发展,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能力等方面的作川,突出了评价的导向性。根据课标要求,品德课程评价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开设实际上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活动范围,以利于其自由地与他人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不是简单的言语的沟通、情绪的发泄,而更多地是基于一定意义上的经验的交流和思想的融合。冈此,教育评价也是力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服务。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一种可供真实体验的情境,无论是参观、访问,还是探寻某种自然、社会现象,都应强调学生自己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的评价要始终遵循“学生本位”观,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尊重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独到的见解,以实现其个性化的发展和民主意识的形成。本课程评价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实质上也是让教师由“讲台上的圣人”转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向“学习的主体和教学的参与者”,其最终目的是要努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以及关心他人与社会的共同协作能力。 ……
书送到后,我细细检查书的质量。不错,无论从印刷到纸张,都是正品,字大,跟统一订购的一样。到处找都找不到《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程标准。我想,这本《解读》里应该附有新2011版的《课标》的吧?果然,后面完完整整地附有《课标》,省去我下载的苦工。解读的都是专家,参考意义是挺大的。像这样的《解读》性质的书实在不多,苦苦搜寻,就这一本了。推荐这书,好书!
内容详实,具有指导意义
好在读中 不错
课标必备
很实用,正好要参加市讲课笔试,很及时的收到了。
课例选的不太好,很假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