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剪不断的乡愁

琼瑶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08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

琼瑶  

Tag标签:

无  

前言

  写在2004年  “琼瑶全集”出版前  今年年初,长江文艺出版社,送来一个企划案,希望能够再次出版我的“全集”。对于这个企划,我当时并没有很大的兴趣。因为,若干年来,我的书已经在内地出版得乱七八糟了。自从1989年起,我也曾两度授权给内地的出版社,出版我的“全集”。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出版品纷纷到期。内地的出版情形,一直是我的“痛”。几乎每本我的著作,都有盗版。除了盗版之外,还有许多冒牌的“伪书”。尽管我有合法授权,违法的书籍却照样出版。于是,在书店中,可以看到我的真书、伪书、盗版书……各种版本,大大小小,五花八门,形形色色。其中,让我“最痛”的是那些伪书,看到它们公然用“琼瑶”的名字出版,内容却荒诞不堪,真使我欲哭无泪,投诉无门。  因而,长江文艺出版社提出“全集”计划时,我不禁怀疑的问:  “盗版书早已充斥在市面,正版书还有人买吗?”  对方很肯定的告诉我:  “这就是我们要出全集的原因,总要有一家出版社,把你的全部作品,作完整的、有系统的出版,让正版和盗版优劣立现。而且,有了正式的全集,冒牌书也就无所遁形了。”  长江文艺出版社说服了我,所以,我再次授权文艺出版社”,是充满了期盼的。期盼这套书能给他们,出版这套全集。在出版前夕,我对“长江够印刷精美,设计精良。能够真正遏止住盗版、伪书的歪风。当然,在市场并不缺乏的情形下,长江文艺出版社还有决心要出版这么庞大的一套书,我也对他们的热忱和勇气,充满了敬意。  写这篇短文前,我翻开一本旧著,看看原来的“自序”,这一看,不禁心头一惊。怎么?上次那篇“自序”,居然是1989年写的。距离现在,已经有15年了。  时间到底是什么东西,会这样不知不觉的流逝?忙忙碌碌中,我又送走了许多个朝朝暮暮。日月迁逝,春去秋来。我眼看园中的树木,叶子由绿变黄,又由黄而绿,周而复始。但是,我的头发白了,却无法变黑。时间对人类是很吝啬的。人生,能有多少个15年呢?这15年,我到底做了些什么?检点书名,发现我又写了好多书,从当初的43部,到如今的64部。其中的“还珠格格系列”,长达250万字,可说是我最近的代表作。“梅花烙”、“烟锁重楼”、“苍天有泪”都是我自己很喜欢的作品。原来,这15年来,我并没有休息。虽然,每出版一本新书,都像考试,我是一个完全缺乏自信心的人,对成绩常常没有把握。但是,不管成绩单的分数是好是坏,读者对我是褒是贬,我一路走来,不曾松懈。  出版“全集”,总会有些顾虑。曾经有媒体访问我说:“你出版这套全集,是不是意味着,以后不会再写作了?”  我想,在许多人心目里,都认为“全集”是“身后事”,只有盖棺定论,才知道“全集”共有多少部。偏偏我是一个“诸事不忌”的人。我笑着回答:  “15年前,我已经出版全集了,那时是43部书,之后,我又写21部。如果上苍对我特别照顾,说不定我还能写21部呢!”  当然,这完全是在说笑话,我也知道,岁月不饶人,写作生涯,并不轻松,劳心劳力又劳神,我的大好时光,早已消磨在一个个的“故事”里。最近,我深受“坐骨神经炎”的折磨,无法再久坐书桌之前,以后再想完成像“还珠格格”那样的作品,是根本不可能了。  但是,在这部“全集”中,我依然希望能有一本新书。是有关我的生活、思想、经历、感觉……的散文集。这本散文集,连书名都有了,腹稿早已打过千千万万次,只欠我去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来。(你看,写作就是这样,有腹稿,有计划,有书名,都不等于存在,必须真正完成了,它才存在。)  出版社问我,是不是要修正改写某些作品?  我真的不曾这样想过,我的作品,在不同的时期和年代,有不同的思想和笔触,不论它是幼稚的还是错误的,它都是我的一部分。我不想改变它,就让它带着我的幼稚和缺点,用“本来面目”和读者们见面吧!只是,在“我的故事”一书中,那篇后记之后,我又添加了后记的后记,补充这15年来的“后续”。  我的作品,一直在叙述一个不变的主题,那就是“爱”字。男女之爱、朋友之爱、手足之爱、父母之爱、国家之爱、民族之爱……写不尽人生的爱。在这些爱的故事中,我难免有重复的对白,或大同小异的情节,这是我的缺点。有些对白,我虽尽力做到流畅,但是由于我的出身,使我的“语言”很“琼瑶”化,(其实,是很“琼瑶家庭”化,在我家里,成语的运用,是普通之至的事。)再加上两岸对白有很大的差异,可能有些内地读者,对我的语言不能适应。这是我无可奈何的事。至于文字,我也有“不够用”的感觉,常常觉得自己写得不好,“才尽于此,力不从心”。但愿读者抱着宽容的态度,来看我的作品。  在这漫长的写作岁月中,我也写电视连续剧的剧本,在我心里,剧本的创作和小说的创作是同样重要的。剧本比小说还难写,因为剧本只能用动作和对白来交代剧情,不能大篇幅的作“内心描写”。我的剧本也是我的创作之一,只因为写得比较仓卒,没时间再去校对它,因而不想出版。我在“天上人间”最后一场戏后,写了两句话:  谨将此剧献给全天下  相信人间有爱的朋友  电视剧播出之后,很多媒体访问我,问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两句话?我回答说:  “你不觉得现在很多人,都失去了爱人和被爱的能力了?在目前的社会形态上,许多人心狠手辣,才能得到一席之地。为了生存竞争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更是人之常情。逐渐的,大家都不相信人间有爱了,甚至会嘲笑那些还相信的人,觉得他们是幼稚的,不成熟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只会作梦说梦话的人。不相信人间有爱的人,如何去爱人和被人爱呢?因此,他们失去好多心灵的飨宴,失去了好多痛楚和狂欢。没有痛过,没有爱过。没有哭过,没有爱过。没有笑过,没有爱过。没有爱过,等于没有活过!”  这是我由衷的看法,好希望,人类永远不会失去爱的能力!那么,生命里才有奇迹,活着才有意义。  所以,我把这套全集,献给还相信人间有爱的朋友们!  琼瑶  写于2004年6月23日黄昏

内容概要

  这不是一篇“游记”,而是琼瑶生命中一段“历程”。这样的旅程,像是一群候鸟的飞行。可是,这群候鸟经过了三十九年,才飞第一次。她把这趟飞行的经历,细细写下。其中,有“接触”,也与“感触”。她“接触”的不止是河山和大地,也有亲人和友人。“感触”是随“接触”而至,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琼瑶回大陆,只有短短的四十天。在这四十天中,几乎天天都情绪激荡。她说自己本来就是个容易感动的人,常常陷在感动的情绪中,无以自拔。  “探亲之旅”,总有一天,会变成历史上一个“过去式”的名词。但是,在琼瑶的生命里,这短短四十天,将是她永恒的记忆!

作者简介

  琼瑶,本名陈喆,台湾最著名女作家、影视制作人。著有60多部言情小说,本本畅销,拍成影视,部部卖座,赚尽海内外华人的爱与泪,人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琼瑶”。琼瑶作品感人至深、可读性强,让三代人流尽热泪,成功囊括在世的几乎所有年龄层读者,成为“钻石级”纯爱代言人。其各时期不同风格代表作品均为其拥趸们竞相收藏。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乡愁第二章 出发前──香港第三章 北京机场与杨洁第四章 北京的“小梧桐”第五章 我们能“夜访长城”吗?第六章 奇人张宝胜第七章 会亲第八章 圆明圆与动物园第九章 北京的四合院·北京的卢马第十章 别了!北京!第十一章 在火车上第十二章 归元寺与黄鹤楼第十三章 欧阳常林与隆中号第十四章 隆中号上的第一天第十五章 荆州古城与三峡第十六章 小山峡和ENG小组第十七章 万县与石宝寨第十八章 再见!长江!第十九章 由“大足”到“成都”第二十章 成都“逛街”与杨洁“归队”第二十一章 青城山与滑竿第二十二章 狼狈爬“乐山”惊心游“峨嵋”第二十三章 寻根与茶馆第二十四章 勋姨第二十五章 初抵昆明,行程皆变第二十六章 迷人的“昆明”第二十七章 令人惊叹的“石林”第二十八章 阿庐古洞与石莲花第二十九章 人回北京去,客自故乡来第三十章 出发去大理第三十一章 风情万种的“大理”第三十二章 最后两天的“乡愁”第三十三章 告别故国,期待来年后记

章节摘录

  一、乡愁  去年年底,“开放大陆探亲”的消息公布了。  这消息像一股温泉,乍然间从我心深处涌现,然后蹿升到我四肢百骸,蹿升到我的眼眶。我简直无法描述那一瞬间的感动。我心底有个声音在喊着:  “三十九年!三十九年有多少月?多少天?三十九年积压了多少乡愁。如今,可以把这些乡愁勾销了吗?”  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但是,陆陆续续有人回乡探亲了!这居然成了事实!我太兴奋了,和鑫涛计划着,我们也该去大陆探亲了,鑫涛去红十字会办手续,回来说:  “需要填三等亲的亲人名字和地址!”  一时间,我们两个都弄不清“三等亲”包括哪些人,以及我们是否有这项“资格”。激动中,我冲口而出:  “故国的山,故国的水,故国的大地泥土,和我们算是几等亲?我们要探的亲,不止是人呀!”  不过,我毕竟不需担忧,因为我和鑫涛分别都有舅舅姨妈在大陆,所以,我们很顺利地办好了探亲护照。拿到护照的那一晚,我就失眠了。脑子里奔流着黄河,奔流着长江。不止长江黄河,还耸立着五岳和长城!鑫涛见我如此兴奋,忍不住提醒我说:  “大家都说大陆的生活很苦,旅行也不像想象中那么方便,至于亲人,经过三十九年的隔阂,可能已经相见不相识,这些,你都考虑过吗?”  考虑?我实在没有认真去考虑过。我只觉得乡愁像一张大网,已把我牢牢地网住。而且,当行期越来越近,我的乡愁就越来越深。我想,我这个人和别人是不大相同的。我有个朋友告诉我:  “我也离开大陆三十九年,但是,我不觉得我有什么乡愁!”  这句话使我太惊奇了,我总认为,乡愁对于游子,就像一切人类的基本感情一样,是与生俱来的。不过,有的人来得强烈,有的人比较淡然。我,大概生来就属于感情强烈的一型。连我的“乡愁”,也比别人多几分!  计划回大陆的行程时,鑫涛问我:  “你到底要去哪些地方啊?第一站,是不是你的故乡湖南呢?”  我祖籍湖南,生在四川。童年,是个多灾多难的时代,是个颠沛流离的时代,童年的足迹,曾跋涉过大陆许多的省份。如今,再整理我这份千头万绪的乡愁时,竟不知那愁绪的顶端究竟在何处?是湖南?是四川?是长江?是黄河?是丝绸之路,还是故宫北海?沉吟中,这才明白,我的乡愁不在大陆的任何一点上,而在大陆那整片的土地上!  “可是,你没有时间走遍大陆整片的土地啊!”鑫涛说:“我们排来排去,只可能去四十天!”  将近四十年的乡愁,却要用四十天来弥补。可能吗?不可能的!人们必须放弃许多地方。湖南,湖南的亲人多已离散,家园中可能面目全非,不知怎的,我最怕面对的,竟是故乡湖南,这才了解古人“近乡情怯”的感觉。当我把这感觉告诉鑫涛时,他脱口而出地说:  “这也是我不敢回上海的原因!”  于是,我们把行程的第一站定在北京。北京,那儿是我父母相识相恋和结婚的地方,那儿是我祖母和外祖父母居住及去世的地方,那儿,是我历史课本上一再重复的地方,那儿,也是我在小说中、故事中所熟读的地方!那儿有“故都春梦”,有“京华烟云”!还有我那不成熟的——“六个梦”!  于是,我们动身,经香港,去北京。  二、出发前一香港  我和鑫涛这次的大陆行,除了我们两个人以外,还有鑫涛的妹妹初霞,和妹夫承赉。  初霞与承赉定居香港,在过去几年中,他们已经回大陆探亲了好多次。对于大陆,他们是识途老马,经验丰富。当他们知道我们要去大陆时,立刻热心地帮我们排路线、订车票、买船票(我们要乘船看三峡,所以要买船票)、订旅馆……并决定陪同我们一起去。  有初霞夫妇同行,我确实安心多了!毕竟,大陆是个已阔别三十九年的地方!这时间的差距,造成心理上的许多压力。大陆对于我,感觉上那么亲切,实际上却那么陌生。  初霞比我略长两三岁,热情、率直、思想周到,又很喜欢帮助别人。在她眼中,我是非常娇弱的,所以,她对我真是体贴入微。我们一到香港,她就忙忙碌碌地帮我跑中国旅行社,帮我办签证,帮我办各种手续。我什么事都不用做,只是在旅馆中幻想北京、幻想长城、幻想三峡……直到出发去北京前一天,初霞对我说:  “有件事我不能帮你做,现在大陆肝炎很流行,你一定要去打一针增加抵抗力的针药!”  我去打了针,医生和针药都是初霞安排好了的。  当然,初霞还帮我准备了许多东西,例如各种药品、酒精、药棉、塑胶针筒、筷子、刀子、化妆纸……连运动衣和运动裤都帮我买了,最奇怪的是,她还为我们四个人,准备了四个“奶瓶”!怕我笑她,她振振有辞地对我说:  “我们这一路又是飞机,又是火车,又是船,由北到南,要走上好几千里,路上不带水瓶是行的,但是,玻璃瓶太重,又不保温,带杯子也很麻烦,想来想去,只有奶瓶最合适,又轻巧、又保温,冲了咖啡,还可以摇呢!”  说得很有理。但是,鑫涛居然尴尴尬尬地回了一句:  “贤妹所说甚是。不过,我……不会用奶嘴!”  此语一出,初霞笑得岔了气,笑完了,才瞪大眼睛说:  “谁要你用奶嘴?只要凑着瓶口喝就行了!”  我对初霞想得出用“奶瓶”代替“水壶”,十分佩服,不过,总觉得这么大的人用奶瓶喝水,有点“那个”。初霞看出我的犹豫,在动身前,又用布给奶瓶做了四件“衣服”,使它们看不出是“奶瓶”,硬塞了两个到我的箱子里。  我们的行装十分惊人。出发时是四月初,预计四月八日抵北京,据说,此时的北京,春寒料峭,气温有时只有四五度。所以,我们带足了冬衣。又因为预计要坐长程火车,初霞怕车上的棉被不干净,要我从台北带了四个登山用的睡袋来。最绝的还是鑫涛,他看了许多有关大陆旅行的报道之后,做了一个决定。


编辑推荐

  《剪不断的乡愁》作者琼瑶,一位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伟大女性,虽然打拼辉煌在台湾,却始终眷恋着养育自己的故土。1988年台湾“开放大陆探亲”后,她立即提出申请,圆了归乡梦。“带着一份无法言喻的欣喜”,40天跑了十几个省:遍览北京名胜古迹,夜访长城烽火台,攀石林钻古洞,眺洱海看蝴蝶……离别时泪珠夺眶而出,起飞后依然恋恋不舍,不禁喟然感叹:“离恨恰如春草,渐行渐远还生”,“反而比来大陆前更重了”。 返台后,她就把满腔乡情注入荡气回肠的散文集——《剪不断的乡愁》,以及情真意切的诗篇:“梦里的长江,涛涛滚滚,卷不走我的乡愁别绪,忆里的长江,隐隐约约,填不满我的百斛相思”。  以后,频频往返大陆的她,坦诚直言:“中国人爱自己的祖宗,爱自己的土地,爱自己的故乡,爱自己的家园,有强烈的‘山河之恋,故国之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剪不断的乡愁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