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儿童文学精选

李东华 编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

李东华 编  

页数:

440  

前言

  为迎接建国60周年,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了“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丛书,这是儿童文学卷。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儿童文学发端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我们通常把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30年儿童文学称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而把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儿童文学称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其中1976年10月以后的部分,称为新时期儿童文学。“60年”在中国儿童文学不足百年的发展史上,占据了2/3的时间。在鲁迅、周作人、冰心、叶圣陶、张天翼等文学大师所开创的现代儿童文学的基础上,新中国的儿童文学走过了60年的辉煌,60年的风雨。  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1949—1966)间,是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的第一个繁荣期。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儿童文学读物的数量、质量显然无法满足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1955年9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大量创作、出版、发行少年儿童读物》的社论,号召作家、编辑、出版、发行工作者重视少儿读物的创作、出版和发行。同年11月,中国作家协会发出了《关于发展少年儿童文学的指示》,要求作家们要重视儿童文学创作。1956年党中央提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党和政府对儿童文学的关怀,整个社会文艺思想的解放,作家们辛勤的耕耘和探索,共同推动和促进了当时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繁荣。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作品以革命历史题材和校园题材为主,教育色彩浓厚。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尽管“左”的思潮已经开始干扰儿童文学创作,以至于茅盾先生在《六O年少年儿童文学漫谈》一文中,尖锐地指出当时某些作品“政治挂了帅,艺术脱了班,故事公式化,人物概念化,文字干巴巴”,但依然涌现出一批童趣浓郁、脍炙人口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内容概要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市场化、网络、电视等新兴传蜾的兴起,儿童文学和整个文学界一样,曾出现一段沉寂、彷徨的时期。1995年江泽民同志提出要扶持“三大件(长篇小说、少儿文艺、影视文学)”。儿童文学界经过一段摸索之后调整了创作策略,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更加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在长篇小说创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曹文轩的《草房子》、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之作。“幽默文学”、“大幻想文学”、“大自然文学”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高高飘扬在儿童文学界上空的三面美学旗帜。而郁秀的长篇小说《花季雨季》的面世,催生了在新世纪声势浩大直至今天仍然方兴未艾的“少年写作”现象。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的儿童文学进入了多元共存的时代。老中青少作家四代同堂,葛翠琳、金波、孙幼军等老作家至今笔耕不辍;曹文轩、秦文君、高洪波、张之路等中年作家依然是儿童文坛的中坚力量;杨红樱、彭学军、汤素兰等年轻作家创作势头甚劲;薛涛、黑鹤、三三、林彦等新人实力不俗,而80后、90后一批更年轻的作者也已崭露头角,中国儿童文学已经有了一支稳定的高产的创作队伍。这些作家人生阅历不同,艺术主张各异,既有对纯文学创作的痴情和坚守,有对类型化写作、通俗化写作的热情与尝试,共同形成了一个和而不同的多声部的创作格局。当然,对创作、出版中过度“商业化”带来的弊端保持警醒,依然是当下儿童文学创作界需要关注的问题。 儿童文学门类众多,包括小说、童话、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科学文艺、寓言等各个体裁,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了能够反映中国儿重文学在各门类创作的概貌,每一门类都有作品入选,同时,也尽可能地容纳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年龄的作家的作品,力求以有限的入选作品反映出不同阶段的创作水准,折射出当时丰富斑斓的创作现状,为普通读者提供一个精粹的选本,为4-业研究人员提供一份可靠的文学资料,为新中国的60年华诞献上一份精美的礼物。但要想用40万字涵盖60年中国儿童文学的优秀作品,结果只能是挂一漏万。

书籍目录

前言短篇小说 罗文应的故事/张天翼 海滨的孩子/萧平 小橘灯/冰心 三个铜板豆腐/任大星 小船,小船/黄蓓佳 第七条猎狗/沈石溪 我要我的雕刻刀/刘健屏 我听见了自己的声音/夏有志. 独船/常新港 雀儿妈妈和它的孩子/邱勋 走在路上/梅子? 白色的塔/程玮 鱼幻/班马 四弟的绿庄园/秦文君 白马/张品成 蓝花/曹文轩 北宋浮桥/彭学军 日子/谢倩霓 鼓掌员的荣誉/张之路 蓝飘带/薛涛 和管沙一起长大/饶雪漫 一只与肖恩同岁的鸡/三三 淘气包马小跳/杨红樱 狼獾河/黑鹤童话、寓言 神笔马良/洪汛涛 小溪流的歌/严文井 野葡萄/葛翠琳 “没头脑”和“不高兴”/任溶溶 狐狸打猎人/金近 圆圆和方方/叶永烈 老鼠看下棋/吴梦起 小狗的小房子/孙幼军 ?驼寻宝记/陈伯吹 总鳍鱼的故事/宗璞 窗下的树皮小屋/冰波 好蛇索索米/郑允钦 岩石上的小蝌蚪/谢华 一串快乐的音符/张秋生 舞蛇的泪/葛冰 天吃星下丹/周锐 耳朵出逃/杨鹏 霍去病的马/张弘 装满阳光的梦/李东华 书本里的蚂蚁/王一梅 蜻蜓/汤素兰 乌鸦兄弟/金江 高楼搬家/仇春霖 习惯/雨雨 三个富翁/樊发稼 枫树、银杏和小松树/少军诗歌 我们的土壤妈妈/高士其 春姑娘/艾青 帽子的秘密/柯岩 回声/金波 夏弟弟/圣野 圆圆和圈圈/郑春华 小丫的话是红的辣的/王宜振 十四岁的天空(组诗)/徐鲁 冬/尹世霖 我喜欢你,狐狸/高洪波 为一片绿叶而歌/薛卫民 村小:生字课/高凯 骑扁马的扁人/王立春 拱破乡村梦境/张晓楠 散文、报告文学 一个少年的笔记/叶圣陶 歌溪/吴然 醉麂/乔传藻 中国少女/陈丹燕 黄山山乐鸟/刘先平 松坊村纪事/郭风 淡淡的白梅/庞敏 同你现在一般大/毕淑敏 黑豆里的母亲/安武林 老茶馆/金曾豪 夜别枫桥/林彦 迷恋/刘保法 王江旋风/董宏猷 微笑的挑战者/孙云晓

章节摘录

  短篇小说  罗文应的故事  张天翼  六年级的同学们和几位解放军叔叔交朋友,常常通信。第二小队队员们有一次写去一封信,信上讲到了罗文应的事情,是这样写的:  叔叔们:  收到你们的信,我们高兴极了。  你们说:“罗文应进步了,入队了,真是一个喜讯。这是你们给我们的一份最好的礼物。”  我们读到这里,欢喜得把罗文应抬了起来。罗文应又是笑,又是眼泪直冒。  上次我们和他们会面的时候,刘叔叔问罗文应为什么还不入队,罗文应脸上热辣辣的。那时候他申请过,没有批准:他不好好温功课。  那时候罗文应其实就已经有了这个远大的理想:将来要像叔叔们一样,当人民解放军。同学们给他提意见:  “罗文应,解放军叔叔不是说过的么:你现在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还要把身体锻炼好。”  罗文应看了同学们一眼,心里想:  “嗯,将来——你们瞧吧。”  意思是说,将来他一定搞好学习,锻炼好身体。可是今天——今天已经星期六了。刚要用功,又马上会遇到假日。不如从下星期一起吧。  到了星期一。下午放学回家,罗文应走得很快。他打定主意不再像往日那样——往日总得逛上那么四五个小时才到家,一面吃着替他留下来的饭,一面又要防备挨妈妈说。今天一定按时回家,晚饭后的时间就可以好好分配一下了。罗文应一路上打算着:  “我得把算术题都答出来,整整齐齐写在本子上,星期日就带给解放军叔叔去看。‘叔叔,我将来能不能学炮兵?’‘能!’错不了!”  罗文应想得很兴奋,就胸部挺出,大踏步走进市场里去了——不知不觉走了进去的。  他在市场里一共花费了两个多钟头。他忙得什么似的:参观了许多许多商店,连瓷器店他都仔细看过了。又在一个摊子旁边观察那些陈列着的小刀子。他恨不得试一试,看这些小刀究竟有没有赵家林的那一把快。而他研究得最久的,是玩具店门口的那一盆小乌龟。  “回去说服妈妈,让妈妈给妹妹买一个吧。我应当照顾妹妹……”  可是罗文应觉得整个市场突然一下变了样子。他吃了一惊。他从那个盆子上面抬起头来一看,原来电灯都亮了。  “啊呀,可了不得!”他赶紧站起身来就走,“今天又迟了!”  拐进胡同,罗文应越走越快。他决计要好好做功课。  “解放军叔叔那么关心我呢。我争取入队,一定……”  忽然他听见“啪嗒”一声,响得很脆。  “咦,谁在那儿打克郎球?”罗文应朝一家糖食铺里瞟了一眼。他觉得这一瞟还不够分明,就索性停下来瞧了一瞧。  唉,没有办法!这一局克郎球——罗文应非看下去不可,因为有一个“飞机”正呆在角落里,怎么也不肯动。那个打球的是个大个儿,很吃力似的打了一杆:没中。  罗文应等着那大个儿轮到打第二杆:还是不顶事。  罗文应非常着急。真要命,别人还得赶回家吃晚饭,吃了晚饭还有八道算术题,一张大字呢!可是那大个儿轮着打了五杆。偏偏都落了空!第六杆呢,又放下那个“飞机”不管,打别的去了。因此罗文应不得不老是等着。罗文应就常常遇到这一类不能解决的困难。  就这样,罗文应很晚才回到家里。他赶快扒了几口饭就算完事,惟恐耽误了复习时间,也就不管这样的吃法合不合卫生了。  “你又到哪里去?”妈妈看见他把筷子一放就往外走。惊异地问。  “我去买大字本子。”  “怎么,你放学回家的时候没有买?”  “我没有工夫呀。妈妈。”  这个星期一又像往日一样:到了该睡的时候,罗文应还在对着第二道题目发愣,又疲倦,又焦心。还是明天早晨再做吧。他这就一面看看画报,一面写写大字,忙到十一点钟才上床。第二天起得晚了,睡眠可还是不够,上课直打瞌睡。妈妈说他:  “你看你!谁叫你贪玩的!”  “贪玩?”罗文应红着脸,撅起了嘴,“难道我玩得舒服么?我心里可生气呢。”  真的,罗文应就是玩也没有玩好。  我们跟他谈过:  “你光想着将来当解放军,现在可一点也不准备,一天一天挨过去,把时间浪费掉了,那还行?”  “谁说行?’’他低着头,两只手卷弄着衣角,“周老师告诉我时间要节约。我们一分钟一秒钟都该好好计算着用,这我知道。可是不知怎么着,一个不留神又犯了老毛病。”  我们决定帮助他:  “罗文应,我们来集体复习吧。我们五个人都到李小琴家里去做算术题,你赞成不赞成?”  “下星期起吧?”  “今天起。”  “好,今天起就今天起!赞成!”  大家都很高兴。罗文应也不愁眉苦脸的了。  那天放学,我们派赵家林一直送罗文应到家。两个同学分手的时候,赵家林提醒一句:  “六点半钟以前!——记着!”  “知道。知道。”  “罗文应,”赵家林走了两步又回头,“吃了饭就走,别上别处去……”  罗文应觉得赵家林什么都好,可就是有点儿哕嗦:  “啊哟你真是!保你一分钟也不迟到,好了吧?”  一吃了饭,罗文应就把书本什么的收拾起来。他知道妈妈在注意着他,时不时很得意地瞧他一眼。他可装做没看见。他也没有把他参加复习小组的事告诉妈妈:他怕妈妈说什么“对呀,这才是好孩子呢”,——说得他会满脸通红。  他低着头,专心专意地把算草本装进书包里。想了一想,又把算草本拿出来:他决计不带书包出去。一背上书包,街上的人说不定会瞎猜一气——“瞧,这个孩子又玩到这么晚才回家!”  罗文应找出一张旧报纸来包起这些东西。忽然妹妹赤着脚向他跑来,两  只手慎重地捧着一本画报——爸爸新寄来的。  “哥哥包起,哥哥包起!”  哈,巧极了!好像爸爸知道他今天要去参加复习小组似的!  他正好把这本新画报带到李小琴家里去,休息的时候就可以跟同学们  一块儿阅读。以后这本画报就放在复习小组里吧:是大家的。  “哎,好乖。”罗文应从妹妹手里接过了画报,看了看封面,就打开纸包要把它包进去。  他又看了看封面。  “这是谁?”他问自己,“生产模范?”  他想要包进去,又还是放心不下:呃,到底是谁呢?——封面上这位叔叔,他好像在哪里见过。  罗文应只好打开画报来找目录。一打开,他就忍不住要从头至尾翻一翻,好知道一个大概。  “光翻一翻,碍不了事。”他看看这幅图,看看那幅图,“怎么回事呀,这是?”  要念一念那下面的说明才知道。  罗文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又看看图片。好像要检查那篇说明写得对不对。于是顺便又念了几节文字。一方面可又在催着自己:  “行了行了,快走吧!……瞧这农民伯伯!——啊,真棒!”  时间不会等你。罗文应一看钟,把画报一扔就跳了起来。  六点四十二分!  “妈妈,咱们钟快了吧?”  “不快,今天刚打电话对过。”  糟了!罗文应把纸包一夹,想要跟妈妈说一声就走,可是又觉得不对头。  “罗文应!为什么迟到?”——同学们准会问。  “罗文应!为什么又犯老毛病?”——同学们准会问。  他瞧着那个纸包发愣,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不好意思再到李小琴家里去了。他急得出了眼泪。  “去吧,去吧,不要紧的,只要以后能够改过来。”他听见一个声音叫他。  可是谁知道同学们会怎样呢?他去了,同学们还理他么?他失了信用!他亲口约好了的又不当回事!同学们准会告诉周老师,准会告诉解放军叔叔——唉,他太对不起那几位叔叔了!  “刘叔叔,你们还跟我交朋友么?”  两颗眼泪流到了脸上。  假如现在还是在六点三十分以前……  可是时间再也不会回来!损失了的时间再也没有法子补救!  他愿意向同学们认错,愿意挨同学们的批评,只要同学们还肯和他好,还肯让他参加复习小组,帮助他学习。他以后一定不迟到。  时间越过越迟。他就更加懊悔,更加和自己生气……  突然他惊了一跳,他觉得有人喊他的名字。  他侧起耳朵来仔细一听,只听见妹妹在东一句西一句地唱“小耗子上灯台”,妈妈有时候给她提提词儿。  他失望地说:  “谁还来找我!”  罗文应,你可是想错了。队员同学们怎么会把你丢开不管呢·你听!这不是?  的确有人叫他。听得出一个是赵家林。还夹着一部高音,那正是他们的小组长李小琴——她也跑到他家找他来了。还有什么说的!罗文应当然是赶紧跑去迎上他们,一面嚷着“来了来了”,就跟他们一块儿去做功课。  可是罗文应没有这样做,这太不好意思了。李小琴和赵家林跑进来的时候,罗文应恨不得躲起来。他低着头装作看画报。  “罗文应,”李小琴一冲进门就嚷,“你怎么不去复习?”  罗文应又快乐,又难过,撇过脸去不看他俩。  “怎么了?”李小琴站在房门口愣了一下,把步子放轻,慢慢走近他,“病了么?”  “没有。”  “那么去吧。”赵家林两只手搁在罗文应肩上,和李小琴互相瞧了一眼。  罗文应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会哭出来,用力咬着下嘴唇,好一会才勉勉强强地开了口,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我不去……我有事……”  “有事?那你怎么又在这儿看画报呢?”李小琴一把拖起他来,“走吧,大家等着你呢。”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儿童文学精选 PDF格式下载



可以让孩子广泛阅读和接触不同历史时期各名家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


厚实,但是孩子看得住。


送给小朋友的,自己喜欢先看了一遍,(*^__^*) 嘻嘻……


感觉还不错的。教育功能会在文字当中呈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