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哈佛大学

湖南教育
出版社:

湖南教育  

Tag标签:

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哈佛大学 PDF格式下载



  因为想了解美国大学教育的缘故,读了这本书。
  
  一个有意思的是哈佛已经取消学分制了,因为在学分制下,学生们总是选择最容易考试通过的课程。这是哈佛那些严肃的教育家们所不能允许的,所以哈佛干脆取消了学分制。但取消学分制后,他们又采取什么样的制度呢?文中没说,很好奇。
  
  除了上面哈佛遇到的问题,学分制在中国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老师不得不降低标准。因为在中国的大学中的老师被当作企业的员工看待,薪水和晋级都受到“工作量”的考核。所以老师需要保证自己开的课程有足够的听众,这样自己的课才不会被取消。而如果太严的话,学生们会不选。凑不够人数,课程会被停开。所以有的老师就会放松要求,在开课的第一天就向大家说明:大家不用担心,这门课很好过。当然这是老师们顺潮流而为之,他们在课上还是兢兢业业,为学生的成长操心的。但客观上,降低了老师对学生的要求。
  
  回到这本书。相对于那些借哈佛的概念,随便凑几篇文章就出来的书来说,这本书还是收集了很多资料,但是缺乏自己的见解和分析。其中的一些内容还是值得一读。
  
  首先,作者提供了1986年哈佛大学校长德里克·博克在学校的350周年校庆上的讲话。译者是王虹。值得注意的是,网上流传的讲话缺少王虹译本的最前面的三段,而这三段其实是有东西的,所以下面特别介绍一下:
  
  第一段,校长感谢大家的光临。他说:谢谢大家来分享我们的“知识和文化生活”。
  
  是的,一个大学能够给世人分享的,应该是它提供的“知识和文化生活”。
  
  第二段,校长开了一个玩笑。他说:我在校长这个位置上,没什么压力。因为我犯再大的错误,我的前任也能给我垫底。他说:哈佛的第一位校长曾经用一根棍子差点把一位老师打死,而他的夫人更是往学生的粥里掺羊粪。他们甚至这样过分地干了一年,最后学校被迫关闭。
  
  这个玩笑中让我们知道,哈佛创办时的样子,而不盲目崇拜,也不妄自菲薄,以至看不起现在那些看起来不靠谱的民办学校。也许,它们才是未来中国教育的希望。
  
  第三段,校长说:世事变迁,而这个古老的学校却能历久常新。现在,大家都公认:哈佛是美国高等教育、甚至是整个美国的一个重要力量。
  
  这句话说起来轻松,但分量太重。这其实是每一个教育者的真正理想。而哈佛是如何“历久弥新”地实现这一理想的呢?下面,校长开始揭示这个秘密。
  
  后面的全文网上就全有了。比如这里。
  
  校长强调了人才(二战使美国的大学获得了欧洲的人才)、经济支持(美国繁荣的经济),而更重要的,是他们“组织高等学校的特殊方法。”
  
  这个特殊方法就是“自由”.他说,我们有着“不平凡的自由”,即政府官员很少干预州立学校的事务,私人集团也可以建立它们自己的学校。而“在几乎所有其他国家内,大学严重地依赖政府,并在中央计划下运行。”他说:“由于避免了政府的控制,决策权利就掌握在有识之士的手中,鼓励竞争成了努力进取以超越他人的动力。”
  
  而这种自由正面临挑战,各种势力试图利用大学达到它们各自的目的,包括:
  
  a)军事和情报部门试图使我们的教授们参加秘密的研究工作,并对我们作出种种限制,以避免我们的科学发明落入敌人之手。
  b)商人们寻求和我们的科学家建立关系,以帮助他们开发新产品。
  c)社会活动家敦促学校利用自己的资本,购买力,尊严和威望同种族隔离等罪恶和不公正作斗争。
  d)公众指望我们利用我们的财富和影响力来帮助解决地方问题。
  
  此外,政府的规定越来越多。比如政府制定的类似于各种族学生入学比例的要求,比如政府要求大学对研究基金的使用进行说明,等等。例如,当权者计划使毕业生的数量与国家的需要协调一致;对学校的发展计划和新设施的建立进行审核以避免重复和浪费;制定详细的规则来检查大学的体育比赛;制定防止学生得到不公正分数和入学遭到招生办公室不合理拒绝的保护性条款;等等。
  
  他说,这种对大学的期望和规定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大学的职责是为养育自己的社会服务”。但他要问,这些期望和规定要走多远。
  
  他说:“美国的高等教育是在特色各异,地方自治和竞争中繁荣起来的。而我们的规定就意味着千篇一律,中央计划和官僚控制。我们头上的规定越多,把我们周围只是很好的环境变为严重阻碍国外兄弟院校的那种制度的危险就越大。”。这倒类似于庄子的提法。
  
  他说:大家不要老宣传哈佛有多少钱,哈佛毕业生多么风光。这“只是一幅对哈佛和其他大学真正贡献歪曲的图画。”而这种宣传,不是哈佛的本来面目。
  
  哈佛的本来面目是:除去偶尔的科学突破外,这里只是一副由大量学者辛勤劳动组成的图景:他们在大量的书籍和无数增长知识的学生中间默默地辛勤劳动,身上其实看不到许多戏剧性的东西。
  
  而上面的宣传,导致外界对哈佛产生羡慕,而这种羡慕很容易变成嫉妒和仇恨。
  
  除了上述的外部的压力,学校内部也蕴含着巨大的危险:缺乏活力。“一个学校在其富有活力的时候是很少会毁灭的,而缺乏活力的学校则是自寻死亡,这时魔鬼就会乘虚而入,从而将其至于死地。”(洛思尔校长,1936年)
  
  而在学术方面活力的缺乏是因为学校将学术领导人提拔为管理者。因为管理事务的干扰,使“他们没有时间来思考学术问题”。
  
  他坦诚,哈佛象我国所有大学的教师所正在面临的一样,“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必须更加机敏地从政府和个人手中得到资金。” 而这种学术之外的竞技,“充其量只能造就一些能应付各种烦恼的好脾气的管理者。在第一流的运动竞赛中,这种压力经常变为对运动员进行丢人的管制。”就是类似我们现在实现的用“计算工作量、项目经费”的方法来考评教师的管理办法。
  
  他说:这种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你的目标远大,所以"当你在做一个真正伟大的事业时,你就不能不顾虑重重。"。但这种对资金项目的狂热的追求,使外界更误会大学的本意了。
  
  而教授也面临着更多的诱惑,比如创业、为企业或政府咨询、在公开媒体上作科普性质的宣传,等。校长坦诚,他也不知道怎么办。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越来越多的教授将试图把自由,安全的学术工作同风险较多,性质较为低下却有较多金钱和较高知名度的工作结合起来。"但他担心,“一旦校外活动的负担达到某一个极限点,校内工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不被打扰的学术研究时间越来越少”,最后的结果是:
  a)学术成果将越来越缺乏深度和广度,并且将过多得依靠助手的工作。
  b)教师和学生的课外接触时间也将减少,这些接触虽然看起来是可有可无的,但却可能使教师有时间去认真了解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改进他们的学习,为青年学生在大学中的生活留下最值得记忆和最关键的一刻。
  c)我们已经不能充分地了解大学教纲的完成情况,更不用说进行足够系统的工作去改进了。
  
  而表现是:我们对学生入学时的聪明过人谈得很多,对他们入校后进步了多少却知之甚少。而“外界总是用粗俗的用词来形容大学教育而忽略其真正的意义”。
  
  哎,这正是我们面临的现实。
  
  而这些是大学内部面临的问题。
  
  所以,校长呼吁全社会来解决这个问题。他说:“我们已经无法依赖我们高等教育体制本身的力量来使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因为我所描述的那些危险正是这个制度的产物。”。
  
  他问:什么才是大学能为社会作出的最大贡献?大学要作出这样的贡献所需的条件到底是什么?
  
  他说:上述危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是由于对大学本来的目的和达到这些目的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认识错误而造成的”,“一些人为了达到一些看起来更为紧迫的目的而将大学的基本目的置之一旁。”导致“在很多时刻,新的环境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威胁我们的基本价值了”
  
  大学的目的,不是以下的一些东西:
  a)营业性公司
  b)国家安全的工具
  c)在世界上推行自己社会观点的机关
  d)提供咨询
  e)帮助解决社会问题
  f)开发新的产品
  g)推行新的军事目的
  
  而是:
  
  发现为提出创造性解决办法作基础的知识,教育出永远作出批判性决策的人!
  
  注意,上句中的“批判性”被网页上的文章写成了“判断性”,真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注意,这是“批判性“!
  
  大学当然需要培养企业家,律师或者有影响的顾问,但是大学的真谛在于大学里”探求科学真理”的那些学者,而大学应该给予他们“安全和自由的保证”。
  
  他说:教育具有多重目的,包括:发展智能,启发新的兴趣,树立志向,提出重要问题,加强理解力。这些东西都只有教育能做。虽然"阅历可以锻炼我们的判断力,使我们更加成熟”。而这些目的,才是大学给以学生的真正贡献,不是闪闪发光的大学牌子,或其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影响。
  
  到这里,教育的真正贡献就出来了,记住,是发展学生的智能,启发新的兴趣,树立志向,提出重要问题,加强理解力。
  
  而哈佛真正的生命之源是:学生们的青春和对知识的追求。这才是一个大学所应该关心的。“我们学校的年龄已经可以用世纪来计算,但只要她热切的追求这两件事物,她就永远不会衰老。随着时代的变迁,为达到目的使用的方法可能改变,但目的本身是永远不变的。"
  
  而大学要做的具体事情包括:取得科学研究成果,进行高质量的职业培训,为社会不同阶层服务,为广大的个性各异的学生提供不同课程等方面。
  
  他还提到哈佛教授具有的清教徒的传统:那就是“我们总在心神不定的担忧,即使在从外界形势看来没有任何理由这样时也是如此。当我们为取得的成就而高兴时,会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阵痛,虽然我们强忍着,但也不免说出来。我们知道有多少学院是在全盛时刻种下了日后衰退的种子。我们的第二天性使我们从自我陶醉中清醒过来,时时问一下自己有什么敌对的力量存在。命运会有什么改变,有什么内部矛盾和过分行为会消弱我们的大学或阻止它满足现代社会和人类的需要而作出贡献。””我在哈佛的这些年内,从没有看见一个学校像我们现在这样关心走下坡路的危险,从没有这么多人决心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其后,书中介绍的校史概述,说明一个好的校长是多么的重要。而从前面校长的演讲,就知道哈佛的校长是怎样的见识和能力。其它关于院系设置的介绍估计是照搬的哈佛招生材料,而对于管理机构设置、筹款等具体的学校管理方法,介绍不详。总之,哈佛是一个资源及其丰富的综合性大学。在这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最后,作者做了结束语。提到六点哈佛成功的奥秘:
  1、不断主动变革。
  2、一流的条件、高质量的学生、优秀的老师
  3、教研结合
  4、内外协作:跨系合作,跨校合作
  5、严选教师:这一点是哈佛校长博克在回答哈佛的奥秘时所重点提到的。具体方法是在任命一位终生教授时,要广泛征求该学科专家的意见,确保学术水平。而讲师,5年内不能得到升级,就得离开。对于推出政坛想回学校的名人,比如基辛格,都婉拒。
  6、自律自助:Every tub on its own bottom
  
  最后附的贺麟先生1929年的《哈佛日记》,觉得他当时的哈佛研究生活真是象牙。他当时在哈佛研究哲学,每天到图书馆读书,也在身体力行地用自己倾心的哲学理念来净化自己的灵魂。他当时是比较倾向斯宾诺莎、二程和朱子的。到老的时候(1982年)却入了党。不知道他是一个什么心路历程。
  
  其中谈张伯苓的气魄;谈爱因斯坦信斯宾诺莎,而斯宾诺莎证明了神的存在;谈李白一生卑抑与高傲的冲突;谈他的老师讲恶,即:恶其实还好,可以改造和包容,无善无恶不生不死之沉滞状态才是无法救活的大恶;谈他的另一个老师讲进取精神:There are heights to be gained by excessiveness and lost by balance;谈孙中山的奋斗精神;谈他的一个共产党朋友和他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有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的转变;谈康德的身世凄苦却自尊尊人;荀子的性恶论导致人放肆地吃人;等等等等,还是挺有意思的。
  
  而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哲学为友,更与真理为友。英文是 “Let Plato be your friend, and Aristotle, 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


写得不错!Let Plato be your friend, and Aristotle, 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Laws without morals are useless.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