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地外生存

尼阔·普朗察 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4  

出版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作者:

尼阔·普朗察  

译者:

王义豹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我们是否应当重返月球?我们能否在太阳系内的火星和其他行星上建立殖民地?我们如何才能航行到银河系甚至河外星系的那些遥远的星球上?为什么我们至今仍然没有接触到地球以外的文明呢?我们怎样才能躲过宇宙间各式各样的威胁?比如说,诸如小行星碰撞之类的灾难。太阳的消亡,尽管遥远,然而终不可免,我们能逃脱出那样一场灾难吗?宇宙本身最终的命运将会如何呢?  这样一本穿透时空、寄寓幽思的前无古人之作,探讨着人类在宇宙中的未来,几个世纪后、几千年后、亿万年后陰如何?这并不是说,肯定就要发生什么事件,而是说,可能要发生什么事件,本书所依据的是当前的技术能力和科学家的思索,考虑到哲学的内涵以及对社会的深层寓意。本书还涉及若干历史叙事及经典的科学幻想著作,对宇宙的未来精巧而机智地做出了一番惊心动魄的预演预示。  我们已经涉足宇宙,并积极地开拓了40多年;我们访问过月球并把若干仪器装备设置到金星和火星上;我们的探测器已飞向太阳系从水星到冥王星的众多成员,若干进一步的开拓工程也正在准备之中。在这本《地外生存》中,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尼阔·普朗察先生基于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人类文明及宇宙的未来作了非常精彩地描述。  我们肯定会琢磨:这个未来到底会包含着什么?对于这个宇宙,我们到底能研究到什么程度?对那些恒星能做何研究?要研究遥远的星系吗?有朝一日,我们会与那些行为古怪的脉冲星、类星体和黑洞打交道吗?以当前的仪器装备的能力,何种工程项目是可行的?技术取得更大进步之后,能有何作为呢?就物质本身特性所做的理论研究,能不能告知我们其极限拘于何处呢?这种极限是不是不可逾越的呢?通读这本介于硬科幻和纯正的科学作品之间的普及读物之后,相信您会对这些问题有所了解。

作者简介

作者:(法)尼阔·普朗察 译者:王义豹

书籍目录

科学杞人和哲学人的对话(代译者序)序言引言第1章 近期未来 从梦想到现实 多么壮观的一片荒凉 是一处理想的观测站吗 重返月球 月球基地 由太空获得能源 月球的商机 太空经济活动 奧尼尔的太空殖民地 通天梯 小行星的资源 火星编年史 征服红色行星 火星的殖民化 造境 创造新世界 太阳系的前沿第2章 通向恒星之路 恒星之间的漫漫无际 驰骋太空的骏马 猎户星工程和戴森火箭 戴这洛斯:一项工程 戴达洛斯:项使命 反物质,效率最高的燃料…… ……也是最为昂贵的 不用火箭的火箭 星座之间的光帆 冲压喷气推进,终极的太空船 相对论速度之下的景象 以相对论高速航行的危险和灾难 宇航员长眠还是永生 航行中的世界 太空方舟的社会问题 恒星太空的游牧族 银河系的文明 银河系的殖民化 冯·纽曼机 孤独的,还是多重并存的世界 他们在哪里 宇宙范围的孤独第3章 恒星建造者 戴森球 拆卸一个行星 无法实现的炼金术 环形世界 木星的恒星化和兰道事件 世界终结的叙事 天外之灾 这摩克利斯剑 无法停止的灾难 我们能预测到历史的末日吗 太阳的末日 预言死亡编年史 迁移地球 扩展童年的纪事第4章 终极的未来结论人名索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地外生存 PDF格式下载



太空是人类未来的命运所系,进入太空是人类的使命。
在阿波罗登月成功后的1970年代,乐观的美国人相信至迟到1995年人类就会登上火星。以对技术的精准预言著称的阿瑟-克拉克曾预测美苏宇航员会在2010年联合探测木星系统(为保险起见,他把这个预言包装在科幻小说《2010太空漫游》中)。遗憾的是这些伟大的预言都落空了。说遗憾,是由于上述预言涉及的技术在当时并非无法实现,而是预算无法落实。或者说,政治风向变了,没有政府愿意为这些耗资巨亿的大项目买单。但人们对太空热切期望从未改变。
这种乡愁似的渴望源于星空对心灵的巨大震撼,也系于人类之本源。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来自远古的超新星爆发。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来自太空,最后也将回归于太空。
本书作者以此书向过去的太空幻想者致敬。希望中国也能出现像齐奥尔科夫斯、克拉克一样的太空先知。


不错啊,很赞的书,中列举了我们人类在地球之外生存所需的东西。


当作猎奇用。谁知道未来会怎样啊。哈哈。


书中虽然有一些内容太具有科技性,但认真讲,这本书质量很不错,读着读着,心情就开阔很多。。。


很好,开阔眼界


书摆得很久了,内页第一页有黄点了。倒是折扣颇大


内容很丰富,图文并茂。
感觉很好。


内容不错,可以了解太空遨游都有什么方式。书中还对人类、太阳系、银河系以及整个宇宙的终极命运进行了阐述,让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什么东西会是永恒的。不过,书的印刷质量不好,很不美观。


读高二的女儿是个宇宙迷,有关外星人的或则是宇宙星级理论的,看懂的,看不懂的一股脑儿搬回家,这本就是这种状态下收罗来的,对自然宇宙有兴趣的学生娃,可以扩大视野,增加知识,提高兴趣,值得一读。


同类书中算是有点新意的


还不错的一本书,有些观点有点主观


虽然还没看完,但是觉得很好看,很有吸引力


这书不知道遗忘在哪个角落受潮发霉了,内页也快脱落,买了15本书,退货还要整单退,无奈,留着吧


  这本书看了有几年了,具体的内容已经不太记得了,只记得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这是湖南教育出版社“世界科学前沿普及译丛”中的一本,另外两本是《时间机器——对遥远过去的科学探索》、《宇宙探索者——来自地外文明的信息》,前者正好与本书相反,一个是未来一个是过去,后者当时看来很玄,说的是用“科学遥视”的方法与外星人接触,现在看来就是一伪科学,放在这两本严肃正经的书当中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
  
  太空殖民、星际航行、人类文明、宇宙灾难,这是科幻小说中最常涉及也是最为大众所熟知的,本书对未来种种可能性的讨论也是基于这些,作者坚信“我们这个星球只是生命智慧的摇篮,智慧生命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由始至终都洋溢着乐观的基调,尽管对长远未来的描述最终不可避免的会谈到世界末日,作者也确实分析了不少可能导致世界末日的潜在危险,乐观但并没有因此而盲目,正如作者所说,“地球,首先需要医治好自己的伤痛”。基于现在的知识谈论终极的未来,似乎很傻很天真,但作为一本探讨未来的书,这个可能性是不能忽略的。
  
  对未来的探讨,科幻小说一直在进行着,有纯思辨性的也有纯技术性的,更多的是兼而有之,本书作者就参考了大量的科幻小说,并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可行性分析,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作者在挑这些科幻小说的硬伤,但目的还是在于分析这些设想的优劣得失,使之更加完善,所以,本书其实可以算是一部硬科幻作品。所有这些讨论都是建立在当时的科学基础上,作者并不是在预言未来一定会那样,而是借此普及科学以及对人类文明的思考。卡尔·萨根在《布鲁卡的脑》中写到,“对于人类社会而言,科幻小说的最大意义,莫过于它对未来的试验、对各种可能目标的探索,和使未来的冲突减至最少”,本书的意义也在于此。
  
  同很多国外的科普作品一样,本书引用了大量名人言论,如果修订再版,相信下面这条一定会名列其中,“他从未长大,但他从未停止成长”,这是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本书扉页致敬名单中的一位。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