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老节日
1970-1
湖南美术出版社
聂鑫森
264
无
请走进中国的老币。日。 中国的老节日不仅仅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还有许多老节日,也许你不曾闻说,也许你知而不详。填仓节、中和节、花朝节、晒书节、立春节、夏至节、三伏节、乞巧节、文昌会、鲁班节、观潮节、拜斗节、浴牛节、马神节…… 从农历正月初一的元旦,到火树银花的除夕之夜,一个个老节日,如一个个星座嵌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天穹,闪烁出异样的光彩。当你用手和心触摸到它们时,你会感受到传承至今的农业文明强有力的脉动,你会领略到民俗形态的魅力,你会为一种精神潜质的永不衰竭而惊叹。 许多老节日,还在顽强地“活”着,与中华民族携手而行。而且,在现代社会光环的映照下,生发出新的活力。 在老节日的传承中,我们又有了许多新节日。在时间无休无止的推进中,新节日又会变成老节日。老节日有的存留下来,有的渐渐淡出;而新节日又一个一个地萌生,扩充着文化的积累。这是永远也不会打上句号的美丽的过程。 请翻开《走进中国老节日》,一个个老节日已伸开双臂迎迓你的到来!
聂鑫森 1948年6月生于湖南省湘潭市。初中毕业后,于1965年10月至株洲木材厂当工人。1978年10月调株洲日报社。l984年3月至l988年7月,先后就读于鲁迅文学院作家班和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 在三十余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共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诗歌集、散文随笔集、文化专著三十余部。曾获“庄重文文学奖”、“湖南文学奖”、“金盾文学奖”、 “北京文学奖”等奖项。二十余篇中短篇小说被译成英、法、俄、日等国文字,介绍到海外。 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作家协会副主席、株洲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卷首语元旦爆竹声中一岁除新春颁历书拜年古代的名片与贺年片岁朝清供祈吉祥别有风味的酒水和食品接财神正月初二财神来立春立春鞭春牛剪彩胜和吃春盘人日青韶既肇人为日虫王节正月十三祀虫王元宵节灯节赏灯诗春灯谜踩高跷·跑旱船吃汤圆走百病迎紫姑桥梁节正月十五“逛花桥”祭床神正月十六祭床神填仓节正月的最后一个节日:填仓节中和节改节号中和朔·望·晦农历正月晦日送穷与二月二日迎富春龙节二月二龙抬头文昌会二月初三文昌会刀竿节二月初八爬刀竿花朝节百花的生日窑神会闹窑神上巳节三月三日天气新蟠桃会三月初三蟠桃会春分中分春一半寒食节与清明节寒食禁火与清明升烟清明扫墓且说纸钱踏青插柳枝彩楼双夹斗鸡场风筝入云“放晦气”……泼水节春社梨园会妈祖节仓颉诞日浴佛节浴牛节芒种药王诞日立夏夏至端午节三伏节晒书节井神诞日火龙会鲁班节火神诞日马神节观莲节七夕拜斗会中元节灶神诞日沐浴节中秋节酒神诞日观潮节重阳节芦笙节冬至腊八节蚕花节祭窑神春节人生庆典后记
爆竹声中一岁除 故迎新送旧,必放爆竹以示喜庆。宋人王安石的《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之所以称之为爆竹,“俗人以为爆竹起于庭燎”(《荆楚岁时记》)。庭燎者,即庭中照明的火炬。 《周礼·秋官·司烜氏》说:“凡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郑玄注:“坟,大也。树于门外日大烛,于门内日庭燎。皆所以照众为明。”其实,“爆竹”的原意,即先民烧竹筒子,爆发出清脆的响声。据一些专家分析,在原始先民社会,就懂得燃竹以爆,用来驱除疫鬼。所谓“山臊恶鬼”,又称之为“山鬼”、“独脚鬼”。 关于正月初一放爆竹辞旧迎新的习俗,至今在一些地方(特别是乡下)还保留着。我的出生地湖南的古城湘潭,千家万户在看完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后,正是子夜时分,满城便响起持续不断的爆竹声,以示辞去了旧岁迎来了新的一年。到正月初一,当全家人起床洗漱毕,打开大门的第一件事,也是燃放爆竹,叫“开门纳吉”。 爆竹在唐代时称为“爆竿”,因火药发明了,宋以后才有卷纸裹火药的鞭炮,也叫做“爆仗”、“炮仗”。 与卷纸裹火药的鞭炮差不多时间发明的烟花(又称焰火),也成为喜庆节Et的美丽点缀。“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宋·朱淑真《元夜》)。 最早的烟花有两类:一类是先用金属丝编排成人物花鸟、亭台楼阁等各式图案,悬挂在高高的架子上,再往金属丝上涂以燃烧时能呈现不同颜色的药剂,因金属丝涂药剂后称“药线”,所以这类烟花就叫“药线烟花”或“药线烟火”。另一类叫做“筒子烟花”,即把烟火药剂装入纸筒内,点燃后往外喷射五彩火焰。 《金瓶梅》第32回说到一种“盒子烟火”,一架盒子能依次表现“八仙捧寿”、“七怪降妖”、“五鬼闹判”、“十面埋伏”等许多台戏文,凡飞禽走兽、楼台殿阁、人物花草,莫不活灵活现。 爆竹和烟火,在中国人每一个欢乐的节日里,发出如雷的轰响,倾泻绮丽和光彩,表达着我们心中的喜悦! ……
无
了解一下老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