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医内科学

马永桢,尤松鑫,陈文恺,严明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10-1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马永桢,尤松鑫,陈文恺,严明  

页数:

558  

内容概要

  为了适应21世纪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国家教育部对教材建设的要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全国中医药成人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会组织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函授教材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教材,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本科、专科)教育使用。

作者简介

  周仲瑛,男,1928年生,汉族,江苏如东县人。家世业医,幼承庭训,随父周莜斋教授学习中医,曾就读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中医师进修班),1947年毕业后,悬壶桑梓。1955年入南京中医进修学校进修,次年毕业,留附属医院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教授、副院长等职。1983年~1991年任南京中医学院院长、兼任中医系主任。现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省级中医内科急难症重点学科带头人,曾任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周仲瑛教授为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天津中医学院、新加坡中医学院、美国波士顿大学骋为客座教授,多次被国外选入《世界名人录》。学术成就周氏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尤其在疑难急症和心肺疾病方面有深厚的研究和造诣。在临床实践基础上,坚持科研工作,以应用研究为主,后从事心、肺、肝、肾等多系统病种的临床研究。近10余年来主持国家级、部级、省级课题2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4项、部级课题4项。目前已完成14项,获省级以上奖8项。

书籍目录

总论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中医内科学术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中医内科疾病分类、命名及其特点 
 第二章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
  第一节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原则
  一、辨证原则
  二、治疗原则
  第二节 外感六淫病证辨治概要
  一、风
  二、寒
  三、暑
  四、湿
  五、燥
  六、火
  第三节 内生五气病证辨治概要
  一、内风
  二、内寒
  三、内湿
  四、内燥
  五、内火
  第四节 气血病证辨治概要
  一、气
  二、血
  【附】气血合病
  第五节 津液病证辨治概要
  一、痰、
  二、饮
  第六节 脏腑病证辨治概要
  一、肺
  二、心
  三、脾
  四、肝
  五、肾
  六、胆
  七、胃
  八、小肠、大肠
  九、膀胱
各论
 第一章 肺系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咳嗽
  第三节 哮病
  第四节 喘证
  第五节 肺痈
  第六节 肺痨
  第七节 肺胀  
 第二章 心系病证
  第一节 心悸
  第二节 胸痹
  第三节 失眠(附:多寐、健忘)
  第四节 痴呆
  第五节 厥证
  第六节 癫狂
  第七节 痫病  
 第三章 脾胃病证
  第一节 胃痛(附:吐酸、嘈杂)
  第二节 胃痞
  第三节 呕吐
  第四节 噎膈(附:反胃)
  第五节 呃逆
  第六节 腹痛
  第七节 泄泻
  第八节 痢疾
  第九节 霍乱
  第十节 便秘
  第十一节 虫证(附:蛔厥)  
 第四章 肝(胆)系病证
  第一节 胁痛
  第二节 黄疸(附:萎黄)
  第三节 积聚
  第四节 鼓胀
  第五节 头痛
  第六节 眩晕
  第七节 中风
  第八节 瘿病
  第九节 疟疾  
 第五章 肾系病证
  第一节 水肿
  第二节 淋证(附:尿浊)
  第三节 癃闭(附:关格)
  第四节 阳痿
  第五节 遗精(附:早泄)
  第六节 耳鸣、耳聋
  第七节 虚劳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
  第一节 血证
  第二节 郁证
  第三节 痰饮
  第四节 消渴
  第五节 自汗、盗汗
  第六节 内伤发热  
 第七章 肢体经络病证
  第一节 痹证
  第二节 、痿证
  第三节 腰痛
  第四节 痉证
  第五节 震颤
附篇
 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模拟试题(一)|
  模拟试题(二)
  模拟试题(三)
  参考答案
  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模拟试题(三)参考答案
 方剂索引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1.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要注意全面收集符合实际的四诊材料,全面分析病情,还要注意各自的临床特点和病机变化,掌握不同病证的特点和病机。外感时病主要按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的病机进行证候归类;内伤杂病主要以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的病机指导辨证论治。要弄清辨证和辨病的关系,既要辨证,亦要辨病。2.人体是一个整体系统,局部病变是整体病理反应的一部分,立法选方,既要注意局部,更需重视整体,应通过整体调节以促进局部病变的恢复,从而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这就是调节整体平衡原则。3.“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审证求机论治治则在临证中最常用的两大治法。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生在不同的患者身上,或处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造成的病理变化不同,所形成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也不相同。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的疾病,若出现相同的病理变化,即形成相同的证候时,可以采取相同的治法。4.治疗疾病要注意明辨标本缓急,急则治其标,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紧急危重的证候,影响到病人安危时,就必须先行解决,而后再治疗其本的原则。缓则治其本,是对一般病情变化比较平稳,或慢性疾病的治疗原则。如阴虚燥咳,则燥为标,阴虚为本,在热势不甚,无咳血、咯血等危急症状时,当滋阴润燥以止咳,阴虚之本得治,则燥咳之标自除。而在标本俱急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标本同治的原则。5.疾病的过程是邪正斗争、此消彼长的过程,因此疾病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疾病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病理特点,因此治疗疾病必须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进行,把握疾病的动态变化,分阶段进行治疗疾病。6.治疗疾病,应结合不同季节、不同时辰的特点,考虑用药的原则,称为“因时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称“因地制宜”。根据病人年龄、体质、性别、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称为“因人制宜”。7.同一疾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如何制定最佳方案,须遵守因势利导的原则。因势利导要求顺其病势,就近去邪,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编辑推荐

《中医内科学》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委托修订。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医内科学 PDF格式下载



很好,这本书很好看,非常适合自学,比统编教材好太多了。


一直在当当购书,对当当的服务挺满意的。


正在学习中,受益良多


纸质一般纸质一般纸质一般


书不错,就是重印,换封面而已,书价活涨了这么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