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父亲的最后30堂哲学课

多米尼克·贾尼科 湖南科技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湖南科技  

作者:

多米尼克·贾尼科  

页数:

111  

译者:

张宪润  

Tag标签:

无  

前言

  读者手上这本书虽然不算厚,却能带给你许许多多的惊奇。本书共分成30个小章节,一天看一章,大约一个月就可以读完,相信会让你更喜欢哲学,也能从中得到不少启发。哲学这门学科看似相当抽象,却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多明尼克。贾尼科希望,这本书能让没接触过哲学的读者,品味哲学之美,进而在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时,多一份探索的勇气。  贾尼科的女儿克莱儿打算在就读中学时开始学习哲学,本书可说是特别为她而写。相较于英语世界,法国的学童普遍很早就有机会接触哲学,至今仍是如此。这点蛮令人感叹的,英语世界的哲学教育是该加把劲了。贾尼科看过各式各样法国出版的哲学入门书与教科书之后,深觉其学术味过浓,内容亦过于深奥难懂。

内容概要

哲学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哲学?要如何学习哲学? 贾尼科是一位颇负盛名的法国哲学家,他的女儿就读中学时,开始接触哲学。他觉得坊间的哲学书籍都太过深奥且太学术性,因此决定亲笔为女儿写一本哲学入门书。一天一堂课,总共30堂,可以在一个月内具有哲学基本知识。 不幸的是,就在他写好这本书的隔天,心脏病发夺走了他的性命。这30堂课,竟然成为父亲在世的最后30堂哲学课…… 这本书充满了父亲对女儿的浓浓关爱,也充满父亲希望女儿爱上哲学的深深期许。对贾尼科而言,哲学并不是教条,也不是大师才能通晓的神秘智慧;相反地,哲学是一种“活动”,一种从普遍性观点出发的思考活动与批判性反省。任何具有理性的人,都可以从事这种活动,只要不气馁,持之以恒,哲学可以成为心灵的一种思考习惯。 哲学是一个心灵不断提升的历程,其中不乏成长的喜悦,生命的每一刻都可能展现不同的意义……

作者简介

1937年生,著名的法国哲学家,专研海德格哲学,1966年起任教于法国尼斯大学(尼斯大学)。2002年8月,就在完成这本写给女儿的哲学入门书隔天,死于心脏病发。

书籍目录

第1堂 哲学的第一次第2堂 小心所谓的“圣贤”第3堂 批判的重要性第4堂 哲学究竟是什么第5堂 作为学科的哲学第6堂 一场哲学对话第7堂 苏格拉底与希庇亚斯登塌第8堂 柏拉图的思想困难吗第9堂 古代大哲学家介绍第10堂 近代大哲学家介绍第11堂 历史或分析第12堂 为什么第13堂 人是什么第14堂 什么是行动自由第15堂 道德自由与政治自由第16堂 关于上帝的问题第17堂 那么,宗教又如何第18堂 快乐与哲学的关系第19堂 欲望的根源第20堂 技术与生活第21堂 善与恶第22堂 艺术的教育效果第23堂 独具一格的尼采第24堂 政治哲学与社会哲学第25堂 哲学起源于惊奇第26堂 如何接近哲学作者第27堂 哲学为何不是科学第28堂 正义与真理第29堂 关于爱第30堂 撒下智慧的种子

章节摘录

  第3堂 批判的重要性  任何一个先进的现代民主国家,不论在经济、政治或社会生活方面,批判性思考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少了批判心灵,人类如何替自我或他人进行理性选择?一种假说或立论的优缺点要如何判断?我们要如何选择买些什么,结余和预算又要如何决定?从经济到艺术、从心理学到道德生活,能展现批判心灵就不易随波逐流。  有谁会反对这种说法?还用说吗?极权主义政体或警察国家的暴君与独裁者当然是首选,因为这类社会的人民没有自由思考的余地。你必须谨慎小心、亦步亦趋地依循大老板或执政党的指示行事。  不过,问题并不是批判或是不批判那么简单。批判心灵是解决各种困难的万灵丹吗?有个先决条件不能忘记:如果缺乏适当的教育与训练,根本无法培养批判心灵。如果你不会阅读写字,也没有取得信息的渠道,一旦有人把你丢到大城市的郊区,你要如何展现判断能力?对穷苦人家来说,光是勉力求生就来不及了,是否具备批判心灵似乎意义不大。批判心灵是承平时代的奢侈品,必须先活得下去,才有可能感受理智与文化自主权的重要。  由此可以看出,为何大部分古代与传统社会完全缺乏批判精神。在这种以部落方式紧密结合的社会中,权力握在统治者、主教或牧师手上,每个人都基于需要或习惯,扮演各自的角色。至于思考,只有族群首脑或神明的思想才算数,顶多就是长老间的互相讨论,而且仅限于重大问题。在这类文化中,任何“批判意识”或“批判思考”不仅不适合,而且毫无意义。  但是,我们不能因而产生优越感,好像自己在本质上比别人或其他文明更优秀:相反地,我们应该自我激励,设法对本身文明的特点进行更深刻的了解。  这里必须再一次回到古希腊时代。“Crisis”这个字的希腊文是“Kriss”,是区分、分开与选择之意。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希腊文字都象征着批判心灵。公元前5世纪末,苏格拉底诞生于雅典,他是那种从不停止发问的智慧新典型,对于传统诸多观点的习惯性反驳,常常让人感到仓皇失措且无力招架。他对自我的态度也是如此,老是声称自己知道自己一无所知。尽管费尽力气,苏格拉底依然遭到强烈排挤,最后被控“毒害青年”的罪名而处以死刑。然而,哲人典范却能永垂不朽,其独树一帜的讨论风格不断为后人津津乐道,所谓的“苏格拉底式对话”早已成为一种方法,甚至是一门学科训练。苏格拉底这样一位和尼采相似的智者,并没有亲笔留下只字片语,但我们在他身上看到批判心灵与哲学心灵合而为一,进出智慧的火花。  事实上,经过历史岁月的考验,并承受艰难险阻的千刀万剐,批判心灵的价值才得到世人重视,苏格拉底可谓走在时代的前列。生于近代历史开端并坚称地球绕着太阳转动的伽利略,也是勇敢面对法官捍卫自己的主张:如果说他犯了什么错,那就是公然挑战既定的权威。  即使到了今天,过度批判的态度仍然有其危险性,那种一味采取负面态度、为了让人难堪或毫无建设性的人,被称为“怀疑主义者”:他们什么都不相信,只是为反对而反对。  批判心灵相当珍贵,要保持这种正向的思考态度,必须时时记得不能把手段当成目的,因为它只是工具。然而,批判心灵本身可以作为目的吗?  常识告诉我们,为批判而批判有害无益。果真如此,我们就必须带着批判心灵与正确态度进行哲学之旅。  批判心灵是一项必要的先决条件,但本身不足以用来了解哲学。因此,我们需要补充更多的哲学思想,才能进一步探究批判心灵的意义与内涵。


编辑推荐

  读完《父亲的最后30堂哲学课》,接下来怎么走就看你自己了。要把哲学落实在生活中,主体性的智慧必然不可或缺。学术研究可以比理性发光发热。但是,现实生活的苦痛与欢乐才是生命真正的内涵。懂一点哲学,换个角度,人生或许大不同。  哲学是一个心灵不断提升的历程,其中不乏成长的喜悦,生命的每一刻都可能展现不同的意义。  哲学史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哲学,要如何学习哲学?作者是一位颇负盛名的法国哲学家,他觉得一般的哲学书籍太过深奥,而且学术性太强,因此决定亲手为女儿写一天一堂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父亲的最后30堂哲学课 PDF格式下载



很不错的书,非常值得一看!


快递服务非常快


非常好看 同学老师都推荐


本书很薄,版式也是较小那种(不太规范,不利于收藏),但内容很浅显明白,是一个法国哲学家在60多岁时候写给自己读中学的女儿的哲学引路书,但对哲学无知的成年人来看也是很合适的。可惜作者在本书出版次年就病逝了,成了绝笔。这么一部小书,以30堂小课的形式展开,每堂课预计也就3060分钟足够(读完),挺有价值的。


书很好,不过哲学比较晦涩啊!


儿子上五年级,本想给他普及下哲学知识,但这本书对他来说还是有些吃力,得在大人的帮助下才能懂得一些。可能对中学生更合适吧。


浅显易懂,但是翻译或者是太口水了


《父亲的最后30堂哲学课》本应让人读来是很有趣的一本哲学入门书,可能是翻译的原因吧,句子生涩、段落甚至整篇不知所云,难于理解。翻译是再创作要意译不要直译,我想文章就顺溜、浅显易懂了,仅供参考。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