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扎根

韩东 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作者:

韩东  

页数:

240  

字数:

23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作家老陶率领一家老小下放农村,力图在想象的“世外桃源”中开始新的生活,忙于“扎根”。但由于政治迫害以及农村落后愚昧的现实,终成泡影。《扎根》讲述了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传奇,内容涉及当年下放大军中的各色人物(下放干部、知识青年、下放户、被押送回乡的逃亡富农),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小说家奖以及“曼氏亚洲文学奖”提名。

书籍目录

下放园子小陶小学动物农具厂赵宁生洁癖五一六富农扎根作家结束韩东年表

章节摘录

  在阵阵尿臊味儿中男人们解完手,系好裤子从草垛后面出来。他们回到车上,司机清点人数后继续前进。  一路上,陶文江摆弄着一只收音机。由于行车方向不定,收音机里传出吱啦吱啦的声音。播音员的说话声时断时续,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陶文江忙于调整方向。  他收听的是南京的某个电台。这个电台陶文江听惯了,此刻正不厌其烦一遍遍地报道着这次下放的消息。锣鼓口号声萦绕在车厢里,但已不是窗外传来的,而是出自那只收音机。最后,连锣鼓声也听不见了。  后来传来了当地电台的声音,说的是一种他们十分陌生的方言,语调生硬而突兀。大家意识到就要到了。老陶看了一下手表,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窗外的景色此刻也起了变化,开始出现草房、大片大片长着茅草的荒地。天空的颜色也更加灰暗,寒冷的空气通过缝隙挤进车窗。  本来,这时他们已经达到洪泽县城了。但由于前方兴修水利,车队不得不改道而行。他们从县城的边上绕过,没有经过县城,直接往下面的公社驶去。  上河工的农民在河堤上列成两队,看着车队缓缓驶过。他们不是组织来的,也丝毫没有欢迎的意思,只是打量着车队,打量着车上的人,表情严肃而呆滞。他们看的时候,.车上的人也在看他们(车窗这时已经全部摇了下来)。老陶不禁想起上午的欢送场面,虽然载歌载舞,热闹非常,但那些人的目光根本就没有看被欢送的人。他们沉浸在自己的表演和欢乐之中,正是这点让老陶感到很不踏实。但此刻,上河工的农民直勾勾地盯着他们,就让人感到踏实了吗?当然不。只是,这两种不踏实是不太一样的。  上河工的人穿得很单薄,衣服破旧,有的还光着脊背。他们中青壮年居多,手里握着铁锹、扁担,一言不发。在他们的身后是已经挖掘成形的河床,既宽又深,只是还没有引水。到处都是灰黄色的新鲜的泥土。散射的夕照使景物变得异常明亮,把眼前的一切(包括伫立不动的民工)都铸成了一个整体。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这部绵密而沉静的作品中,历史和记忆,现实和虚构,小事和大时代,轻与重,经由韩东不动声色的叙述,呈现出了另一种异端的面貌,细心的读者自能从中读出一种内在的震撼。  --摘自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小说家奖授奖词  《扎根》细节描述扎实精确,叙事貌似不动声色,情感被一再凝缩以至于形成了难以撼动的坚硬的核,面对这样刀砍斧削的完成品,一个写作者脱帽致敬乃是理所当然。  --金海曙(小说家、尉作家)  作为小说家的韩东和作为诗人的韩东是一脉相承的,他以特有的方式改变中国当代小说的景观。  --北岛(诗人、作家)  韩东的小说告诉我们,生活里的平庸比我们知道的还平庸,生活里的诗意比我们能感受到的还诗意。韩东洞悉那些显而易见却不被我们发现的事情,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不动声色却最惊心动魄的讲述者。  --贾樟柯(导演)  韩东也许就是中国版的雷蒙·卡佛,以其敏感掌控文字触觉,温和与锐利交集,直抵世态,人心。  --苏童(小说家)


编辑推荐

  扎根、下放,三结合、五一六、富农、知青、学习班、赤脚医生、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这些陌生的词今天已经消失了。韩东用干净、节制、纯粹的语言,不动声色的冷峻的叙述,将这些词和它背后的历史打捞出来。  它会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吗?  它会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扎根 PDF格式下载



喜欢,还没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