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数字平面构成与设计

周顺芬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  

出版社: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周顺芬  

页数:

280  

前言

平面构成是学习艺术设计的基础科目,也是从事设计和艺术活动的一个出发点。它可以加强我们对形体的敏锐感受能力,培养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的习惯。增强设计表达能力。如果对图形的基础知识了解不够。必然会在今后的设计或创作活动中,无法进一步拓展设计思维,无法设计出更加美观、丰富、具有创意的图形。数字平面构成主要是指利用数字化的手段研究、学习与设计平面图形,这种手段包括使用数码设备、图形软件等,对于提高学习效率与创新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帮助。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字平面构成是科学的理解与组合图形的基础,学习数字平面构成。有利于从新的角度系统地学习现代图形设计艺术。学习数字平面构成课程,必须对单元课时安排和学习方法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是学习的必备因素。平面构成不是对图形设计机械的理解或盲目模仿。平面构成之所以被列为设计基础课,是因为它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构思能力,而且还侧重强调学生在设计中解决好应用及创新的问题。所以在初学阶段就有必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将专业设计与构成思维相结合。

内容概要

平面构成是学习艺术设计的基础科目,也是从事设计和艺术活动的一个出发点,它可以加强我们对形体的敏锐感受能力,培养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的习惯,增强设计表达能力。
本书针对高校、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学校的教学特点,采用单元章节的学习方法,将数字图形设计的各种方法融入到每个章节中,除了概论部分将平面构成作整体讲述外,其余的课程内容均采用讲解与作业相结合的形式,每个课程单元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理论的讲解辅助于作业练习,并指出本单元与下一单元在整体章节中的关系。
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简介

周顺芬,女,1952年3月出生,1978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班毕业,1999年评为艺术设计副教授。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广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1982年加入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服装设计分会,省科普美术家协会会员,齐齐哈尔市美协理事。先后任教于齐齐哈尔轻工学院、齐齐哈尔工学院、齐齐哈尔大学艺术学院、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曾担任教研室主任,服装设计专业主任、齐齐哈尔大学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服装艺术设计竞赛评委,服装专业理事,多次组织参加省级国家级教研立项,上要从事服装、服饰、编织艺术设计及基础科目“图形与色彩艺术”研究和数字化色彩理论的应用探讨。相关论文发表在《装饰》、《艺术研究》、《美术大观》、《理论观察》、《美与时代》、《艺术没计》和《艺术探索》等艺术类专业期刊。多幅设计作品选入第二届华人平面设计大赛、中国第一届美术教师设计大赛。科研成果《数字色彩教学改革实践与应用》获广州市第六届教学成果二等奖,《数字色彩混合形式解析与应用》、《服装色彩的设计与应用研究》等获广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奖、二等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数字平面构成的原理
第二节 数字平面构成研究的几个方面
第三节 使用工具、材料及要求
第二章 平面图形的识别与种类
第一节 “形”的认识与分类
第二节 图形元素在构成中的存在方式与意义
第三节 影响图形构成的外在因素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第一节 点的构成
第二节 线的构成
第三节 面的构成
第四节 点、线、面的综合构成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第一节 图形的分割与组合
第二节 平面图形的空间构成
第三节 骨格构成
第四节 重复与渐变
第五节 密集与放射
第六节 近似与对比
第七节 图形的特殊构成
第五章 平面构成理论拓展
第一节 图形的视错觉构成
第二节 创意构成
第六章 数字技术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
第一节 数字图形的节奏与韵律
第二节 数字图形的复制与剪切
第三节 数字图形的旋转与放射
第四节 数字图形的反转构成
第五节 数字图形的特殊处理

章节摘录

通过把握图形元素在构成中体现出来的形、空间、动态、位置和相互关系。分析归纳该图形在画面中的存在方式、意义及作用,进而可以演绎推理出这些元素新的构成方式。一般来说,形的构成要素包含如下几个方面:概念元素、视觉元素、感知元素、关系元素、实用元素等。一、概念元素如果我们的视觉观察到物体棱角上的点,形体外轮廓线,形体的外表面和形体三维所占空间,那么将这些感觉到的图形组成部分归纳为:点、线、面、体,就形成了图形的概念元素(见图2-34)。二、视觉元素图形具备形状、大小、颜色、肌理、位置等视觉特征,简称为视觉元素。(1)形状:物体的外轮廓形所反映出来的第一视觉特征。关于形状的认识,一是要观察不同形体的外形特征;二是要努力发现在不同视角、视距的变化下所能呈现出来的不同形态关系。(2)大小:形的大小是相对的概念,单个的形体不具备大小特征,两个以上的形在同处于一个平面空间中,可以比较出其长度、宽度以及面积大小的差异。(3)颜色:颜色是由不同光谱通过物体表面反射后在视觉上形成的感觉,颜色是由色相、明度、纯度构成的。在平面构成中的颜色,主要是指色彩的明度差异。(4)肌理:形状的表面必然会有肌理,肌理是形体的“表面结构”带来的感觉。一般具有光滑、粗糙等触觉感受。肌理是构成中的视觉元素,也是构成中的特殊构成形式。(5)位置:位置在图形构成中既属于视觉元素,又属于关系元素。如在一个正方形中的两个相同的点.由于其位置不同,即会产生不同视觉效果,如图形元素在画面的中心,则视觉感显著而突出;如在构图的中心偏下,则有下沉的视觉感等;可见形在同一空间中的位置不同,即可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见图2-35)。


编辑推荐

《数字平面构成与设计》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数字平面构成与设计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