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往事回眸

杜联坚 杜联坚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08出版)
出版时间:

2011-8  

出版社:

杜联坚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08出版)  

作者:

杜联坚  

页数:

256  

前言

《往事回眸》是杜联坚同志的回忆录,记录了他的人生经历,他的成长史、奋斗史。 每个人都会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迹。通过《往事回眸》,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杜联坚同志在人生旅程上的脚步声。无论是在激情燃烧的岁月,还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的脚步声都能让人感受到他人生的充实与坚定。 杜联坚同志是广东普宁人。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怀有进步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年仅18岁就投身革命队伍。他先后在文化团体、学校、党政和人大、政协等机关工作。他在革命队伍里成长,一步一个脚印,从干事到科长、处长、部长,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实。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他历任广东省委文教办副秘书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等职,并曾担任省纪委委员、省政协常委、省人大常委。离休前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 杜联坚同志是我比较熟悉的一位干部,我们有着多年的合作共事关系。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中共广东省委分管宣传教育工作时,杜联坚同志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负责教育系统党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部工作和纪检工作。从那时起,我们共同为推进广东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学校的稳定而付出艰辛的努力。1988年,省委、省政府为加强对全省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广东省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杜联坚同志是副组长之一。他积极配合我和卢钟鹤副省长,承担了教育领导小组大量的具体工作。省教育领导小组在省委领导下,在加快推进我省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等方面颇有建树,其中,杜联坚同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989年,省委成立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杜联坚同志任高校工委书记,我们的合作更为紧密。这时,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也波及我省部分高校。对此,广东省委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根据省委的部署,杜联坚同志和高校相关同志一道做了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稳定了大局。之后,全省大力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创新,分期分批组织全省大学生到基层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里,从感性到理性提高了对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较好地解决了深层次的思想困惑,增强了信心,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实践证明,这是新时期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在全国开了先河,并受到党中央的肯定。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我和杜联坚同志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共事,他离休后又在广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继续工作,为我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奉献余热,拾遗补阙,配合补充,积极探索创新,获得社会好评。 杜联坚同志一贯忠于职守。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始终保持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和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20世纪八九十年代,面对高等院校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他结合理论和实践,求新求实,改进和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清查工作和党员重新登记工作中,又能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清醒地把握政策,与人为善,稳妥处置。 杜联坚同志是一位“闲不住的人”。为了工作他总是饱含热情,不知疲倦,不懈不怠,奋力进取。在领导岗位上如此,离休后依然如此。1997年离休后,他为创办潮汕学院不辞辛劳,殚精竭虑。 杜联坚同志为人正派,作风严谨。他严于律己,身体力行,在机关内营造起良好的风气。对于身边的同志,他既严格要求,又言传身教,精心培养,从而造就了一支作风正、守纪律、能开拓、有作为的队伍。在杜联坚同志的带领下,高校工委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省委交给的任务,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人们总是通过自己的奋斗来体现人生价值。杜联坚同志的价值追求就是奉献——为党的事业、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福祉奉献力量。为了这个追求,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奋斗不止。往事值得回眸!相信这本书对读者会有启迪。 方苞 2010年11月2日

内容概要

  每个人都会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迹。通过《往事回眸》,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杜联坚同志在人生旅程上的脚步声。无论是在激情燃烧的岁月,还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的脚步声都能让人感受到他人生的充实与坚定。

作者简介

  杜联坚,广东省普宁市人,1931年生。曾任小学教师,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南文化工作团。1952年入党。历任广东省委文教部、宣传部科级千事,广东省委组织部科长,中共中央中南局组织部科级千事、二级巡视员,广东艺术学院教育组组长,广东省科教办公室副处长、处长、党组成员兼处长,广东省委文教办公室党组成员、处长、副秘书长,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省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广东省委高校工委书记。兼任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等职。  1983年和1988年连续两届当选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l991年当选政协广东省第六届常务委员会委员。1993年当选广东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并任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  1996年应邀参加筹建潮汕学院的工作,担任筹建委员会主任。学院成立后,任第一届董事会会长。  1997年离休。离休后曾任广东潮人海外联谊会副会长(现为名誉副会长)。1998年任广东省关心下一代协会常务副主任、广东省高校系统关工委主任。2000年任广东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现为顾问)。现继续担任广东省高校系统关工委主任、广东省教育厅关工委主任。

书籍目录

一、童年的时光与失学、失业/1 童年/1 求学与失学/2 就业与失业/7二、参加革命队伍/8三、初进省委机关/19四、到中南局组织部/23五、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广东人民艺术学校(学院)和 广东省革委会科教办公室/28六、改革开放,再进省委机关/32 参加平反“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工作/32 在探索改革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沿/34七、跟随广东省委副书记谢非同志调研,总结推广潮州市德育工作经验/46八、记广东省教育工作领导小组/51九、在广东省委高校工作委员会的岁月/54 组建广东省委高校工作委员会/54 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中的广东高校与清查工作、党员重新登记工作/56 进一步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路/59 加强高校党的建设/63 推进高校统战工作/66 组建广东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研究会/68 创办《师道》杂志/69 争取解决高等教育发展困境的一桩往事/74 推进高校改革/76 同舟共进的伙伴/79十、担任广东省政协六届常委/82十一、在广东省八届人大常委会和教科文卫委员会的工作/84十二、担任广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95十三、参加广东省教育基金会的两项募集基金活动/100 92南粤教育跃进跑马省港对抗赛/100 应曾宪梓先生邀请,赴香港募集教育基金/102十四、体育情缘/107 参加第一届全运会/107 参加第三届全运会/110 参加第一届“省港杯”足球比赛/112十五、离休后的新生活/115 参加创建潮汕学院/115 参加广东潮人海外联谊会工作/125 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12年/132十六、情系教育/161 对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来一次再认识/161 建设一支合格而稳定的教师队伍/163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针/166 加快发展广东教育的几点思考/169 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174 勇于探索,为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而努力/180 解放思想推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185 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与加强高校党的建设/192十七、晚霞——我这一家/202十八、怀念/209 我的母亲/209 怀念罗天同志/215十九、同伴话当年/219 相知一甲子/219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22附录/226 关爱事业/226 闪亮在平常心中/226 友人贺寿/230 诗一束/231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南文化工作团成立50周年感赋/231 秋日会故友/232 潮汕老区行感怀(三首)/233 凤凰山行/235 读《我歌普宁》/236 普宁二中广州校友会寄怀/236 贺母校普宁二中建校85周年/237 海外掠影/238 日本兵库县的中小学教育/238 日本的终身教育/243 从日本的成人教育所想到的/245 美国的一个社区学院——山谷学院/249 美国建在珍珠港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52后记/255

章节摘录

一、童年的时光与失学、失业 童年 我的家乡普宁市流沙西陇,是个贫穷的乡村。祖父在父亲两三岁时就去世了,祖母克勤克俭地把父亲抚养成人。父亲在十六七岁时离家外出打工,祖母一个人在乡下种几分薄田,住在仅有九椽(大约15平方米)的小屋里,过着简朴的生活。 父亲聪明、勤俭,做事认真,为人忠厚、诚恳、直爽。他外出打工赚了一点钱,后来在族叔的提携下,到惠来县隆江镇与人合伙经营木材商行。隆江镇紧靠隆江河左岸,当年是个水陆交通方便的小商埠,抗日战争时期是附近乡镇和毗邻县市的商品集散地。隆江河上溯可到葵潭等地,山区的木材、山货可船运或扎成木排漂流而下;下流航运可达神泉港,从而与汕头、香港以至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港口相连接。因此,附近生产的花生油等物品经隆江外销,来自海外的煤油、火柴等物品也经隆江转往国内销售。那时隆江镇天天有集市,每天一早大街小巷摆满了各类商品,各地商家云集,使隆江显得分外繁荣。父亲合伙经营的木材商行也开展多种业务,生意很兴旺。 父亲与母亲在家乡结了婚,婚后一两年,母亲就来到隆江照顾父亲生活,料理家务。父母希望祖母到隆江一同生活,祖母去过隆江多次,但每次没住多久就说不习惯,回家乡了。 我于1931年出生在隆江镇。父亲合伙经营的木材商行面向隆江河畔的大沙滩,沙滩洁白柔软,连绵数百米,河水清澈深蓝。童年的我几乎每天都跟随母亲到河边洗衣裳,在河边戏水或在沙滩上玩耍。夏天的夜晚,和母亲在沙滩上乘凉、看星星,听母亲讲故事、唱民谣,过着温馨、幸福的生活。 我童年的大部分时光都是跟随父母在隆江度过的,只是在过年过节时才随父母回家乡探望祖母。祖母居住的房间很狭小,我和父母回到家乡时,就租邻居的房子居住。这间房子的主人去了东南亚,以后我家就长期租用下来。多次回到家乡探望祖母,对家乡的印象也慢慢地加深了。 家乡西陇人多田地少,一个人只有几分薄田。为了生计,村里大多数家庭都有人漂洋过海到东南亚谋生,留在家的村民则边种田边做灯笼。做灯笼是西陇人祖传赖以谋生的手工活。每当夜幕降临,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煤油灯下制作灯笼:有经验的男人把从外地采购回来的竹子劈成细小柔软、长短不一的篾片,其他人则按各种不同的木模编织成各种样式的灯笼架,然后卖给装潢专业户。装潢专业户为灯笼架贴上油纸,写上“千子万孙”、“长命富贵”、“招财进宝”等吉祥字样,再销售到外地。西陇人晚饭后往往喜欢相聚在月光下,一面做灯笼,一面品尝工夫茶,话家常、唱潮曲、吟歌谣,那画面、那情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而今偶回故乡,仍能体会到“月是故乡明”。 求学与失学 在隆江,我家附近有一间在胡氏宗祠开办的私塾,一位老先生在那里教书。我四五岁时,经常与邻居小朋友到祠堂外玩耍,听琅琅书声,有时也跟着念一两句。6岁时,父亲担心我会到大河里去玩水,就把我送人私塾读书。这问私塾只有二三十名学生,学生每天依次到先生书案前站着听先生授课。我开篇读的是《三字经》,跟着先生一句句朗读、背诵。在私塾学习了一年,先后读了《三字经》、《千字文》和《中庸》等。祖母得知我读书了,就要求我回家乡去上学。就这样,我结束了一年的私塾学习,返回家乡西陇承先小学读书。 回到家乡后,祖母欣喜万分,专门做粉锞、买普宁特产炸豆千给我吃,带我到四邻亲朋家里探望,还带我到地里看她种的绿油油的蔬菜。我对一切都感到很新鲜。新学年开学了,祖母送我到学校,千叮咛万嘱咐,要我听先生的话,努力学习。学校里的先生和同学倒也很喜欢我这个学业还不错的回乡孩子。到我读二年级时,祖母又为我买了一把小锄头,做了一对小粪桶,让我在假日(有时是下午放学后)跟她到地里去松土、锄草和淋菜。那时与我一起在学校读书的同学,也都帮家里干农活,我也慢慢习惯了这种新生活。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的烽火燃遍全国。乡亲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了青年抗敌同志会,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那时西陇承先小学的校长庄明瑞是共产党员,他在学校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做救亡报告,引领我们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抗日歌曲,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 1941年,我转到邻乡乌石的普宁简易师范学校附小读五年级,小学毕业后升人普师附中读初中。1944年,人侵潮汕地区的日军经常到普宁一带进行掠夺烧杀,学校因此被迫停课。我离开学校后来到惠来神泉港,在大哥供职的渔行做杂工,负责打扫卫生、煮水、泡茶和洗碗。一开始做这些杂活时,我感到很辛苦,还偷偷掉过眼泪,但慢慢也就习惯了,而且还忙里偷闲看了《三国演义》、《三侠五义》等小说。 神泉有很多名胜古迹。在海滩旁边,有一口淡水井。明代潮汕文人苏福曾到此游览,为水井题写了独脚联“快取携而不竭,任卤浸咸蒸,独标平淡”。清乾隆年问,人们在井边建亭,并将此联刻在亭子的一根石柱上。我看后内心暗暗思量:“将来我有学问,也要题上一联。”但离开神泉后也就慢慢淡忘了这对联大计。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这年冬天我结束了做杂工的生涯,返回家乡复学。在神泉港经过一年多的劳动,既磨炼了意志,也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 P1-4

后记

离休后拟对自己的经历写点回忆,但一直未曾下笔。去冬今春,在老领导、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南文化工作团第三队队长、中国电影家协会书记处常务书记、中国电影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许南明,以及老朋友、原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张岳群的督促鼓励下,于今年3月下旬开始执笔写《往事回眸》,其间写写停停。8月,初稿出来后,送请许南明、张岳群和与我较长时间在一起工作的老同事李修宏、欧俊全及省教育厅关工委梅树德、叶春平审阅并征询意见。之后作了一些修改和补充。省教育厅关工委杨来春为书稿打印。《往事回眸》现在付梓了,对同志们的热情帮助,表示诚挚的谢意。 原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为本书题写书名,原广东省委书记林若和原广东省委副书记王宁、蔡东士题词鼓励,原广东省委常委、省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方苞为本书作序。对老领导的热情关心,我深为感动,在此,谨致以衷心的谢意。 《往事回眸》是对自己几十年来的工作生涯作了一个简要的回顾,未有详细的叙述,它说不上是回忆录,只是检点自己人生足迹的一个小册子。 回眸往事,心潮起伏。少年时期,我亲历了旧中国政府腐败、民不聊生、路有饿殍的悲惨情境。参加革命工作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与建设新中国的艰苦历程。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经过坎坷的途径到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从贫穷落后到小康社会,成为当今有较高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其间我们党和国家在探索过程中付出了不少代价,才取得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庆幸自己在各个时期一起工作的领导同志,都是一些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有本事、有作为,廉洁正派、刚正不阿的共产党人。正是他们的带领,才使我在风雨交加的岁月中,循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怀念他们,感激他们。 时代在发展。当前我国虽然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全国人民期盼的,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展现于世人面前。 杜联坚 2010年11月12日


编辑推荐

《往事回眸》是杜联坚同志的回忆录,记录了他的人生经历,他的成长史、奋斗史。 杜联坚同志为人正派,作风严谨。他严于律己,身体力行,在机关内营造起良好的风气。对于身边的同志,他既严格要求,又言传身教,精心培养,从而造就了一支作风正、守纪律、能开拓、有作为的队伍。在杜联坚同志的带领下,高校工委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省委交给的任务,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往事回眸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