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民俗风情
2012-7
广西民族出版社
吴鹏毅 编著
171
180000
无
侗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人口约300万,世代居住在湘、黔、桂、鄂毗邻山区,生活在恬静、安逸的农事劳作环境当中。侗家人性情温和,勤劳,容易接近,好客。然而,想要把这样一个淳朴的民族介绍清楚,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本书的编著过程,是自己又一次精神历炼的过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方面,自己虽身为侗家人,也一直在思考侗家人的生活、研究侗族文化,却一直弄不好该如何把自己熟悉的生活简单明了地说出来,让人听,让人了解;另一方面,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此的深远,又如何能在这么一册薄薄的书本中说得清道得完?为了这些问题,少不了心中紧张。幸好,有朋友就告诉我说,没事儿,你就想办法把这个民族当做一个漂亮的姑娘,讲她是从哪里来,她现在在干嘛,她心里装了些什么,在想什么,她喜欢什么,爱好什么,有什么特长,一一道明之后,这个漂亮的侗家姑娘就活生生的“站”在你的面前了。于是,自己便日夜思量着这位姑娘。明明知道相思苦,却又偏偏对她牵肠挂肚。带着这种“痛苦”、这种“历炼”在煎熬。可是,到头来,发现这种痛苦是如此的幸福。 就有了这本小册子的构架,也就是有了讲述侗族——这位美丽姑娘的故事情节。首先是侗族的族源、其生存状态,通过故事讲述出来;其次是把侗家人的生活、生产习俗、社会交往习俗、节庆活动、饮食习惯、婚恋习俗,人生礼仪习俗以及民间艺术和宗教信仰,放在侗家人的生活情景当中来观测,来阅读和理解。这样,就基本上能把“姑娘”推到读者的眼前了。 本书遵循了“族内人”眼光与“族外人”眼光相结合编辑原则。各篇章节中所用材料,大多是侗族人身份(本身是侗家人)所撰写的文章,如杨树清的《热闹南瓜仗》等。也有族外人(即不是侗家人的游客)到侗乡采访、调研所看到的情景,比如《“过三朝”:有趣的侗族生育习俗》等,作者在他不熟悉侗族文化习俗情况下,把看到的场景一一进行描写与介绍。这样,我们就较全面的通过“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两种视角,来打量这位侗族姑娘了。 侗家人柔韧、温和、善良。侗家有一首古歌说到,荒古时候,洪水滔天,侗家先祖姜良姜妹兄妹按照上天的旨意与安排,躲在一个大大的葫芦里幸存下来,之后兄妹开亲结婚生子,生下的孩子是一个肉团,他们用孩子的肠子做汉人,用骨头做苗人,用肉团做侗家人,所以,肠子做的汉人聪明,骨头做的苗人硬朗,用肉团做的侗家人柔韧、温和、善良;之后,又有侗、苗先祖一同上天庭讨歌,选芦笙,挑歌挑芦笙到人间来传歌传艺;侗、苗、瑶先祖一道迁徙,互帮互助,共同找寻生活歇息的理想之地;等等。流传下来的这些古歌,一代传一代,深深地根植在侗家人的心中。侗家人这种“用孩子分亲,你我都是身体上的一部分”的文化心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亲相爱,永远流传在各民族大家庭中。我想,这就是我们在这里,细细思量这位美丽姑娘——侗族的共同心愿吧。
《侗族民俗风情》由广西区内长期从事民俗文化教学、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吴鹏毅编写,内容包含欢乐的劳动场景、瑰丽的生活画面、缤纷的岁时节日民俗、五彩的民族服饰、多样的民族美食、庄重的民族礼仪、愉悦的游艺民俗、动人的民族观念、璀璨的民族艺术、丰富的民间文学等等,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代表性。
《侗族民俗风情》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图文并茂,使读者在愉悦的阅读中感受八桂大地世世代代发扬和传承的民间民俗文化和广西侗族人民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的真、善、美。
开头的话
第一章 悠久的族属渊源
1.树木庇护下的侗族
2.掩映在林木问的神奇居地
3.原始民族联盟韵味的团寨
4.民族迁徙生活迁出的侗家人
第二章 欢乐的劳动场景
1.喊寨防火
2.拉山——男子汉的“团歌”
3.人工孵化云雾鱼
4.悠悠吟唱的榨油坊
5.小小草标见人心
第三章 独特的社会组织
1.团寨里的“补拉”组织
2.民间自治的侗款组织
3.薪火相传侗歌队
4.“土味”浓厚的侗戏班
第四章 多样的饮食习俗
1.精神盛宴油茶会
2.食鱼花样多
3.香浓多样的糯食
4.侗不离酸
5.艾粑粑飘香
第五章 缤纷的岁时节庆
1.侗家年俗
2.民族融合的奇特画卷:富禄花炮节
3.祭奠英雄的三王节
4.祈祷丰收吃新节
5.吹起芦笙跳起舞
6.热闹南瓜仗
第六章 庄重的民族礼仪
1.彬彬侗礼
2.答谢贵客的百家宴
3.“月也”:侗族的集体串门
4.古朴独特的“吃相思”
5.成长的记忆——滚泥田
6.添粮祝寿
第七章 深情的婚曲恋歌
1.“月地瓦”:古老的恋爱形式
2.土王节坡会
3.笑语欢歌十五茶
4.行歌坐夜
第八章 久远的民族信仰
1.自然万物都有灵魂
2.侗乡无处不在的萨神
3.飞山公
4.暖暖的火塘屋
第九章 璀璨的民间艺术
1.福桥
2.鼓楼
3.凉亭
4.三江侗族大歌
5.侗族服饰
编后记
拉山——男子汉的“团歌” 拉山,是侗家男子汉一种壮力美与粗犷性格的结合,是山野里的属于男子汉的“团歌”!而春节期间日夜喧腾于鼓楼与岩坪上的团歌,则是拉山的模拟和彩排。那间距均匀的队列,那踏有鲜明节奏的舞步,那紧缠或互攀肩膀的手臂,那雄浑高昂的歌声和喊声,那凝聚着集体主义信念而超然忘我的情境,两者何其相似! 拉山,是力量、智慧和技艺的严峻竞赛,是齐心团结的严格考试,是循规蹈矩毫不含糊的检验,是一村一寨英雄好汉胆魄和阵营的大检阅。作为拉山者,要具备强健的体魄,才能与别人搭档,才能与对手抗衡。作为拉山的一员,要掌握扛木、抬木和拉木的所有招数,还得具有听从指挥,乐于与人配合的胸襟。要搬运很大很长的木头,拉山人便像蚂蚁抬食物一样,踩着“团歌”的节奏,簇拥着庞然大物前行。还要看道路的宽或窄而采用不同的搬运形式。碰上木头出山的路比较宽,能容下两人并排行走的,常用牛钉吊抬。两人一杠、一杠一组,至于哪根木头要安排多少杠抬,要根据具体情况和能力而定,量力而行,大木头把粗棕索吊得绷直,它还不时摩挲着抬杠者的大腿,随着“团歌”的脚步而轻轻晃荡。抬牛钉时要求各人向前稍倾同一个角度,如果有谁直着身子取消这个最佳角度,他和他的搭档都将前倒后仰,以致“牵一发而动全身”,乱了几组人的阵脚,破坏“团歌”的和谐,严重的还会造成工伤事故。 要是碰上了不容两人并排走的狭路和田基,就只好采取“抬翅”了。即在被抬的木头下方捆上一根根短而粗的杠子(每根只有一只手臂的长度,而且削得中间肥大两头稍瘦),乍一看,这根大木头长了一双双“翅膀”。“翅膀”落在两人肩,道路却不容两人并行,大木头怎么“飞”起来呢?相信拉山好汉们的绝技吧,他们会像出色的杂技演员,表演出高难度的动作,在独木桥一样窄的山路上“并驾齐驱”,成功地“铤而走险”。两位搭档的好汉分别用相挨的那只手臂紧紧有力地缠住“翅膀”,扣稳对方,他们几乎面对面,侧着身子并排走,小心地踩着号子的节奏,交换着“团歌”的脚步,有条不紊地占有和使用有限的插针之地。走到最窄处,两人的膝盖和脚板简直像齿轮一样,相衔,相交,步步都得像铆钉一样踏实、铆紧。要知道,危险正在他们头上虎视眈眈,只要稍稍出现头重脚轻和左右摆动情况,后果就不堪设想。 不要以为脱离搭档独自扛运时可以随心所欲,无所顾忌。拉山,处处是集体观念的显露和体现。那肩扛的接力赛更是令拉山人热血沸腾,干劲倍增。经过协商,由各人包一截路,几丈、数十丈,距离不定,由一号“选手”扛运传给二号“选手”,次第传下去。按规定,后者要从前者的肩上接过去,不许在地上扛“死木”。所以一号“选手”还未到达之前,二号“选手”一定得在规定的交接点等待了。要是一号到了,而二号不来,一号就会毫不客气地把木头搁在地上,这对于后者,是一种羞辱。速度!速度!既紧张又有鲜明节奏,步步充实着“团歌”的神韵和豪气。 最惊心动魄的莫过于跑栈道拉木了。 如果要出山的木头很多(常指杉木条),而且路途又比较遥远,人们便用它们铺设具有四尺至五尺宽的双轨栈道。两轨间,稀疏地捆上一些小杂木条,以承受拉过的木头。就这样拆了后头的双轨拉来铺设前头的栈道,边拆边铺,拆掉最后一截木轨时,也就是此次拉山大功告成之时——这批原木已经全部集萃于它的目的地了。长长的双木栈道截弯取直,越深沟,过冲壕,飞架水田,按缓缓的坡度俯冲而下,配上横捆的杂木条,有如一架斜靠的山上的长梯子。拉木头的好汉,两人一根长杠,各踩一根杉木轨,拉着牛钉深楔棕索紧吊的杉木风一样掠过,发出因杉木与小杂木条摩擦而发生的雷鸣般的响声。两位搭档不偏不倚,通过木杠互相顶着,不先不后,利用木杠互相拨着,以保持平衡,让迈着“团歌”的步子不会左偏右歪而导致滑足。分不清是人拉着杉木跑,还是杉木带着人跑,是眼睛上生了脚,还是脚上长了眼,步步如此漂亮,回回这么利索。这就是“团歌”的威力和奇迹! P30-33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濒临北部湾,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壮族、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拥有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 出版本丛书的初衷,就是立足于广西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和风土民情,以通俗易懂的文字、直观生动的图片编写一套展示广西多姿多彩民俗风情的图书。以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来往、互相尊重,同时为民俗学者提供鲜活的研究资料,且有利于各级领导在充分了解民族习惯的基础上,以少数民族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宣传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指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使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感受八桂大地世世代代发扬和传承的民间民俗文化和广西各族人民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的真、善、美。 该丛书的出版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以及广西区内长期从事民俗文化教学、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们的关心和支持。丛书主编,广西新闻出版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于琛教授为丛书制定了指导思路,确立了编写大纲;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专家对书稿的政治性、民族性进行了审定;在图片征集过程中,得到了广西民俗摄影家协会唐建强会长、江晓东秘书长,隆林各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民俗摄影家协会,东兰县民俗摄影家协会,广西著名摄影家李桐、余亚万、张小宁等诸位老师、前辈以及相关少数民族网站的热情支持,在此,谨致以我们诚挚的谢意!书中未署名的图片,多由著者、编著者提供,图片说明中不再赘列,少部分图片因时间关系未能及时联系到拍摄者,深表歉意,敬请相关作者见书后与编辑部联系,以便奉寄稿费。 今虽付梓,然因出版时间紧迫、编者水平有限,纰漏之处在所难免,诚望读者不吝赐教。以便今后再修订时正误补遗。 编者
八桂大地世世代代发扬和传承着的良间民俗文化,凝聚着广西各族人民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的真、善、美。 吴鹏毅编著的《侗族民俗风情》采集有关广西侗族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加以整理编写,内容包含欢乐的劳动场景、瑰丽的生活画面、缤纷的岁时节日、庄重的民族礼仪、愉悦的游艺民俗、璀璨的民族艺术等,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代表性,使读者从中感受到广西经典独特的民俗风情。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