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法精解

李敏弟 四川科技
出版时间:

2007-7  

出版社:

四川科技  

作者:

李敏弟  

页数:

374  

Tag标签:

无  

前言

  太极拳是一种有浓郁民族色彩、风格独特的体育项目,在我国开展最为普遍,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青睐。究其原因,太极拳哲理内涵,且揉合内外功于一体。其作用既能强体益寿,自卫御侮,又可怡情养性,是一种术德兼修、内外兼练的完善优美的拳术。  太极拳要求外动内静、动中求静、以静御动、虽动犹静。外动的形体,要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内静的心态,如心不静,则不专一。太极拳的动静离不开技击法则,尽管其变化万千,而理唯一贯。即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雅轩先生随杨澄甫学艺多年,得杨氏衣钵之传,技艺精纯,把由懂劲到神明亲身实践所得的真知,提炼成精辟的拳理,又返回到实践,再指导实践,数十年如一日,在四川传人万余。雅轩先生按师传把太极拳扎扎实实学到手,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和创新,这是对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  雅轩先生既得杨澄甫先生真传,又积数十年传拳经验,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并对一些拳家语,作一定的分析和评语。这反映雅轩先生对待传统文化严肃、认真,不拘于人云亦云的治学态度。

内容概要

  《杨氏太极拳法精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杨氏太极拳拳书。书中的第一部分是李雅轩先生太极拳精论,是一代大师李雅轩先生一生练拳的经验总结,而且是李雅轩先生自己本人亲笔所写,我觉得精论非常宝贵,是练习杨氏太极拳的精髓。李雅轩先生太极拳精论这一部分,不但内容极为丰富,几乎囊括了太极拳的各个方面,而且包含许多其它拳书没有的内容,这其中既有李雅轩先生对纯正杨氏太极拳风格的继承和具体阐述,也有李雅轩先生对太极拳理论的发展。尤其可贵的是,精论不但具有很高的太极拳健身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对练拳及练推手等具有很好指导作用。

作者简介

  陈龙骧,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生于公元九四八年一月,现任于成都飞机公司工业(集团)体协,工程师。
陈龙骧先生系一代太极拳宗师李雅轩先生之嫡系传人,八岁即追随其师学习太极拳艺,深得其师器重得师衣钵之传并发扬光大。
一九八三年,陈龙骧先生被评为全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李雅轩先生太极拳精论 一、李雅轩先生太极拳随笔——练法之一 二、李雅轩先生太极拳随笔——练法之二 三、李雅轩先生太极拳随笔——练法之三 四、李雅轩先生太极拳随笔——推手泼劲之一 五、李雅轩先生太极拳随笔——推手、发劲之二 六、李雅轩先生谈太极拳 七、太极拳的锻炼方法及其主要说明 八、李雅轩先生谈太极拳的书信 九、推手与发劲 十、散手 十一、杨澄甫老师推手发劲的情形 十二、说太极拳名人发劲时脸部的表情第二部分 李雅轩杨氏太极拳 一、太极拳源流 二、太极拳的医疗保健功能 三、杨氏太极拳名人武技轶事 四、杨氏太极拳在四川的传播者——李雅轩 五、杨氏太极拳练法要领  (一)杨氏太极拳的基本规则  (二)杨氏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基本要求 六、杨氏太极拳动作名称 七、关于杨氏太极拳中的几个动作名称注释 八、关于杨氏太极拳图解中的一些说明 九、李雅轩杨氏太极拳练法图解第三部分 杨氏太极推手  一、浅谈太极推手 二、为太极拳推手比赛进一言 三、太极推手练法图解  (一)单推手法  (二)双推手法  (三)定步推手法  (四)活步推手法  (五)行步推手法  (六)大(扌履)推手法  (七)推手散推法第四部分 附录 一、明宋远桥《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及支派考》 二、太极拳论 三、明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 四、十三势行功心解 五、十三势歌诀 六、打手歌、又歌 七、乾隆旧抄本太极拳歌诀六首 八、太极拳真义 九、八字歌 十、心会要诀(又名三十七心会论) 十一、周身大用歌(又名三十七周身大用歌) 十二、十六关要诀 十三、功用歌 十四、撒放秘诀 十五、五字诀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李雅轩先生太极拳精论  一、李雅轩先生太极拳随笔——练法之一  未从出势,先将脑筋静下来,摒除杂念,身心放松,去掉拘束,如这样子才能恢复人在未被事物缠绕之前的自然稳静及天生具有的灵感。稳静之后而出动,并要在动时仍保持其稳静,不可因动将身心的稳静分散了,这是需要注意的。  按人之身体,本有天然赋予的健康功能,所以未能人人健康者,是因未能锻炼身体,以培养这种天生的健康,而且被些事物的缠绕,将这些自然健康功能给摧毁了,所以不能人人身体健康,今要达到健康,就必须先将身心放松,静下脑筋来,以恢复身心的自然,恢复自然之后,也自然会有天生的健康功能,不能只是一味地操练身体的外形,也不能像和尚道士之只修炼内部静坐养神,必须动静参半,身心兼修、内外并练而后可。  太极拳的练法,其最重要的是身势放松,稳静心性,修养脑力,清醒智慧,深长呼吸,气沉丹田等。这些规矩,每练时要想着这些,日久才能起到健康身体和疗养疾病的作用。假如练时动作散慢,气意上浮,那就对身体无甚补益,所以太极拳的功夫,对气沉丹田这一规则是很重要的。然而太极之气沉丹田怎样可以做到呢?那就必须先松心,后松身,心身俱松之后,其意气便可自然地沉到丹田了,而不是使硬力将气意压到丹田去的。如是用硬力将气意压下去,那就会弄得周身不舒服,甚至身体生疾病,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学者应当多加注意。此外,尚须平时注意精神上的修养,以作功夫的辅助则更好。  在练时,先将全身放松,尤其是两臂,要松得如绳儿拴在肩上的一样,不可稍有拘束之力。如此当稍待,以俟身心稳静下来而后出动。出动时,仍用一点点思想上的意思松松的将两臂棚挑起来,以腰脊之力牵动两臂,稳静地出动,将一趟拳演变出来,非四肢之自动也。每见练者,不知本此意思用功,浑身扭扭捏捏,零零断断,浮浮漂漂的局部乱动,以为这是太极拳。这是大错,以致长时间练不出一点太极拳味来,未免可惜。  练拳时当细细体会,找它的要领。找着要领之后,经常练习,不数月便有两臂有松沉的感觉,两肩有些酸痛的情形,这倒是很自然的,以后拳意就会达到手上来了。如再有名师指点,对太极拳的道理也就会一点一点地领悟,身上的灵觉也将会慢慢地充实,如此则不但在修身方面有显著的功效,在应用方面也会有巧妙的动作,这全是由于在松软的基础上着手练功练出来的。如果只是散漫飘浮的练法是不行的。


编辑推荐

  一百一址五式杨氏太极拳,是太极拳名家李雅轩先生所传授,雅轩先生是杨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的得意弟子,全面系统地继承了澄甫先生的衣钵,在拳械、推手、散手等方面,技艺精绝,炉火纯青。  太极拳在前清咸丰时代,有些人称它为“神拳”,余以为这个名称很有道理。称神拳者,并非指神怪之神,而是神经之神,神气之神,一者是因在练功时不是用力,而是用意,用神用气;二者是在对手时,其动不是专靠肌肉的伸缩为主,而是以神经之动为主,其变化运用巧妙神奇,有令人不可预测之处,故称之为“神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法精解 PDF格式下载



练习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有四五年了 ,跟老师学是一方面 ,自己多读 书 同样很重要 陈龙镶先生的书非常好 认真学习 收益无穷


杨式太极拳博大精深,拳术理论与实践指导都不可或缺,“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法(精解)”一书详细阐述了杨式太极拳的理论精髓和指导人们怎样学练太极拳。


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法(精解),习太极拳必读


这本书最精贵的地方就是李先生的感悟笔录!买到后第二个月,发现一本09年再版的有李老完整全照的“杨式太极拳诠真”经典之极,马上买下。 与此书内容基本一样,这本书的不同是把拳照换成了陈的拳照,希望李的传人不要太商业的考虑,多宣传李老本人,是我等练杨式太极的福音!


李雅轩的太极拳随笔很精采,也很宝贵.是本书的精华,书尾所录收的太极拳论和歌诀也很好,是太极拳爱好者的必备之书。


无论纸张还是文字插图,那都是相当的好以及清晰干净!最好的还是内容都是杨氏太极拳的真传!


未读此书前,我苦打太极拳多年,觉得越打越不像样.....;细读此书后,我试着一点一点去把整套太极拳形容出来,感觉妙趣横生,拳架充实了许多。


我刚学习太极拳,看来这本书很受启发,松、静、柔、太极的精髓需要慢慢去领悟。已经看了一遍,每天读前辈的练习心得,都有收获。


是学习太极拳的正宗教材,我学太极拳是从杨式入手的,这本书是不错的辅组材料。


学习杨式太极拳的参考书。














































拿到手,不错的说。



























学习太极拳必看此书。进一步学习的蕉城。


书中李雅轩老先生的论述独树一帜,值得细细揣摩!


书的质量不错,绝对正版。内容更是我期待已久的,虽然我练的不是杨式,但我认为天下太极是一家,对我会有帮助的。


书不错。是正版,很实用,内容也丰富,正适合我使用


书完好无损,配送速度也比较很快


内容还不错,各家有个家内容,学习了


不错,是用同事买的,他喜欢!!1


thl


对初学者和熟练者都有帮助的好书。装帧精致、图文并茂。


汇集了李雅轩的拳学笔记,好啊。这本书完全可以以“李雅轩太极拳笔记”的题目出版,也就是书里的第一章。再补全李雅轩的拳照,同时删除后面什么太极源流、什么陈龙骧的拳照和动作说明,还有一堆拳经也一并删去,那么这将是一本真正为拳友提供价值的好书。


我觉得本书的最大优点是把李老师平时练拳的心得写出来了,让我们自己在练得时候有个对照,比较容易懂;还有陈老师的拳架看起来很舒展,是本好书!


比光教拳有用


此书理论部分很好,值得一读,值得一买!


整书都在讲松,对松有了很好的理解,不错


挺好的,感觉很实用,细细钻研


老师说很值得推荐!


讲解详细,是笔记性的作品。


这书写的实在是一般。也许是我个人的水平太差,读不懂李X的高级玩意儿。但是说实在的,这本书就是跟顾留馨的《太极拳研究》比也是大大不如。跟那个徐致一的《太极拳浅说》比更是差距明显。也许是书如人品吧!虽然有几章写得还行,但只能评价个一般般吧!
说实话,实在是不敢恭维李雅轩同志的人品,因此也就更是不敢恭维他的书。当年,他大肆批判郑曼青等人帮杨澄甫写的书,认为擅自更改,说明李X根本就没有得到杨氏太极的真传。如果他也是得到了杨氏太极的真传,那么,他的批斗别人只能说明这位大哥的人品实在是有问题,想借攻击别人提高自己!


是本难得的好书,我原来定了2本,回货挺快的,可我又定了2本都快5天了还再备货,不知道能不能发到.谢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