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

沈鸿根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年9月1日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作者:

沈鸿根  

页数:

299  

内容概要

  共收有从黄若舟至王介南等92人共100件作品。在此书中的书法名作,或者名重一时,或者流芳百世,或者明珠长埋,都是有一定的影响和相当的水平的。本书由书家简介、书法作品、鉴赏文字三部分组成,这些书家的作品,基本上一位书家一件作品,及鉴赏文字一篇;但也有少数大家,收有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作品。凡是收有两件或两件以上作品的,不仅字体形式不同,而且都是不朽的杰作。至于那些只收一件的名家作品,不是流传有绪的桓赫名迹,就是有代表性或新发现的佳作。本书对楷书、隶书、行书的写作方法,以及纂刻艺术的代表人物、纂刻知识都作了详细全面的介绍。总之,本书所鉴赏的那些书法名家作品,基本上包括了一般书法史上所介绍的现代书家及其作品。

书籍目录

1.用笔如用刀——齐白石篆书作品鉴赏2.理法入手气韵为归——萧蜕庵篆书对联鉴赏3.书风洒脱字形独特——于右任草书作品鉴赏4.字里行间清气袭人——黄葆戊隶书对联鉴赏5.荒树寒烟意萧散——张宗祥行书《王维诗》鉴赏6.气魄沉雄丰姿挺秀——叶恭绰行书作品鉴赏7.苍老而秀润——苏局仙行书作品鉴赏8.端庄又俊逸——沈尹默楷书作品鉴赏9.字大如斗气雄厚——孙墨佛行草《寿》鉴赏10.轩昂气度超脱情韵——谢无量行楷横幅鉴赏11.风神竣朗意境清远——马叙伦行楷诗帖鉴赏12.书法老成似雪梅——胡小石楷书对联鉴赏13.四体并美扇面书——马公愚四体扇面鉴赏14.气势奔放笔力雄健——郭沫若行草作品鉴赏15.隶意碑态入章草——郑诵先章草对联鉴赏16.雄迈古今气盖世——毛泽东行草《长征》鉴赏17.书风秀雅具清姿——郭绍虞行书条幅鉴赏18.深沉静穆——容庚金文扇面鉴赏19.二王韵致魏碑风味——徐悲鸿行草作品鉴赏20.苍森郁勃——刘海粟行书《枫桥夜泊》鉴赏21.刚健又秀拔——萧劳行书对联鉴赏22.老笔纷披似古藤——王个移篆书《鹤寿》鉴赏23.刚劲·奇崛·豪迈——潘天寿行书《题山水诗》鉴赏24.书风沉郁而清雄——吴玉如行草作品鉴赏25.绿茶似的风味——邓散木行书作品鉴赏26.笔落惊风雨——林散之草书鉴赏27.似隶似篆蜾篆书——陆维钊蜾篆《鲁迅诗》鉴赏28.大风起兮云飞扬——张大千行书中堂鉴赏29.风神挺立如己书——潘伯鹰《临大字阴符经》鉴赏30.龙震虎威气壮山河——朱复戡草书作品鉴赏31.一手方刚爨体书——秦号生爨体书鉴赏32.功力深厚风味醇雅——黄松涛《节临崔敬邕墓志》鉴赏33.以气势和力量摄人——沙孟海《一日千载》横幅鉴赏34.大朴不雕——王蘧常章草条幅鉴赏……

章节摘录

  郭绍虞(1893一1984),江苏苏州人。“五四”运动时期加入“新潮学社”,1921年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先后执教于福州协和大学、开封中州大学、武昌中山大学、北京燕京大学,1949年任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自幼受家庭熏陶而酷爱书法,对古代名家墨迹、碑版、拓片无不潜心研习,书风秀雅,自具清姿。作品先后参加“上海市书法篆刻展览”、日本“近代中国书法展览”及“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等,为多处博物馆收藏。对书论也有研究,撰有《从书法窥测字体的演变》、《书法与书道》、《日本的书道》等。在中国语言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方面,著述宏富,影响尤大。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分会名誉主席、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长、上海语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这幅行书条幅,选自《名家墨迹》,内容为杨诚斋诗:“禾穗轻黄尚浅青,村舂已报隔林声。忽惊暮色翻成晓,仰见双虹雨外明”。书法极清健,充满儒雅的书卷气。瘦劲的线条,开  张的结体,好像远绍六朝《瘗鹤铭》,实质上法乳宋代黄庭坚《松风阁》。《瘗鹤铭》为圆笔书,多篆意;《松风阁》方圆兼施,多楷法。毫无疑问,郭绍虞先生这幅字楷法多于篆意,其中“穗”、“林”、“晓”、“惊”等字形神尤似黄庭坚。但这幅字不同于《松风阁》处,《松风阁》那些长枪大戟似的长横、长戈、长竖、长捺等,往往起伏波动而出,线条波曲而不平洁,有一种抖擞气;而这幅字主要笔画虽然也写得十分长大,但用笔干净果断,决不故作姿态,所以线条挺拔,造型明净,格调清雅,如同杨万里的诗歌。  郭绍虞先生这幅字,字间排列十分茂密,但由于一个个字上下端正排列,而且大都工整如楷,如“已”、“色”、“晓”、“见”等字的浮鹅勾一律向上翻出,一不“乍显乍晦”、“二不“若行若藏”,谈不上“穷变态于毫端”,也就无所谓“合情调于纸上”了。如此说来,郭绍虞先生这幅字是胸藏万卷书的学者字,不是墨磨千方砚的书家字。  容庚(1894—1983),广东东莞人。自幼从舅父邓尔雅学习书法篆刻,因而熟研《说文》与吴大潋《说文古籀补》和丁佛言《补》,并在此基础上于1925年编著出版了《金文  编》,得到罗振玉的赏识,被介绍入燕京研究院为王国维的研究生,继而任助教,编《燕京学报》,接着又被聘为北京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在此期间,先后编著了《宝蕴楼彝器图录》、《武英殿彝器录》、《海外吉金图录》等。1941年发表了《商周彝器通考》,对青铜器进  行了系统的研究,被誉为商周彝器研究的奠基著作。善书法,小楷深得晋唐遗韵,尤以大篆见长,并擅隶草。在书法理论上也有极深的造诣,颇多著述。生前曾任广东中山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广东省书法篆刻研究会主任等职。  这幅扇面临的是金文:“隹七年十月既生霸王在周般宫旦王格大室井伯入右趟曹立中庭北乡锡超曹戴黻同黄粥趟曹拜额首敢对扬天子休”。原作发表在《书法》杂志上。  容庚先生书法给人以浑穆深沉的感觉,用笔内撅,气势安详,锋芒不外露,笔势不跳跃,一笔一笔地写来,力量完全包容在凝重的线条之中。它如同绍兴花雕,酒味醇和,但后劲很大,故耐人寻味。白沙在《记金文专家容庚先生及其书法》一文中,把容庚先生的书法比喻为“浑穆深沉的大河,它静静地在大地上流着,只有你泛舟在这河面上的时候,才能感觉到它内蕴  的力量,感觉到这雄伟静穆的美”。此喻颇恰当,就拿这幅金文扇面来说吧,用笔大都藏头护尾,含而不露,章法天地平齐,朴实无华,但较之那些伸拳掳袖的书法作品来说,别有一种静趣,沉入其中,大可玩味。  这幅扇面,前四行为三字一行,后九行为四字一行,前松后紧,布白不那么匀称。另外有些字的点画过于凝练,因此显得板滞,如“月”字折画、“周”字左竖等。当然扇面比较难写,一是章法不易安排,二是书写不易控制,上述不足,可能与此有关。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1917年游日本,翌年赴法国巴黎国立美术学校,精研素描和油画。1927年归国,任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1934年赴欧洲,在意大利、德国及前苏联举办个人画展。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西画兼擅,尤善画马,风骨凛然,气魄雄伟,造型生动,堪称一绝。著有《悲鸿素描集》、《悲鸿油画集》、《悲鸿彩墨画集》问世。  徐悲鸿先生虽是举世闻名的大画家,但他的书法造诣也很深。年轻时师从康有为,研习书法,特爱北魏书体,认为其“佳者实集书艺的众美”,或气象浑穆,或魄力雄强,或笔法超脱,或神采飞扬,或造型奇特,充满了生命力,有天然的意趣  这幅行草《游印度恒河诗》,原载《书法》杂志上。内容是1940年初,徐悲鸿先生应印度国际大学之邀请,游恒河时即兴随口吟成的一首小诗:“茂林尽处百千家,极目寒江啼晚鸦,最爱盈盈东逝水,清名让与恒河沙”。此作是用长锋羊毫所书,虽然是随手挥洒,但转折有度,疾涩得宜,如同行云流水,超脱奔放。但笔墨间既有二王书帖的优雅韵致,又有北朝碑刻的朴拙风味。由于锋中笔圆,线条虽纤细,但气势宛畅,笔力坚劲,结体清隽。  黄养辉先生说,徐悲鸿先生的书法,“结体似疏朗而实茂密,笔画似柔软而兼含刚劲”,我觉得还应加一句:“章法似无心而颇有意致”。所有这些,构成了徐悲鸿先生特有的潇洒书风。不知为什么,当我读到这幅书法作品时,我很自然地联想到诗人徐志摩笔下的“快乐的雪花”。那雪花在半空中上下快乐地翻飞着,那轻快的节奏,那潇洒的姿影,那清雅的情调,那空灵的境界,似乎就是徐悲鸿先生笔下的书法。真的,我的艺术欣赏的通感就是如此。  在这幅书法作品中,还用了外文,真正是“中西合璧”。这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创新。但我不以为然,总觉得有点不伦不类。特别是在竖写的中文里夹上一词横写的外文,总不是味儿。但愿我这感觉并不保守就好。  齐白石(1863-1957),原名纯芝,字清渭,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别号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汀潭人。1919年定居北京,以篆刻卖画为生。在艺术上常与陈鵆恪相切磋,推崇徐渭、朱耷、原济、李及吴昌硕等。60岁后,画风遽变,重视创造,融合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擅长花鸟虫鱼,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色彩鲜明热烈ua擅于把阔笔写意花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地结合一起。亦画山水、人物。论画有“妙在假与不似之间,太假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见解。书法初学何绍基,后改学金农、郑板桥,行草苍劲、豪迈,篆书得国于《三公山碑》、《天发神讖碑》、《新嘉量铭》等。篆刻初学浙,后多取法汉代凿印,布局奇朴茂,单刀直下,劲辣有力。作品收入《齐白石作品集》,曾获国际和平金质奖章,有“人民艺术家”之称号,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生前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  书法是我国传统艺术,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有实用功能,更有审美价值。它  那生动的线条,虚灵的空间,美妙的意境,清雅的气息,构成了有意味的形式。它不是音乐,但有音乐般的韵律;它不是绘画,但有绘画的构图;它不是诗歌,但有诗歌般的情感;它不是舞蹈,但有舞蹈般的姿态,真是“纸上数行字,空中几朵云”,令人悦目赏心,玩味不尽。因此,书法艺术历久不衰,不仅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还引起了外国朋友的兴趣。如今学习和欣赏书法艺术的人越来越多,而且由中国走向世界,已兴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潮。  为了弘扬传统的书法艺术,帮助人们学习和欣赏书法艺术,近两年来,我国出版界出版了  好几本有关书法鉴赏的辞典,但遗憾的是都是古代书法家的作品。“不薄古人爱今人”,所以我编写了这本《现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  这本《现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收录现代书法名家一百人的一百件作品。他们都是我国  现代艺苑中有一定成就和影响的老书法家,有的甚至是饮誉海内外的一代书法大师,如沈尹  默、于右任、林散之、沙孟海、启功等,其中有的已去世,但大都还健在,年龄最大的是齐白石,年龄最小的是沈鹏,平均年龄在八十岁以上,所以称之为“现代书法名家”。对于每一件名家作品,不论是篆、隶、楷、行、草,还是中堂、条幅、扇面,都有一篇上千字的文字评价。文字由两个部分组成,前面部分为书家生平简单介绍,后面部分为作品鉴赏评价。既然是鉴赏,当然有鉴有赏,鉴是理性的,赏是感性的,这就是说,不仅是欣赏,而且还批评。这鉴赏主要是从审美的角度去进行分析和评价作品,既肯定它的美学价值,又指出它的不足之处,同时还说明其中的原故。在具体鉴赏中,仅就作品的本身予以审美评价,不阿好也不贬低,力求写出作品的价值和我心中的感受。不消说,这里鉴赏的尺度是笔者自己的尺度,完全是“一家之言”。书法是一种带有抽象性的艺术,见仁见智,有很大的主观性,况且“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因此要写好“鉴赏”,谈何容易。由于笔者兴趣爱好、学养识见之缘故,所作的评价可能有所偏颇,如果“鉴赏”不当的话,欢迎名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对那些名家,我心里是非常尊敬的,但对于他们的具体作品,我有我自己的看法。好的固然推崇,差的也予以指出。我不能像时下的那些无聊的恭维文字,把什么都说成优点,似乎完美无缺。“金无赤足”,而鱼目更不是明珠,那些吹捧文字,不仅是自欺,而且还在欺人,于书艺、于名家、于读者都无益。再说那种文字也不叫批评,更无所谓鉴赏,只能是小丑鼻子上的一块白粉,那又何必呢!  上面已经说过,这本《现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除了百篇审美鉴赏文章外,还有百名书家生平简介和百件书法作品,因此,它又是一本简明的资料书和作品集。那么,它合鉴赏、简介、作品为一集,一册在手,具有多种功能,对读者诸君来说,或许不无便益吧。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篇幅和年龄的限制,加上有些资料一时难以收集,很多应该收进  此书的进行鉴赏的名家作品因此而遗漏了。这遗珠之憾,我希望通过努力再写一本《当代书法  名家作品鉴赏》来弥补,否则,我将遗憾终生。  为了与《现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配套出版,笔者还将编写《古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及  《历代篆隶名作鉴赏》、《历代草行名作鉴赏》、《历代楷书名作鉴赏》、《海外书法名家作品鉴赏》、《少字数书法名家作品鉴赏》、《中国硬笔书法名家作品鉴赏》等以飨读者。  初夏时分,熏风吹拂绿柳,池中新荷待放,而我笔耕墨耘的斗室也开始闷热起来,只有墙头上那幅“积健为雄”的行书横披,不时地透出一股清凉气,驱走了心头的烦闷,忘却了“外面  的世界真精采”,使我能继续埋首“游于艺”。  沈鸿根  1995年6月30日上海


编辑推荐

  集中国书法文明之大全,让亿万炎黄子孙在书写民族复兴的新篇章时,了解祖国的文明历史,并从独特的民族传统中汲取精神力量,把中华之书法文明进一步发扬光大。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