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五四”运动与中国近现代历史哲学

张牛 重庆出版
出版时间:

2006-8  

出版社:

重庆出版  

作者:

张牛  

页数:

275  

内容概要

  “五四”运动被看作“中国的文艺复兴”,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所倡导的爱国、民主、科学的精神影响极为深广。特别是在思想文化领域,“五四”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引发了一场伟大的哲学革命,这在历史哲学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为了更好地弘扬“五四”精神,就不能忽略这一时期历史哲学思想的状况。而有关历史哲学,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或者着重建构理论体系,或者多局限于“五四”之前,对“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历史哲学方面的探讨,则很少涉及。故本书试图从中国近现代历史哲学进展的角度来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弥补学界对“五四”前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历史哲学思想研究的空缺。另,本书所言“中国近抽代”,是指清末鸦片战争以后至建国前的历史时期,跨度约100年。此前则为“古代”,此后可称为“当代”或“现当代”。

书籍目录

总序引言第一章“五四”前后的古今中西之争与中国近现代历史哲学第一节 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的发展第二节“五四”前的古今中西之争与中国近现代对历史哲学的关注第三节“中体西用”的破产与中国历史哲学的近现代化第四节“五四”时期新思潮与旧传统的激战和唯物史观的传播”第二章西方科学的输入与中国近现代历史哲学的新面貌第一节 进化论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哲学的巨大影响第二节 西方科学方法对中国历史哲学近现代化的促进第三章从变易史观到唯物史观在中国的胜利——中国近现代对历史规律和历史动因的探讨第一节 赋予古老的变易观以近现代哲学的意义第二节 进化论历史观的兴衰第三节 进化论向唯物史观的转变第四节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发展唯物史观。第四章从地上的“天国”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中国近现代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第一节 对“衰世”的揭露和“古时丹方”第二节 农民革命的理想天国第三节 面向未来的《大同书》第四节 严复对中西政治制度的比较第五节 孙中山尝试建构的理想社会第六节“以俄为师”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第七节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和实现第五章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革与人的自由——中国近现代对主体能动性的认识第一节 呼唤变革的风雷与近代人文主义的兴起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践与唯意志论倾向第三节“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历史主体能动性的认识第四节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群众路线的统一……


编辑推荐

  “五四”运动被看作“中国的文艺复兴”,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所倡导的爱国、民主、科学的精神影响极为深广。特别是在思想文化领域,“五四”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引发了一场伟大的哲学革命,这在历史哲学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为了更好地弘扬“五四”精神,就不能忽略这一时期历史哲学思想的状况。而有关历史哲学,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或者着重建构理论体系,或者多局限于“五四”之前,对“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历史哲学方面的探讨,则很少涉及。故本书试图从中国近现代历史哲学进展的角度来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弥补学界对“五四”前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历史哲学思想研究的空缺。另,本书所言“中国近现代”,是指清末鸦片战争以后至建国前的历史时期,跨度约100年。此前则为“古代”,此后可称“当代”或“现当代”。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五四”运动与中国近现代历史哲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