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画坛辑佚

黄宗贤 重庆出版集团图书发行有限公司(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2  

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图书发行有限公司(重庆出版社  

作者:

黄宗贤  

页数:

334  

字数:

319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重庆旧闻录1937-1945》丛书以八年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指挥中心—— 重庆为历史背景,以不同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对发生在这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事件、佚闻、风俗等的串联,展现给我们一幅幅鲜明的、立体的历史画卷。丛书内容并茂,许多珍贵历史图片、史料属首次公开发表,对于我们了解和感受那段特殊的历史,走进那些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解读这座充满传奇的城市,无疑是一套极具可读性,集阅读、收藏于一体的丛书。

书籍目录

总序 往事岂能尽如烟 重庆旧闻录1937-1945吕凤子碧山被劫徐悲鸿在渝上课片断徐悲鸿画狮抵房租陈之佛“流憩斋”复兴工笔花鸟画张善子兄弟合写《忠心报国图》林风眠隐居南岸旧仓库林风眠:更大的寂寞,从重庆开始沙坪坝中一路“二流堂”旧事傅抱石与“金刚坡下山斋”吴作人在重庆的灰色记忆抗战时期的王琦卢鸿基批评抗战“春宫”赵望云的中国画改革刘开渠为抗战英雄造像叶浅予初访重庆印象唐一禾重庆吹响《七•七的号角》吴冠中重庆记趣张善子的《飞虎图》与“飞虎队”吕凤子与张大千联袂作画陈立夫登门聘请吕凤子滕固的悲情与寂寞于佑任北温泉吃瓜得妙联张书旎炸弹下绘《百鸽图》李际科骑马走三峡司徒乔艰难的团山堡岁月徐悲鸿画猫与赠马唐一禾创作《胜利与和平》丁聪与吴祖光相识在剧场李可染与“师牛堂”傅抱石的绘画创新无人赏林风眠与徐悲鸿恩仇录前卫得无法归类的庞熏瑟画作生不逢时的庞熏瑟画展叶浅予夫妇幽居北温泉林风眠与潘天寿桃李相报林风眠到黑院墙上课磐溪黑院墙学生趣闻唐义精为陆定一寻儿吕凤子拒画与赠画于佑任光天化日提灯见蒋陈之佛六辞国立艺专校长张大千佚师四则周恩来延安红枣赠悲鸿徐悲鸿与胡羽文短扎丰子恺与沙坪美酒金刚坡傅抱石以画谢妻丰子恺鞭炮美酒庆胜利毛泽东红岩村当模特黄苗子与《沁园春•雪》的发表徐悲鸿与蒋碧薇在渝婚变廖冰兄《猫国春秋》刺暴政陆俨少过三峡而变画风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沙坪坝中一路“二流堂”旧事 一、“二流堂’主人唐瑜 抗战期间的陪都重庆,“二流堂”是一个声名显赫的“组织”。 它的形成,与一个叫唐瑜的人有关。 唐瑜,是“一个公认的好人”,广东潮州人,缅甸仰光的华侨。上世纪30年代初,因反对家庭包办的亲事逃婚到了上海,与当时上海的中共地下党员潘汉年、夏衍以及著名的电影导演蔡楚生、作家陈荒煤等关系密切。他在上海编小报、副刊,写影评,并先后在几个电影厂担任宣传工作。在仰光,唐瑜有一个胞兄是位富有的商人,而这个胞兄非常看重手足之情,对胞弟关怀备至,曾经给他一把金梳子,对他说:“如果没钱了,就折下一个梳齿换钱用。” 抗战爆发后,唐瑜是从上海回到仰光,然后经缅甸到昆明的滇缅公路辗转到了重庆。胞兄曾经送给他两部大卡车和一部小轿车,在一辆卡车上装满当时畅销的物资,想让他做点生意赚钱。而另一辆卡车上,唐瑜却装满了食品,一到重庆便和朋友们分享,不久就吃完了。后来没钱用了,先把货卖了;货卖完了又没钱了,最后干脆把车都卖了。 戏剧家吴祖光有次和唐瑜一同走在重庆中山一路近四德里的马路上,这时看见一辆崭新的豪华小轿车远远地开过来。唐瑜忽然停步不走了,当时大雨初晴,路上积水很深,汽车从他们身边飞驰而过。两人躲避不及,都溅了一身泥水,尤其是唐瑜,更是满脸的泥水。 车已经开远了,唐瑜仍旧呆呆地望着汽车。好久,他才回过神来,对吴祖光说:“这车是我的……” 在重庆,唐瑜先是租房。他在临江门下租一个小院和两间平房,一间房里住的是女作家、演员凤子,另一间住的是三个单身汉:漫画家丁聪、音乐家盛家伦和主人家唐瑜。单身汉的房间没有床,三个人合睡在一条非常漂亮的高级地毯上。当然,地毯也是唐瑜买的。 后来,唐瑜对建房发生了兴趣。有一天,唐瑜拿着那把金梳子突发奇想:把金梳子卖了,用换来的钱盖房子多好! 于是,唐瑜租地买地,并自己担任总设计师和施工监理,新房子就不断修建起来了。他全部免费提供给朋友们住。因为,不断有一些从上海等地逃难到重庆的文化人,包括文学、戏剧、电影、美术、新闻各界的朋友,而他们往往身无分文,连容身之所也没有。 所以,唐瑜宽大的房子就成了大家临时寄居和集会的场所。而实际上,这里也是一处知识分子与文艺界流浪者的“高级难民收容所”。 杜甫当年避“安史之乱”而入蜀,在距离重庆不到400公里的成都郊外的草堂里,写了一首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屋漏偏逢连夜雨”的老杜,在诗歌中渴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实际上,穷苦的老杜是有心而无力的,自己的茅屋尚不能遮风挡雨,何来“广厦千万间”去“大庇天下寒士”? 唐瑜肯定是看过老杜的诗歌,而修建了“广厦千万间”。一是因为他好客,更要紧的是:他太有钱了! 其中,有一次建房,包工头拿了他预付的建房款跑了,最后也无处查找,他也只得算了。 在重庆建房,往往就地取材,大都采用当地极易取得的巨大的竹子捆绑起来做成屋架和门窗,然后里外抹灰和加盖屋顶,便成为居室,这种在当地统称为“捆把房子”的建筑,经过细致的加工也完全可以成为漂亮的西式住宅。唐瑜先后修建起不止两三处住房。第一套房子叫“依庐”,曾经给文学家夏衍一家人居住;唐瑜最后建造的最大的一幢房子叫“碧庐”,在重庆沙坪坝中山一路四德里下坡的四德村。为建这所豪宅,他把昆明一家电影院的股本都卖了。它有一个很宽敞的大客厅和三间住室,装修比较考究。因为唐瑜特别喜欢壁炉,在大客厅里砌了一个很讲究的漂亮壁炉,所以给房子取了一个名字“碧庐”。“碧庐”与“壁炉”同音。冬夜里,在壁炉里架柴燃烧,大厅被映照得又红又暖,开个舞会或搞个沙龙什么的,情调相当浪漫。 重庆的朋友当中,只有书画家黄苗子和画家郁风夫妻俩才有一幢真正的漂亮洋房,位置在枇杷山下。由于黄苗子是国民政府财政部的机要秘书,连印钞票的事情都管,人家有求于他,存心讨好而向他进献的。但他的别墅也没有“碧庐”那样款式的大厅和壁炉。 唐瑜的“碧庐”,就是“二流堂”的革命根据地。在鼎盛的时候,住过十几位房客,经常出没于该处的文化人有吴祖光、吕恩、夏衍、丁聪、方菁、张正宇、郁风、黄苗子、张光宇、盛家伦、萨空了、沈求我、戴浩、金山、张瑞芳、高集、高汾、冯亦代…… 这里无需要一一介绍他们是干什么的,反之他们都是当时或后来文艺界的“腕儿”。比如,丁聪是漫画高手,吴祖光是戏剧大家。现在看来,很少发现纯粹在“碧庐”里骗吃骗喝、毫无成就的人。在重庆的文艺界,它是一个引人的去处,正如古代文人雅集的西园或是兰亭的集会之所,而来往之人,也是“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 或许,正因为他们都不是白丁,在建国后就引起了阴谋家的关注,把他们统统都搞成了“二流堂”反革命集团”成员,一个一个地迫害。 这让1912年出生、当时的“二流堂”堂主、令已是94高龄的唐瑜老先生感叹不已:都是造房子惹的祸!不但没有“大庇天下寒士”,反而害了别人。 1979年,党和政府为“二流堂”拨乱反正。新华社发文称:“这是我党和一些党外人士联系的一个场所。” 当然,这是后话了。


编辑推荐

  抗战岁月,画坛巨匠云集陪都,酝酿画坛新气象。画笔为前线呐喊,为生活歌唱。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时势造英才,画坛故事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画坛辑佚 PDF格式下载



重庆不愧为我国第一的画坛中心。
几乎所有的著名画家都在重庆工作过。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