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画传
2007-10
重庆出版社
张廷栖,孟村
203
134000
无
建国初年,毛泽东曾对黄炎培说: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4个人是我们万万不可忘记的。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纺织工业的张謇;搞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 本书以期通过传主的生平事略与历史图片及简要的文字说明,向人们再现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张謇开拓奋进、自强不息的一生,告诉人们不要忘记他对中国近代社会历史进步作出的杰出贡献。
一 忧患励少年 1.起自田舍 2.书塾生活 3.“冒籍”风波 4.客幕生涯 5.初次人京 6.随军徂东 7.大义绝交 8.返乡“备试” 9.恩师垂青 10.乡居十载 11.大魁天下 12.勇肩责任二 躬寻救亡路 1.兴办纱厂 2.政海波涛 3.农工并举 4.师范教育 5.赴日考察三 事业入辉煌 1.倡导立宪 2.村落主义 3.辛亥转变 4.农商总长 5.模范南通 6.财才并重四 自强到晚年 1.衰象初呈 2.心系国运 3.宏愿难施 4.爱子情殷 5.灵伴五山后记
1.起自田舍 长江万里,烟波浩荡。在浩瀚壮阔的长江人海口北岸——黄海之滨,有一片叫“江海平原”的地方。清朝咸丰三年五月二十五日,即公元1853年7月1日,本书所要叙述的传主张謇,就出生在这里的海门直隶厅常乐镇。当年,海门与相邻的通州在行政上同隶属于江宁布政司,此地距一江之隔的上浩繁 吴淞口约100多公里。 19世纪中叶的中国,已经经历了1856-1860年两次鸦片战争的创痛。随着衰败的清王朝被迫开放口岸通商,在大量洋货进入市场的同时,传教士们带来的西方文化也悄悄地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的传统社会,这种影响以东南沿海地区最为显著。然而,同处沿海的通州、海门一带,由于地理位置的相对偏僻,却始终不受任何影响,长期保持着一种几乎近于凝滞的状态,以致连张謇出生前三个月发生的太平军攻占南京这类大事,也没有给这儿带来多大震惊。稍稍打破宁静的,仅仅是一些河南难民的加入。 常乐镇的历史并不悠久,大约在清代雍正年间,这儿还只是长江北侧新出现的一片沙洲。随着渐次连片成陆,人们来此生息,才逐渐形成规模仍然很小的集镇。这晨的居民都是“客籍”,他们大都是从江南来此地开垦的移民。江岸涨坍的变化无常,使用这些移民很少有“安土重迁”式的追求安逸宁静的保守心态,却增加了一份忧患意识,以及顽强抗争、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这种较为普遍的移民特征与开拓精神,对张謇性格的生成,无疑有着很大的影响。 ……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