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红与黑

[法] 司汤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2-01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作者:

[法] 司汤达  

页数:

471  

译者:

许渊冲  

Tag标签:

无  

前言

  一 1830年  亨利?拜尔生活在一个风起云涌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气势恢弘的时代。1829年10月,他开始有了创作“于连”的想法,这个故事就是后来的《红与黑》,彼时,影响社会进程的大事件此起彼伏,在这样一个充满变动的年代里,他也成为自己的世界的主宰者。曾经,作为一名年轻的军官,他参与了拿破仑?波拿巴在意大利的战争,虽然并没有多么荣光,但是却担负起了帝国时代重大的政治使命。政治生涯之外,他也热衷于追逐各式各样的文学作品——比如,从未搬上过舞台的戏剧,发表了却被严重抄袭的音乐和艺术批评、旅行类的书、反省类的作品。他也勇敢地参加了1812年拿破仑大军在莫斯科那场残忍的大撤退,而他的另一个身份,则是那部最为智慧却又晦涩的小说《阿尔芒丝》的作者。  拜尔是巴黎的一个纨绔子弟,没什么正当收入。他曾有过。短暂的经商生涯,后来被任命为法国驻奇维塔韦基亚的领事,那儿是罗马北部的一个小城镇。他的生活总是被各种各样新的东西所打断,性、友谊、期望、不满交织在他的生活里。他滔滔不绝,也没少装模作样。他多次坠人爱河,以羞涩却又世俗的方式爱着,关于此,他曾写过一篇现今已经非常著名的文章《论爱情》。他给人的印象是人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定义他,他被认为是个有趣的人,一个智者、思想家,他与众不同,但是人们又很难指出他究竟哪里与众不同。他喜欢运用笔名,司汤达是其中的一个,而路易斯一亚历山大一恺撒一朋培是另一个笔名。他很好玩,平时戴假发。他到过很多地方,未婚,也没太多钱,在意大利住了很久——他非常喜欢这个国家,甚至希望在死后的碑石上刻下“阿里戈一拜尔,米兰人”的铭文。四十六岁,在当时已经被认为接近老龄了,虽然人生算不上很失败,但是,以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从未停歇过的野心而言,他并未取得世俗意义上所谓的成功,更别说展露出什么惊世的写作才能了。  大约一年左右,也就是1829年到1830年之间,《红与黑》诞生。虽然看起来他只不过讲述了一个曲折的爱情故事,但这本书却成为欧洲最伟大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成为最为人们所推崇的作品之一。  小说最初源于作者对1827年《法国新闻》上关于安托万的一则悲剧故事的回忆,这个人是一个年轻英俊的农民,后来成为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教师。这条新闻以及其他的一些当时的涉及凶杀、出走的女继承人、决斗、阶级间的相互渗透的丑闻,都大大激发了司汤达的想象力。正如这部小说的一对副标题所示(“1830年记事”和“19世纪记事”),凭着自身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他的一颗强大的创作野心,他笔下的故事,不仅仅是一部关乎言行道德和人的灵魂的小说,他所要描绘的,更是一幅全景的法兰西画卷。  读者从第一页开始,就能发现,这个故事读来并不令人舒服。它讥诮、犀利,即便某些地方充满感情,非常生动活泼。同时,它又揭露了政府、教堂和国家的堕落、膨胀、愚昧以及欺骗等等弊病。拿破仑王朝和大革命的巨大力量,令保守的君主专制制度摇摇欲坠,从上到下已开始解体,到处充斥着恐惧和贪婪,生活在时代阴影下的人们,孜孜追逐的,也只是眼前的自我利益。  那些反对派的自由党人,也是如此。在这本书创作的那几个月里——也许是司汤达写下卷第十三章之前的时日——他们进行了起义,波旁王朝在1830年7月的起义中倒台,取而代之的是中庸的路易斯·菲利普的资产阶级专制统治。以我们现在的政治眼光来看,它与之前的统治非常不同,但同时又好了很多。  《红与黑》对道德的堕落进行了直白大胆的描述,所以作品发表后,并未得到人们热情的反响。但是,好的作品总是能经受住现实的磨砺,散发出更为持久的魅力。通过俊美的年轻农民于连·索雷尔那扶摇直上却又充满警示性的人生历程,作者反映了1830年那个变幻莫测的年代。比起福楼拜的《情感教育》(1869年),这个故事并不晦暗,或者说,它并不令人感到隔膜。于连的故事深深打动着人们的心,浪漫而又充满批判性,最终达到了升华的高度。而历史,则仅仅是它的一个媒介。  小说对法国复辟时代的刻画,虽然非常吸引人,但并不是吸引读者的原因,就像大家初读简·奥斯汀的《劝导》,并不是冲着作者对摄政时期巴斯城的精彩描写而去。  与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相反的是,在艺术上,小说一般不会事先透露故事情节,而试图保持一种神秘或悬念。去看《麦克白》的观众,肯定有很多人已经或多或少知道故事的下一步将是怎样,但这并不影响人们观赏的积极性,它依然是令人激动而有吸引力的。(如果一部作品并不知名,类似的规律将会引导读者对故事的下一步有大概的了解)。  然而,对一部新作,保持其神秘性,对接下来的情节秘而不宣,吊起读者的兴趣,这种做法既合乎常理又很重要。司汤达也写过自己的这种想彻夜守住一部小说的冲动。他认为事先将故事披露出去,无异于偷窃,所以他有这样的警告:  本书的初次读者,建议大家在此止步。  也许直到小说最终完结方可回来。这本书,在阅读之前,其实并不需要给读者任何指引。  二司汤达的叙述方式  I  阅读这部作品后,人们会不禁思索这部作品背后潜藏的精神动力以及司汤达世界观的核心——即他的叙述方法。他那看上去平淡的行文,结果成了很多批评家和学者攻击的对象。而以下的一些细节,则表明并肯定了作者旺盛而充沛的创作才华。  我们经常听到司汤达的反讽,就如简·奥斯汀的作品一样,(他并不熟悉奥斯汀的作品,但是,人们把奥斯汀称为比他更为严肃的师姐级人物),“反讽”令其作品更有力度,成为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从抽象意义上讲,很难给“反讽”这个词下一个定义,当然,我也并不想定义它;但是,他的一个特点是,他不是在单一地表现事物(如一个人,一个动作,一个插曲,一个想法等)。这样一种观察和表达方式,实际上是《红与黑》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方式。这本书初看上去像一部平淡的作品,自由的间接引语、独自以及对话,为其增添了活泼的气息;实际上,不同的角度与观点交织其中。读者可以很快地意识到,这些观点并没有一个是绝对权威、正确的,也许这也是司汤达笔下的人物不是那么绝对化的原因之一,而这本书读来也轻松活泼。

内容概要

  他们有钱,一点不错,他们名利堆积如山,但是我呢,我有一颗高尚的心……  生性敏感、聪颖高傲的于连生在卑微的木匠之家,他深受启蒙思想和拿破仑的影响,希望借助个人奋斗跻身上流社会。才学出众的他成为市长家的家庭教师。他和市长夫人发生了暧昧关系。事情败露后,于连进入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贝藏松神学院,既而来到巴黎。  由于他的聪明才智和特立独行,他不仅受到侯爵的赏识,而且赢得了侯爵小姐的芳心。二人秘密结婚。侯爵对此暴跳如雷,但也无可奈何,于连因此青云直上。正当他踌躇满志之际,却又陷入了贵族阶级和教会所设下的圈套。他为了肯定自己的价值去恋爱,为抗议对自己的侮辱而杀人,最后为保持自己的尊严而拒绝乞求赦免,最终被送上断头台。

作者简介

  司汤达,19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以长篇小说闻名于世,他的长篇代表作《红与黑》,传世一百多年,魅力分毫未减。然而,他的短篇小说也写得十分精彩。其代表作《瓦尼娜?瓦尼尼》、《艾蕾》(直译为《卡斯特罗修道院长》)等,写得生动传神,脍炙人口,堪称世界短篇小说花园里的奇葩。此外他还著有《意大利绘画史》、游记《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文论集《拉辛和莎士比亚》、小说《阿尔芒斯》、长篇小说《吕西安?娄凡》(又名《红与白》),《帕尔马修道院》,长篇自传《亨利?勃吕拉传》等多部作品。  译者简介:  许渊冲,1921年生于江西南昌。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六十本,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被称为将中国古典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

书籍目录

英文版导读译者前言法文版出版者言第一部第一章 小城第二章 市长第三章 贫民的福利第四章 父与子第五章 讨价还价第六章 苦恼第七章 道是无缘却有缘第八章 小中见大第九章 乡间良宵第十章 雄心薄酬第十一章 良夜第十二章 外出第十三章 玲珑袜第十四章 英国剪子第十五章 鸡鸣第十六章 第二天第十七章 第一副市长第十八章 国王到玻璃市第十九章 思想令人痛苦第二十章 匿名信第二十一章 夫妻对话第二十二章 1830年的风气第二十三章 官僚的隐痛第二十四章 省城第二十五章 神学院第二十六章 人间贫富第二十七章 初入人世第二十八章 迎圣体的队伍第二十九章 首次提升第三十章 雄心第二部第一章 乡下的乐趣第二章 初见世面第三章 起步第四章 侯爵府第五章 敏感和虔诚的贵妇第六章 说话的神气第七章 痛风病发作第八章 出众的勋章第九章 舞会第十章 玛格丽特王后第十一章 少女的王国第十二章 他是个丹东吗?第十三章 诡计第十四章 少女的心事第十五章 是圈套吗?第十六章 深夜一点钟第十七章 古剑第十八章 痛苦的时刻第十九章 滑稽歌剧第二十章 日本花瓶第二十一章 秘密记录第二十二章 讨论第二十三章 教士、林产、自由第二十四章 斯特拉斯堡第二十五章 义不容辞第二十六章 道德的爱第二十七章 教会的肥缺第二十八章 曼侬·莱斯戈第二十九章 苦闷第三十章 喜剧院包厢第三十一章 使她害怕第三十二章 老虎第三十三章 弱者的苦海第三十四章 聪明人第三十五章 风暴第三十六章 可悲的细节第三十七章 塔楼第三十八章 权大势大第三十九章 精心策划第四十章 平静第四十一章 审判第四十二章第四十三章第四十四章第四十五章译者后记司汤达年表

章节摘录

  应该知道,玻璃市的神甫虽然是个八十岁的老人,但是山区空气新鲜,所以他的身体健康,性格坚强,他有权随时去看看监狱、医院,甚至贫民收容所。大清早六点钟,阿佩尔先生带了巴黎的介绍信来找神甫。他怕这个爱打听的小城走漏风声。立刻就去神甫家里。  谢朗神甫读了德?拉莫尔侯爵给他的信,沉吟了一下,因为侯爵是法兰西贵族院的议员,也是本省最有钱的大地主。  “我老了,在这里还受到爱戴,”他到底低声地自言自语说,“谅他们也不敢!”于是他立刻转过身来,对着这位巴黎来的先生,老眼里闪射出圣洁的光芒,说明他为了做好事,冒点危险也是乐意的。  “跟我来吧,先生,但在监狱看守面前,尤其是当着贫民收容所管理人的面,不管我们看到什么,都请不要发表意见。”  阿佩尔先生明白:和他打交道的是一个好心人。他就跟着这位可敬的神甫,参观了监狱、医院、收容所,提了许多问题,虽然回答无奇不有,但他一点也没有流露出责备的意思。  他们参观了好几个小时。神甫请阿佩尔先生共进午餐,他推托说有信要写,其实,他是想尽量少连累他的带路人。下午三点钟前,这两位先生参观完了贫民收容所,然后回到监狱。他们在门口见到了看守,一个身高六尺,两腿内拱的大汉子,池的脸孔本来就难看,由于怕受上级苛责,变得更加叫人厌恶。  “啊!先生,”他一看见神甫就问,“这一位和您同来的,基不是阿佩尔先生?”  “是不是有什么关系?”神甫反问道。  “因为我们昨天得到省长大人派专人快马、连夜送来的紧急龠令,明确指示我们,不许阿佩尔先生进监狱。”  “你听我说,努凡鲁先生,”神甫说,“同我来参观的,正是阿佩尔先生。难道你不知道:我有权随时进监狱来,不管白天黑夜,愿同谁来都行?”  “是,神甫先生。”看守轻声答道,他低下了头,就像一条怕挨打的巴儿狗,“不过,神甫先生,我有老婆孩子,要是有人告发,就会撤我的职,打碎我的饭碗。”  “也会打碎我的饭碗,我也会难过的。”好心的神甫说,声音越来越带感情。  “那可不同!”看守赶快接着说,“您么,神甫先生,谁不晓得,您每年有八百法郎的收入,还有上好的不动产……”  就是这样一件事,经过加油加酱,传来传去,两天以来,在玻璃市这座小城里,引起了各种各样的恶意议论。此时此刻,它也成了德·雷纳先生和夫人之间的话题。那天早上,市长在贫民收容所所长瓦尔诺先生的陪同下,来到神甫家里,对他表示强烈的不满。谢朗先生没有后台撑腰,他感到了这番话的压力。  “那好,两位先生!我八十岁了,让本地的教民看到我做第三个被撤职的神甫,也不要紧。我来这里已经五十六年,来的时候,这还是个小镇,镇上的居民差不多都是我行的洗礼。我天天为年轻人主持婚礼,以前为祖父,现在为孙子。玻璃市就是我的家,我舍不得离开,但也不能昧着良心做事呀!我一见这个外地人,心里就想:这个巴黎来的人可能真是一个自由派,不过现在自由派多得是,他们对我们的穷人和犯人,又会有什么害处呢?”  这时,德·雷纳先生,尤其是贫民收容所所长瓦尔诺先生的指责,越来越厉害了。  “那好,两位先生!要他们撤我的职吧!”老神甫声音颤抖,叫了起来,“不过,我还要住在这里。大家知道,四十八年前我就在这里继承了地产,一年有八百法郎的收入,这笔钱够我过日子。我并没有滥用职权谋取私利,两位先生,所以我不怕人家要撤我的职。”  德·雷纳先生和他的夫人日子过得非常和睦,但当她三番两次、畏畏缩缩地问道:“这个巴黎来的先生对犯人有什么害处呢?”他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正要发脾气了,忽然听见她叫了一声。原来是她的第二个儿子刚刚爬到靠平台的防护墙上,跑起来了,不怕墙头离墙外的葡萄园有二十尺高呢。德·雷纳夫人唯恐会把她的儿子吓得掉到墙外去,一句话也不敢说。倒是自以为了不起的儿子,看见母亲脸色惨白,就跳下墙朝她跑来。他好好挨了一顿骂。  这件小事转移了他们的话题。  “我一定要把锯木厂老板的儿子索雷尔叫到家里来,”德·雷纳先生说,“他可以替我们照管孩子,孩子们已经开始捣乱了。索雷尔差不多可以算是一个年轻的教士,拉丁文学得好,他会教得孩子们有长进的,因为听神甫说,他的性格坚强。我打算给他三百法郎,还管伙食。我本来怀疑他的品性,因为他是那个得过荣誉勋章的老外科军医的得意门生,军医借口是索雷尔的亲戚,就在他们家吃住。这个人实际上很可能是自由党的奸细。他说我们山区的空气新鲜,可以治他的哮喘病,但是没有证据。他参加过波拿巴远征意大利的战役,据说他当时还签名反对过建立帝国。这个自由党人教索雷尔的儿子学拉丁文,并且把他带来的大批图书都送给他了。因此,我本来不会想到叫木匠的儿子来教我们的孩子,但是恰巧就在我和神甫彻底闹翻的前一天,神甫告诉我,小索雷尔已经学了三年神学,还打算进修道院。这样说来,他就不是自由党人,而是学拉丁文的学生了。”  “这样安排还有一个好处,”德·雷纳先生带着一副会办外交的神气,瞧着他的夫人,接着往下说,“瓦尔诺家刚为敞篷马车买了两匹诺曼底骏马,得意扬扬。但是他的孩子总请不到家庭教师吧。”  “他会不会把我们这一个抢走?”  “这样说来,你赞成我这个主意咯?”德·雷纳先生说时微微一笑,表示感谢他妻子对他的支持,“行,那就一言为定了。”  “啊!天哪!我亲爱的朋友,你怎么决定得这样快!”  “这是因为我的个性很强,神甫已经领教过了。不瞒你说,我们周围都是自由派。所有的布商都妒忌我,我敢肯定,有两三个已经发了财。那好,我要他们开开眼界,看看德·雷纳先生家的孩子,怎样跟着家庭教师散步的。这多神气!我的祖父时常对我们讲,他小时候也有家庭教师。这可能要我多破费个百把金币,不过,没有这笔开销,怎么维持我们的身份呢?”  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引起了德·雷纳夫人的深思。她个子高,长得好,山区的人都说她是本地的美人。她显得很单纯,动作还像少女。在一个巴黎人看来,这种天真活泼的自然风韵,甚至会使男人想人非非,引起情欲冲动。要是德·雷纳夫人知道自己有这种魅力,她会羞得抬不起头来。她的心里从来没有起过卖弄风情、舞姿弄骚的邪念。据说有钱的收容所所长瓦尔诺先生曾经追求过她,但是徒劳无功,这更使她的贞洁发出了异样的光辉,因为这个瓦尔诺先生是个高大的年轻人,身强力壮,满脸红光,颊髯又粗又黑,是那种粗鲁、放肆、吵吵闹闹,外省所谓的美男子。  德·雷纳夫人非常腼腆,表面上看起来,性格不够稳定,她特别讨厌瓦尔诺先生不停的动作,哇啦哇啦的声音。她不像玻璃市一般人那样寻欢作乐,人家就说她太高傲,不屑和普通人来往。她却满不在乎,拜访她的男人越来越少,她反倒心满意足。不瞒你说,她在全城的女人眼里,成了一个傻子,因为她不会对丈夫耍手腕,放过了好多机会,没有从巴黎或贝藏松买些漂亮的帽子回来。只要让她一个人在她美丽的花园里散散步,她就没有什么不满意的。


编辑推荐

  《红与黑》是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小说紧紧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与最终失败的经历这一主线,广泛展现了“19世纪最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反映了19世纪早期法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本质问题。在艺术上,小说以深刻细腻的笔调,广泛运用独白和自由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灵空间,挖掘出了主人公深层意识的活动,从而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司汤达因此被后人称为“现代小说之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红与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