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施蒂勒

(瑞士)马克斯·弗里施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作者:

(瑞士)马克斯·弗里施  

页数:

378  

字数:

335000  

译者:

许昌菊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对雕塑情有独钟的施蒂勒,娶了美丽动人的舞蹈演员尤莉卡为妻,尤莉卡舞台上的无限风光,却给了他极大的压力。他用自己的方式所做的一切都未能使尤莉卡得到满足。爱和无奈,让他们双方都难以忍受。 面对生活的压力和事业的平庸,施蒂勒毅然挣脱了婚姻,不告而别…… 他更名换姓,费尽周折。六年后,不料在回乡检查护照时被人认出,指控他为“持美国护照的德国人”。对于这一切他矢口否认,直到见到风韵犹存的尤莉卡,真相才浮出水面。

作者简介

马克斯·弗里施Max Frisch,(1911-1991)他与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并称为当代瑞士德语文学的双子星座。1948年他拜见前来瑞士访问的布莱希特,深受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影响。1960—1965年侨居意大利罗马,后回瑞士定居。1954—1964的十年是弗里施创作的颠峰,他的两部代表作《比得曼和纵火犯》与《安道尔》就在这一时期相继问世,为他带来了世界性的荣誉,并先后获得过许多文学奖,包括德国文学最高奖“毕希纳文学奖”。长篇小说《能干的法贝尔》(1957)的译本达二十四种文字之多。
弗里施代表剧作有:《他们又在唱了》(1945)、《中国长城》(1947)、《战争结束的时候》(1949)、《毕德尔曼和纵火犯们》(1958)和《安多拉》(1961)等;代表小说有:《施蒂勒》(1954)、《能干的法贝尔》、《我就用甘腾拜因这个名字吧》(1964)、《蒙陶克》(1975)和《人类出现在新生世》(1979)等。无论他的剧作还是小说都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现代社会人的精神危机问题。

章节摘录

一我不是施蒂勒!——自从我被投入这所监狱(下面我还将对它加以描述)之后,我每天都在这样说,每天都在这样发誓,每天都在要威士忌喝,否则就拒绝继续做任何说明。因为我知道,如果没有威士忌,我就不再是我自身,而会被一切可能的影响所压服,去扮演一个他们中意的角色,而这个角色同我却毫无关系。目前,我在这个荒诞的处境中(他们把我当成了这个小城的某个失踪了的市民!)唯一要做到的是,不要被他们的劝说所打动,对他们要把我变成另一个陌生人的一切客客气气的尝试都要小心翼翼,不为所动,甚至对他们发脾气!我说:既然现在唯一的事情是为了证明我不是别人,而是那个人——遗憾的是我当真就是那个人——因此,只要有人走进我的囚室,我就要不停地叫嚷:我要威士忌。顺便说一下,几天前我就说过,我不一定要名牌货,只要能喝进口就行,否则,我就会保持清醒的头脑,那时,他们就可以随意对我进行审讯。但是,他们是什么也问不出来的,至少问不出真实的情况来。可这是徒劳!今天他们给我送来了一个空白的本子,要我写出自己的生平!大概是为了证明我的生平不同于那位失踪的施蒂勒先生的生平吧。“您就写真实情况,”我的官方辩护律师说,“没有任何虚构的真实情况。墨水您可以随时让他们给灌满!”自从我揍了人家一记耳光而被捕以来,到今天已经一个星期了。根据记录,我那时酩酊大醉。因此,要叙述事情的经过是相当费神的。“您跟我来!”一位海关人员说。“您别现在找麻烦,我乘的火车随时都会开走的——”我说。“可您走不了啦。”海关人员说。他把我从踏板上往下拉的举动,使我再也不想回答他的询问。他手上拿着我的护照,另一个给旅客护照盖章的海关人员还在火车上。我问道:“我的护照为什么不合规定?”没有回答。“我只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他一再说,“这一点您知道得很清楚。”我拿的是一本美国护照,我用它走遍了半个世界!对于我的护照为什么不合规定的问题他不作任何回答,而是用他那瑞士腔调重复说:“您跟我来!”“先生,要是您不想让我揍您一记耳光,就别拽着我的袖子,我没法忍受。”我说。“往前走!”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读者无法不把这部作品看成战后最重要的小说之一。——《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编辑推荐

《施蒂勒》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施蒂勒 PDF格式下载



关于逃避与面对,弗里施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里人的精神危机问题。


趁打折买的,还算便宜吧。看着还听精美的


这是老师介绍的一本书,还没有开始看。


不太喜欢这个设计风格。书不错。


这本书有个旧版本,翻译作《逃离》


重庆出版社出了一套非常好的书


很喜欢呢~~~~~~!


终于拿到了。很高兴可以买到这样的好书。


其作品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人的精神危机问题


书的质量一般,但是内容很棒。


很早就从外国名作家大典里看到这部书了,这次当当活动,只十元便买下了,感觉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