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铜镜史典

曾甘霖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作者:

曾甘霖  

页数:

312  

前言

  中国铜镜研究史,与许多专业研究一样,萌芽于宋朝,盛行于清代。研究主要集中于金石学和考古学领域,即对镜进行搜集、整理、著录和鉴赏等。代表作有北宋王黼的《宣和博古图》,清代梁诗正等编的《西清古鉴》,王杰等编的《西清续鉴》,民国罗振玉的《镜话》、《古镜图录》等。随着考古学的发展,1949年以后考古学大为发达,对古镜的研究更加充分。代表作有沈从文的《唐宋铜镜》,孔祥星、刘一曼的《中国古代铜镜》和《中国铜镜图典》,周世荣的《铜镜图案——湖南出土历代铜镜》和《中国铜镜图案集》,管维良的《中国铜镜史》等。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著录、鉴赏古镜,而是将镜子和文化联系起来。这方面的成果在国外颇多,在国内却明显不足。可以说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人才将古镜研究从考古领域扩展到文化领域,专著如聂世美的《菱花照影》,常智奇的《中国铜镜美学发展史》,刘艺的《镜与中国传统文化》等寥寥几本,这方面的专题论文也不多见。  然而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铜镜,它承载的文化可谓丰富多彩、博大精深。铜镜形制特征、类型特点、纹饰发展、铭文演变等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铜镜虽然于清代后期被玻璃镜所取代,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但它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实物资料。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意识、文学语言、社会生活、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等诸多内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铜镜可谓是我们贴近古人日常生活、了解古代社会风俗的一个重要窗口。而我国目前的铜镜文化研究,尽管在考古鉴赏方面比较发达,但仍存在大量空白,尤其是对其在思想文化、宗教信仰、民俗风情、文学语言等方面的研究明显不够。所以本书的研究便专注于此,即在综合前人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对历代铜镜的类型特点、纹饰铭文文化、文学作品中的铜镜意象,及其与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关系作一番初步的探索,以期抛砖引玉。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书定有不少缺点和错误,恳请各位专家、读者批评指正,也希望有更多的铜镜爱好者对铜镜文化做出更为深人和系统的研究。

内容概要

  《铜镜史典:图解古代生活第一丽品(全彩典藏图本)》是一部第一次将铜镜还原到古代日常生活,从而考察了镜与人的关系的书。一部细致到铜镜的形貌、纹饰、铭文与历代文化关系书。一部铜镜收藏与鉴赏的文化读本。数百幅精美插图。直观呈现铜镜在东方文化中的历史演进。让你从一个镜体上读到它所属时代的生活、民俗与宗教取向。让你看到铜镜中曾经有过的生命意象。 这是一次追视,是对易逝的光阴中留存之物的无限伤怀。

书籍目录

前言绪论中国铜镜文化概述历代铜镜研究概况及本书特点第一章 镜子的起源及齐家文化铜镜镜子的起源齐家文化铜镜第二章 铜镜的发展商周铜镜春秋战国铜镜第三章 铜镜的鼎盛汉代铜镜的分期汉代铜镜的类型汉代铜镜的特点汉镜铭文的分类及解读汉代镜铭体现的广告意识汉镜铭文与汉人的社会追求汉镜铭文用字特点及原因动物纹饰背后的文化内涵汉镜人物纹饰与儒道思想西汉透光镜第四章 铜镜的中衰三国魏晋南北朝铜镜类型南北铜镜的不平衡发展佛教的传人与佛像镜的兴盛道教文化铜镜的神奇功能铜镜与信物第五章 铜镜的再度繁荣隋唐铜镜的分期隋唐铜镜的类型盛唐气象下铜镜意象的新发展隋唐铜镜铭文举要及浅析隋唐铜镜纹饰中的吉祥文化外来文化对隋唐铜镜的影响隋唐铜镜中的道教色彩唐代铜镜与社会生活唐代铸镜中心扬州第六章 铜镜的缓慢发展五代宋铜镜辽代铜镜概述异军突起的金代铜镜第七章 铜镜的衰落元代铜镜概述回光返照的明代铜镜文学中铜镜意象的丰富清代铜镜的衰落与玻璃镜的兴起附录:历代铜镜著录

章节摘录

  中国铜镜,既为古代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同时也是精美的工艺品。它有着长达四千多年的历史,上起齐家文化,下至清代后期。铜镜所承载的文化,丰富多彩。狭义的铜镜文化,指的就是铜镜的形制特征、类型特点、纹饰发展、铭文演变等内容;广义的铜镜文化,还包括其所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意识、社会生活、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等诸多内容。对狭义的铜镜文化,历来研究者很多,研究成果也很丰富,我们将在下文详细介绍。而对广义的铜镜文化,研究却显匮乏,正如德国学者莫之宜佳在其著作《(管锥编)与杜甫新解》中说:“与西方的镜子研究——它充斥整个的图书馆一一相比,汉学界的铜镜研究成果则显得太少。”([德]莫之宜佳《(管锥编)与杜甫新解》,马树德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螂页)故笔者尝试着对广义的铜镜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遂成此书。  目前发现最早的铜镜为齐家文化铜镜,迄今共发现三面,一面为素镜,另两面为几何纹镜。商时,出现了植物纹饰铜镜。至西周晚期,铜镜更是打破了以几何纹饰和植物纹饰为主的传统风格,新出现了动物纹饰,即鸟兽纹镜。  春秋战国时期铜镜大为发展,从形制来讲,它突破了传统的圆形,新出现了方形铜镜。这一时期的铜镜除全素镜、饕餮纹镜等少数铜镜外,其余均有钮座,而此前的商周铜镜则均无钮座。从镜面纹饰来看,此时期的铜镜还新增了人物纹饰,如金银错狩猎纹镜中就出现了骑士与猛虎搏斗的画面。春秋战国铜镜纹饰由主纹和地纹组合而成。其纹饰布局,有双圈式、对称式、环绕式等多种。纹饰的表现技法也多样化,有浅浮雕、高浮雕、透空雕、金银错、镶玉石等多种。此时所制铜镜质地薄而轻巧,除东北地区的多钮镜等少数铜镜比较厚重外,其余铜镜厚度大多在0.1一O.2厘米左右,重量也较轻。据考,楚国或为这一时期的铜镜铸造中心,铸镜技术最为发达,至唐代,铸镜中心逐渐移往扬州。  汉时,中国铜镜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这时的铜镜多以四乳钉为基点,将镜背分为四区,其间饰以主题纹饰。同时,还出现了特种铜镜——透光镜。在纹饰发展方面,地纹逐渐消失,主纹愈发明显而突出;铜镜铭文地位也得到提高,逐渐成为铜镜纹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的铜镜纹饰则完全以铭文为主。铜镜铭文虽然于战国末期已经出现,但当时它完全处于从属的地位,至汉代才改变旧状。汉代铜镜的铭文种类繁多,官方制造的尚方镜有“尚方”铭,私人铸镜的镜铭更是丰富多彩,出现了纪年铭、纪地铭、纪氏铭、“日光”铭、“昭明”铭、“清白”铭、“善铜”铭、“铜华”铭等多种类型。铭文的排列也非常灵活,出现了直行铭文,如直行双夔纹镜就于钮上下配有字数相等的直行铭文。另外,镜铭还出现了通假字、错别字、减笔反书、漏字漏句、加“兮”补“而”等现象。汉镜铭文既体现了汉人的广告意识,更反映了汉人强烈的社会追求,如对长寿的渴望、对成仙和仙化的追求、富贵高官的期盼、子孙蕃昌的祈求、对二亲的孝敬、对夫妻恩爱的渴望、对爱情长久的追求、对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向往等。这一时期的铜镜纹饰题材也有重大突破,出现了四神博局镜、瑞兽镜、神兽镜、画像镜等新镜类。东王公、西王母等神仙内容,伍子胥人物画像等,都成为铜镜纹饰的新题材。如此丰富的汉镜纹饰,反映了社会主流的儒道思想,如西王母等纹饰与道教的仙化思想、东王公形象的出现与阴阳五行观念、伍子胥等纹饰与儒家的忠孝观念等。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铜镜史典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