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拆骨为刀

蒋蓝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作者:

蒋蓝  

页数:

197  

Tag标签:

无  

前言

侠士肯定是属于冷兵器时代的。这段历史十分漫长,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的习性,形成一种对侠客的定识:超人的胆识,强健的肌肉,高强的武艺,即使存在无毒不用其极的谋略,例如投毒、暗杀之类,在现在看来,从发生到结果之间的距离是比较迟缓的。也就是说,设计出来的招术,没有超越对手产生反应速度的可能性,双方均有足够的时间来了结一世的恩仇。因而,一代又一代的侠士,把‘种粗砺的铁血精神不停修炼,让一种难以令人置信的真实,在修辞的渲染中成为后世为之落泪的神话。鲁迅先生在抉心自食的苦痛中写下了《这样的战士》:“已不是蒙昧如非洲土人而背着雪亮的毛瑟枪的;也并不疲惫如中国绿营兵而佩着盒子枪。他毫无乞灵于牛皮和废铁的甲胄;他只有自己,但拿着蛮人所用的,脱手一掷的投枪。”侠士在自己死亡之前掷出的投枪,霍霍飞驰于不义的魂灵之间,那狂啸着刺破空气与夜幕的声响,能够激活世界冰冷的血么?我的书房里一直挂着一把剑。书读得太累,就有一种拔剑的冲动。但我也仅仅只能把剑抽出一会儿,刺杀一番空气后,怏怏插回剑鞘。投笔从戎的书生,或一手执笔一手仗剑的文人,比如李白、辛弃疾等等,总让我感动不已。书生剑气,一直为我供给“活着”的血气。是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语一直处于图纸和计划阶段而束之高阁。目睹一些弱智与弱力的骨殖,轻易就被消费主义吞噬得无影无踪。我追忆那些回荡在冷兵器时代的热血,是以怎样的狂啸和公正,沐浴一代又一代的凡人成为英雄,然后静寂地视死如归……古语里的侠,包括了“义”的范畴,私义、正义,尤其是包括了那种“留取肝胆两昆仑”的大义。所以,侠并不一定非要图穷而匕首见。而殉义与复仇,往往成为了践诺的异常艰巨的过程。学者们在钩沉鲁迅的复仇意识上,也许忽略了一根最尖利的刺。我意识到,在面对一桩道德含量极高的事件判断上。

内容概要

该书主要讲述中国侠客的传奇故事。本书涉及范围先秦时代—民国年间大约有20—30位侠客的六类复仇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冷兵器时代几乎囊括了漫长的封建时代。侠是冷兵器时代的民间英雄。他们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类特殊人物。《拆骨为刀》对侠作出客观准确的界定,以此为基点,对侠客的复仇行为进行细致描述。该书作者既吸收了前人的学术成果,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新见。

作者简介

蒋蓝,诗人,散文作家,民间思想者。1965年8月出生在四川自贡市。当过机修工、野外勘测员、电大兼职教师、图书策划人、报纸、期刊编辑等等。2000年加盟非非主义。已出版《思想存档》(工人出版社)《动物论语》(重庆出版社)《玄学兽》(百花文艺出版社)《哲学兽》(百花文艺出版社)等专著。近年在《青年作家》 《化西都市报》《成都晚报》《天府早报》《奇幻世界》《自贡日报》等报刊开设个人随笔专栏以来,不少作品被《社会学家茶座》《读书》《书屋》《十月》《布老虎散文》《上海文学》《花城》《散文选刊》《杂文选刊》《诗选刊》《美文》以及《文艺报》《书摘》《中外书摘》《青年博览》《香港文汇报》《侨报》等海内外数十家媒体转载或评价,入选50余部各种选集,有作品多次入选“中国散文年度排行榜”。系第二届布老虎散文奖得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成都一媒体。

书籍目录

代序:复仇乃春秋之大义拆骨为刀以及残肢令曹沫开启的劫持和语言暴力弘演纳肝的身体伦理鱼隐之刀托三尺之孤,寄千里之命豫让的杀气两个聂政侠的两种风度:侯赢与朱亥西秦暗杀考“死士”投射在历史上的几条身影”游侠:与皇权对峙的民间锋刃围绕赵盾的刺杀吴樾的暗杀时代捐躯报天下“公愤”徐锡麟铁血斑斓彭家珍快意恩仇施剑翘。附录一:权力毒药与身体之蛊附录二:侠士的激情后记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插图:拆骨为刀以及残肢令多年前,偶然读到泰戈尔的短诗:“如果黑暗中你看不清方向/就请拆下你的肋骨/点亮作火把/照亮你前行的路……”当时猛然惊怵,如同冰碴在焰口飞溅蜡一般的水汽。此诗在中国的际遇十分奇特,俨然已经成为“拆下肋骨作火把”的思想家顾准的“专名”,是黑暗年代唯一的光源。比这稍早,1895年高尔基创作了浪漫短篇《伊则吉尔老婆子》。“丹柯”是伊则吉尔最爱讲的故事,“丹柯”用手抓开了自己的胸膛,拿出自己的心,把它高高地举过头顶,那颗心正在燃烧。整个森林突然静了下来,人们全都惊呆了。族人像着了魔似的跟着他。森林也被感动了,树木在他们的前面分开,让他们通行,而后又在他们的身后合拢。如此凌厉的描绘,为什么人们着迷于泰戈尔的肋骨,而漠视于高尔基的心脏呢?丹柯那“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的话语,石头一样敲打我们的现实。正如伊夫?克莱因迷恋火的感觉与神圣而进一步逼近火焰: “我坚信在空之心一如在人之心,有火在燃烧。”这样的火,已经退掉了“形而下”的焦灼与激情,遁入纯思的空门了。知识人喜欢,我则有些敬而远之。时间如过火的灰烬,从来不曾让我想到复活,因为灰烬不过是火的睡眠。肋骨是顾准的,枪刺一般支撑喑哑的时代,火焰让暴力失去耐心。我感动,但无力在这灰烬里多想什么。专诸、要离、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就像一条条没有手柄的断刀,在全力递出去之后,就没有考虑收回。稳妥、保全、默生,绝对不是他们的事,那是儒生的事,是君子大人们的事。

后记

在中国历史上,冷兵器时代与漫长的黑暗时代如同平行的双刃。侠客是冷兵器时代的民间英雄,他们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类特殊人物。中国近三千年来的历史舞台上常常有侠客的身影迅猛闪现,如大鹰击于殿,侠客的活动曾对社会、对民族心里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对侠客作出客观准确的界定以此为基点,对侠客的复仇行为进行细致描述,并进行一定程度的个案分析,成为了我写作《拆骨为刀》的初衷。该书既吸收了前人的众多学术成果,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对侠的复仇意识观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是该书区别于以往武侠史论著作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些体现了笔者对侠客这类人物研究的个人化视觉,促使读者对侠士有一个全新而形象化的认识,有助于读者对侠士进行全面的厘定与确认。正如王立在《秦汉游侠精神实质与复仇习俗心态成因》里指出的那样,侠客具有“救人于厄、振人不赡”的基本精神。不取私利,是侠客与刺客在复仇行为上的最大区别。而复仇可说是侠客事迹和武侠小说中最吸引人的行为了。先秦时复仇之风甚为风行,出现了诸如伍子胥掘墓鞭尸、勾践卧薪尝胆、荆轲刺秦王、赵氏孤儿等惊心动魄的复仇故事。秦汉游侠精神实质是反主流、提倡私自复仇。其思潮和社会潮流,本来就是有着深远传统基础和现实原因。中国古代复仇意识同侠文化传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深巨。在魏晋六朝年少慕侠、代人复仇的心态等等,就是在前一基础上形成的。


编辑推荐

《折骨为刀:中国历史上著名侠义事件》中侠士肯定是属于冷兵器时代的。这段历史十分漫长,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的习性,形成一种定识,超人的胆识,强健的肌肉.高强的武艺,即使存在无毒不用其极的谋略例如投毒、暗杀之类,在现在看来,从发生到结果之问的距离是比较迟缓的。也就是说,设计出来的招术,没有超越对手产生反应速度的可能性.双方均有足够的时间来了结一世的恩仇。因而,一代又一代的侠士,把一种粗励的铁血精神不停修炼,让一种难以令人置信的真实,修辞地渲染中成为后世为之落泪的神话。古语里的侠,包括了义的范畴,私义、正义,尤其是包括了那种留取肝胆两昆仑的大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拆骨为刀 PDF格式下载



对史料的解读偏重于个人的认知与想象之推演


除了里面生僻字有点多读起来觉得好麻烦要翻字典外~确实是被感动到了!


不错一部充满激情的书


书名是拆骨为刀,不是折骨为刀。大开本,挺大方的。已大致看一下,认为不错。


“黑暗之力”的绚丽折光——评蒋蓝编著《拆骨为刀》王川侠客,是隐匿于历史时空中的黑暗之力,是只留下一缕孤影的不返英雄。蒋蓝的新作《拆骨为刀》,正是一组试图还原游侠剑客真相的文化随笔。侠客的所作所为,被蒋蓝概括为四个极为惨烈然而又极为准确的字:“拆骨为刀”。我的理解是:侠客之骨为人间最坚硬、锋利者,拆之为刀,必死,然以命相搏,以死复仇,乃“春秋大义”,非为个人私欲;也正因此,能以骨为刀者,武功实在其次,而胆识、正直与血气才是侠者的立身根本和血统的高贵之处。蒋蓝描写的主题是侠客和职业刺客的非自然性死亡,但他仔细甄别的却是他们从容赴死的目的和对于死亡的态度。侠客、刺客、死士,这些职业和担当之中到底包含了哪些历史的迷雾和人类精神的密码,他试图给以新的解读。无论是曹沫、专诸、预让,还是聂政、荆轲、高渐离,无论是剖腹纳肝的弘演、自断其喉的朱亥、誓死不降的田横,还是向往天下大同的墨家死士,大都来自民间的忠义,体现了上古时代在杀伐混战之中的民间道德和立场。“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从雷鸣电闪般的刺客,到求正义、勇助人的游侠,历史推进着侠义精神的演变,但是,侠永远不是依附于某种政治集团和势力的驯服“工具”,而是遗世独立的民间的利刃。他们恩怨分明,目光如炬,仅依照自己的道德标准行事,他们重名...誉,轻生死,完全听命于自我的内心。他们不是政治的附庸,而是诺言的奴仆,他们动情于恩”,忠诚于“义”,却视利益如粪土,视苟活为耻辱。这种难得的豪气和自我成就的特立独行之所以后世不存,是因为被背叛、阴谋、不义、虚伪、懦弱所染污,被横加在其上的“暴力”、“恐怖”等罪名所污蔑、亵渎。渺小和卑微者从来不需要复仇的自尊,权贵和统治者最为痛恨与自己对立的忠义。侠客遭遇的非难从来不绝于书:韩非子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儒家和墨家对布衣侠客均刻意排斥,对其“修行品行,磨砺名节,名传天下”的贤德视若无睹、不屑一顾。然而,在《拆骨为刀》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侠客的历史光谱,其中几缕明亮的折光,依然可以照亮我们的现实人生,滋养我们内心的高贵品质。与此同时,他也对那些人将侠客混同于恐怖分子、凶残暴戾的屠夫的偏执、浅见和故意的歪曲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他努力拨开话语霸权和世俗偏见的迷雾,试图还原侠客的真相,也使侠客精神摆脱了泼在身上的污泥浊水,获得了原本的清洁和高贵。这也许正是蒋蓝在剥茧抽丝般地记录纷纭复杂的侠客现象和历史的背后颇有用意的弦外之音吧。他在历史时空的推进中深刻地体悟到了人的退化,这一退化不止表现在胆识、肌肉、武艺、智慧和谋略中,更直接表现为精神的肾亏与阳痿,还有道德的迷失和信仰的矮化。诚信的缺失,骗术的频仍,人格的猥琐,拜金的流行,利益的追逐,赤裸的交易,权力的独尊……等等这些,比之曾有的千金一诺的侠肝义胆,独步天下的冲天豪气,真挚无欺的赤诚忠义,真不啻有天壤之别。正因为此,他钦佩投笔从戎的书生,“在目睹一些弱智与弱力的骨殖,轻易就被消费主义吞噬得无影无踪”的当下,更觉得书生剑气的可贵,因而总有“一种拔剑的冲动”。他更神往仗剑行侠、横走天下的侠客,那种悲壮和决绝,令他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停地上溯,试图再次寻回侠客的精神坐标,其目的,不单是为了给自己“供给‘活着’的勇气”,更在于实现一种超越自我的现实警醒与批判,这是一种精神的“采阳补阳”的努力,是一种信念的加持和供养,其能指之中,包含了为当代文化补气壮腰的责任和努力——这绝不是嗜好血腥与暴力的变态,更非对人类美好品德的反叛,而是恰恰相反 ??——看看吧,弱智与弱力已经控制了现代人的肢体和精神,物质的挤压已经导致了人类的集体驯化。我们知道,侠客产生在冷兵器时代,没有机枪和原子弹的侠客,靠的惟有一己之孤力和义薄云天的侠肝义胆,为知己者死,为天下正义亡,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将智与力的格斗凝注于一只匕首或一柄长剑,其胆其识,其智其力,后来者岂能望其项背?而今天,我们的“英雄”,内涵已经完全变质,被时代置换成了物欲横流中的“大款”,声色犬马中的“大腕”,虚拟世界中的“奥特曼”,学术领域里的“超女”和“超男”。他们手中的“剑”是钱,是技,是色,是翻云覆雨的舌头,是指头下面冰凉的键盘;他们心中的“正义”,是利益的最大化,是大众手中那只供养的饭碗,是那满足了一己之欲后的“有了快感你就喊”……拆骨为刀。今天,对于无骨之人群,已无物可拆,则刀从何来?湿软的爬行,只能算是苟活而已。易水干涸,风萧不再,这种失落、尴尬造成的孤独,早已无法倾诉,只能泼墨成文,期待着些许对侠客精神的景仰者在内心复原历史的镜像,讨得一丝灵魂的唏嘘和宽慰罢了。 (《拆骨为刀》,蒋蓝编著,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 阅读更多 ›


诗人、文化批评家蒋蓝近年佳作迭出,其40万字的《动物论语》语惊四座之余,他横向一拐,埋首故纸堆半年,近期由重庆出版社推出了他的一部堪称另类的追问古代侠义的精神之书——《拆骨为刀——中国历史上著名侠义事件》。单是作者稽勾出的罕见的100多幅古代侠客版图,足以让读者大开眼界了。为什么是“侠义”而不点明是“侠客”呢?蒋蓝指出,后者过于强调武功,其生命的奋力一击往往被矮化为武功的唯一目的,这是本末倒置的;须知胸怀侠义者,所谓武功仅仅是他们践义的一个过程。看看蒋蓝的解说吧——侠有辅助、挟持之义;義字指羊,是“用我来宰羊以作祭品”的意思。又因“我”字指宰羊的兵刃,故義字从我。侠义之魂戛金断玉,响彻古代中国的锈红色长空。侠义之士就是放弃自我的一群人。拆骨为刀是一种自戕,成为他们的唯一选择。喜欢武侠的人,知武而不知侠,慕侠而不重义,就是本末倒置。所以古语说——复仇乃春秋之大義!古语里的侠,包括了“义”的范畴,私义、正义,尤其是包括了那种“留取肝胆两昆仑”的大义。所以,侠并不一定非要图穷而匕首见。而徇义与复仇,往往成为了践诺的异常艰巨的过程。在一个血脉里充斥着酒与色的时代,谈论献身、谈论死亡、谈论毁容、谈论践诺、谈论图穷而匕首见,似乎已经不合时宜了。老百姓在狠命赚钱,自顾不暇;自由知识分子在考虑精致的提案;愤青们乐于在网络上唾沫四溅……凡此种种景况下,毕竟还有少数人在儒教辖区...以外的边缘地带,发掘出古中国的伟大铁血精神,单就这一点就让我十分感怀。在中国历史上,冷兵器时代与漫长的黑暗时代如同平行的双刃。侠客是冷兵器时代的民间英雄,他们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类特殊人物。中国近三千年来的历史舞台上常常有侠客的身影迅猛闪现,如大鹰击于殿,侠客的活动曾对社会、对民族心里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对侠客作出客观准确的界定,以此为基点,对侠客的复仇行为进行细致描述,并进行一定程度的个案分析,成为了作者写作《拆骨为刀》的初衷。该书既吸收了前人的众多学术成果,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对侠的复仇意识观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是该书区别于以往武侠史论著作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些体现了笔者对侠客这类人物研究的个人化视觉,促使读者对侠士有一个全新而形象化的认识,有助于读者对侠士进行全面的厘定与确认。复仇并非是指一味仇杀,而是伸冤。复仇,除了“忠孝”的道德基础之外,尚有“ 春秋大义”的伦理基础。这里的“义”既有“适宜”的意思,它说明了复仇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也有“道义”、“荣誉”和“正义”的意思,俗话“不报此仇,誓不为人”就包含了这些意思,所以,复仇是“为人”的前提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古人的复仇,在当今环境中不可胡乱效仿。这样的复仇意识,与现今的所谓恐怖主义,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拆骨为刀》涉及范围是先秦时代——民国年间,大约有20位侠客,大体包括6类复仇类型:1.为国家大义复仇;2.为朋友复仇;3.代父母、兄妹复仇;4.自己为自己复仇;5.为不相识的平民复仇;6.失败的复仇。在写作方式上,本书采用了如下方式:在驳清史实本来形态的基础上,对侠客的人格、情绪、处境以及使用的复仇器械等等进行分析,并综合历史上对此类侠客已有的评价,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另外,作者苦心搜集了大量古代有关侠客的图谱资料,详细甄别,注明来源,由于不少图谱在类似的侠义著作中比较罕见,因此,本书也力求为读者提供更真实、更准确的史料。值得重视的是,由于国际上对于恐怖主义的定义不统一,我们不妨看看《维基百科》对“恐怖主义”所下的定义:“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或个人采取绑架、暗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企求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如果以此标准,国际社会中的某些组织(比如燕国、赵国)或个人(要离、荆轲)采取暗杀(比如秦王赢政、吴王僚)的手段,来达到其政治目的的行动。这样看来,当代一些学者和作家的鹦鹉学舌就有了结果:荆轲就是恐怖分子,不仅荆轲、要离、豫让、专诸、聂政等等都是。比如小说家莫言的观点———“我认为古代的刺客正是现代恐怖分子的鼻祖,荆轲和‘9?11’事件的恐怖分子没有本质区别。”这已经成为不少学者痛诋的死穴。这个被称为“是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作家”,却在自编话剧《我们的荆轲》里彻底展示了自己的无知和荒谬。那不是“我们的荆轲”,而是莫言的“荆轲”。是否针对平民,是否滥杀无辜,蒋蓝认为,认为是甄别是否为恐怖分子的两大基石。用现在流行的、符合主流形态的观点来反推历史,这是一种最为可怕的历史观。从1960年代郭沫若评价李白、杜甫,到1980年代某位戏妖用“人道主义眼光重新审视潘金莲”,再到1990年代的泛滥的“戏说历史”,均是在这样的历史观之下炮制出了大量垃圾。说实话,读完《拆骨为刀》,留给我的恰恰没有什么快意恩仇,而是一种无尽的绞痛,和覆盖在额头的无边黑暗。 阅读更多 ›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