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先秦至唐五代绘画艺术鉴赏

侯毅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

侯毅  

页数:

185  

字数:

200000  

前言

  中国的绘画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华夏民族的聪慧与创造力最集中的表现之一,并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华夏文明在古典文化艺术领域的最高水准。  中国画强调气韵,讲究意境,重视格调,通过感官作用于人们的思想,牵动人们的爱憎之情,使观者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又能有所收获和提高。  艺术是人类精神世界在现实中的投影,中国的画家们用笔墨为工具,在自由与严谨、幻想与真实之间追求着至高的精神境界,将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喜怒哀乐物化为山川河流、花鸟草虫,用绘画构筑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  从古朴率真的远古壁画到浪漫神秘的楚汉帛画,从绚灿庄严的魏晋佛画到精湛瑰丽的隋唐界画,从雄峻悠远的五代山水到飘逸简洁的宋元水墨,从明清各家各派的巍然壮观到近现代艺术大师们的异彩纷呈。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乃至对自然、人生、社会、政治、宗教、哲学、伦理、道德等许多方面的理解和认知,一次次地在历代艺术大师的笔墨中得到诠释、升华。  通过欣赏优秀的绘画作品,能够改变一个人的艺术旨趣,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中国绘画艺术博大精深,有着众多的爱好者,但大部分爱好者由于条件所限,往往只停留在对著名作品的欣赏与临摹上,无法结合该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画家生平等有关资料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索。  因此我们策划出版了这套《中国历代绘画珍品鉴赏》书系,选择了大量各时期的著名作品,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详尽地介绍了绘画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将作品与其创作背景、艺术风格、画家生平等有关资料进行有机的结合,图文并茂、文图互补,使读者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对这些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索,既可作为普通读者了解绘画艺术,提升自身审美能力的读物,又可作为书画爱好者临摹学习的辅助教材。

内容概要

中国美术是华夏民族的聪慧与创造力最集中的表现之一,并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华夏文明在古典文化艺术领域的最高水准。远古壁画的神秘古朴,楚汉帛画的浪漫恢宏;魏晋佛画的绚灿庄严;隋唐界画的精湛瑰丽;五代山水的雄伟悠远;宋朝笔墨的飘逸出尘;元朝梅石的清秀隽雅;明清松竹的豪纵古拙;近代绘画的百花齐放……中国的艺术家用任意挥洒的笔墨构筑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
侯毅编著的《先秦至唐五代绘画艺术鉴赏》是“中国历代绘画珍品鉴赏”丛书之一。
《先秦至唐五代绘画艺术鉴赏》选择了大量先秦至唐五代的著名作品,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详尽地介绍了绘画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将作品与其创作背景、艺术风格、画家生平等有关资料进行有机的结合,图文并茂、文图互补,使读者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对这些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索,既可作为普通读者了解绘画艺术,提升自身审美能力的读物,又可作为书画爱好者临摹学习的辅助教材。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原始社会
 概述
 第一节 陶器绘画
 第二节 岩画
第二章 夏、商、周及春秋战国
 概述
 第一节 铜器上的装饰性绘画
 第二节 漆画
 第三节 帛画
 第四节 典籍中有关绘画的记载
第三章 秦汉时期
 概述
 第一节 壁画
 第二节 画像砖和画像石
 第三节 帛画
 第四节 漆器画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
 概述
 第一节 三国时期
 第二节 两晋时期
 第三节 南朝
 第四节 北朝
 第五节 石窟壁画
 第六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画论
第五章 隋唐
 概述
 第一节 人物画
 第二节 山水画
 第三节 鞍马画
 第四节 壁画
 第五节 画史和画论
第六章 五代
 概述
 第一节 人物画
 第二节 山水画
 第三节 花鸟画
 第四节 画院的出现和绘画理论著作的发展

章节摘录

  第四节 漆器画 秦代,在我国漆器工艺史上处于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在湖北省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不少秦代漆器,器类有20余种,数量近千件之多。秦代的漆器用料考究、工艺精良、器皿造型美观大方,装饰纹样瑰丽多彩,设色富丽而庄重,充分显示了秦代漆器工艺的惊人成就,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推动与丰富今天的艺术创作,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汉代,漆器工艺有了更大发展,漆已经广泛应用。漆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非常普及,漆器绘画也较前代有了很大发展和提高。汉代漆画生动、精美、华丽、典雅,艺术形象丰富,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汉代漆画,根据其艺术特征、表现手法,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 一是西汉初期,这一时期的漆画其特征主要是各种变形的云气纹、龙凤纹和几何纹占有较大比重,在画法技巧方面,使用单线勾勒和平涂结合的手法,笔势活泼,富于变化。湖南长沙出土的漆器绘画是其代表。如马王堆一号墓和砂子塘墓出土的彩绘漆棺及其他器物等,都是这一时期比较典型的器物。  第二个时期是西汉中晚期。这一时期的漆器彩绘,用笔细致,有很强的装饰感,从目前出土的文物来看,漆画中大量出现乐舞、出行、杂技、车骑等表现现实生活题材的内容,分布也较广,在湖南、湖北、四川、河北、甘肃、陕西、宁夏、山东、内蒙古、江苏等地,甚至朝鲜平壤都发现有这一时期的漆器。这一时期漆画内容鸟纹和兽纹也开始多了起来,江苏扬州和连云港等地出土的漆画还使用了大量金银箔剪贴图像来表现人物形态。  第三个时期是东汉时期。这一时期的漆器在做工绘画方面更加精美,讲究纹饰嵌错有序。  汉代漆画在内容题材上可以分为四类: 一是神话题材。神话题材的漆画在汉代漆画中所占比例最大,多描绘奇伟谲诡、玄妙变换的神话世界。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套棺中,绘有90多个形态各异、生动多变的仙人和禽兽形象,形态匀称、笔触细腻、活泼生动,运动感很强。有的画像中的人物挥动长袖,翩翩起舞;有的则表现的是狩猎的景象,图中的人物满弦将射,而被射物则翘尾回首,惊恐奔逃,展现了画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在朝鲜平壤汉墓中还出土有图绘羽人乘凤鸟的漆勺和绘有西王母与龙虎的漆盘,所绘物象皆富有气势。说明汉代漆画在题材上深受楚文化的影响。  第二种类型是关于现实生活的题材。这类题材的漆画在创作的风格和艺术特点方面与同时代的墓室壁画非常相似。在情节安排、人物造型、神态刻画以及线条、色彩、构图上都非常讲究。如长沙砂子塘出土的车马图奁和舞女图奁,前者描绘了当时贵族乘车出游时的情景,对于周边山川、云朵、飞鸟、植被等自然景色的描绘,极为细致。画面的情节、构图,显得生动自然,富于动感。后者描绘了十一位正在舞蹈和观赏舞蹈的舞女。  画中的舞蹈者面容秀丽,体态轻盈,舞姿优美。观赏者神态各异,有的唏嘘赞叹,有的神态端庄,表现出漆画工匠高超的艺术水平。  第三类是反映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的。其代表作是朝鲜平壤东汉乐浪郡墓中出土的一件彩绘漆箧。漆箧上绘有92个不同时代的历史人物的形象。包括孝惠帝、商山四皓、伯夷、丁兰、李善、郑真、渠孝子等人物,并用朱色字体书写表明,证明在当时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已经广为流传。画面中人物的衣饰及五官描绘精微,生动传神,其形象有如肖像画,非常逼真,体现了较高的写实能力。在构图上,主要是通过聚集、交谈的办法将各自孤立的人物分成不同的组合,人物之间通过不同的手势,呈现出相互交谈的状态,自然逼真,在整体上又形成一个统一的画面,反映了作者独特巧妙的构思能力。  第四类是以动物装饰纹为题材。这类题材在所有的漆画上几乎都能看到。除了自然界里的各种飞禽走兽现实中的动物形态之外,还有神兽、神鸟等想象出的形象。这些神兽异鸟都参照了现实中的动物,是在现实动物的形象基础上加以想象,变化而成的。在构图方面,为了使所描绘的动物形象与器形、器物的装饰纹样相呼应,画作者在描绘动物形象时大都采用了变形、夸张的手法,突出动物的神态和动感。  在装饰纹样方面,汉代的漆画多采用流动飞扬的云气纹。云气纹有多种形式,一般均用线条描绘,线匀称流畅,蜿蜒舒卷,变化无穷,层次感很强。另外,还有一些以植物为母题的纹样。  汉代的漆画在表现技法方面较前代更为丰富,更为多变。在用色方面,汉代的漆画多用黑漆底,用朱红进行描绘,色泽光亮,结构单纯,讲究典雅庄重。也常用黄、绿、赭、白、灰等色进行修饰,通过平涂渲染等表现技法将各种色彩组合在一起,显得华丽丰富,产生较强的绘画感。在线条上,有的采用生漆液加上各种色彩在器物上,叫做描绘漆线描;有的用油汁调颜料进行油彩线描后,用笔画到器物上;有的是在器物表面用针刺刻出所需物象,再填以金彩,被称作锥画;还有的用金箔银箔制成的各种图像,贴在器物上面,被称为金银箔贴,这种贴画富贵华丽,异常美观。  还有一种堆漆法,就是将漆涂抹出有凹凸感觉的形象效果,这种画法,层次感和立体感很强。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先秦至唐五代绘画艺术鉴赏 PDF格式下载



包装再好点就好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