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琥珀屋

(美)贝利著,齐宝鑫,周鑫译 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作者:

(美)贝利著,齐宝鑫,周鑫译  

页数:

269  

字数:

25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以追求豪华生活而著称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阳里希一世,突然异想天开,于1709年创造出世界第八大奇观“琥珀屋”。“琥珀屋”采用当时比黄金还贵12倍的琥珀装饰整面墙壁,并饰以钻石、宝石和银箔,再加上欧洲一流珠宝工匠的精湛技艺,成为当之无愧的稀世珍宝。  1717年,弗里德里希一世为了得到俄国的保护,忍痛割家,把“琥珀屋”送给了彼得大帝,后叶卡捷琳娜二世将“琥珀屋”用作接等贵客与情人的场所。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纳粹德军攻入圣彼得堡,将王宫中的“琥珀屋”拆卸了下来,装满27个箱子运回了德国柯尼斯堡。由于这件稀世珍宝太精美了,包括戈林在内的纳粹将领都想插手其中。1945年苏军攻克柯尼斯堡后,曾派专家小组搜寻“琥珀屋”的下落,而此前一直负责琥珀收藏品管理工作的柯尼斯堡艺术馆馆长罗德博士却在前苏联起专家找到他之前突然“暴死”,据说,他的死相极端恐怖。从此,“琥珀屋”从世人眼中神秘起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琥珀屋 PDF格式下载



琥珀屋”的珍贵不仅仅在于惊世的艺术价值,更在于其背后深藏着的历史之谜。在搜寻的过程中,人们谈“琥珀屋”色变,竟然在民间传出“琥珀屋的诅咒”……,这本书谈到了琥珀屋的来历和发展,以及在不同国家不同拥有这身上所体现的独特的价值更加让人神往。非常具有历史可靠价值。


和评论一样,也就这样吧


翻译很烂,语句不连贯。


  当初买这本书的时候是看到封面上写着丹布朗力荐的。看完之后很是怀疑出版商是不是借着丹布朗的旗号来推销此书。这本书的篇幅不是很长。可是我却断断续续的看了N个月。就像标题一样,冗长。故事前面的铺垫就占了整本书的三分之二。故事情节一般,没有爆点。虽说是推理悬疑类的,却一点都没有悬疑。人物刻画没有性格。主角卡罗尔和保罗刻画的很奇怪。卡罗尔在书的前面是一个冷静而又理智的法官。想爱却不知道怎么去爱的女人。保罗是一个不喜欢冒险,一成不变的律师。可是随着故事的进展,保罗却在没有任何激励或者说是刺激的情况下变得无比勇敢和强大的探索欲。而卡罗尔,保罗的前妻则变成了一个彻底的傻妞。   结尾很是可笑,有点胡闹,有点随意。莫妮卡和他爸也不是傻子,怎么会这么简单就死了呢。诺尔闯入劳瑞恩的城堡,连杀人再强奸的,失去了以往的冷静和睿智。最后也很容易的死了。苏珊娜也死了。该死的都死了。琥珀屋重见天日。   总之,在那么复杂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下写得这么模糊,随意。我只能说这个作者很傻很天真。


  天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丹·布朗”这三个字比作者史蒂夫·贝利大两倍!?实在怀疑出版商故意诱导布朗迷。总有些被愚弄的感觉。
  
  “《琥珀屋》出版后,受到读者的热烈推崇”。这是书页上的一句话。而我不能昧着良心说我看懂了这本书。毕竟这里边掺乎着的大量二战后俄国和德国的历史和政治,以及世界艺术品猎奇之类,只恐怕是大多数人翻了两页就没心情看下去了。
  
  曾看过一篇评论,说虽然《哈利波特》、《魔戒》等今年来在中国大卖,可中国人心底里熟悉的还是《聊斋》里的妖魔鬼怪,而不是狼人和吸血鬼。文化之间的鸿沟不可逾越?我不知道。对于只在初中学过德国地理和只知道德国是二战参与国的我来说,本书理解起来很挺困难的。
  
  不过小说就是小说,《琥珀屋》的故事情节性还是挺强的。镜头从美国移到德国,一会儿又移到捷克的豪宅,男女主角身旁不时发生的谋杀阴谋爆炸,还挺像一出好莱坞大片(笑 不清楚有没有改成电影)。当然,此类书是香喷喷的快餐,不要有得到人生感悟和悲剧文学情感的期盼。
  
  这本书要是推荐,也是推荐给对俄国和德国和流失艺术品有爱并有研究的人,一般人,还是路过吧。
  
  


  结尾很傻,不如当年看的电影,过程虽然愚蠢可是结尾那屋子消失不见却一下子令人松了一口气。书的意淫让人觉得可笑。刻画的人稍嫌多了些,虽然人为财死很正常,但到后来死了一大半就有点滑稽了。
  不过步步紧逼的推理很有意思,开头的集中营之类的描写也很有意思。
  作者很擅长抖包袱。


这书确实没什么意思,更郁闷的是我是在书店原价买的。唉……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