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乐土 母亲

:(丹麦)亨利克·彭托庇丹,(意大利)格拉齐娅·黛莱达 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0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作者:

:(丹麦)亨利克·彭托庇丹,(意大利)格拉齐娅·黛莱达  

页数:

194  

字数:

391000  

译者:

李斯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 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 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作者简介

格拉齐娅·黛莱达(Grazia Deledda,1871-1936)意大利女作家。出生于撒丁岛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诗人,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她从小受到地方传统文化的熏陶,她童年时代就酷爱文学,13岁便开始发表作品。
黛莱达早期创伤受大仲马、海涅等人影响,情节怪异,色彩浓艳。后又受拜伦、雨果等人影响,发表了《撒丁尼亚之花》(1892)。此后开始研读巴尔扎克以及俄罗斯古典作家作品,特别是接受以维尔迦为代表的真实主义的创作主张之后,她的小说由浪漫主义转入现实主义,并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20世纪初,黛茉达创作进入成熟期,发表了小说《伊利亚斯·波尔托卢》(1903)、《灰烬》(1904)、《鸽子与老鹰》(1912)、《橄榄园的火灾》(1918)等佳作。这些作品都是以撒丁岛为背景,描写古老、闭塞、宁静的宗法社会如何在酱主义强力冲击下瓦解、崩溃的过程,以及那些纯朴、善良有如圣经《旧约》中的农民所遭受的苦难与精神上的创伤。
20年代开始,她的创作又有突破,由撒丁岛转向更广阔的天地,也更注重对人物内在精神世界的描写和挖掘。重要小说有《母亲》(1920)、《孤独者的秘密》(1921)、《飞往埃及》(1927)和《安娜琳纳·毕尔西尼》(1927)等。其中代表作《母亲》“具有风格上的活力、技巧上的功夫、结构与社会的关联”(颁奖辞),意大利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芮维纳尼称之为“最辉煌的作品”。黛莱达的作品题材比较窄,但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道德使命感。她善于以细腻抒情的笔触描绘撒丁岛的风土人情,人物刻画生动,风格简洁、吉朴。1926年,“为了表彰她那些为理想所鼓舞的作品以明晰的造型手法描绘其海岛故乡的生活,并以同情心深刻地处理人类的共同问题”,她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书籍目录

乐土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彭托庇丹作品年表母亲 颁奖辞 黛莱达作品年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乐土 母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