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虾球传

黄谷柳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作者:

黄谷柳  

页数:

151  

Tag标签:

无  

前言

  “少年红色经典”丛书初版于二○○四年,是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启动的一项图书建设工程。  丛书初为二十册,分“文学故事”和“英雄故事”两个系列。主要收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时期最具影响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和相关题材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作品中的英雄,不管是艺术形象还是生活原型,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崇拜和追慕的偶像。  丛书受到社会关注和读者欢迎,出版当年即入选中宣部等九部委“知识工程——中华全民读书活动”推荐书目,多次列入新闻出版总署重点图书选题,入选文化部、财政部送书下乡工程政府采购书目,成为许多地区农村书屋和各种读书活动的首选图书。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中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丽的篇章,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是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为此,我们将丛书规模扩展为四大系列四十册。新近和读者见面的“时代楷模”系列,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业绩的感动中国人物;在建党九十周年纪念日到来之前,还将推出“革命先驱”系列,集中展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的风采。  丛书增订出版之际,适逢“双百”评选活动蓬勃开展。学习宣传英雄楷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正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丛书,让享受着改革开放成果幸福成长的少年读者了解历史、亲近英雄、树立理想、坚定信念,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谨将此丛书献给伟大祖国六十华诞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九十诞辰。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二○○九年九月

内容概要

  虾球是生活在四十年代香港社会底层的少年。十六岁的他离开母亲,独自闯荡世界。他误入黑社会当马仔、做扒手、搞走私,也蹲过监狱,历经劫难与艰辛。最后,虾球遇见了游击队,渐渐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从一个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流浪儿,成长为一个自觉的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游击队战士。

作者简介

  黄谷柳(1908-1977),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人,生于越南海防市。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上海淞沪及南京战役,后在重庆参加文协,从事小说、戏剧创作。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司令部秘书。1953年后在中国作协广东分会专门从事创作。成名作《虾球传》于上世纪40年代末在香港报纸连载即引起强烈反响,后改编为话剧和电视剧广泛流传,至今享誉不衰。

书籍目录

离开家庭出海初恋火鸡游屯门各自分飞马路绝技跨过狮子山大鹏湾历险梦见红裤小姑娘三人行生命的赌博共饮珠江水爱情友情和酒吞乘风破浪海葬狂啸的海典当灵魂的人渡船难童之家珍贵的礼物第一课祝捷晚会血染沙水一个难题先礼后兵触须战斗的欢乐

章节摘录

  在香港红础船坞的附近,虾球好容易逃过了英国警察的追赶。想不到他的生意又碰到了劲敌,他的果酱面包和奶油面包都很少人过问了。因为一担牛腩粉和一个白粥摊抢了他的生意,他们成本低,比虾球卖得便宜。无奈,虾球只得同意赊账把面包卖给别人。  但他回家交不出账来,就编了一套鬼话去骗他的妈妈。第三天,他妈妈再不受骗了,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他很爱他的妈妈,他觉得妈妈吃不饱饭是他的责任,他咬着牙齿忍受她的打骂。他妈妈有一个老毛病,每一次打他,最初是非常凶狠,但是打了儿子几分钟,自己的手就慢慢软起来,到了最后,她就丢下手上的木棍,自己哭起来了。虾球最怕他妈妈这最后的一哭,更怕听她对她自己身世的哀诉:什么丈夫在十五年前虾球没出世就做“猪仔”去了美国金山啦(那些被人命贩子诱骗到外国去替资本家做工的贫困的中国人,像牲畜似的受着非人的待遇。所以人们叫他们做猪仔);什么她的大儿子在十年前给乡长“两丁抽一”抽去当兵啦,还一口咬定他把生意本赌输精光,害得她有~天要跳海死啦……虾球听了这些含泪的哀诉,心里就非常难过。但他也有一个怪脾气:做事多,说话少,甚至受了什么委屈,也不愿意解释明白。  他妈妈也摸透了他的脾气。第四天一早,就悄悄地跟在他背后,侦察他的行动,她看见他的生意好得很,一二十个工人先后围拢来吃面包,工厂的汽笛还没响,面包就卖光了,工人们一个个拍拍屁股走开。她高高兴兴走近虾球,第一句话就说:“虾球,把钱拿来!”虾球摊开双手,露出一副难过的神色说:“妈,没有钱,今天是四号,他们要十五号才有钱结账呢。”他妈妈听了这句话,气得目瞪口哑,“啪”一声打了他一巴掌,再一手抓着他的衣领,用劲拖他回家去。  他跟他妈走了十几步路,突然站定了,用一种冷悯的眼光望了他妈一眼,然后用右手一格,就把他妈握着他衣领的手格开,即刻转身向相反的方向奔跑,让他妈的叫骂声留在远远的后边。  虾球,这个十五岁的孩子,从今天开始就过他的独立生活了。这个五颜六色被外国人统治的世界显在他的面前,他感到几分迷惑。他跑了一阵,便休息在漆咸道的一片草地上,自己想:我难道找不到一样工作可以活命么?难道要永远做小贩受尽英国鬼子的气?香港几百万人都活下来了,我总不相信就会饿死我!我晚上睡在这里的石板上,不必出租钱;至于吃饭,等机会吧!……他也想到他的妈妈,她自己做纺纱零工,自己一个人吃饭,相信她不会饿死。他以为他走了出来就是对他妈妈的一种帮助,家里从此少他一个人吃饭了。这样一想,好像前途顿显光明似的,他站起来,朝尖沙咀的方向走去。  尖沙咀的九龙仓码头,有一艘美国大轮船刚靠岸。接客的人们挤满了码头铁栏外边一带地方,虾球也凑热闹挤进人堆中去。  一只小艇靠近他的脚下,有一个人从艇里跳上来,虾球高声唤他:“王狗仔!”这人抬高他的尖下巴,睁开浓眉毛底下的一双三角眼,在人丛中找到了虾球。他问虾球:“还卖面包吗?”虾球向他开玩笑道:“你不来收规,我也不卖了。”  在好几个月以前,王狗仔是他的面包摊三个收规人中的一个。每一个收规人都代表着看不见而感得到的一种可怕势力。人们都情愿每天让这些收规人拿去三毫五毫(毫是两广方言,银元一角叫一毫),或一元八角,买来一天的平安。你不出这些黑钱,警察和流氓就会打得你头破血流,使你做不成买卖。  王狗仔盯了他一眼,走近他的身边时,在他耳边说:“你跟谁来?你做谁的马仔?”“马仔”就是香港有组织的流氓的狗腿子。可是虾球不懂,问道:“什么马仔?”王狗仔听了笑一笑,说:“你这外行,一个人怎能捞得起世界,你就做我的马仔吧!”王狗仔问他身上可有钱,“三十六元,三元六毛,三毫六分都行”。这些钱是参加香港黑社会组织的第一次入会金。  虾球把他的口袋翻转来,掏出了一张半毫的三分六,问王狗仔:“要不要?”王狗仔接过来,然后郑重地对虾球说:“从今以后,你就算是我的人了,有饭大家吃,有难大家当,如若变心,白刀进去,红刀出来。一言为定了。”虾球正不知道怎样答他才好,王狗仔已从袋里掏出一张五元钞票,塞在虾球的手上,说道:“你拿去吃饭,正午十二点在刚才的码头边等我!我们今晚出海钓鱼。”说罢自己就挤进人丛中去了。  香港这个殖民地社会,到处张着许多有形无形的罗网,虾球偶然碰上了这许多罗网中的一张,不知不觉就给套住了。  虾球接了王狗仔的五块钱,真是又惊又喜,觉得果然天无绝人之路。还能够出海钓鱼,这才有趣哩!他走到九龙仓的背后。走进一间潮州人开的熟食店里,饱吃了一顿。  大钟楼的钟声敲了十二点,虾球快步赶到码头去。王狗仔在艇上等他。他跳上小艇,船家女用手上钩竹向码头一顶,小艇就荡出去了。  当小艇荡到湾仔海军船坞的海面,王狗仔叫艇家婆用钩竹搭上了一艘小军舰尾巴的风眼,王狗仔站出艇面来向军舰上一个英国水兵用英文叫道:“威士基?威士基?”说罢再伸出三只手指来,水兵摇摇头,他又多出两只手指,水兵就转身回去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少年红色经典”丛书共二十册,分“文学故事”和“英雄故事”两个系列。前者为原创的文学作品,后者多为纪实的人物传记。丛书主要选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时期最具影响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和相关题材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  《少年红色经典:虾球传》为丛书的其中一册,主要讲述了一个生活在四十年代香港社会底层的少年从黑社会马仔成长为游击队战士的故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虾球传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