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栀子花香

曹文芳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作者:

曹文芳  

页数:

191  

前言

  文芳是我最小的妹妹,我离开家乡去北京读书时,她才六岁。  在一个子女众多又不太富裕的家庭,最大的孩子和最小的孩子所享受的优待可能总要比其他孩子多一些。我是长子,再加上我当时已经在镇上报道组工作可以挣得一份工资,所以在家中自然就获得了一种特殊的地位,所有繁重的劳动一概免去。我有时间侍弄我的鸽子,我有时间去钓鱼,我有时间百无聊赖地躺在田埂上傻呆呆地仰望天空。很自由,无边无际的自由。然而,一个人的自由终究是孤单的,这时,最小的妹妹便成了我的影子和尾巴。  我去放飞鸽子,她穿着三妹的大褂子,拖着父亲的大布鞋,吃通吃通地跟着我,跑着跑着,鞋子掉了,回头穿上,又跟了过来;我去钓鱼,她就搬张小板凳,坐在旁边,我需要个什么东西,总是支使她:去,给哥哥把这个拿来!去,给哥哥把那个拿来!她觉得她很重要,因此很快乐。钓鱼是一件磨人耐性的事情,坐了半天,浮子却纹丝不动。小妹开始坐不住了,不停地闹着要回去,我期待着下一秒钟的收获,不愿放弃,就哄她安慰她,让她安静。当我重新坐在椅子上,盯着水面时,她捡起地上的泥块,啪地扔进水里,水面一下子漾开了,一圈一圈的涟漪向岸边扩展开去,我就挥动鱼竿嗷嗷吼叫:“回去揍扁了你!”她知道这是吓唬她的,并不害怕……小妹使我的那段寂寞岁月多了许多温馨,许多热闹。  我曾经说过,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至今,我仍然是乡下人。在我的作品中,写乡村的占了绝大多数,乡村的色彩早已注入了我的血液,铸就了一个注定要永远属于它的灵魂。二十年岁月,家乡的田野上留下了我斑斑足迹,那里的风,那里的云,那里的雷,那里的雨,那里的苦菜与稻米,那里的一切。而在这一切的乡村记忆中最温暖的莫过于亲情。《草房子》讲述了我和父亲的故事。形神憔悴的父亲忧心忡忡地背着病入膏盲的我行走在城市与乡村,早已成为我人生永恒的画面。而我同样喜爱也是我认为我所有作品中最沉重的《青铜葵花》,更多地封存了我与妹妹的童年生活。  四个妹妹中,小妹和我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得到我的呵护和关爱也最多。回想往事,我总能看到自己的一个形象:夜晚的星空下,一个瘦弱却结实的男孩,让妹妹骑坐在自己的肩上,沿着田边的小道,步行几里路,穿过三四个漆黑寂静的村庄,还要穿过有鬼火闪烁的荒野,露水打湿了裤腿,一路颤颤抖抖地高唱着给自己壮胆,却引来黑暗里一阵狗吠,吓得他驮着妹妹一路狂奔,气喘吁吁……而这只是为了带妹妹去远村看一场电影……  小妹后来考进了幼师,她的舞跳得不错,还在当地的演出中获过奖,父亲一直引以为豪。可幼师毕业后,却被分配到一个条件极差且又离家很远的机场学校(就是她在《天空的天》中写到的那个学校)。父亲很着急,写信给我,让我劝慰小妹。就在我考虑怎么写信时,小妹的信先到了。她觉得迷茫,甚至有些灰心失望。这让我看到了很多年前与她一样的自己,世界好像是混沌一片,就像家乡的雨一样,人被罩在其中,辨不清方向。后来是阅读和写作使我找到了出路,并使漂泊不定的灵魂终于有了一个落脚之处。  我愿意帮身处困境中的小妹编织一个美丽的梦幻,但是梦境的实现却是我无法代劳的,我甚至帮不上她任何忙,一切只能看她自己的造化,自己的打拼。与此同时,我无数次地告诫小妹:写作只是让人心安,而不可以将此锁定为最终的目标而将全部赌注压在这里。后来的事实证明,她完全听懂了我的话。她喜爱着文学,但又不指望它。她很轻松、很自在地走进了文学,并日渐沉浸在其中,自得其乐。写到现在,她越发地认为,写作只能是生活的一种方式,而不能成为生命必须要实现的全部。我承认,在对文学的态度上,她有时甚至比我恰当。 每次我从北京回老家时,以前从来不要礼物的小妹,总是打电话叮嘱我给她带书。后来,盐城那边的书店越做越大,许多书那边也有了。我就不住地为她开列书单,然后她就照着书单在那边的书店直接购买。如今,她家的藏书,大概也算是盐城的大户了。父亲在世时,甚至对人夸耀她的小女儿,说她读过的书其中有一些我这个哥哥都没有读过。  她开始动笔写作,并不是在我的鼓励下进行的,而是由于父亲的督促。最初的几篇文字,差不多是父亲与她的共同创作。后来,两人背着我忐忑不安地投稿,却居然中了。父亲的喜悦更甚于她。  在写了一些短篇以后,她就开始瞒着我写作长篇。长篇的组织和布局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很麻烦,很艰难,它牵涉到作者驾驭大规模结构的能力。她最初的尝试并不成功。之间,加之父亲的离世,使得她的心绪变得非常差。所幸,她没有放弃。她终于慢慢地懂得了何为长篇。几部长篇出手后,我看了一下,并没有给予优或劣的评价,只是说了一句:是长篇。  二十多年时间里,我看过她长长短短无数的稿子,我知道,在这些捧给我看的初具模型的文字后面还有着更多一遍一遍反复打磨不计其数的半成品。现在问世的文字,是她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之后的成果。好在小妹的全部并不都在文学。她的生活还有无数的方面。其实,我以为,她人生最成功的方面并不在文学。  也许,这样地看待文学在人生中的位置,是最适宜的。

内容概要

  《水蜡烛系列:栀子花香》里面,住着一个叫玉桃的小妮子,当女孩子们惧怕被阎玉砍掉手指的时候,玉桃却把十个手指染出十只晶晶亮的红指甲。这里住着黑痣娘,虽然只有“十三个牛屎饼子高”,但她对黑痣的那份爱却是人间所有量具都难以衡量的。这里住着“我”的好朋友、未曾开口就先笑的九丫……

作者简介

  曹文芳,1966年6月生子江苏盐城。1985年毕业于盐城师范学校,后到乡村师范学校做舞蹈教师,现为幼儿教师。曾在《中国校园文学》、《东方少年》、台湾《民生报》等杂志发表小说和散文。著有《香蒲草》等作品。

书籍目录

序·曹文轩栀子花香凤仙花染红的指甲荷花田黑痣槐树林青绿土坡秃疤红杏盐滩 竹秀清溪镇后记

章节摘录

  栀子花香  家家户户的天井里都长着一株,或是几株月季花,油光碧绿的树叶间,托着一个个大花朵,不是粉红就是深红,衬得家家日子红红火火的。推开门,总能走出一趟孩子来,少的三五个,多的八九个,给那红火的日子又添了一份热闹。  村里只有卜奶奶家没有月季花,门前有棵栀子树,春夏时,栀子花开,一树嫩白,浓郁的香味沁满一村子。栀子花白得素雅,但缺红火。卜奶奶家又没一个孩子,这缺红火的日子又缺了热闹。  月娥上学,要路过卜奶奶家门口,每次看到的总是同一个画面:卜奶奶坐在栀子树下,做着针线活。月娥问娘:“卜奶奶怎天天坐在栀子树下?”娘说:“栀子树是卜奶奶的命根子,栀子树开花的时候,只能看,不能摘。”  月娥记住了娘的话,可对栀子树格外的好奇。  月娥家兄妹四个,爹是村长,整口在村里转,娘整日围着田地转,由着兄妹四个自己打闹着过日子。  过年,兄妹四个出门拜年,挨家挨户跑一圈回来,两只口袋里塞满了糖,拿出来数,比谁亮纸糖多。大哥说亮纸糖好看,不吃,用竹蔑子挑住,插在屋里的笆柴墙上。  黄黄的笆柴墙上,挂上一块块亮纸糖,陡然生辉。一丝风吹进来,纸糖晃动,耀花了人的眼睛。  开了春,月娥和大姐、小妹拿下自己的亮纸糖吃,一剥开,傻眼了,亮纸糖里的糖块不翼而飞,都变成了黑泥块。一个个都被大哥骗了。  小妹虽小,可十分霸道,这是爹宠的,村里做红白喜事,都请爹去吃饭,爹口袋里不时有糖和花生,爹一股脑地给了小妹。小妹口袋里有好吃的,派头十足,要哥哥姐姐巴结她,才得到糖和花生。  大哥居然偷吃了小妹插在笆柴墙上的糖,还了得,小妹一把揪住了大哥的衣服,嚷着要糖。  大姐闷脾气,嘴撅得老高,气呼呼地站在笆柴墙前,一句话也不说。  ……


编辑推荐

  《水蜡烛系列:栀子花香》讲了许许多多孩子的故事,是一本短篇合集。尽管故事的主人公各不相同,背景却始终是作者熟悉的苏北某个小村庄,那里物质条件很匮乏,但生活环境却如诗如画。一切的生生死死、细细碎碎的故事总会归于一种平静,那是一种包容力很强的平静,隐隐中透出些许希望,而生命就在这种平静中一代又一代地延续下去。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栀子花香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