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清园文存(全三卷)

王元化 江西教育
出版时间:

2001-12  

出版社:

江西教育  

作者:

王元化  

页数:

153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为了较完整地体现作者的写作历程,集中展示其学术成就,江西教育出版社征得王元化先生同意,编选了《清园文存(套装共3册)》,希望能集精粹于一体,以便读者观览研究。王元化先生的写作,内容广博,体裁多样,今据文章性质归为十类:早期创作篇、文学艺术篇、《文心雕龙》篇、黑格尔篇、思想史篇、文化篇、人物篇、掌故篇、书信日记篇、自述与自著(含所编杂志)序跋篇。

书籍目录

《清园文存》第一卷出版说明一 早期创作篇雨夜献——南行轮上乞丐收容所极目苍凉话雄关脚踪舅爷爷时评一束二 文学艺术篇向自由王国飞跃有生命力的文学是站着的文学让酷评的幽灵永不再现和新形式探索者对话有真实的地方就有诗个别不能完全列入一般之中失去爱情而歌与失去金钱而歌追求真理的热忱历史会为它们作证人性札记不要把理论联系实际简单化文学的启蒙与启蒙的文学文艺理论体系问题答《电影艺术》记者问关于采用政治概念问题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研究文学谈想像 谈诙谐《幻洲》记略《九尾龟》金批《水浒传》辨正谈近代翻译文学谈卓别林散文式的悲剧关于《约翰·克利斯朵夫》写在两篇文章的日译之后《人鼠之间》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关于果戈理的几句话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契诃夫契诃夫和我们巴尔扎克的小说情节泰纳的《莎士比亚论》威廉·席勒格以翻译莎剧入文学史撒缪尔·约翰逊的“褒贬格莎剧不能上演说谈史密斯《莎士比亚评论集序》歌德论《哈姆雷特》柯勒律治论《理查二世》赫兹列特论《奥瑟罗》在莎士比亚塑像揭幕式上的致词论样板戏京剧札记关于京剧与文化传统答问三 《文心雕龙》篇刘勰身世与士庶区别问题《灭惑论》与刘勰的前后期思想变化刘勰的文学起源论与文学创作论释《养气篇》率志委和说[附释一]陆机的感兴说[附释二]创作行为的自觉性与不自觉性《日本研究(文心雕龙>论文集》序一九八三年在日本九州大学的演讲一九八四年在《文心雕龙》讨论会上的讲话一九八七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演讲一九八八年广州《文心雕龙》国际研讨会闭幕词四 黑格尔篇五 思想史篇六 文化篇七 人物篇八 掌故篇……

章节摘录

谈到心物交融说,首先必须辨清这个“物”字应当怎样解释,因为在这个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我国古汉语,词义纷繁,有本义,有引中义,有通假。读时必须随文抉择,而不可望文生解。倘使强占人以从己意,不作具体分析,那么,就会如前人所讥,变得非迂即妄了。就物这个字来说,据《经籍纂诂》所辑先秦至唐代的训释,共得五十余例。如果撇开其中意义相近以及物与他字组成一词者外,亦有二十余例。这些训释,分歧很大,有的甚至意义相反。如:同一物字,可训为“乾”(见《易象上传》“称物平施”和《系辞上传》“备物致用”虞注),又可训为“坤”(见《系辞上传》“坤作成物”苟注)。但一般通用的解释,则多把物训为“杂帛也”、“万物也”、“事也”、“器也”、“外境也”。《文心雕龙》一书,用物字凡四十八处(物字与他字连缀成词者,如:文物、神物、庶物、怪物、细物、齐物、物类、物色等除外),散见于《原道》、《宗经》、《明诗》、《诠赋》、《颂赞》、《铭箴》、《谐》、《诸子》、《封禅》、《章表》、《神思》、《情采》、《比兴》、《指瑕》、《总术》、《物色》、《才略》、《序志》各篇之中。这些物字,除极少数外,都具有同一含义。以创作论各篇米说,如:《神思篇》物字≯见,皆同本篇“神与物游”中物字之圳。《比兴篇》物字六见,皆同本篇“写物以附崽”中物字之训。《物色篇》物字八见,皆同本篇“诗人感物,连类不穷”中物字之训。不仅这些物字含义相同,而它们与上篇《明诗篇》中诸物字(“感物吟志”、“应物斯感”、“宛转附物”、“情必极貌以写物”)或《诠赋篇》中诸物字(“体物写志”、“品物毕图”、“象其物宜”、“睹物兴情”、“情以物兴”、“物以情观”、“写物图貌”)同训。这些物字亦即《原道篇》所谓郁然有彩的“无识之物”,作为代表外境或自然景物的称渭。《文心雕龙》自有一完整的体系,其中论点往往前后呼应。而心物交融说则是刘勰申沦的重要文学主张,如《诠赋篇》“情以物兴”、“物以情观”,《神思篇》“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显然都是同中《物色篇》“随物宛转”、“与心徘侗”之旨。因此,在这些篇里,物字的训释并没有什么歧义。那位充当向导的铁路职员,一路上不断地向中学生发出警告,叫他们不要向窗外探出头去,尤其过山洞时,得把玻璃窗放下来。他说在三年前,有一列火车过山洞,正遇着大风,司机伙夫六七个人全在山洞中被闷死了。这位铁路职员很健谈,他又告诉我们,由南口至八达岭的一段路基,是日本人重造的,比旧有路基高出地面一倍多,遇到山洪爆发,路轨也不致被冲毁。路基两旁全用大石块堆砌而成,十分牢固。向窗外望去,还可以发现旧路基的遗迹和已经废弃的洞口。这一段工程的确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铁路职工对日本人流露了一点钦佩之情。他是留用的敌伪时期的铁路员工,经过了种种变化,对铁路的兴衰史,一定满怀感慨。火车渐渐地驶进青龙桥。这一带有不少古老的传说。据说杨六郎据关坚守与辽兵血战的战场就在此处。离铁道不远的山凹处,有一块一丈见方的石台,相传就是穆桂英的点将台。可惜火车很快驶过,不能仔细观赏。点将台前有一个洞口,山石上刻着杨六郎的石像,虽然历经风雨,石像仍旧完整如初。胖胖的脸膛,圆睁的双眼,三绺须,清晰可见。这尊石像有个名字,叫做“六郎影”。石像相当粗陋,只是取山上一块大石草草刻成,看样子大概是民间给杨六郎留下的纪念罢。附近还有一处古迹叫“弹琴峡”,当地人说此峡之名也是由杨六郎的故事而起的,不过我不清楚它的来源。听人说山泉从峡口流出来,淙淙作响,真和琴声有些相似。但车轮隆隆,车厢里学生又不住地大声谈笑,所以这“弹琴峡”的水声就无从领略了。从窗口向外眺望,的确看到一道溪流,阔尚不及三尺,水流极缓慢,何以会发出幽美的琴声?大概北方多平原而少河流,所以特别予以珍视。


编辑推荐

《清园文存》是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清园文存(全三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