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樱花寓言

新井一二三 江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7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

新井一二三  

页数:

264  

字数:

135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曾在一本小说里,我看到过这么个一句话:不成熟的人,为了一件不重要的事情而自杀;成熟的人,为了一件不重要的事情而活下去。  如果我没记错,作品是沙林杰写的《麦田捕手》。  当时,我搬去加拿大后不久。冬天特别寒冷的日子里,到多伦多大学进修英语。阅读班的中年女老师选择的课本,就是那本美国小说。  我问过她:“您为什么要我们看这本书?”  她回答说:“我儿子从小不爱看书。他第一次从头到尾看的,就是这一本。”  我一开始看,也就着了迷了。小说的主人公对环境不适应,于是离家出走。我也差不多。所不同的是,他才十几岁,我则已经二十六。  那年的冬天,寒冷的不仅是北国的空气,我的心也非常冷。我经常想起《麦田捕手》里的那句话。每一次,它都给我一点勇气。我还不知道人生的意义何在。可是,我恨不得成熟,于是要活下去。  有些人,随着年龄,自然而然地成熟。我可不一样,为了寻找真正的我,非得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打滚。  青春的岁月里,我在世界各地交了几个很好的朋友。但是,有时候,身边没有朋友,连打电话都找不到。感到孤独至极,甚至害怕自己寂寞得要发疯。  每逢此时,我就伸手抓一本书看。不知多少次,书本安慰了我孤独的心,温暖了我寒冷的心,因而救了我的命。  最近在一本书里,我看到了成熟人的两个条件,是精神科医生定的:第一,在社会里找得到自己的位置;第二,感情不容易受创伤。  满足了这两个条件时,人已经不处于青春期了。也就是说,青春是不成熟的别名。  我写作,没有很大的期望。但是,如果我写的一句话能给你一点勇气,我会非常高兴,尤其你处于青春期的时候。

内容概要

《樱花寓言》用中文记录了这段经历,书中不但讲述了自己个人的故事,也记录了所遇见各国女性的故事。内容涉及职业、婚姻、恋爱、身份认同、语言、亲情、城市等等,文字清浅流畅,叙事精巧耐读,有情感和智识上的诚实,融入日本文学特有的含蓄温婉,堪称一部全球化时代的女性生存“ 浮世绘”。

作者简介

新井一二三,新井是姓,一月二十三是生日,合在一起就是“新井一二三”――一个用中文写作的日本女作家的名字。 生长于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毕业。1984-1986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和广州中山大学进修现代汉语、中国近代史、粤语。回国后在《朝日新闻》当了半年的

书籍目录

序:勇气之间卷一 乡愁的理由 联合八〇一号班机 “夜逃”的朋友 文化“杂种” 一百天的聋子  日本游客在香港  人在他乡  日本人价钱  晚上的便利商店?车仔面与潮州菜 印度餐厅之路  《鸦片茶》及其他 在公事包里的圣诞晚餐 上海理发店 卷二 爱情冒险 一百个情人 征友  幸福的女人  晚上,那诱人的水音  梦醒时分  “等到丈夫死……”  下午的迪斯可  色情产业与性观念的反比例关系  铜锣湾的女人“天堂”  假如我是男人  蠋女传说  英国女人谈祖国  香港人造化  星星闪闪 卷三 青春日记 慢、快、慢、快  我的探戈梦  人不能一直没有工作  除了“甜蜜”“亲爱”还会?什么?   同性恋父母亲 被违背的信任  就是没有爱  一个华人小伙子  成了传染病的卡拉OK  约翰尼的咖啡厅 “他们”和“我们”之间 卖木材的加拿大人 多伦多的法国移民父子 格拉姆西公园饭店 眼泪的翻译  危险的纽约 不明国籍人 卷四 难忘的亚热带 新加坡之旅 澳门日记  台北  阳明山温泉 深圳的小梅  满洲里去来 上海的查理 胡同儿  哈密瓜和芒果 中文歌曲与我

章节摘录

  从东京飞往香港的联合航空公司八○一号班机,傍晚六点整由成田机场起飞。大约四十分钟以后,客舱服务员推着小车过来问我:“您要喝什么吗?”  平时在飞机上,我只喝两种东西。早晨喝番茄汁,过了中午喝伏特加通力。今天,我却平生第一次要了“Sake”,即日本清酒。  空姐给我的是冰冷的“银色月桂冠”牌清酒,在飞机上就只有这一种,是我以前没喝过的,小小的绿色球型瓶子很可爱。把酒倒在塑胶杯里尝一尝,味道不错,不很甜,让我感到满意。  接着,我往座位下边的书包伸手,拿出来了刚才在成田机场买的一样东西,清酒是为了配它的。  出乎我意料之外,一打开包装纸,就从里面飘来了一股鱼的气味。我不禁踌躇,这股香味,如果有人误解为腥味,我可怎么办?  联合航空公司的八○一号班机,照样坐满着人。这一阵子,东京一香港的航线是特别卖座的,订位子都不容易。我本来最喜欢坐靠通道的座位,活动自由度最高。其次是靠窗户的位子,一边有墙,带来安全感。可是,今天,办登机手续的工作人员说“都没有了”,虽然我是在起飞之前两个小时报到的。  于是,在飞机上,我的左右两边都有人。  在我右边,靠着窗户坐的是年纪三十上下的男性,看起来像中国北方人,有一副书生模样。他喝着可口可乐,眼睛盯在小型电脑的屏幕上。  在我左边,则有位四十多岁的妇女,看样子也像中国人。我叫了清酒之后,她也学我要了清酒。现在,她盯着在我面前散发着鱼味的长方形物体。  这是“Bateira”,乃葡萄牙语“小舟”的意思。  当然,我不可能带真正的小舟上飞机。在我面前的“Bateira”是日本的一种传统食品,形状像小舟,因此叫做“小舟”。葡萄牙是日本人最早接触的西方国家,日文里面至今还有不少取自葡文的外来语,“Bateira”是其中之一。  今天日文的“Bateira”一词指的是用鲭鱼做的“押寿司”。跟东京式的“握寿司”不同,“押寿司”发源于关西地区,是在木头盒子里压过的寿司。小舟般长方形的外表是用盒子造型的结果。吃的时候,把“Bateira”切成“握寿司”那么大的一块一块。鲭鱼是用盐和醋腌过的,加压之后,包在竹皮里,可以放好几个钟头。  我从小酷爱鲭鱼,烤的、烧的,都喜欢。可是,我最爱的还是用盐和醋腌过的,用来做寿司的那种鲭鱼。  记得二十二岁时,我将第一次长期离开东京父母家,要去中国大陆留学的当天早晨,在家里的饭桌上,我看到了那种鲭鱼,是妈妈特意为我准备的。然而,我心里太紧张,根本没有胃口,辜负了妈妈的好意。后来我在中国的两年里,连一次鲭鱼都吃不到,不知多少次梦见了那天早上给我浪费的鲭鱼。  如今我生活在香港,有的是日本食品店,买鲭鱼不是大问题。不过,地道的“Bateira”,还是只能在日本买到。成田机场有家连锁性的关西寿司店叫“京樽”,外卖各种“押寿司”,其中有“Bateira”,一条五百五十块日元,价钱很合理。  今天下午,我在成田机场的“京樽”,第一次买了一条“Bateira”,准备在飞机上边喝清酒边吃。  傍晚六点钟起飞的联合八○一号班机,我已经坐过好几次了,在东京一香港之间来回飞。联合公司的票价算比较便宜,在不能向任何人报销的情况下,我自然很喜欢坐联合班机。  只可惜,美国航空公司提供的晚餐不可能非常妇吃。相比之下,有一次我坐华航从台北飞往东京羽田机场时吃到的鳗鱼饭,实在美味得令人难忘。当然,我不会专门为了吃鳗鱼饭,特意绕个圈儿,经由台北回香港。  如果是早餐或午餐,我也不是这么计较的。下了飞机以后再吃别的,好吃的东西就行。可是,晚餐乃是一日最后一顿饭,假如吃得不好,晚上无法做美梦了。伺况,在回香港的飞机上吃的晚餐,是我这次回国之行的最后一顿饭。  身上带着一条小舟形的“Bateira”,我心里踏实得多了。先喝着清酒吃鲭鱼寿司,肚子半饱,之后再看看今晚联合航空公司提供的是什么样的饭菜,吃也好,不吃也好……我本来是这样打算的。  未料,“Bateira”散发的气味真大。我扔掉了外边的包装纸,先让它躺在小桌上,一时不敢动手打开相当于“Bateira”内衣的竹皮。  我知道,在公共空间,不应该以任何方式打扰别人。飞机上不仅不例外,而且由于是密室,臭气跟噪音一样造成令人讨厌的、非常严重的公害。  问题是,鲭鱼的气味到底香呢,还是臭呢?  这显然是属于文化领域的问题了。从小吃着鲭鱼寿司长大的日本人,大概都认为,鲭鱼的气味是香的。可是,不知道“Bateira”之所以然的外国人,也许无法接受它散发的腥味,尤其在公共密室里。  我偷偷地看左右两边的乘客,他们都保持着沉默,起码没有生鲭鱼的气而向我提出抗议。  不知怎地,我向来不大会跟陌生人讲话,特别在飞机上,我不习惯跟旁边座位的人聊天,大部分时候看书或睡觉,有回避别人眼光的目的。  所以,在我左右的两位乘客究竟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实际上,我也没能力确定。既然坐飞往香港的班机,很可能是回家之路上的香港人吧!  如今,不少香港人爱吃寿司。但仅仅几年前,在很多人看来,寿司还是很“恶心”的东西。  北美洲的情形也差不多。记得一九八○年代末在多伦多,有一次我请了些洋朋友到家里来吃寿司。当时在加拿大找生鱼比现在的香港困难得多,价钱也不便宜。我跑了几家商店,好不容易准备好了材料,之后,再花好几个钟头的时间,自己弄米饭、切鱼片等等。总的来说,那是个好大的工程,我下的工夫真不小。  然而,洋朋友们的反应没有我期待的那么热烈。有个别的优皮氏知道寿司是在纽约曼哈顿很流行的高等次低热量食品,为了表示自己有水平,赞不绝口。至于其他土包子,根本不懂寿司是怎么回事,他们要么闭着嘴巴既不吃又不谈,或者干脆大声说:“生鱼?是人吃的吗?真恶心!”  无论对谁来讲,从小吃着长大的家乡菜,是很宝贵的记忆所在地。当外人爱吃我们的家乡菜时,我们都感到很高兴。相反地,当外人否决甚至污蔑我们的家乡菜时,对心灵的伤害会非常大,好比别人随便骂了我们的母亲一样。  做田野调查的文化人类学家,是面对什么样的食品,都得吃下的。因为不吃人家的菜,等于不尊敬人家的文化,故此不礼貌至极。那些加拿大土包子不是文化人类学家,更不是来我家做田野调查的,但还是够不礼貌的了。  尽管如此,我也能理解有些外国人觉得吃生鱼很恶心。在他们的文化里,生鱼是不能吃的。再说,用手抓米饭做的寿司,给人以不干净的感觉。当初,北美城市开始有寿司店的时候,厨师都戴着塑料手套,为了保证制造过程之卫生。当然,塑料手套不一定比厨师的手卫生。可是,问题始终是给人的“感觉”。  我认为,这几年寿司在全球大城市的流行,跟日本经济的发达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今天的日本还是个第三世界国家,寿司恐怕仍然被看为是原始、野蛮、恶心的食品,大家不敢吃。  话归正传。在我两边的乘客,对“Bateira”没有提出抗议,没喊出“恶心”来,连皱眉都没有,使我松了一口气。毕竟,他们不是我请来的客人,而是自己出钱坐飞机的。如果觉得“Bateira”的气味或样子构成公害,他们有权让我把它收起来。  我孤陋寡闻没听说过航空公司禁止乘客在客舱里吃自己带来的食品。但我知道,在飞机上不能抽雪茄烟,因为味道很大。另外,一些有臭味的东西,如榴莲,也是不可带上飞机的。即使人们对生鱼没有偏见,只要对鲭鱼寿司在密室里散发的气味有意见,按道理,航空公司就不允许我在座位上慢慢吃“Bateira”了。  我终于打开了包着“Bateira”的竹皮,也撕开了装着酱油的小塑料袋,一滴一滴地滴在银色的鲭鱼皮上,心中很感激左右两边的乘客所表现出来的宽容。  老实说,我今天第一次带着鲭鱼寿司上飞机,不仅因为对美国航空公司提供的晚餐没信心,而且是另有原因的。  最近我常坐联合班机,在东京一香港两地之间来回飞,是我的另一半在东京住的缘故。他是从小吃着“Bateira”长大的关西人。  他告诉我说,在大阪,“Bateira”是老百姓在稍微特别的场合吃的食品。他小时候,星期日,父母带孩子出去玩,在回家的路上买几条鲭鱼押寿司,虽然不是很高级的菜,但又不是家常便饭,一家几口子,买“Bateira”带回家一起吃,让小朋友感到兴奋,也给做父母的带来幸福。有些食品能起这样魔法般的作用。  我跟另一半,有几次讲到过“Bateira”。他有他的回忆,我有我对鲭鱼的偏爱。可是,我们从来没有一起吃过“Bateira”。当我们在香港时,没有的卖,当我们在东京时,有太多别的选择。  今天下午,在开往成田的火车上,我想到了,好像在机场大楼里有卖“Bateira”。不同于一般的寿司,关西式的押寿司是可以放好久的,也就是可以当“便当”吃的。在成田买了之后,等飞机起飞再慢慢吃,有如能拖长我在东京跟他在一起的时间,至少在感觉上。  办完登机手续后,我们去了“京樽”。站在外卖部的柜台前边,他说了:“你买一条,我也要买一条‘Bateira’拿回家吃。”  那差不多是两个钟头以前的事了,现在他大概已经回到了家,正在打开“Bateira”的竹皮内衣都说不定。我在联合八○一号班机上,离开东京已有上千公里了。在我面前的“Bateira”,刚脱下了衣服,乖乖地躺着。  在我右边,书生模样的男人还是盯着电脑的屏幕。我忽然发觉,他看的是刘德华的卡拉OK,用耳机听着音乐。到底什么样的男人才在飞机上用电脑学刘德华的歌,在我想像力之外。不过,到底什么样的女人才在飞机上边喝冰冷的清酒边吃包在竹皮里的鲭鱼押寿司,恐怕也在他想像力之外吧!  至于坐在我左边的中年妇女,还是慢慢喝着清酒,偶尔把视线转往在我面前的“Bateira”。她始终没有开口说话,让我安静地完成了一个人的晚餐。  虽说是一个人,在我脑子里一直有跟我同时吃着“Bateira”的另一个人。  虽说是一个人,其实我坐在两个陌生人中间。  虽说是一个人,实际上我身在公开的密室里,进行了很私人的一次晚餐。P3-11


编辑推荐

  有些人,随着年龄自然而然地成熟,我可不一样,为了寻找真正的我,非得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打滚。新井一二三,一个用中文写作的日本人。沈昌文,资深出版人、《读书》杂志前主编;查建英,作家、《八十年代访谈录》作者;陈冠中,作家、《号外》杂志创办人;李欧梵,学者、哈佛大学荣休教授;联袂推荐!一个用中文写作的日本人:新井一二三,在世界各地交了几个好朋友,有时候她被认为是“不明国籍”的人;有时候“文化杂种”的生命力,反而让她成为清晰明确的人。有些人随着年龄,自然而然地成熟,可是新井一二三不一样,她为了寻找真正的我,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打滚。也许你认为她很有“异国情调”,然而为决定所付出的勇气和傻劲,她和大家一样,流了许多酸眼泪!带你近距离观察当代日本。移民加拿大时她拼命想做外国人,朋友们却认为她是个地道的日本人;在东京的老家,父母兄弟姊妹一直当她是外国人;在北京学中文,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让人几乎忘记了她的东京背景;到了香港工作,她想念的是日本家乡的鲭鱼寿司与河童发型;坐上台北的计程车,司机问她:你是香港人吗?在《樱花寓言》,新井一二三写青春岁月的滚烫心思,也写人在他乡的寂寞、好奇与满足,每个人都有机会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希望这本书可以给你些许依靠、些许胆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樱花寓言 PDF格式下载



一直想买这本书。收到书的感觉真好。


内容不错,封面太俗


此书写的是80年代作者工作、生活的事情,读起来感觉没什么意义,写的都是过去的事情。不过还是很佩服作者精通几门语言,也去过很多国家,令人佩服。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