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中国篆刻艺术精赏
2012-3
福建美术出版社
毛修陆
95
无
《吴昌硕/中国篆刻艺术精赏》编著毛修陆。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仓石、昌石等,号朴巢、缶庐、老缶、苦铁等,浙江安吉人。晚清杰出的艺术家,其书法、绘画、篆刻等都有很高的成就,对中国近现代的书画、篆刻创作发展影响巨大。
吴昌硕印章艺术的发展基本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概括。早期(学习、摹拟阶段)受地区印风的影响,初取法浙派,继而邓石如、吴熙载、徐三庚,以及钱松、赵之谦等,用力颇多。中期(酝酿、脱变阶段)广交师友,饱览金石名迹,眼界大开,力行“印从书出、印外求印”。晚期(出新、成熟阶段)在刀法、结字、章法等形式上化古为新自成体系、卓越成家。纵观其印章艺术的发展,有三个因素的影响极为重要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首先,早年师法渐派。对其刀法意蕴的学习领会,从他留下的印作中可以看到浙派刀法技巧、结字造型、形式风格等的影响。其次,在师法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名家时,前人对古代碑铭、砖瓦文字等广泛取法,深刻地影响了他,健他借鉴的资料更为广博,除取法战国、秦汉玺印外,对铭文陶文、封泥、汉三国篆碑,汉晋砖瓦文字等都有深入的研究,并在其印章的创作中融会贯通,自成面目。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他对书法、国画的精深研究,为其印章艺术提供了丰厚的养分。受到邓石如等清代名家“印从书出”
创作观念的启发,吴昌硕对秦《石鼓文》临习用功最多,成就也最高,对他的篆刻创作影响最大。其印章结字以及线条的质感,从其印章上分析,大部出自《石鼓文》书篆风格,尤其是其成熟期的作品,印章结字造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他《石鼓文》书法的完美“再现”。其国画的艺术成就对他的印章艺术的贡献也是显而易见的。吴昌硕所赴的时代,印章艺术的发展已经从自觉已经走向成熟了,前有渐、皖两派巨匠,同期又有赵之谦、黄士陵等杰出的开拓创新,要想达到甚至超出他们的成就谈何容易。现从吴昌硕的印章分析来看,其印章的结字、章法以及对点、画构成的空间分割形式,无一不显示其绘画构成能力的影响。诸此种种,成就了昊昌硕印章独特的艺术风格与隽永的艺术魅力。
吴昌顽一生治印甚勤,前后长达六十多年,其印风远传海外,对中国近现代印坛的影响巨大。其创作思想、提倡和力行的艺术法则,启示着后人的学习、创新。
《吴昌硕/中国篆刻艺术精赏》编著毛修陆。 一部篆刻史既是一部文字演变史,也是一部审美演变史,更是一部技艺演变史。它在方寸之间藏纳世问万象,是我们窥见古人心性与智慧的一粒芥子、一颗沙粒、一滴水珠。先人对于美的认识、对干美的体验以及对于美的表达,都蕴藏其中。我们需要找到合适钥匙,去打开心灵之锁。 篆刻是“技艺”的篆刻。从陶拍一路走来,印章技艺的发展就是一场动人的接力赛。由最原初的先民随心刻画,无法之法;到纳入“百工”而成为传承有序的家族技艺,铸凿琢磨都传承有序,代代绵延;后又经由文人介入,结合其自身审美趣味,而将对这种技艺的体验演化出镌刻印章的技法,冲切披削以至于敲击摩擦无所不用其极,篆刻技艺越来越直接得与篆刻风格自觉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篆刻由单纯的技艺传承转入了风格的流变与创造。
无
印刷质量一般,点评太简单。
我喜欢买整套的,这套丛书还差一“齐白石”就买齐了。
给家里人买的,因为喜欢篆刻,找了这本比较经典的书目。书里面都是比较经典的作品。
有印面的放大,印花,和布局刀法等的欣赏与简介,非常好,如果印面不清洗那么干净就更清晰了,若再附加上印稿那就是神器了,呵呵,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