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论语故事-青少年经典文库

书香童年 改编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

书香童年 改编  

页数:

215  

字数:

156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论语》全书共20篇500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丰富精彩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被称为“圣人”的孔子的一言一行,从而了解孔子的生平和他的主张。本书选取了其中大部分内容,编写了《论语故事》,呈现给亲爱的读者们。
书香童年改编的《论语故事》将带领我们领略春秋战国时期多姿多彩的历史生活;将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即重视“仁德”对人心灵的良性塑造;将告诉我们如何处世,光明磊落、有礼有德、修身、克己,这些要求能够帮助我们成为一名谦谦君子或窈窕淑女;也会告诉我们如何学习,“学而时习之”、“学以致用”,这些学习方法能够为我们插上在知识天空中翱翔的翅膀;还将告诉我们如何为政,告诉我们如何治国安邦。

书籍目录

学而篇
为政篇
八佾篇
里仁篇
公冶长篇
雍也篇
述而篇
泰伯篇
子罕篇
乡党篇
先进篇
颜渊篇
子路篇
宪问篇
卫灵公篇
季氏篇
阳货篇
思考题

章节摘录

学而时习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子:这里指的是孔子,后引申为有学问有道德的男子,相当于“先生”。时:在一定的时候,在适当的时候。说:同“悦”,高兴,愉快。朋:朋友,志同道合的人。知:了解。愠:怨恨。君子:有知识、有修养的人。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以后,在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十分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自己,却不怨恨别人,这样的人难道不是君子吗?”启示:《论语》的开篇,所谈论到的就是生活、学习和为人的态度。从生活态度来看,孔子认为:生活之中,随处都能发现快乐,这快乐可以来自于乐做之事——学习,并且温习,也可以来自于乐见之人¬——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真正的快乐发自于心。而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孔子强调不断学习,并且不断温习的学习态度。而从为人的态度上看,孔子所强调的,则是一种沉默的坚守:坚守自身的道德底线,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编辑推荐

《论语故事》编辑推荐: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学习前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超越想象的极限,穿越千年,领略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 本系列主题为中国传统文学,共10册,包含了《论语故事》《岳飞传奇》《杨家将传》《聊斋中的故事》等耳熟能详的传世名作。这些作品不仅主题积极,文笔优美,多年来备受专家读者的追崇,其书蕴含的深刻寓意更是发人深思。本系列将成为小读者阅读启蒙、思想启蒙、人生启蒙的良师诤友,为提高小读者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和思想品德起到很大的作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论语故事-青少年经典文库 PDF格式下载



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当然,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达到仁是极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助培养仁德。而仁德的人应该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达到也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其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那么孔子为什么强调做人要全面发展呢?这里体现了孔子对人的社会性的认识,以及个人修养的相互制约作用,他说:“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即:诗歌可以振奋人的精神,礼节可以坚定人的情操,音乐可以促进人们事业的成功。所以,对于个人修养来说,全面发展显得极为重要。


《论语》是一部智慧宝藏,让人百读不厌。


二十多本书,才二百多,很值,期望过个充实的假期


很好,孩子很西黄,易反复看了多遍,又买了一本送给同学!


给别人买的,商品不错。


很好,下次还光顾。以前只是听说这网是卖书的,但这次是第一次购买,不错。


真不错,建议大家购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