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能站起来吻你
2008-10
安徽文艺出版社
春曼,心曼 著
288
无
我曾读过一些英文原版小说,那些小说的封底都会有一些著名报刊或人物的推荐语,比如,“这是一本拿起就放不下的书”,或是,“我想我再也忘不了这本书了”。其实,那都有点夸大其词,我倒是希望遇到一本让我拿起就放不下,或是就忘不掉的书呢。 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在等待,有时候就把这等待忘记了,因为书店里的书越来越多,包装也越来越令人眼花缭乱。随手翻来,却觉得有的书形式大干内容。那些繁华的书影就像今天外面浮躁喧哗的生活,已经很少能给人沉静的回忆和心灵的慰藉了。 可是有一天,我读到了安徽文艺出版社编辑给我发来的一部书稿,她告诉我这是一对重病的姐妹创作的长篇小说。姐姐叫春曼,妹妹叫心曼,她们都患有“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不久前姐姐春曼已告病危。社里希望她能看到这本书的出版,所以决定在最短的时间出版,并且希望我为这本书写一个序言。那一会儿我的心情很沉重,我不希望任何人承受病中的痛苦,更何况是一对在贫困生活中挣扎的女孩儿呢!几乎就在收到书稿的同时,我接到了心曼的电话,那声音柔柔的、甜甜的,却没有什么力气。她非常有礼貌,一再抱歉打扰我。我知道生病的女孩儿都很懂事。为了不让她花长途话费,我急忙把电话打回去。心曼告诉我她三岁就失去了父亲,是坚强慈爱的母亲一直照料她和姐姐,她们早就没有钱治病了,活着倚靠的只是梦想和渴望。心曼的讲述平静而温婉,话语里听不到一句对生活的抱怨,尽管她和姐姐从小就浸泡在疾病的苦痛之中,尽管她们从没有感受过一天有灿烂阳光的日子,但是心曼和姐姐在生存的绝境中却还是那么善良、那么顽强。她说写这本小说就是想实现最后一个心愿,要用稿费回报妈妈的爱……我不忍心再让心曼说下去,我怕她累了,更怕我自己忍不住流泪。我说,你和姐姐要坚持,再去北京,我一定去看你们……其实说到这里,我已经流泪了。
《如果我能站起来吻你》是一本关于爱情的小说。残疾人的爱情。它是特殊的,因为,残疾人就是特殊的: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来获得的,而是来体验的。于灾难中体验活着的美好,于失落中体验获得的欣喜,于绝望中体验希望的可贵,于无法生存中体验自食其力的激动……他们终其一生获得的东西是健康人最容易获得的,他们终其一生获得的体验也是健康人最难获得的。这其中,包括爱情。这个世界上,相爱的人有许多种,有大胆追求健康人的健康人,有大胆追求残疾人的残疾人,也有大胆追求残疾人的健康人,但是,一个残疾人对健康人的大胆追求呢?很少。为什么?因为他们胆怯,他们觉得没有资格,他们觉得会给对方负担。在生活与生命的尊严上,残疾人已经成功站立,但是在爱情上,他们仍然无法平视这个世界。当头颅无法在任何时候都昂起时,身躯也就无法真正挺立。那几乎是残疾人最后的和唯一的残疾。是他们自己都承认的残疾 。 《如果我能站起来吻你》的两个作者则是用生命写作。因为写作的动力之一就是:也许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那就一定在离开前完成它!许多时候,她们在透支身体透支生命,怀着一种与生命诀别的心完成它,近于对《如果我能站起来吻你》的殉难。
春曼、心曼,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肢残人协会会员。分别于1974年和1976年出生在黑龙江省铁力市桃山镇。1977年姐妹同时被沈阳军区医院诊断患“婴儿型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身体重残。童年时因一次意外事故永失父爱,在单亲家庭中成长。二人没有上过一天学,依靠自学进行创作,自1995年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20余万字,出版自传体文集《生命从明天开始》,并多次在国家级征文中获奖。
序一:永不凋零的姐妹花序二:让爱,回归灵魂序三:没有人司以剥夺爱的权利引子姐姐篇:下辈子,我们还能再相遇吗?妹妹篇:爱我吧。用一朵花开的时间!后记:一切,为爱让行!
姐姐篇:下辈子,我们还能再相遇吗? 1.一个陌生男孩打来的电话 昨天晚上没休息好,早上起来后刷牙时手使不上力气,我就用左手托着右手刷牙,用了快二十分钟的时间,浑身感觉软绵绵的,因为心难受得厉害。妈妈半夜起来给我吃了救心丸,到现在嘴里还有浓浓的中药味,好难受。在一边已经洗漱完的妹妹冉菲,皱着眉头看我反复地和牙齿较劲,忽然笑起来,她边咯咯地笑着,边对妈妈说:“你瞧我大姐呀,就那几颗牙齿还磨唧起来没完没了的,好娇气!” 我瞪了她一眼,我没精神理她,由她去说。 “你就泡蘑菇吧,看一会要是来电话你怎么接?!” 电话仿佛是为了支持妹妹,故意和我作对,竟然真的忽然响起来:“丁零零……” 我吓了一大跳,心想,电话不一定是找我的吧?只见妈妈双手湿漉漉地从厨房跑出来,她到桌子前接起电话:“喂,你好!是的……她在,你稍等啊!”妈妈转身对我说,“漫菲,是找你的电话!” “哦?”我嘴里含着雪白的牙膏沫,半张着口,伸着脖子,感觉小泡泡们随时都有可能从我嘴里飞出来一样。我从妈妈手里接过电话,本能地看了一眼墙上的钟表,心想,才早上七点多钟,谁会找我呢? 这时,冉菲在一边看着我哧哧地笑起来,她得意地眯起眼睛,咧着嘴,笑得手都握不住小镜子和唇彩刷了,小小的肩膀也跟着颤抖。我又好气又好笑地瞪了她一眼,在妈妈端给我的脸盆里吐了口牙膏沫,接着,我对着听筒说:“喂,你好!” “你好!你是漫菲吗?” 电话听筒里传出一个陌生男孩的声音,声音很浑厚,很阳光,我不认识他。我在记忆里迅速搜寻他的声音,没有听到过。 “我就是漫菲,你是谁啊?找我有事吗?你怎么会知道我的电话号码啊?”我一连声地问他。 “我姓童,叫童川。我在报纸上看到你的一篇参赛文章,题目叫《爱使生命美丽》,上面还刊登了你的一张相片。你的故事让我挺感动的,就给报社打电话,要到你的电话号码。” ……
是一颗莲子,命运把我深埋在地下,让我逃开尘世的纷扰,可在我沉睡了千年之后,没人发现我的存在,但我依然热切地期盼着爱我的人能快点来,帮我实现花开,我会用尽全身的力量绽放我最美丽的青春,那是我们作为花儿生生世世的梦,我独自等待着有人来开启我这颗千年睡莲的心。 这一双姐妹,是生命柱前两粒安睡千年的莲心。种子被虫蛀过,就不能发芽。然而她们重残的机体中,却燃烧着对生命和爱情如火如荼的渴望,在万丈红尘的坠落中,盛开出灼目光华。这是一首婉约的爱情新曲,更是一幅不屈的生命画卷。 ——毕淑敏 小说深深地打动着我,让我想了很多文学以外的事情,比如生命,比如心灵。我们被这个故事告知,生命中什么最值得珍惜,我们也被这对姐妹告知,其实健康地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张海迪 她们注定得不到爱情和婚姻,为什么还要满怀深情地爱?在一个注定的悲剧中,一切努力还有什么价值?也许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价值。承受痛苦,保持尊严,享受和付出爱,这一切本身就是价值! ——张越
无
冷落寒冬,这个时节的大风、落叶常常给人带来一种萧瑟之感。走过了春天的明媚,夏天的繁盛,万物的生机渐渐消逝,大地仿佛也像一个即将沉睡的老人。然而也恰恰是在这时候,枝头、田间,果实累累,在一片肃杀中传递着生命的信息。
《如果我能站起来吻你》这本书,正像深秋时节的果实。它所包含的意义是丰富的,有生命的短暂和不易,也有成长的刻骨铭心。有对命运的不解,更深的,却是留恋和感恩。
它的作者春曼和心曼,一对来自单亲家庭的残疾姐妹这样说:我们与时间赛跑,要赶在生命尽头前写完这本书,把它献给我们亲爱的妈妈。
姐妹俩没有上过学,却依靠自学进行创作。从1995年到现在,已经发表了文学作品20多万字,出版了自传体文集《生命从明天开始》。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这本书,是她们合写的第二部自传体小说,名字叫《如果我能站起来吻你》,这本书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如果,我能站起来吻你》。当你听到这样一个书名,也许已经敏感地意识到,这本书的故事,将与她们的内心愿望有关。而这个愿望,就是几乎所有女孩子儿都经历过的,对爱情的渴望。
还在天真懵懂的时候,小女孩儿们就会幻想某一天,王子骑着白马,忽然来到她身边,幻想他和她在星空下翩翩起舞。这样的美丽梦想,几乎作为上天为女孩子们特意准备的礼物,伴随了她们的年少时光。
对于书的作者,春曼、心曼两姐妹来说,梦想并不偏待人。同样,爱情,也是平等的。她们说,想要通过这本书来传达自己内心的一种声音,就是在爱情的面前,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无论身体上是健康还是残疾,都同样拥有追求爱、接受爱、付出爱的权利。
命运对春曼、心曼的确过于残酷,她俩分别于1974年和1976年出生在黑龙江省铁力市桃山镇。1977年,两姐妹同时被沈阳军区医院诊断,患“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
这种疾病意味着两姐妹从小身体就处于重残状态,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会越来越严重。发展到晚期时会全身无力,无法控制四肢。而患者的平均年龄很难超过三十岁。
就是在生命所剩不多时,姐妹俩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我是一颗莲子/命运把我深埋在地下/让我逃开尘世的纷扰/可在我沉睡了千年之后/没人发现我的存在/但我依然热切地期盼着爱我的人能快点来/帮我实现花开/我会用尽全身的力量绽放我最美丽的青春/那是我们作为花儿生生世世的梦/我独自等待着有人来开启我这棵千年睡莲的心。
这首诗真实地表达了她们的内心。对于从小患病的姐妹俩来说,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她们很少有接触社会的机会。真的像诗里说的那样,如同一颗被命运深埋地下的莲子,避开了尘世的纷扰。也因为这个原因,姐妹俩的内心如同孩童一样纯净、善良。
然而,人类与生俱来的对于群体归属的渴望,又让她们的心渴望了解和融入这个世界。与其他女孩子一样,在花样年华,她们的内心也萌生了对爱情的盼望。在不被社会发现的角落,她们低低地倾吐着心声,独自等待着那个让花开变得充满意义的人。
童话《小王子》写过类似的心境。还记得那朵娇气、任性又惹人怜爱的玫瑰花吧?她迟迟不肯开放,只为在“仅此一次”的绽放前精心装扮,让自己在心爱的人面前展现最美好的姿态。她以强迫骄横的口吻让小王子为她做这做那,却并非真的需要,只是因为想获得他的尊重与关注。
这恐怕是天下所有女孩子的爱情“通病”了。不过一旦你理解了她们,看到她们对爱情的认真和小心翼翼,那种全力以赴又很幼稚脆弱的争取,就会忍不住心疼,也原谅了她们那些只不过想使你更爱她的臭脾气。
没错,她们种种的傲慢、高姿态,背后都是一颗既甜蜜又不安的心。那颗爱情中的心——非但不是外表看起来的公主气,反而像张爱玲所说的,“低到了尘土里”。
而对于春曼、心曼来说,守候和追求爱情的心,可能尤为谨慎、低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身为残疾人,爱情对于她们,显得有些可望而不可及。
曾经大力帮助过姐妹俩的《国际先驱导报》编辑张大诺,在为她们的书作序时这样写道:
“这个世界上,相爱的人有许多。但是,很少见到一个残疾人对健康人的大胆追求。为什么?因为他们胆怯,他们觉得没有资格,觉得会给对方负担。在生活与生命的尊严上,残疾人已经成功站立,但是在爱情上,他们仍然无法平视这个世界。”
小说的作者在这方面,已经做了突破和尝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春曼、心曼各自写了一个爱情故事。在妹妹春曼的故事里,女主人公便勇敢地打破了世俗的偏见。她爱,爱一个健康人,以自己健康的爱情。
尽管如此,残疾人的身份仍然为她的爱情打上了不可磨灭的记号,虽然爱,她的爱情却显得更加小心、卑微、细心、琐细。即使是在与爱人共处的时光里,她的心仍是矛盾的。在因爱而生的喜悦下面,常常有挥之不去的忐忑、徘徊。
然而,正是在淡淡的忧郁和敏感,以及日常无雕琢的对白中,我们看见了一颗纯真对待爱情的心。在拜金、娱乐、奢侈、功利盛行的时代,这种纯朴让我们不禁感到陌生和惭愧。
纵然一无所有,爱情仍可如清水芙蓉。然而拥有太多的人,反而在权衡利弊得失时,把爱情作为博弈的筹码。当爱情掺进了太多杂质,它便不再是爱情,造成了心灵的空虚或失衡。这,或许是这个时代一则深刻的寓言。
下面的时间,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本书,也分享这对花儿一样的姐妹的人生故事。让我们走进书里的爱情,也走进姐妹俩的内心世界。
内容简介
这本书分为姐姐篇和妹妹篇两个部分。姐妹两人结合各自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分别写成了一个独立、完整的爱情故事。姐姐的故事叫:下辈子,我们还能再相遇吗?它描述了一对残疾人彼此间的理解和爱慕。妹妹则讲述了一个残疾人对健康人的追求,题目是:爱我吧,用一朵花开的时间。
两个故事从情节上来说,是彼此独立的。但从实际的阅读体验上来说,又存在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书中故事主要围绕一对残疾姐妹“漫菲”和“冉菲”展开。由于小说的自传色彩,很容易猜到,她们的生活原型就是春曼、心曼。
两个故事都以第一人称叙述,但姐姐的故事离不开妹妹,妹妹的故事中常常出现姐姐。尽管所爱的人不同,所写的事各异,但她们的故事,其实在同一个背景和生活圈里。
从风格上来讲,文如其人。刚开始读这本书时,很容易被一会儿“漫菲”、一会儿“冉菲”的名字弄乱,但看得久一点儿,人物形象变得更深刻了,就很容易分开姐妹俩了。
姐姐春曼处事冷静、理性。妹妹古怪精灵,任性活泼。从文字上,姐姐篇的故事相对低调、含蓄,对话也很温婉、体贴。妹妹的则充满机灵、俏皮,经常有不依不饶的撒娇和追问。
也许,两个故事在题目上就传递出这种差异。“下辈子,我们还能再相遇吗?”和“爱我吧,用一朵花开的时间”,都暗示了爱情最终不是大团圆,但姐姐的含有深深的缱绻,虽然遗憾,却静静放手;妹妹的一声呼唤,则显出诗意的天真,坦诚和热烈。
事实上,这样的性格也决定了两个故事的走向与结局。姐姐的故事从一个神秘的电话开始,自始至终,那个电话里的人都未谋面。相爱,相知,矛盾,了断,大部分的心绪都在一根电话线中缠绕。
即使是故事的高潮部分,那个人也没有现身,而是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他对漫菲的心意,也完成了自己的心愿。那时,漫菲被邀请到电视台做访问节目,而那个男人通过节目组,把一束玫瑰送到了漫菲的手上,又拜托现场的工作人员,给了漫菲一个温暖的拥抱。
虽然,这些转交的爱意都曾是他想亲自表达的,但是同样身为残疾人,他和漫菲不仅无法在生活上互相照顾,连健康人寻常的求爱方式,对他们来说都格外艰难。种种现实,没有拦住两颗心的靠近,却扼杀了共同生活的可能。
而最重要的原因是,小说的结尾,他在电话中向漫菲坦白了自己的真实情况——漫菲一直以为的阳光男孩儿,其实是一个离婚的男人。
也许我们不应该过多地指责这个男人,虽然他一度掩盖了自己的真实情况,在事实上造成了某种欺骗。但是,爱让他最初鼓起勇气,给漫菲打了那个让她惊喜的电话;爱让他们在一段时间内彼此牵挂、思念,享有生命中的爱情体验。最终,也是爱让他有勇气,向漫菲坦白了真实的情况,并且求得她的原谅。
对于漫菲来说,她虽然惊讶、伤心甚至愤怒,却更多地去理解对方,也更多地纪念对方所给予的关怀和温情,而不是自己的付出和失去;她更多地去感恩,而不是抱怨。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到,爱能赦免许多过犯。
张大诺这样点评心曼的这个故事:“书中的女主人公告诉我们,能够爱,是生命的自信;放弃爱,是生命的尊严;放弃之后的微笑,是生命的高贵。那里有着最现实的挣扎与限制,那是没有结果的爱,没有结局的爱,也是没有结束的爱。
爱的情感,既然被现实所困,那就让它最终回归灵魂。”
同样一种高贵的争取和放弃,也体现在妹妹春曼的故事里。在《爱我吧,用一朵花开的时间》里,春曼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残疾女孩儿冉菲的爱情与梦想。
冉菲爱写作,报社记者陈瑞锋的出现,仿佛一盏灯,为她的写作和生活都照亮了道路。少女心里冰封的爱情之河,也在这照耀和温暖下,渐渐融化、流动。
然而一次特殊的性骚扰遭遇,让她的心灵受到重创,对异性充满了防备、敌对。内心充满苦涩的她没有人可以倾诉。备受煎熬时,走投无路的冉菲以匿名的方式给陈瑞锋发了封邮件。出乎她的意料,陈在回复中耐心地帮助她解开心结。
陈瑞锋的许多安慰,对于幼年丧父的冉菲来说,都弥足珍贵。虽然,陈瑞锋本人可能一直不知道,这个向他倾吐了内心最深处的女孩儿,就是生活中也让他始终放心不下的冉菲。
而对于冉菲来说,在秘密和明亮的两条线索里,她独自品味着爱情的忧伤与甜蜜。天性透明、热烈的她,一度也因为爱情变得彷徨、羞涩。然而最终,骨子里的执著、对待爱情的认真帮助她得到了陈瑞锋心底的答案,那句对爱的承认。
虽然,那也正是他们的爱情宣告结束的时刻。尽管心底的爱仍在绵延,也许一直不会泯灭,但是,这样的爱情最终在现实面前,发乎情,止乎礼。
既然这样,为什么她们还要去爱呢?我想,回归到爱情本身的意义来说,爱本身是一种生命的流动。就像莲子遇见了阳光雨露就会萌发,它是种自然而奇妙的力量。无论在天涯、海角,在富贵人家的庭院,还是荒无人烟的山野,花为生命本身而开。
爱情,对于残疾人来说,也正如一次花开,被平等地赐予给生命体。差别不在于拥有的权利,而是背后的意义。对于残疾人来说,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来获得的,而是来体验的。
在灾难中体验活着的美好,在失落中体验获得的欣喜,在绝望中体验希望的可贵,在无法生存中体验自食其力的激动……他们终其一生所获得的东西是健康人最容易获得的,他们终其一生的体验也是健康人最难体验到的。
然而,也许不只是对于残疾人,每一个人在长短人生中,都会遭遇坎坷和失落。当我们陷入意想不到的困境,不知道这种苦难将持续多久时,当我们失去了很多平时引以为傲的外物时,是否能够仅仅为了生命本身、依靠内心深处的力量,坚强生活。
春曼、心曼的故事让我们看到,真实的生命,本身所需要的也许并不如我们所依赖的那么多。她们生活俭朴,甚至到了贫寒的地步,然而仍然充满乐观、良善。她们拥有的很少,但并不影响她们的施舍之心。这施舍,既体现在对公益事业的倾力投入,也体现在每一句日常朴素的关怀。
张海迪在序言中提到两姐妹与自己的交往。她说:“在电话中,心曼的声音一直柔柔的、甜甜的,听不出苦难的摧残。她非常有礼貌,一再抱歉打扰了我。”事实上,记者到心曼春曼家采访时也见证了她们的谦逊、体贴。
由于心曼的病情严重,已经无法坐在轮椅上。记者去到她的家中采访时,她虚弱地躺在床上。为了利于沟通,记者蹲下身来和她说话。身边的妹妹轻轻地问:“你这样蹲着一定会累吧?”于是让身边的弟弟找来一张小凳子。
与她们接触的人,常常是这样,在不经意间,在细微之处,感受到一种贴心的祝福。或许,这正是最纯净的施与。因为高贵的施舍,不是人有万贯家财,予人千金,而是只有两个铜板,却全部雪中送炭。以及,一无所有时,还用生命的良善来爱。
苦难带来疼痛,对有些人来说,它进而带来苦毒和埋怨;对另一些人来说,则炼净了生命。在这个意义上,不同于某些大书苦难和伤痕的作品,她们更多是一种自然的流露。如果有些平铺直叙,以及对于疼痛的直白刻画,也只当作是女孩子诚实的倾诉吧。
虽然作品在人物塑造方面功力并不算深厚,但是,对于女孩子的心理却表现得很真实。她们无意刻意去表现什么,写出来的,反而是最朴实、生活化的。你看到的,是残疾人的内心。她们有胆怯,有对这个世界的恐惧,敏感,也坚强、充满尊严。
张海迪在看过她们的书稿后,这样评价道:她们不但容貌漂亮,写的文字也很漂亮,字里行间流露着今天的女孩儿们少见的忧伤、徘徊和惆怅,还有一种说不清的迷惘。她们写的是爱情,是她们亲身经历的爱的体验,那种凄美让我的心感到战栗。
虽然,整体上看,作品文字的功底谈不上深厚,结构也不精密复杂。但它的心灵意义大于文本意义,生活气息也让造作的修辞、浮夸和炫耀相形见绌。正是在心灵和诚实的意义上,我们为大家推荐这本书。
心灵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