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谋位

郭宝平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

郭宝平  

页数:

33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第一本描写成名之前张居正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他从一个懵懂少年开始,经过艰难的选择、漫长的奋斗,最终踏进权力中心、站上历史舞台的仕途进取历程。

作者简介

郭宝平,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曾师从著名的明清史专家韦庆远先生。先后任职于省、部机关,遍历宦海浮沉,看尽官场百态。业余悉心研究学术,勤奋笔耕,本书是他历经九年方最终完成的一部心血之作。

书籍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少年张白圭 这件事深深刺伤了父亲的自尊心。当天,父亲喝得酩酊大醉。清醒过来后,他把我叫到跟前,咬着牙道:“记住,要做官!做大官!”第二章 老师的教诲 徐阶眉宇间闪过一丝忧虑,他沉思良久,非常严肃地对我说:“叔大,少年早贵,固然可嘉,但为师要送你八个字:韬光养晦,谨言慎行。”第三章 严府玄机 游七解释说:拜访严府,要先到严府管家严年开的“鹤柏书坊”买一把扇子,然后携扇而往,请严氏父子题字。至于扇子价格,全由买主来定。第四章 义士杨继盛 听了高拱的话,我慨然道:“国之大患,我看不在于诸多难题,毛病就出在用人上!”第五章 蜗牛生存哲学 蜗牛这小小的生物,尚知用触角探测险境,不利的时候就收回触角,何况人乎?何况我张居正乎?第六章 鞑虏围城 严嵩浑身战栗,一向以宽厚恭谨著称的徐阶,神不知鬼不觉间,竟一举置仇鸾于死地!他仍装作惊喜的样子,跪地叩头:“陛下英断。臣为陛下贺!为徐尚书贺!”第七章 严嵩的报复 我盯着严嵩那只瘦骨嶙峋的手。这只手反覆之间,多少人和事的命运被轻易改变。这就是权力的魔力。第八章 怪人李贽 “匡时济世,绝不能过于爱惜一己之名声。为立不世之功,既可忍辱含垢,又何惮不择手段!”说到此,李贽长叹一声,“欲建功业,岂恤人言!”第九章 计诱严世蕃 在官场上历练了十年八载,倘若还是不能口是心非、指鹿为马而且毫不脸红,那么前程、事功云云,根本无从谈起。第十章 蓝道行扶乩 被罢黜后,严嵩不吭一声就悄然离京。不明真相的人们举手相庆,稍微知道一点内情的人却隐约感到:真正血腥的较量还在后面。第十一章 性命攸关的游戏 既入仕途官场,轻发浪战、拍案而起不行;特立独行、抗拒权势不行;即使是不随波逐流,也不行!第十二章 海瑞骂驾 海瑞的存在是官场的一个异数。他不仅完美利用了自己的名气,更拥有无人能敌的运气。第十三章 皇帝的无奈 嘉靖皇帝已经在西苑住了二十四年,在弥留之际,他喃喃着那个实现不了的愿望:“回安陆去”,却被臣下不由分说抬回了他打死也不想回去的乾清宫。第十四章 新皇登基 好皇子裕王在朝野的记忆里,是近乎完美的形象。如今,他登极称尊,君临天下,却对朝政毫无兴趣,而且夜夜笙歌,日日高挂免朝牌。第十五章 恩师和好友 高拱一甩袍袖,恨恨地说:“华亭老谋深算,我辈甘拜下风可也!”第十六章 没有永远的胜利者 我没有料到,严嵩下场如此惨烈!一个年近九旬的老人,最后以为人守坟为生,孤苦伶仃死于荒郊野外。尾声

章节摘录

  引子  出荆州城东门,向东行至沙市西北的张家台,是著名的纪南郢都故址。再向南行,濒临江津渡,坐落着一处菩提禅寺。禅寺的东边,有一座占地十五亩、四周由高达三米的土筑茔墙围成的墓园。墓前刻有“明相太师太傅张文忠公之墓”几个大字。这里就是曾任大明万历朝首辅的张居正的墓地。  张居正是读书人出身,毫无家族背景,他靠科举考试起家,完全靠个人奋斗登上了大明朝的权力巅峰。前后当国十年,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  中国式成功向来不会只依赖个人的专业素质。人治官场,明争暗斗,玄机重重,出身寒贱的张居正能够善处其间,握权处势,展布经济,快意恩仇,个中缘由,颇值得后来人玩味。  往者,对张居正握权处势后的作为,多有著述;然则,初入官场后张居正如何面对宦海波涛?如何在玄机重重的官场立足、避祸?从一个懵懂少年开始最终踏进权力中心,他是怎样做到的?  如今距离张居正的年代已经过了五百年,诸多真相早已大白……太阳底下,本无新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就是这本小说的由来。  第一章  少年张白圭  1  嘉靖十五年,已是大明王朝建国的第一百六十八个年头。举国上下,对国家的典章制度、教化风俗,一切都已习以为常;或许,一切又都已不以为然。但这些对于远离京师的乡村来说,都不会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虽然“苏州样,广州匠,杭州风”已为士绅津津乐道,可是乡村的人们日常所议论者,多半是营生艰困,做生活不得,而他们所关心的,更是来年会不会有个好收成,在缴完官府名目繁多的税费之后,还能略有剩余,以便能给孩子积攒些许读书钱和支应婚丧嫁娶的费用。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心满意足,不会再有其他的奢望了。  对于居住在荆州城外草市的张家来说,过完正旦节、元宵节,最大的事就是今年的县试和府试了。因为这件事,正旦、元霄,过得都很简朴。供应一个孩子读书,这是大事,其他能节省的都得节省下来才行。  正是初春时节,刚入辰时,一个头戴方巾、身着蓝色茧绸直裰,未满十一岁的少年,就上了草市通往荆州城的官道。少年长相英俊、端庄,迈着与年龄不相协调的稳重步伐,穿过荆州城的东门,直奔江陵县衙而来。  这个少年就是我。此时的名字是张白圭。此番进城,就是到江陵县衙的礼房报名,参加县试。  “阿保,”临出门前,母亲叫着我的昵称,又问了一遍,“你一个人去,妥贴吗?”  “我一个人!”我又一次重复说,语气坚定。  想到这里,我那还显稚嫩的脸庞上,挂着轻松自得的神情。  少年的轻松自得来自自信。事实说明,我的自信绝不是盲目的:县试第五场发榜,名列第一的,就是未满十一岁的少年张白圭。  县试考取后,就可以参加荆州府的府试。  府试在秋天举行。考试的当天,鸡叫头遍,就起来匆匆往考场赶。天色未明,考生个个一手挑着灯笼,一手提着考篮,在试院门前集中,听候点名。尽管是初秋的凌晨,几千考生挤在试院的院子里,还是有些闷热。只见大厅门口摆着一张长长的桌案,端坐在桌案前的,是由荆州的最高长官——知府充任的监考官。他手里拿着朱笔,在东方微明中开始按名册顺序点名。江陵乃荆州府之首县,所以我的名字排在前面。只听试差高唱一声“点名——”,院子里顿时寂静下来。不一会儿,充任监考官的知府喊道:“张白圭——”我应声答道:“有!王志福保——”我的保人——里长王志福,也随即唱和:“王志福保张白圭!”也许是我在高声回应中还带着稚嫩的童音,晨曦中,依稀可见知府大人在打量我的时候脸上挂着微笑,还低声重复了一句“张白圭”,然后用朱笔在名册上轻轻点了一下,就有人带着我进入考棚。  走进试院大门,远远望去,第二道门的横额上赫然写着“龙门”二字。进了龙门之后,就是正式进入考棚了。考生按事先依天干地支编好的序号,找到自己的座位。桌子上已然放好了考卷,考卷上贴有一个浮签,浮签上写着考生的名字,缴卷时撕去浮签。考卷的另一角有弥封的编号,录取时方能打开弥封,以免舞弊。  当考生进入考场不一会儿,就走来一位手提灯笼的人,灯笼罩上粘着一张白单子,上面写着大大的黑字,也就是考试题目了。灯笼里点着蜡烛,从远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提灯笼的人把灯笼举得高高的,在考棚之间的甬道上来回走好几次,以免考生看错题目。  到了午后巳时左右,就听考棚外“砰”的一声炮响,这是缴卷的第一次讯号。随即,大门打开,吹鼓手开始呜呜啦啦吹奏起来。作完题目的考生缴了卷,在吹奏声中走出考场。第一次缴卷的考生走出来以后,大门又重新关上。过了一个时辰,就听到又一声炮响,乐声再起,迎接第二次缴卷的考生。又过了一个时辰,是缴卷的最后期限,不管是否作完,都必须缴卷出场,也不再鸣炮奏乐。  十天以后,是放榜的日子。试院门前有一座高墙,半夜里就有人守候在那里等待看榜。日头出来了,就听礼炮齐鸣,鼓乐喧天,知府带着一干人等,列队缓慢走来,庄重地把大黄榜贴到高墙上。黑墨大字,写着录取考生的名字。那一天我来得并不早,还没有挤到榜前,就听到人群中议论说,“张白圭,张白圭!”抬头一看,在黄榜的最上方,第一个名字就是“张白圭”!  这次发榜,并不是说已经十拿九稳了。还有第三次考试呢!这一次的监考官,由省城派来的学政亲自担任。也就是说,是学政亲自考试。所以在考场大门两侧,高高竖着两根旗竿,旗竿上飘着两丈多长的红幡,上面写着:“礼部侍郎提督湖广学政某”十多个大字。这是湖广学政的官衔,一看就是个钦差。这次考试,就不再发榜,考试结束后,考生一概回籍。最后录取的,由试差亲赴家中报喜。  第三场考试过后的第六天,一大早,就听到街上“当当”的小锣声,越来越近,直到自家的门前。是试差来报喜了!在人群的簇拥下,试差展开一张一丈长、一尺宽的红纸,高声念道:“贵府相公张白圭蒙礼部侍郎提督湖广学政某考试录取江陵县学生员。”随后又是一阵“当当”的小锣声。  所谓县学生员,就是俗称的秀才了。有了这个身份,也算有了功名,并且可以享有免于纳税服役的特权,同时也便取得了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国朝开国之际,太祖皇帝崇尚俭朴,分官设职,以精简为原则。虽然以后不断膨胀,可官员之数,从朝廷到县衙,总共也只有两万五千员。而三年一度的科考,全国却有一百万左右的士子参加,中第者最多不超过三百人。可以想象竞争何等激烈!民间流传的“鲤鱼跃龙门”的故事,正是对这种激烈竞争作出的一个生动的注脚。说是黄河的鲤鱼何止千万条,但得以跃入龙门的才有几多?只有最强健、最灵活、最有毅力者,才能跃过龙门。跃过龙门的鲤鱼还要经过雷电交击,将其尾部烧掉。竭尽全力跃入龙门的鲤鱼,喘息未定就得再遇火烧,经过九死一生的考验,鱼方能化为龙。


编辑推荐

  没有人天生伟大,一个政治天才的进阶宝典  从一个普通少年,到大明国相,他经历了怎样的漫漫长路?  阅读大明官场的血腥往事,分享张居正的成长故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谋位 PDF格式下载



今天刚刚拿到书,这本郭宝平写的谋位·张居正从少年到国相很不错,没有人天生伟大,一个政治天才的进阶宝典从一个普通少年,到大明国相,他经历了怎样的漫漫长路阅读大明官场的血腥往事,分享张居正的成长故事谋位·张居正从少年到国相是第一本描写成名之前张居正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他从一个懵懂少年开始,经过艰难的选择、漫长的奋斗,最终踏进权力中心、站上历史舞台的仕途进取历程。


著名的史学家朱东润先生曾著有被誉为“二十世纪四大传”之一的《张居正大传》,此书一出,无人敢提超越二字。不想今朝有人敢重拾此题,写下扬扬撒撒的三十五万字的《谋位——张居正:从少年到国相》-----这就是曾师从著名的明清史专家韦庆远先生的郭宝平。与朱东润先生的《张居正大传》这种全传不同,郭宝平的《谋位》更侧重于描写成名前的张居正,从懵懂少年到踏入权力中心的一番抉择,也就是从少年科考到进入内阁的那段政治和人生岁月。“艰难时世,忍求生,谋求进”说的这正是这个时期的张居正。
  提起张居正,有响当当的张居正变法,也因为变法,他跻身中国历史最有影响力的改革家之列。他的成长史又会给那些希望走入仕途的后人怎样的激励和鼓舞?当他从荆州毫无家族背景起步,经过科考,依靠个人奋斗和不懈努力,成为万历首辅、神宗皇帝老师,登上权力巅峰。他的奋斗人生除了表面的“学而优则仕”之外,更多了一些什么?在新时代,重提张居正的成长史意义在哪里?明中后期,危机深重,政治腐败,民不廖生,张居正为什么可以凭着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动大明王朝向前?
  是的,从他身上我读到“责任”二字,也读出“谋”的隐忍。
  最初看到书名“谋位”两个字,我以为这是一本官场小说。其实不全是,成长史少不了,纷繁芜杂的险恶官场也少不了。于是,除却官场小说里少不了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丑态,官场大官小将们为权财色机关算尽路走尽头,以及正义或邪恶的殊死较量的审美疲劳之外,看到一个坚守理想,勇于负责任的“国相”。当一部部《驻京办主任》《村姑当官》《政法书记》等现代官场现形小说走红书市时,当老百姓们对每年层出不穷的官场腐败新闻事件总是兴致昴昴和津津乐道时,从奥巴马以“变革”之声赢得美国人民的支持时,中国变革的希望在哪里?就在少年张居正身上,就在现在的年轻人身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居正的成长史不仅是有志于成为公务员,期望入仕的那些年轻人参照的榜样,更是让那些身居官位者应当对比张居正好好自省自查。
(果子林001)


谋位--张居正:从少年到国相--大明官场的血腥往事,一个政治天才的进阶宝典


从少年到国相--大明官场的血腥往事,一个政治天才的进阶宝典。书是正版,物流非常快!


没有人天生伟大,一个政治天才的进阶宝典  从一个普通少年,到大明国相,他经历了怎样的漫漫长路?


张居正出身于下层民众家庭,家族里没什么背景可言。在那个被我们称为“任官为亲”的封建社会里,硬是凭着自己年少时便表现出来过人颖资,二十三岁便考得进士,进入皇城。这里面有一个小插曲很有启发意义。张居正由于才华出众,第一次参加乡试时年仅十三岁,凭他当时的表现,考中举人应是理所当然的事。可当时的湖广巡抚为了让这个年轻人多些磨练,以便日后担得大任,故意没有让张居正考上。而张居正并没有因为这一次失败就放弃努力。没过三年,再次凭着自己的出色才华考得举人,而再过六年,他更是一举考得进士。真是“真金不怕火炼”。即便是那个黑暗年代,是人才也一定会出人头地。而往后的成长历程证明,当年湖广巡抚也许是不经意间的这一安排,却使得张居正的成长显得更加稳重沉熟。如果张居正从小便一帆风顺地走下来,没经历什么曲折坎坷,也许日后的张居正会是另一番光景呢。张居正当时所处的明王朝正是内阁斗争十分激烈的时候。几任内阁首辅与内阁成员之间关系不和,争斗你死我活。张居正能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生存下来并且最终取得胜利,日后在内阁首辅位上一坐便是十年,得益于一个字,便是“忍”。正因为“忍”,他主动和当时的高拱搞好关系,正因为“忍”,他也能和徐阶相处得关系融洽,也还是因为“忍”,他和当时的两任大太监严嵩、冯保都能相处得不错并在一定情况下还能得到二人的支持。“忍”字拆解开来,便是心字头上一把刀。在严酷复杂的政治斗争环境里,没到自己出山发言的时候,坚守一个“忍”字,而暗中苦练内功,积蓄力量,应该是保存自身力量、夺取最后胜利的最聪明的办法。在当时那个环境,如果张居正在“忍”字上稍微有些偏差,招来的定是杀身之祸。张居正作为一代伟大的政治家,其伟大之处,在于其为国舍身忘已的精神至始至终没有动摇过。虽然后来张居正数次提出要隐身退位以保万全,而神宗皇帝没有同意。但其在位的每一天,都是为公为忘私,尽心尽力的。便是在病塌之上,这位老臣还在处理国事。在为国家谋最大利益上,他甚至不惜与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皇室展开斗争。为了节省国库开支,他驳回了皇后提出的为其寝宫修缮的要求,上书直言后宫刚刚修建不久,材料尚新,不需重新修饰。这在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的时代,简直是一件被人认为发疯了的事。张居正对其他官员要求严格,对自己以及自己的亲人更是如此。没有因为自己做了大官,便利用职权为亲属谋求什么福利哪怕是便利。比如其子要从京城回老家,有部属上书请张居正允许其子利用地方驿站,也算是一种待遇。当时驿站已经成为国家和民众的一项沉重负担。大小官吏都想从中沾国家的偏宜,有机会便利用驿站提供的饮食和马匹等交通服务,而最终这些负担由当地民众承担。张居正,这位当时国家的最高当权者,硬是没有同意部属的请求,让其儿子自己骑驴从京城返回老家。这种严于律已、不占国家偏宜的作风,着实令人敬佩。令人感到愤怒又悲哀的是,这样一位肱股之臣,死后没几天,便被张居正身前悉心教导的皇帝神宗下令抄家,尽数剥去原来的各项荣誉称号。而张家的几位子孙,也落得了个死的死,残的残的悲惨结局。这样的结局,真是让人神共怒。也难怪明王朝最终会走上灭亡的道路。


看过明朝那些事的都知道张居正,这本书从第一人称角度讲述了张居正从少年到国相的成才之路,宦海深沉,看政治天才张居正如何驾驭!


看了,很受触动。官场,真是历来都是血腥的战场啊,多少人梦断仕途,甚至搭上身家性命?张居正虽然说成功靠的是深沉的智谋,但也有运气的因素在里面。这里面最冤的就是徐阶了,整个一个高级铺路工啊,一路为张居正扫清了障碍,最后却被自己的学生摆了一道……


这么好的一本书,怎么没有多少人知道,谋位谋位,从少年到国相,有点官场教科书的味道。虽然讲的是历史,但现实无不映射其中。


讲述了张居正在明朝官场的权利博弈及宦海沉浮,政策得失的。


这部小说描写的官场氛围非常到位,高高在上、疑虑重重的皇帝,勾心斗角、谄媚争宠的群臣,柔顺的严嵩、道学的徐阶、方正的高拱、刚烈的杨继盛、幸运的海瑞……当然,还有腹黑的张居正……他们在仕途的生存之道,斗争之法,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之处,都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书中把张居正写得太有心计,虽然说身处官场,这番心机是必须有的,但是有一些情节也不甚合理。以前也看过张居正,但是那个张居正比较锐气,比较耿直,或许也因为那是成为首辅以后的张居正了。 整本书看完了,有许多值得回味的情节,张居正无论在徐阶和严嵩之间,或者徐阶和高拱之间斡旋,都做得非常出色,进退有据。然而真正把张居正推上历史舞台的,实际上只有一样东西——皇权。若非隆庆帝早故,后期的万历新政也许会是另一番景象。 书中徐阶一段话说的特别好,记录之。 圣人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为官者身处官场,实则亦不外乎有阴有阳。只看阴之一面,未免悲观;只看阳之一面,不免脱离现实。是故,观察事物,或可多从阳之一面着眼,以期增强信心;处理实务,则不得不对阴之一面多加考量,务求行之得通。不明乎此,则凡事皆难推进矣。 自觉在当今社会,这句话也很有指导意义,实际上中国社会的游戏规则玩味千年并没有根本的转变吧。


张居正虽未得善终,但他传奇的经历会让后世官场中人奉为经典。这本书语言挺精准的,让我想起唐国强演的那部电视剧。可以看看!


关于张居正,第一次认识他当然是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了。但是真正的对他有很深刻的认识是在看完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之后,于是对他产生了兴趣。这本《谋位——张居正》虽然只是一本小说,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的,所以很值得一看。


睿智、深刻、不浮躁。以前还没有看过写张居正的早年成长生涯的,这本小说算是填补了空白。说下自己的读后感受:整本小说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严嵩。以前一直以为他是不折不扣的反面人物,戏本子里残害忠良的“奸相”,现在才知道,他也不过是刚愎自用的嘉靖皇帝手中的一颗棋子罢了。在明朝,皇帝和大臣的互相牵制非常有趣。就说嘉靖皇帝吧,连身后事的安排都自己做不了主,臣子们一个“遵祖制"就能噎得他说不了话。大明朝的皇帝位子,也做得十分悲哀!
最后,总结一句:好书必须要顶~~~~~~~~~~~~~~~~~~~


张居正这个人物快被人写烂了。这本书总算写出点新意。
他确实是个政治天才。。
PS,封面不错。


本不喜欢创作型的历史书,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相当好。以小说的手法,尊重史实,建议对张居正感兴趣的一定阅读下。


没有人天生伟大,不如那本张居正


书的价格,纸质,印刷都不错,内容主要是讲述张居正成为首辅之前的故事,作者文言文工底不错,用第一人称写,心理描述不够细腻是缺陷,不过想张居正这样能人,能够理解和写出他的思想很少。


张居正,明朝历史上的最牛第一人,怎能不看


张居正,混的挺好,是一个不喊革命的明白人。这本书不知道写的怎么样,凑单时买下的,以后读读看。


用了一个晚上就看完了,一直对嘉靖朝的这些事比较感兴趣,对严嵩父子、徐阶高拱张居正都不是很陌生,这本书写得很现实,写古人其实就是说今人,受益匪浅。


第一人称手法,让你就是张居正,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你将如何选择,张又是如何选择的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我们可以从中学到,本来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为什么张居正笑到了最后,而其他的人,有的被杀,有的失势,有的碌碌无为……书中说的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成功的道理


写出了张居正传奇一生,让人钦佩。但人际关系太乱,需要多读几遍


作者很熟悉张居正,特别是将其心理活动描绘的深刻到位,让人既能真实感受张的成长体验,又对其个性充满敬佩


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才买的这本书,张居正的传奇一生,还是特价,不错


血型官场,惊醒动魄的历史往事。


看过很多张居正的书,怎样位居高官,怎样纵横捭阖。


以第一人称来描述张居正的内心世界,挺新颖的


就是一小说,。大家可以了解,同类的可以看熊召政的张居正


张居正,救时宰相!


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一个一己之力,扛起一段历史的人。


喜欢历史小说,历史人物。


一个改革的铁腕政治家,一个好伯乐,一个真正的男人!


内容还可以,喜欢历史的人估计会喜欢看的


心理描写突出,第一人称的写法,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以古言今事,有见地和深度,文字精炼,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很高.


挺好看,书手感也不错,喜欢历史的可以看


读读历史,尤其是传记,我们能收到很多很多


印刷、包装都很好,阅读中......


很好,值得大家静下心来阅读!推荐一下!!


很不错的一本书,让人从中受益匪浅?


张相爷很牛的人,这本书很经典!


看下官场小说。


哎,当小说看了。还以为会很精彩,其实就一般吧。


第一人称,拉近了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就象在听讲故事一样,挺好


写得还是不错的!对某些人还是有较强的启发的!


帮人买的,看外观满别致。


写的还可以的一本书。


这本书还不错,很喜欢


这本书看了还不错,对增长知识很有用。


还没来得及看,不过感觉物有所值。但愿不是先入为主。


有塑封,还没拆开,看样不错


很早就想买的书了,一直等着特价,终于有了。这样看着性价比高!


质量很好,价钱便宜


可以学学,挺受用


还好,嗯嗯嗯


哈没看呢,特价时期买的,物超所值啊


书不错,纸张也不错,很值得


好便宜哦,还没开始看。


在当当买书还是很愉快的,不错


还没有,来及看。。。应该不错


给朋友买的,他说很不错


书不错,发货很快,我很喜欢


这书很好.物流也给力.以后常 购买


看了看目录,不错的书。。。


翻了一下,内容是不错的.


当当网的书真是正品,质量很好,还会再买


不错的书,发货速度也特快,满意


塑封,包装不错


比想象中的好,很实惠。。


讲的很好,很便宜,很划算


好看,看了几页就入迷了,内容很好,但是书的包装有点褶皱破损。。。


还没看,看结束不错。正版


简直不敢相信。这等价格居然有这么好的书,大三十二开,纸张白净,印刷精美,绝对是正品。


很实惠,这样的价格能买到这样的书已经很不错啦!


以史明鉴 以警后人,好书


很好 哈哈 不错 只不过结局悲惨


刚收到,还没来得及看.


需要有个全面的了解,无需评说


还没看 挺好的 比预期想象的好


价格便宜,送货很快。


包装挺好,没拆呢,看时在拆。


推荐买购买,书的质量很好,而且很便宜


5分非常喜欢——5分非常喜欢——5分非常喜欢——


价格便宜,质量可靠


  张居正这本书给我的印象一直是比较内敛的,个性不是特别鲜明。而且,个中的张居正的奋斗历程,以及历史发展的真实程度,我很怀疑。当初看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看张居正的个人发展从而了解一些那个时候明朝的。但这本书是不是掺杂了很多的个人想象力在里面、、、


  谋的责任《谋位——张居正:从少年到国相》
  著名的史学家朱东润先生曾著有被誉为“二十世纪四大传”之一的《张居正大传》,此书一出,无人敢提超越二字。不想今朝有人敢重拾此题,写下扬扬撒撒的三十五万字的《谋位——张居正:从少年到国相》-----这就是曾师从著名的明清史专家韦庆远先生的郭宝平。与朱东润先生的《张居正大传》这种全传不同,郭宝平的《谋位》更侧重于描写成名前的张居正,从懵懂少年到踏入权力中心的一番抉择,也就是从少年科考到进入内阁的那段政治和人生岁月。“艰难时世,忍求生,谋求进”说的这正是这个时期的张居正。
  提起张居正,有响当当的张居正变法,也因为变法,他跻身中国历史最有影响力的改革家之列。他的成长史又会给那些希望走入仕途的后人怎样的激励和鼓舞?当他从荆州毫无家族背景起步,经过科考,依靠个人奋斗和不懈努力,成为万历首辅、神宗皇帝老师,登上权力巅峰。他的奋斗人生除了表面的“学而优则仕”之外,更多了一些什么?在新时代,重提张居正的成长史意义在哪里?明中后期,危机深重,政治腐败,民不廖生,张居正为什么可以凭着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动大明王朝向前?
  是的,从他身上我读到“责任”二字,也读出“谋”的隐忍。
  最初看到书名“谋位”两个字,我以为这是一本官场小说。其实不全是,成长史少不了,纷繁芜杂的险恶官场也少不了。于是,除却官场小说里少不了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丑态,官场大官小将们为权财色机关算尽路走尽头,以及正义或邪恶的殊死较量的审美疲劳之外,看到一个坚守理想,勇于负责任的“国相”。当一部部《驻京办主任》《村姑当官》《政法书记》等现代官场现形小说走红书市时,当老百姓们对每年层出不穷的官场腐败新闻事件总是兴致昴昴和津津乐道时,从奥巴马以“变革”之声赢得美国人民的支持时,中国变革的希望在哪里?就在少年张居正身上,就在现在的年轻人身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居正的成长史不仅是有志于成为公务员,期望入仕的那些年轻人参照的榜样,更是让那些身居官位者应当对比张居正好好自省自查。
  
  不能不说,作者极为喜爱明史,喜爱这位历史名臣,作者还出了另一部关于张居正的史评----麻辣剖析张居正《当权不过如此》,据说这本是“最靠谱的解读,最犀利的评述”,并“颠覆性解析历史名臣张居正”。相信结合本书读来对张居正会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没有人天生伟大”“一个政治天才的进阶宝典”----书腰上搭着励志流行车的噱头字句着实令人啼笑皆非。
  


张居正的结局不好吧?


回LS,生前极尽荣华,死后被抄家。比起很读在世不得善终的,他算是好的。尤其对改革家来说,像他这样保全性命自然而终的,更是凤毛麟角


结局不好啊。


《张居正大传》实在太鸡肋了,面面俱到等于一无是处啊!虽然在下文言文工地不赖,也HLOD不住作者这样一大段一大段的复制史籍啊!
迫于无奈,我只好再买一本郭先生的《谋位》了。不知道这本书有没有说清楚,张居正入阁之前是怎么熬出头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