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再危机

谢国忠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

谢国忠  

页数:

280  

译者:

王晶  

Tag标签:

无  

前言

“冷的头脑热的心”——序言胡舒立收入此书的约50篇文章,都在从前的《财经》杂志和现今的《新世纪》周刊的谢国忠(Andy Xie)专栏上发表过,我也认真拜读过。我和Andy相识于90年代中期,十数年来常有联络交谈,自信对于他的见解还是熟悉的。但是今天系统读完这些文章,我却觉得文章新鲜如初,并生发出许多更深入的感受。Andy有思想,好写好议。记得他当年在摩根士丹利做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时,几乎每两天一篇英文长文,写毕寄给大家,就包括了我。我几乎每篇必看,也转给同事们看,大家都喜欢。当时职务在身,Andy不愿意写专稿。2006年离开投行后,我专门约请他先后担任了《财经》和《新世纪》的特约经济学家,为杂志写专栏。Andy痛快地答应了。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他仍然用英文思维,写英文,我们设了专人翻译,力争把文章中的哲学意味翻译出来。文章的英文,也同时发表在《财新网》,Andy还是同步通过Email发给友人们。Andy是经济学家,但他的文章有一种哲理意味。《新世纪》主编王烁主修哲学,一直评价Andy是“经济学家中的哲学家”,我们都认同。Andy勤思。我每每诧异、钦佩他不倦的思索。他总是思如泉涌,侃侃而谈。我们相会,常态是他讲,我听,我的每一个问题都会引来他的长篇回答。聆听他的表述是一件快事,不仅听得有趣,而且受益良多。在朋友们聚会场合,只要他在,就是谈话中心。他总在不无率真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有时还喜欢跟别人辩论。当然,无论是说还是辩,他都是为了求得真知,毫无炫耀之意。对于Andy来说,思考是一种快乐。Andy善思。他喜爱着眼大问题、根本问题,常常是别人认为“不言自明”的事,他也会思辨再三。我想,这可能就是称他为“哲学家”的主要依据了。他不像一般分析师那样,留连于数据的迷宫里。Andy也追踪数据,但他更乐于探索不同经济变量之间深层次的因果关系。他的眼光常跳出经济,将经济现象置于更宏大的视野里,探究经济与政治、社会、文化、历史、环境等领域的复杂关系。这样思考洗去匠气,其结论更为深刻也更为可靠。我常想,在当今的中国经济学界,不缺乏能建立或熟练运用数学模型的专家学者(他们诚然有极可贵的作用),但是,我们更期待中国能出现熊彼特、亚玛蒂亚•森那样能够融通多个学科、对人类命运展开深入思考的经济学家。Andy的立场是独立的、一以贯之的。他总是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政府的政策。在本轮经济危机爆发后,当“信心”在各国被渲染得无比重要时,他却尖锐地指出,“信心并不是中国家庭消费相对疲软的原因,事实上,收入低、财富积累少才是真正的肇因。”当人们为美国经济的暂时企稳而欢欣鼓舞之时,他却“不合时宜”地举出数据,质疑道,“在美国金融机构尚未降低杠杆率的情况下,我们怎么能说危机已经结束了呢?”在许多人眼中,Andy总是“看空”的,其实不然,他自己曾多次表示,从长期来看,他对中国经济是乐观的。我想,这种“看空”毋宁说是他独立思考的标志,也是萨缪尔森所谓“冷的头脑和热的心”的体现。在中国社会、学界,“诺诺”之人很多,我们极需珍惜、尊重这样的谔谔之士,至于他的观点对错,那是尽可以自由讨论的事情。正因为他具有这样的思想者气质,他的观点是深刻的、引人深思的,他的判断是准确而有力的。让我们重温一些他当年的论述,体会一番时间的力量:——对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他说,“在市场之上有一个非常强势的政府,这是中国私营部门发展缓慢,以及知识产权创新匮乏的主要原因。主导中国经济的是行政权力而非市场规则。现有的市场规则往往会被官员随意更改。在这种环境下,企业的长期规划没有太大意义。” ——对于所谓“中国模式”,他的概括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基础是由政府主导的投资和由外国主导的出口。” “中国既未形成自己的一流品牌,也未发展出主流技术。”——对于房价,他说,“中国的房价从根本上应被看作一种税收。”“更深层的原因是,过去十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比重下降,刺激它们去寻找新的收入来源,并最后落在了房地产市场。”因此,需要政治体制改革。……因而,读者阅读此书时,除思考文章内容之外,还不妨体味、借鉴他的思考方式,这也许比文章本身更重要。Andy的思考是前瞻的。已被广泛接受的一种说法是,他早年之所以能赢得业界认可,是因为他作了三大成功预言:亚洲金融危机、香港回归后的房价下跌和上世纪末中国的通缩。再任举一例,我们正为之焦虑的劳工问题,我在重读这些文章时发现,他多年前就预见到其严重性了,他还提出了政策建议,让城市接纳他们。Andy并非一名占卜者,他的预测之所以应验,并无神秘之处,不过是他学术功底和批判思维自然而然的结晶。Andy喜欢预言,但他并没有超自然的力量,不可能做到事事应验,这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却也引起了一些议论。我认为,预言虽然不是检验分析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尺,但至少是一个重要的标尺,否则,分析便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意义和作用。但是,预言又是一件冒险的事情。其实,Andy对此认识得非常清楚,他曾在《二次探底之忧》一文中说,听别人预测未来,基本上是浪费时间。事实上,经济本身就预示所谓“经济预测”根本没用。他还说过,“其实从经济学上来说,预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经济或股市并不以人的预测而改变,但是人都希望有奇迹发生,这是人的本性,因此也就有了预测。”我的看法略有不同:如果预测成为共识、成为理性预期,那必将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因此,Andy有些悲观预言没有兑现,焉知不是这种预期警醒了政府、从而采取了相应措施的结果呢?应该说,Andy的观点能有今天的影响力,其实还得益于他的写作。他用英文写作,文笔晓畅而生动。他善于把复杂的经济学原理形象化,如,“通货膨胀就像一条河流,而货币升值如同暂时阻断流水的大坝,当坝内的存水漫到边缘,通胀就会再次发生。”他的文章中不时出现一些妙喻,如“或许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央行又会采取新的行动。投机者又开始坐不住,分析家们又会像工蜂一样出来收拾局面,然后投机热潮继续。”加之Andy英文甚佳,文章常见诸国际知名媒体,他能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观察家便不难理解了。如今,Andy正处于知识、阅历和精力理想结合的盛年。我诚挚祝福他事业日进,并继续为我们的读者奉献更多富有洞见的好文章。

内容概要

前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分析师、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通过对比20世纪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和刚刚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用大量的事实、数据和严密的推理,说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表象下潜藏的危机。  产生楼市泡沫飞涨、股市低迷、物价高涨、国内消费不足这些严重问题的根源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财富分配不均、信贷漏洞、国有企业参与投机和政府的无力。

作者简介

谢国忠:
  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财新传媒特约经济学家;《新世纪周刊》首席专栏作家。
  1960年生于上海;1983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路桥系;1987年和1990年分别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
  1990年加入世界银行,参与拉美、南亚及东亚地区、印尼等国家和地区的工商业发展项目,并负责处理该银行于印尼的工商业发展项目,以及其他亚太地区国家的电讯及电力发展项目; 1995年加入新加坡的Macquarie Bank,担任企业财务部的联席董事;1997年加入摩根士丹利,任亚太区经济学家,其间被基金经理客户评选为亚洲排名第一的分析师。2007年,因为个人原因离开摩根士丹利。
  谢国忠早年之所以能赢得业界认可,是因为他作了三大成功预言:亚洲金融危机、香港回归后的房价下跌和上世纪末中国的通缩。他的预测之所以应验,并无神秘之处,不过是他学术功底和批判思维自然而然的结晶。
  谢国忠对形势和趋势的准确判断,得益于国际视野下的思维方式——多角度,重国情,集历史、文化及传统的复杂因素于其经济分析的框架之中;得益于独立经济学家的立场——追求立意新颖,见解独到,绝不人云亦云;得益于极具挑战的个性——喜欢辩论时兴奋、新鲜的感觉,当预测成为现实时,他的成就感倍增。
  作为一名具有思想者气质的经济学家,其写作不仅在知识与见解的广度与深度上超越众人,而且文采极具感染力,学养与才情兼备。

书籍目录

第一辑 年经济最大调整在即 最伟大的套利 向何处大转移 灾难的启示 双重调整无法阻挡 年经济最大调整在即 求诸效率 我们和日本一起变老 中国发展模式限制 政府应当为私营企业做什么 二次探底之忧第二辑 楼市泡沫破裂时,我会通知你  中国房地产难题有解 诊断高房价 动真格才能缩小地产泡沫 房地产陷阱 中国政府有能力让房价降下来 最后的探戈第三辑 走向滞胀 楼市泡沫破裂时,我会通知你 中国进入通货膨胀时代 通胀反击战 通货膨胀,政府何为? 地价“硬着陆” 经济“软着陆” 独特的泡沫 走向滞胀第四辑 泡沫惊梦 中国没有巴菲特 泡沫难驯 降息幻象 流动性祛魅 宽松投机 泡沫惊梦第五辑 人民币乌云压城 中美贸易失衡求解 中国不会让人民币贬值 先加息后升值 避免下下策 美元向好 美元会在什么情况下崩盘? 人民币乌云压城第六辑 勿将更深的痛苦留给明天 苦捱“核冬天” 世界经济冰火两重天  勿把更深的痛苦留给明天 全球亦将失去年? 第二次衰退 信心把戏 “刺激—复苏”春梦难长 “绿芽”难长 不稳定的平衡 不同的退场附录:谢国忠网络访谈:中国应该给百姓发股票

章节摘录

8.中国发展模式限制中国社会普遍存在赚“快钱”的心理,这种心理在社会、大学尤其企业界盛行。其原因是政府相对市场的强权。若要促进本土技术和品牌的发展,最好的政策就是减 弱政府的权力,提升市场的作用,同时让研究型大学复归教研本位过去25年里,外资和廉价劳力拉动的出口,以及政府导向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 要动力。尽管中国有巨大的国内消费品和电子产品市场,但是在消费者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是外国品牌,而且中国的投资依赖于外国技术。中国既未形成自己的一流 品牌,也未发展出主流技术。最近五年,韩国从一个成本和数量主导的经济体,成功转型为品牌和技术主导的经济体。这对中国是一个刺激。中国政府可能会在2006年实施一系列政策来促进本土品牌和技术的发展。这种初衷是良好的,但是政府的政策可能很难达到目的。政府可能会采取税收激励、标准设定、政府采购等手段。但这些手段无益于改变当前盛行的赚“快钱”的心理——中国消费者品牌和专利技术发展之所以落后,主要是受到此种心理的影响。政府相对市场的强权,是导致中国企业短期行为的主要原因。若要促进本土技术和品牌的发展,我认为最好的政策就是减弱政府的权力,提升市场的作用。中国发展模式的限制过去25年里,中国的真实人均收入年均增长达8.1%。该模式的成功要归结于两点:(1)海外华人掌握的出口专业知识和中国的廉价劳动大军相结合,刺激了收入增长;(2)中国政府动员资源的能力很强。尽管过去取得了成功,但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越来越担心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担心来自三个方面。首先,产能明显过剩,尤其是在基础建设领域。这使中国政府动员资源启动大项目的经济回报受到影响。当前这种模式若延续下去,只能导致更多的浪费,最终使增长放缓。其次,中国当前的出口规模已经非常大,在这个基础上,高增长率很难长久维持。1980年至2005年间,中国出口增长了41倍,平均年增长率达16%。单从数学意义上来说,中国也不可能使如此高速的增长在未来25年内,甚至在未来十年内重复一遍。假如当前的出口增势再延续十年,中国的出口将会比欧洲、日本以及美国的出口总额还要大。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因为美日欧是中国的主要消费者。在未来十年,中国出口的年均增长率可能会从过去25年间的16%降至6-8%。因此,中国需要启动内需,以维持增长。再次,数量主导的增长模式带来了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损耗。中国目前80%的水资源遭到污染,这可能会带来健康危机。中国去年消费了21亿吨煤炭,如果照当前的消费趋势发展,未来十年中国的煤炭消费量将在这个基础上再翻一番。据BP能源统计,中国的煤炭储量占全球的12.6%,但其煤炭消费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之多。如果当前的趋势持续下去,中国可能会在四十年内用光其所有煤炭储量。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已经开始更多关注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十五”规划提出,要改善经济增长质量。但是“十五”期间在这方面并没有取得多大成效。将于2006年三月出台的“十一五”规划,可能会继续强调这个问题。但我担心的是,“十一五”规划可能仍然不能解决关键问题——政府相对于市场的强势。在我看来,只要政府仍然保持那种与市场导向背道而驰的行政干预做派,增长模型就很难转变。应对韩国挑战韩国在短短五年内就将其数量主导型经济,成功转型为质量主导型经济,这使中国官员们甚为不安。他们曾经以为韩国和中国不相上下;而现在韩国起飞了。就在五年前,韩国还被看成是依靠低劳动成本的典型东亚经济体。而今天,韩国企业已经发展出世界领先的品牌和产品。事实上,中国市场对韩国的转型起了推动作用。中国的增长为韩国向高附加值经济体的转型做出了贡献,而中国本身却未能转型,这让中国深感不安。这种对比凸显出中国体制的缺陷,中国政府想“做些什么”的决心越来越大。中国政府很可能会制定一批鼓励本土知识产权发展的政策。中国的力量来自政府。当政府想要“做些什么”,它通常会采取行政手段。中国政府最可能采取的方 案,是对特定产业和经济活动实行税收激励。在当前这一轮经济周期中,政府财政收入大量增加,它有能力慷慨地实行税收鼓励。然而靠大量投钱来刺激知识产权发展,可能并非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因为中国知识产权创新的匮乏主要不是税收激励问题。强势政府的挤出效应在市场之上有一个非常强势的政府,这是中国私营部门发展缓慢,以及知识产权创新匮乏的主要原因。主导中国经济的是行政权力而非市场规则。现有的市场规则往往会被官员随意更改。在这种环境下,企业的长期规划没有太大意义。中国社会普遍存在赚“快钱”的心理,在企业界尤其如此。这种心理背后,廉价钱的诱惑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当属政府的随意处置权。首先,私营企业担心企业本身会由于规则突然变化,而被取缔或遭遇破产。这种情况下企业无法做出长期规划,于是只有着眼于抓住短期发展机遇。其次,对于私营企业来讲,怎么处理和强势政府的关系,往往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环节。同官员的关系处理好了,就能创造短期优势,就能赚更多钱。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私营企业直接或间接依靠政府权力来获利。世界级公司成长于市场竞争中。当商界赢家由政府而不是由市场竞争来挑选,这种赢家很难进入世界级公司行列。中国政府应该接受这个逻辑,那就是大公司只能脱胎于有着固定游戏规则的竞争性市场。因此,政府的主要工作是培养一种基于市场规则的竞争性环境。有些政府干预是必需的,但在实施这种干预之前必须进行全盘而深入的考虑。否则投钱再多也只能是乱花一气,造成浪费。建设研究型大学当前技术创新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日本模式,这种创新基于大公司投入的大规模研发预算。韩国采纳了这种模式。第二种是美国模式,一些基本构想首先在研究型大学形成,然后由公司通过特许制度将它们商业化。这两种模式都可能成功。中国地域辽阔,本来应该可以把两种模式都吸纳过来。但是,在包括台湾、香港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在内的华人经济体里,家族和政府控制的企业居于支配地位,这类企业并不是很适合公司型研发。政府控制的企业通常会把研发费用浪费掉,而家族企业则通常在研发上投入甚少。我认为中国需要依靠研究型大学来进行技术创新。不幸的是,中国的大学正试图通过尽快赚钱来抬高自己的名声,而教学和研究则面临衰退。在我看来这也是赚“快钱”的心理在作祟,中国急需改变这种情形。首先,中国需加强大学教学和研究。中国的大学一旦出名了,就会试图利用这种名气作为资本来赚钱。这种情况需要改变。应严格界定教授在大学教职之外所能涉 足的工作范围,此外应打消大学教授利用其和大学的隶属关系来赚钱的念头,使他们回到教学和研究工作中来。中国的大学需要让教授们更重视教学和研究,而不是 商业利益。其次,中国应该采纳美国式研究基金体制。美国大学研究经费中的很大部分来自政府相关的机构,比如美国宇航局(NASA)、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以及国防部。这些基金带来了因特网以及基因拼接等各种技术。我认为,建设大型研究型大学是中国发展技术的关键,而全球范围内有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可资借鉴。这一点中国有能力做到,但前提是必须让大学彻底消除赚“快钱”的心理。


编辑推荐

《再危机:泡沫破灭时,我会通知你》编辑推荐:前摩根士丹利亚洲第一经济分析师谢国忠,揭秘繁荣表象下的真相,预言中国经济最脆弱的时期已经来临!卖点一:彻底说清了中国房市泡沫、股市低迷、物价飞涨、热钱涌入、出口疲软、内需不足之间的内在逻辑;卖点二:谢国忠曾经成功预言了亚洲金融危机、香港回归后的房价下跌和上世纪末中国的通缩,在投行拥有极高的声誉,拥护者和粉丝众多;卖点三:书中所谈的问题,无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普通投资者,读者广泛。

名人推荐

谢国忠曾经成功预言了亚洲金融危机、香港回归后的房价下跌和上世纪末中国的通缩。谢国忠如是说:房产建设、销售过程中的土地费税占到总销售额的一半或更多,中国的房价从根本上应被看作一种税收。更深层的原因是,过去10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比重下降,刺激它们去寻找新的收入来源,并最后落在了房地产市场。在市场之上有一个非常强势的政府,这是中国私营部门发展缓慢,以及知识产权创新匮乏的主要原因。主导中国经济的是行政权力而非市场规则。要理解中国的宏观经济,就要了解市场上广为采纳的两大信条的影响:(1)人民币只会升值,以及(2)中国的土地价格只会涨,因为政府不会让其下跌。过去10年,利率政策以存款人利益为代价,首先照顾了银行,其次是借款人的利益。存款利率仅为名义GDP增幅的三分之一——这是中国有这么多泡沫的根本原因。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其实是通过愚弄人们来实现的。中央银行一边使货币贬值,一边却让人们相信货币的价值不变。然后,让他们增加对货币的需求,来刺激经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再危机 PDF格式下载



谢国忠这本书算是让我看懂了:中国楼市泡沫飞涨、股市低迷、物价高涨、国内消费不足这些严重问题的根源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财富分配不均、信贷漏洞、国有企业参与投机和政府的无力。
强烈期待政策制定者们也读读这样的好书,真正为民、为国做出一些有价值的实事!


谢国忠对形势和趋势的判断之所以能在多数情况下准确,得益于他的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角度多从国情出发,并充分考虑历史、文化及传统因素在影响经济结果时所发挥的作用。这种思维方式是谢国忠到美国留学之后逐渐形成的。在国内,谢国忠念的是工程。到美国后,由于觉得工程学对他已经不再有挑战,遂改学经济学。正是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经济学博士时,他深受经济学系索罗教授的影响,认为经济学的复杂性在于一切都是联系起来的。单纯地套用理论模式并不能完全解释现实问题。看一个模式,要看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
  毕业后谢国忠在世界银行工作过五年。这段经历的作用是帮助了他从宏观的、国家的角度来理解东南亚地区特殊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世行工作期间,他有机会对一个国家的整个金融体系或一个行业从上到下看了个透。比如在印尼,他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研究这个国家的电力行业。
  现在,谢国忠在亚洲区的同行中以追求立意新颖,见解独到而非人云亦云而著称。
  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谢国忠研究所涉范围虽广,但对有些国家及领域的分析并不够严谨和充分。另外,因为投行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谢国忠有时说话容易过激,即追求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
  谢国忠自小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从小到大,他在学校里的考试成绩总是第一。在同济如此,到了麻省理工依旧。仅得的一个B也是“因为故意跟老师作对”。
  谢国忠是上海人,生于斯,长于斯,直到赴美留学。他承认在就业上从来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每一次工作的转换都很顺利。他曾一度在摩根士丹利(新加坡)稳坐着首席亚太区经济学家的位置。不过,谢国忠对自己的人生观则非常务实。他认为人要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这是最重要的。同时,人要有自约克制力,要有耐心。不能贪,不能急功近利。他表示中国十几年来最大的弱点是很多青年人急于求成,因而导致浮夸。
  至少到目前为止,谢国忠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由于他的工作需要经常和基金经理们交流争论,他将其形容为是一种上战场的感觉。他说他喜欢和很多人辩论时的那种兴奋、新鲜的感觉。特别是当市场出来的情况和预测的结论一致时,他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
  出生于六十年代初,经历了文革和改革开放,培养了谢国忠喜欢想大问题的特质。他在投行经济分析师中被列入“大师”一级,是因为其知识和见解的广度与深度被认为在众人之上。


我本来是个“郎迷”,喜欢那种言语里裹着大棒,呼啦地飞来砸去,感到很有趣,偶尔作为消遣思考,甚感痛快。
谢国忠的书,哈哈,比 “榔头”还狠,看的我心痛:一向引以为豪的”盛世“,却潜藏着如此巨大的危机。看看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房价吧,看看低迷的股市和10块钱一斤的绿豆吧,看看富士康们的小丑式的演出吧,看看那些在城市工作了15年扔要回千里之外的老家办身份证的民工吧
谢国忠说,改革开放的前30年,政府实现了资本积累,这是靠剥夺廉价的劳动力和过度的资源消耗换来的,未来20年,中国将要定型,要么还富于民,让大部分国人成为中产,我们成为美国、日本一样的发达国家,要么贫富差距继续扩大,民众幸福进一步缺失,我们像南美一样未富先老!
何去何从,就看政府的决策了!
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跟着人家的屁股后边喊,什么低碳,什么底失业率,什么GDP,都不如给老百姓来点实实在在的政策。
别以为高楼车流就是盛世,别以为高GDP就是富强——肤浅!
如果不能让绝大部分人富有,还是老老实实的认自己还在”第三世界"吧。
我们被外人经济忽悠了,自己也忽悠自己了。人家骗了你,又揍了你,你还说骗的正是我想扔的东西,揍我也没疼!我感觉就是二百五!
我不说了,像是发牢骚一样,你们自己读吧。


由于存在巨大的房地产泡沫,而政府却不愿加息应对并消灭泡沫,因此这个隐患将一直持续,直至美元恢复强势。一旦美国加息,中国就不得不被动跟随,被动的刺破巨大的泡沫。可能在2012年,中国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可能会像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一样,遭遇雪崩。谢国忠先生的预言,很多人觉得危言耸听。他们宁愿相信自己处于5000年里最好的时代,而不愿意去倾听真实而理性的声音。但在一个狂热的泡沫投机时代,只有理性的声音才能让我们更加清醒。


非常好的一本书,可以列位教科书了。书中的内容虽然都是在2007年到2009年写的,可是,不论对于2007年金融危机时,还是对于当前全球经济二次探底时的国际、国内经济都有非同寻常的预见性和指导价值。书中提到的扩大内需、收入分配的合理化、遏制金融和房地产业的泡沫、对经济体制的大刀阔斧式改革、对现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市场化、以及中国在面对这次世界性的经济大衰退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都有着独到而深入的剖析。
对美国金融危机所发生的本质和欧债危机各国可能做出的应对以及发展趋势都有精准的判断。作者的全球化视野、理性分析、翔实的数据、西方人的理性思维和不拘泥于表象的东方式的宏观判断,让人对经济的理解有登高望远的感触。
回头看来,国家的政策失误频频,明天的路将奔向何方?


对通货膨胀的警惕是谢国忠先生一贯的观点。因为通货膨胀是一个缓慢移动的变量,当通胀被察觉时,再想抑制它可能已经为时过晚。无论是政府刺激经济所引入的巨额流动性,还是不断扩大的楼市泡沫,都会推动通货膨胀的发展。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更让通胀不可避免。通胀对公众是一种税收。在和平时期,通胀是一个政治问题,并不是经济问题。绝大多数政客都强烈反对通胀,但他们都坚定支持制造通胀的政策。通胀能在短期内解决很多表面上的问题,给政府带来一系列短期的好处,但却会造成深层次的问题,给未来增加巨大的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通胀具有摧毁资本的巨大作用,让“资本”这一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变得更加稀缺,最终降低经济的效率。
对待通胀,是用扬汤止沸的价格管制,还是釜底抽薪的提高利率?谢国忠先生的观点是明确的。他认为价格管制从长期看将对经济产生严重破坏,提高利率才是正确的办法。


谢国忠是我最喜欢的经济学家,评论比较公正客观,但有时偏激,不过对中国经济整体认识是值得大家做投资参考的。特别认为中国房地产是有泡沫的,但没有达到日本1989年那么大,对中国经济破坏不会有那么大,要勇敢打压房价,这点我深为赞同。


谢国忠和郎咸平是我最喜欢的国内经济学家,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以犀利的眼光来剖析经济政策。《再危机》中,呈现了作者严谨的思维,超人的逻辑能力。最后,看本书需要一定的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虽然作者没使用很复杂的数理经济学知识。


谢国忠的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深入浅出”,那些深奥的经济学原理被Andy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即便是最难懂的部分都能让人理解。这才是真正懂经济的人能做到的。
尽管他的一些预言并没有被证实,他判断问题的思路是值得肯定的。由于思路清晰且稳定,他对美国和各国长期局势的判断更加准确。刚刚看到,他在今年初就预见到美国国会会在中期选举前通过让人民币升值30%的法律。他对中国房价的判断却屡屡出错,我想这主要不是他的问题,而是我们的zf在以牺牲广大老百姓幸福为代价刻意推高的,这最终是不可持续的。


以前读谢国忠的专栏是在财经杂志,有一篇没一篇的,读着感觉不是很系统。用了一周的时间,把《再危机》看了一遍,终于清晰地看到了谢国忠的逻辑。坦白地说,谢国忠也是一个市场主义者,和茅于轼、叶檀一样,倡导政府监管不要破坏市场的自身平衡,否则会导致更深的危机。
也许,美国常春藤大学的背景给谢国忠以足够的学术底蕴,在中国的经历和对中国问题的关注又使他对中国的了解比那些异域的诺贝尔获得者们更有发言权。



中国的出口商正在遭受成本上升和全球需求疲软的两面夹击。他们强烈反对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预期如此之强、如此之久,或许也是中国出现巨大的房地产泡沫的最重要原因。人民币升值预期令热钱涌入中国,引发流动性过剩和投机,更助长了中国的房地产泡沫。
上世纪80年代,为了减轻日元升值的负面效果,日本央行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房地产泡沫。如人民币对美圆升值过快,中国很可能选择像日本当年一样的货币政策。中国的房地产泡沫还有翻番或放大3倍的可能。
拒绝建设性地回应美国的压力也不明智。如果难以从中国的增长中受益,美国没有理由持续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今年美国或会有更多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随着中国的比较优势由廉价劳动力变为廉价资本,中国可以向美国公司开放资本市场。


控制泡沫的最有效措施是:一,提高利率,直至高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二,提高银行的资本要求。中国应尽快将利率提高2个百分点,现行利率低得可笑。这种负利率的时间过长,就会导致了房地产泡沫,资源分配不当,并最终导致金融危机。
眼下市场的疯狂不会持续很长时间。“纠偏”可能发生在今年四季度。明年,由于中国仍有能力释放出更多的流动性,可能会出现另一波热潮。
当美元恢复强势时,可能在2012年,中国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可能会像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一样,遭遇雪崩。


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世界经济还未彻底苏醒。世界经济恐怕会有二次探底的可能。
美国经济刚刚有些许起色,但是欧洲国家陷入赤字危机不能自拔。
美国政府开始大举贸易保护主义大棒与汇率大战的气势,来与中共对决。如果事情真的朝最恶劣地方向走,那么真正的政治经济危机才刚开始。
想想吧,如果中美两国贸易大战,首先受伤的国内出口企业会是怎样一番场景。30%的惩罚性关税,大部分企业恐怕要关门歇业了。席卷而来的就是几千万人的失业,这么多人回到农村,就会城市凋零,房价大跌,股票市场崩溃。
政府继续出台刺激政策,而就业没有上升的话,那么通货膨胀就会不期而来,我们将陷入滞涨之中。
我等小民,此时此刻,要保持高度警惕。要高筑墙,广积粮,准备过冬吧。


再危机:泡沫破灭时,我会通知你


“再危机”,配上黑色的封面和作者惨白的脸,非常不错,尤其那句话“泡沫破灭时,我会通知你”,太拽了,哈哈


我认为谢国忠先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思想前后连贯、一致。独立的立场,理性的思考是连贯的,不因外界的变化而随波逐流,不会为迎合上意或民意而改变。清晰、理性的声音始终如一。谢先生的理性有时让人觉得他悲观,但没有人能否认他思考的深刻。

《再危机》是谢先生过去几年文章的汇总。可以看到,他有的判断与预言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但他的思路与分析却是可取的。他思考问题的深刻程度与洞察力并不会因为其预测的准确性而改变。


看了网上的评论,说这本书仅仅是作者之前文章的汇总,担心只是作者为了赚钱才出的,我一开始都不准备买了。但是因为还是想看看谢国忠的文章,还是买了来。还好,一点也没让我后悔,最近每天在看,爱不释手。才发现,这些文章都是作者之前发表的精品文章,每篇都有质量保证,而不像目前有些书,立意和书名标新立异,但内容空泛,不知所云,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明确观点,目的只是为了卖书赚钱。
这本就完全不同。虽然是文章汇总,但这些文章观点鲜明,言辞犀利,对中国经济的分析也很精彩。姑且不论其预言及观点的准确与否,但作者的分析中国经济的逻辑和思维方式还是很值得借鉴的,文章里还包含了不少经济学知识和中国经济数据信息,看了也挺有收获。虽然作者貌似一直看空中国经济,但字里行间,能看到作者对中国经济的关心,正所谓“冷的头脑热的心”,顶谢国忠!


2007年的时候,很多人都说股市会上升到一万点,当时几乎所有人的都信,而无视泡沫。回头看,那股盲目投资,至今还心有余悸。往往像叶荣添这样的唱多者,会在牛市时被大多数人喜欢,可以当熊市来临时,多数赔钱者都是因为盲目地相信了这些唱多的人。
没有谁会对自己的投资负责,只有自己。对于如谢国忠一样的审慎评论者,本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这一点,从他预测多了那么多事情就可以得出结论。


疯狂的上海楼市,曾经让谢国忠陷于尴尬(谢本人不尴尬,看客为他尴尬)。
但看了谢国忠的文章,为他的思想、见解赞叹,爱不释手,向亲友发出最高等级推荐。
泡沫推动大家上升的时候,不要忘了有落回来的那一天。
谢国忠,为你的冷静、睿智、思路清晰、视野广阔、以史为鉴喝彩!



我关注谢国忠的博客已经一年多了,很高兴看到谢国忠先生的第一本书《再危机》面世,这本书十分值得一读。这两年,一方面由于投资市场火爆,同时又由于金融风暴的肆虐,金融和投资类书籍大卖。在当下书店的书架上,林林总总的金融和投资类书籍中,十之八九多为翻译本。而由中国学者原汁原味撰写的、有独特视角的金融投资类书籍并不多,值得一读的更是凤毛麟角。谢国忠的《再危机》即是一本十分值得期待的、难得的佳作。



出口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火车头,中国的制造业模式是通过价格竞争获得加工贸易(OEM)的市场份额。大量剩余劳动力、低位的工资、能源价格、工业土地价格,以及忽视环境成本的原因,共同促成了中国模式的成功。
由于中国当前的出口规模已经非常大,在这个基础上,高增长率很难长久维持。在未来10年,中国出口的年均增长率可能会从过去25年间的16%降至6%-8%。此外,所有这些因素都出现了逆转。货币升值、工资上涨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不断吞噬出口企业的利润,中国经济必须转移为以内需增长为基础。
为此,中国应该提高制造业的技术、质量与品牌,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需求。提高家庭收入占GDP的比例,实行超大城市战略。应将更多的关心放在结构性调整之上,而不是指望刺激性政策。
试图通过刺激重现高速增长,只会带来通货膨胀。一旦通货膨胀导致人心惶惶,将出现快速紧缩,从而引发另一场危机。2012年,或许就会到来。


泡沫破灭时在危机这方面很收获


许多投资者拒绝接受全球经济的伤口需要很长时间来痊愈。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政府刺激计划和可能出现的新资产泡沫上。最终,这样的做法会失败。凭股市带动基本面改善的期望是不会实现的。
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其实是通过愚弄人们来实现的。中央银行一边使货币贬值,一边却让人们相信货币的价值不变。然后,让他们增加对货币的需求,来刺激经济。理性预期理论说穿了凯恩斯流动性理论的底子。
正如全世界政府和央行试图通过刺激计划解决结构问题,全球经济正一步步接近滞胀。


拿到手后发现这本书是他几年间发表的文章的合集,但是谢国忠不愧为一位真正的学者,对经济问题认识非常深刻,不是我国那些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能比得了的。也许你觉得他总是很悲观,唱反调,但是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些,而不是祖国山河一片好,人民生活多富足一类的吹捧。多看他的文章能够更深刻的认识中国经济的弊端,希望我们的官员好好读读。


这年头,真正懂经济的人很少,懂了经济又敢直言不讳的人更少,谢国忠兼而有之是在难得。
很多所谓的经济学家为权卖命,努力地工作就是证明有权者的措施是何等的得当;有些经济及学家为钱卖命,不断地咆哮就是要为有钱者呐喊。这些人寡廉鲜耻的丢掉了经济学家的良心,丢掉了作为一个正直中国人的良心,历史总会证明是非,请拭目以待。
但是,支持一个独立经济学家的行动必须从废墟上起步。。。


最初是从网上一些批判文章上知道谢国忠的,以为这是个忽悠民众的伪经济学家。读过这本书,开始怀疑那些批判者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这本书确实不错,虽然悲观的情绪重了一些,但是摆出的都是事实,说出的都是道理,分析的是其中的内在逻辑~
没想到,中国的经济学家里,除了郎咸平,还有这样一位,很喜欢!


看了《再危机》之后才留意谢国忠的简历,又浏览了一下他的博客,发现他的经历是如此丰富。


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价值被高估了50%,甚至100%。但由于很多人正乐在其中,政府不会先发制人,消灭泡沫。事实上,在政策决策层,许多人认为,泡沫有利于经济复苏。


非常喜欢谢国忠的敢言及理性的分析。国内像谢国忠这样的经济学家可能找不出一两个。大多是受体制、大环境的制约而不能言或不敢言或无能力言;有的是受个人经济利益驱使而哗众取宠或人云亦云。支持谢国忠。


以前只读过郎咸平、时寒冰等这些敢说真话、敢为老百姓说话的学者的书,今天又独到了谢国忠先生,很感动!很佩服!比郎教授还敢说真话,说的还透彻见底!
中国政府有能力让房价降下去!房价却要一个白领不吃不喝30年的工资来买,为什么!?
中国的钱看上去那么多,我们幸福吗?!
政府年年在喊GDP,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GDP了,但是我们的底气足吗?!!



和其他的经济学家相比,谢国忠唯独没有一个头衔——教授。我觉得,这是一个优势。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知识分子逐渐退化为专家和教授,忧国忧民、具有历史责任感的人渐渐遁入象牙塔,埋头做学问,而不管不顾这些学问究竟对于指导实践是否有帮助。
更有甚者,头顶教授头衔的很多专家,论文以及学术成果已经屡屡被证明是错误的,是剽窃的。所以谢国忠没有这个头衔恰恰是他的优势。
在世界级投行的工作经历让他对市场规则了解甚深,常年的笔耕不辍,更使他的文笔犀利非常。读来收获很大。


从穷国到经济大国,今天,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度,使中国完成了经济小国到经济大国的进程;明天,只有当现代金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国才可能迈入“经济强国”的行列。一本《再危机》不可能回答所有的问题,但至少给中国要建立什么样的金融制度,带来有益的思考和启迪。无论是为官的当政者,还是为民的投资者,这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中国的利率政策仅是在借款人、银行和存款人之间分配利益,而不是刺激或冷却经济。过去十年,利率政策以存款人利益为代价,首先照顾了银行,其次是借款人的利益。存款利率仅为名义GDP增幅的三分之一——这是中国有这么多泡沫的根本原因。


深谙经济学内涵的学者,总能从历史剖析现在,并且准确地预测未来。事实上,改革开放的三十余年来,中国的很多问题都是一以贯之的。例如国进民退,例如贫富差距,例如政策干预过多……,对于这些问题,谢国忠事无巨细,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而且根据常识而言也都切实可行。


我是谢国忠老师的粉丝,一直坚持看他的博客。不能说他的观点都是百分百正确。但是,只说出心中真相 这种不逢迎的态度让人敬佩。本书主要还是载录他历年来在各种媒体发表的经济言论。只是更系统了。



世界即将面临另一个大麻烦。当上一个泡沫破灭后,世界各国政府没有关注改革,而是力图制造一个更大的泡沫来解决问题。在通胀出现前,这个策略会起作用。随着通胀预期增强,它的效果便会受到威胁。当通胀在2010年出现,另一场海啸不可避免。


对作者本人是由争议的,争议的源由可能是因为思想的超前性。在盛世的时候看空未来,在危机的时候又积极的看多后市。这样的特立独行的作风一定有众多的质疑和自责也是可以理解的。本人很喜欢他的分析方法和风格,是一位值得推崇的独立经济学家。


谢国忠是我近五年来敬重和喜爱的经济学家,让我学到知识!和感悟到什么的“”“


一个独立的、真正的、有良知的经济学家的真知灼见,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理解纷杂、诡异、虚幻的经济表象背后的内在逻辑与事实真相,从而从我做起,避免更多的无知或无为,努力寻求建立更为公平、公正、有效的社会公义与经济平等。


身边朋友强烈推荐的书,本来不太关注财经,觉得硬邦邦讲理论毫无生活趣味,可不止一个老友跟我讲,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无论关注金融还是不懂经济,《再危机》都适合看。


我相信谢国忠先生绝不是危言耸听!
但我一口气看了三分之二后无法继续看下去了,我感到心中很压抑。
女儿老是问我书里写的什么,我没办法告诉她,我们看书和评论时政,除了知识结构的因素外,还有心理年龄因素,总之这本书目前不合适你看……
但愿“肉食者”能多看看这本书。


一开始读谢国忠的书,还不太适应,觉得太悲观,太唱衰,慢慢读下来,才发现,原来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唱衰,也许这就是忠言逆耳吧。
好书,阅读越放不下。


今天拿到书后第一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就单拿书籍所涉及的内容来说我个人觉得还是有必要一读。现在社会危机感是时刻存在,每个人心里都应给自己绷一根弦儿,居安思危我认为没什么不好。本人首次接触谢国忠老师,以前在各种报刊.杂志和评论里都听过别人说谢是个有大智慧,有远见,把控大局观的以为智者,很想通过此书一睹风采,更重要的是想领略他的思想。


虽然很多人说谢国忠是死空,很多预测都不准,但是并不影响我对他的评价,他的很多东西还是很有见地的。虽然说对于房产的预测不准了很多年。但是我个人也认为,房产会在未来三年内崩溃。


以前觉得谢国忠是个总看空的人,看了这本书感觉他很多观点是对的
他应该是个很有才的人,写的东西很有内容,不像有些书那样空洞浅显、人云亦云
值得看


常常在媒体热闹非凡赞美中国经济强盛的时候,总有一个冷静的声音在旁边响起,久而久之,惹来了很多投资受损者的谩骂和攻击,作为一个投资人,我佩服他的勇气、忠诚、冷静和智慧,并因此在狂热时保持了理智,感激他拥有经济学者的良知,太难得了。看专栏不过瘾,所以买了书看。


谢国忠的文章虽早在其博客中拜读过,但正因为好才觉得买一本才过瘾,而且读起来更系统。


最近关注谢国忠


这本书是送给我的老师和朋友的。他们很喜欢。我自己也在读。受到很多启发。谢国忠的观点还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谢国忠是一个典型的“看空”派,很受用!


中国政府必须改变公众对资产价格涨幅仍将高于工资收入的预期。通过增加供给降低房地产价格。
其次,政府必须保护居民银行存款价值不受通胀侵蚀。提高利率是正确的办法,管制价格则是错误的选择。
要理解中国的宏观经济,就要了解市场上广为采纳的两大信条的影响:(1)
人民币只会升值,以及(2)中国的土地价格只会涨,因为政府不会让其下跌。
但是这两个信条本身究竟能经受住多长时间的考验呢?
人们做蠢事的时候从来都是茫然不知,只有时间会证明一切。
2012年就是合适的时机。


最深刻的分析:危机为何频繁发生,我们为何最痛
  最惊人的预测:全球通胀将至,下次危机隐患已种下
  最切实的对策:抱团求生,资源为王,民富则国强


我想,对于非金融专业人士来说,非常需要耐心去理解这本书。这可能是比较好的一本书,毕竟涉及的领域较多,房地产、股市、汇率、金融改革、物价、就业等等,创新也多(批判的眼光),也许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示。
我现在还没有看完,有时间就看点,需要细嚼慢咽。


经济学家的言论大多时候是马后炮,中国的经济是有特色的,不能一概而论,中国的人民也是独一无二的。


谢先生是我最钦佩的经济学家,敢言敢说,逻辑清晰,视角高远, 看了这本书加强了我对他的好感,作为交易者,并不期望这本书带给我交易技术的提升,毕竟,金融市场讲究的是价格趋势和发生时间点,经济学家可以给你分析大趋势,但是具体引爆的时间拐点的捕捉就需要高超的交易技巧和运气了,

这本书值得拥有.

.


当时谢详房产泡沫来时,没有人信。现在都信了吧。反正我是信了


学到东西,希望如分析一样泡沫爆破


从古到今的经济市场里一直都存在着投机氛围,而中国目前正处于资本市场突飞猛张的时期,此本书是非常好的对中国资本市场和资本投机做深入解读的大众读本。


知道这本书是听过作者的演讲以后,拿到书后就迫不及待的看了好多,作者对房地产和中国经济的独特见解,让我看完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由于自己也曾有过在美国生活、学习过的经历,所以很能明白作者这种中西合并的思维,看完后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我将来将会继续关注作者出版更多的新书!


人民币小幅升值并不能解决中国目前的两大问题:国内的通胀压力和来自美国的政治施压。小幅升值会进一步吸引“热钱”,加剧通胀压力。美国的利益集团呼吁人民币升值三分之一或更多,小幅升值根本不能安抚他们。


独立经济学家,比二奶所谓主流,值得读


当全国人民都在强大的CCtV等主流舆论的引导下兴奋的做着强国梦,当奥运会、建国60周年、世博会等等面子工程膨胀我们的自信心时,有一个冷静的、有良知的人、心系国家的人站了出来,说了一些真话,字字句句切中时弊。他没有讲大话、空话,没有把自己抬到无与伦比的高度,让人膜拜,而只是用最平实的语言说出最痛心疾首的关切。中国这个巨大的国家机器要改变,不可能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现在,政府允许有这样的声音,已是进步。


中国房地产业主要被用来为城市化筹集资金。房地产业的主要职能是为地方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开发商的经营模式是大量储备土地——土地银行——并从土地未来升值中获利。


中国是一个有着过度投资倾向的巨大的发展中经济体,这造成了“通缩-通胀”周期。在通货紧缩时期,中国的货币供给持续以高于GDP的速度增加。


导致通货膨胀的另一主要因素是土地价格,或地产价格。不断上升的房地产价格已经引发了工资的上涨。现在人们的选择是,要么工资上涨,要么房价下降。 大多数白领工作者无法承受目前的房产价格,他们必须要求更高的工资来购买住房;


把中国目前经济上的“病”分析得一清二楚。看了这本书购房的冲动被冷却了。


我在书里面几乎看不到那些专家专业化的术语,都是非常朴实的语言和实际的问题,对于每一个希望能够积攒点经济基础下来的人是最佳的指导选择。


这两年来,由于全球金融风暴的肆虐,股票市场的风风火火和暴涨暴跌,一方面引发了社会大众对金融前所未有的兴趣;但另一方面主流媒体也充满了对金融的误读。典型者即是一本热销的《货币战争》,将“金融”导入了“战争”与“阴谋”的黑洞。这本应该是列入“小说类(FICTION)”的读本,却被误摆上了“财经类(FINANCE)”的书架上,如果仅仅是平头百姓误读误解倒也作罢,令人担心的是一些政府的财经大员也津津乐道于“帝国主义和资本家的金融阴谋”。如果财经官员将这种“战争”和“阴谋”的逻辑潜移默化到“国策“中,岂不大件事!?这也验证了中国现代金融制度的初级阶段和大众对于金融知识的匮乏。


经济学家的东西看看就哈。


很喜欢的经济学家,一直等着抢购价买的,应该不错


书中精辟的分析了当前世界都存在哪些问题,特别是中国国内的问题;
读完以后受益匪浅,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买回来精读一下;


很喜欢,很逻辑,很经济学·值得看。


任何不了解世界经济现状的人都需要看一下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可能已经进入了一个重新定价的阶段。某种程度而言,劳动力市场的转折点已经来临。这个市场似乎已不再是一个买方市场。工资,尤其是年轻工人的工资,首次处于巨大的提高压力之下。2008年-2010年,中国非熟练工人的工资水平可能将提高50%。这必将会引发显著的通货膨胀。


建议大家对经济关心的都应该读读


写的很不错,可惜本人对经济一窍不通,有些地方看的比较费劲。


这本书基本从常见的角度阐述了经济的各个侧面,很值得看,你可以看到主流人士如何看到经济环境,建立自己的大局观


我希望作者说中,我们这三线城市也不知会不会降。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有独特视角。


谢的文章很好的,他的博客上说房价5年呢破。真的假的?


这本书还是不错的,从多方面谈及相关内容,且有一定的深度···我喜欢!!!不过在有些方面的数据最好还是再详细一点啦!!!这样才更能使人了解、分析····


书刚刚开始读,以前只读过郎咸平的财经书,一读这本,吓一跳,比郎咸平还狠还敢说真话,嘿嘿。


这本来书是元旦放假时在新华书店里看书看上的,儿子说写得好,我就买了。


以前没看过老谢的文章,听人说还行,读了后,感觉果然很好。有独立思想,强烈推荐。


作者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宏观问题.其实解读和判断都可以说是相当一流的,个人觉得还是受益良多...


Andy的专栏我基本上每期必读,买书相当于是重读这些文章,读之再三启发甚大,强烈推荐!


相关专题汇在一起的编辑方式不错,便于查找及连续阅读,看来编辑还是下了一些心思。不过,如果能在每篇文章题目后注明发表日期的话,会更益于理解文章内容与背景


真正的学者,不需要搬弄名词,不需要炫耀理论,而能让至理归于平常。陈君解读儒家文化,就笔者的阅读范围而言,无出其右者。


书很好,包装好看,内容是当下的,下面要细细阅读了


值得一读,但是引起不了重视,该发生的总要发生


很多文章都是以前发表过的,但是现在看来还是觉得很有道理!


说真话,说心里话。


帮老公买的,老公说很好!


此君从不出书,难得出一本就值得读下


那是相当地好看,支持下!


虽然不是作者的新作,但是把道理讲得清楚明白。看后受益匪浅


此书能让我们对今天的生活添加许多思考,值得好好阅读。


很好地书,长见识,服务也好。


很好的书,可惜是文章的集合内容离现在时间上晚一点.


这是不错 的书


书非常好。要支持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