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凤英一家人
2011-6
江苏文艺出版社
周玉冰
221
无
《严凤英一家人》是从严凤英沦落南京开始,描绘她为振兴黄梅戏所付出的艰苦历程。着重刻画她执着的追求和不屈的精神,也揭露了她鲜为人知的情感世界。同时,描绘她一家人在特殊年代的遭遇。作品还较为客观地描绘了她丈夫王冠亚对她的刻骨深情,展示了黄梅戏界的是是非非。语言温婉,情感充沛,许多珍贵图片是第一次公开。
周玉冰,安徽望江人,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青年作家、编剧。所著《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海子的诗情人生》曾引发一股“海子热”。首倡的“绿色校园文学”概念,被广泛采用。2008年5月奔赴汶川大地震的小说《五月的名字叫坚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笔批示鼓励。
第一章 不灭的信念
崭露头角
最初的灾难
劫遇
创伤
芜湖的记忆
大通的麻烦
金戒指
一个丽媛的失去
国立安大
一个丽媛的出现
甘家大院
回安庆
第二章 艺术的春天
唱响黄梅
激扬的青春
戏剧革新
崭露上海
从安庆到合肥
爱在何方
错与误
《天仙配》
拍电影
寻找爱情
刻骨铭心的缘
戏为媒
幸福与忧伤
跃进的时代
姊妹花开
第三章 时代的悲歌
排戏受伤
1959年
入党
《牛郎织女》
暴风雨之前
大字报
香消玉殒
批判
监狱
梦
第四章 永恒的怀念
平反
黄梅花再开
笔端诉思念
深情《严凤英》
培养新秀
无限思量黄梅阁
后记
版权页:插图:严凤英读着信,热泪盈眶,心怦怦地跳,她断定这就是自己日夜思念的妹妹,深深印在心底却没有印象的妹妹。爷爷早年不许她唱戏,后来看到自己唱得这么好也就同意了,还拖着老了的身躯看过自己,现在爷爷去世了。父亲严司明是爷爷抱养的孩子,字写得漂亮,有艺术才华,却染上了鸦片,把喝奶长大的小女卖了,后来又签名把严凤英卖给怀宁的地头蛇郑海澄,让年仅十几岁的严凤英饱受欺凌。她恨过他。曾经,在苦难中她那么渴望母爱,希望找到母亲,然而,流泪中的严凤英找到母亲时,她竞要把十几岁的女儿卖给一个当官的人做小老婆!父母亲人没有给过自己温暖的爱。因而,她最想念妹妹,同样是苦命的骨肉同胞的妹妹!自己饱受了人世的辛酸,妹妹何尝不是?剧团要排演《女驸马》,这是省委下的任务。还有其他演出任务,太忙了,只得把认妹妹的事暂时放一放。她心中说:“妹妹,你再忍一段时间吧,姐姐就去看你。”许佩芬来信了,对她久久不回信有些生气。说别人在嘲讽,在讥笑,讲她是在攀严凤英这个大名人,自己要找的是亲姐姐,不是什么著名演员严凤英!严凤英看着这撒娇的信笑了,告诉她:“别急,我们马上可以见面的,剧团要去上海拍电影《女驸马》。”就在这一年的春夏之交,剧团在北京演出《女附马》。刘琼赶到北京,对陆洪非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和安徽电影厂要把《女附马》拍成电影,让他赶紧把舞台剧本改成文学剧本。当时,严凤英正在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住在新侨饭店。陆洪非与王少舫、查瑞和等人住在广渠门外育婴堂一个大房间里,考虑到改剧本要安静,领导在崇门外找了一个叫东三义的旅店,陆洪非就在那里改剧本。外面不时传来骡马声,陆洪非啃着火烧喝着白开水,用了一个时间将剧本改好,交给刘琼。刘琼很满意,带回了上海。1959年9月,电影《女驸马》开拍,一到上海新亚酒家,她就打电话约许佩芬前来见面。
我与严凤英的爱人王冠亚是有着多年之谊的忘年交。那时,我准备与他合写一个黄梅戏剧本,后因投资商改变主意了,剧本的事搁浅,但我从此成了他家的常客。 我们经常聊起黄梅戏,聊起严凤英及八十年代轰动一时的电视连续剧《严凤英》。冠亚老师说,写《严凤英》的时候,思想未完全解放,有许多顾虑,许多东西没写,有遗憾。我说,什么时候我来重写,写《严凤英一家人》,他答应了。 那时,我打定主意写严凤英。收集资料,走访黄梅戏艺术家,还买了一个录音机给冠亚老师,让他有时间就录音。 在中国,这是一个太不寻常的家庭。有过无限的风光荣耀,也有过太多太沉的苦难。我内心按捺不住,一度不舍昼夜地写,哪怕写出来的只是侧影,只是点滴。 有人说,写传记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尤其是传主的亲朋好友还健在的时候,他们阅读时免不了用像与不像去评判。基于此,我尽量多采访,力求真实。 动笔前,我与著名传记作家石楠老师聊过,她认为人物的文学传记要用艺术手法去写,尤其是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她说她当初写《画魂》时,仅在图书馆找到一点资料,那时没有互联网,查资料很不方便,她只能写心中的潘玉良,最后,读者喜欢了。其实,我在采访中也发现,同一件事,不同人的表述是不完全一样的。毕竟,岁月的风,洗涤了许多枝节,时间的灰,蒙住了太多的真实,叙说者的情感因素,也让客观事件带上了主观色彩。然而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无论采访谁,对严凤英的赞赏,对她正直人格的敬佩,对她为艺术追求不息的精神的赞叹是一致的。是她,把一个乡村小戏唱响全国;是她,用生命捍卫了一个艺术家的尊严! 但我笔下的严凤英并没有按我最初的想法去舒展。与严凤英爱人王冠亚交往这么多年,我能体会到他对严凤英刻骨铭心的爱,他一直生活在对爱妻的思念之中,我不忍心写出的严凤英离他心中真实的严凤英太远而令他失望,甚至伤害到他。一个人,静静地守着思念过一辈子,凭这一点,王冠亚先生也是伟大的。 感谢王冠亚、时白林、柏龙驹、林青、陈建国、张萍、潘汉明、陈小芳、黄宗毅、甘梅及现已故去的黄梅戏金牌编剧陆洪非等人,我在采访与写作中得到了他们很多的帮助。同时,还要对宋祖英、吴琼、田金凤、江改银等老师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几十年前,严凤英落难江苏,她在南京学习了京昆艺术。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江苏方面顶住压力将严凤英的故事拍成电视剧,影响全国。今天,又是江苏推出这本关于严凤英的纪实作品。每次说起江苏,作为严凤英丈夫的王冠亚总是满怀感激。我也要感谢江苏文艺出版社,有了出版社的支持,才有了本书的顺利出版。 就在本书即将面世之际,得知安庆五千年文博园要承办该书首发式的消息。我与朱林寿先生早就相识,清楚他对文化的热爱;同时我也深深了解,弘扬黄梅戏文化也是五千年文博园的一个主题。在此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谢忱。 周玉冰
流畅的语言,跌宕的情节,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个性鲜明的严凤英,一个灵魂伟大的严凤英! ——宋祖英 (著名歌唱家)在中国,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家庭,有过无限的荣耀,也经受了极大的悲痛。这个家庭,为黄梅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吴琼 (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溪流般清澈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一颗为个人的命运与尊严,为艺术的发展与繁荣而奋斗的伟大灵魂,也感受到了一个特殊家庭为一个剧种的发展付出的努力与代价。 ——刘先平 (大自然文学开拓者)
《严凤英一家人》宋祖英,吴琼,刘先平联手推荐。回溯一代名伶的悲欣人生,感知鲜为人知的情感世界,揭秘黄梅戏界的恩怨沧桑。
无
黄梅戏在中国本是一个地方小戏种,被严凤英继承发扬成中国著名的戏曲。严凤英爱它用生命谱写一曲美丽、魅力、不屈、悲凉的人生欢歌。让严凤英的美丽与魅力永驻人间!
书早就看过连载,此本书是买来收藏的。喜欢严凤英,喜欢严凤英塑造黄梅戏的辉煌。
严凤英,一代表演艺术家,她的表演艺术水平在解放后不断腾跃,既形成了独自的风格特色,又代表着当时黄梅戏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并对剧种风格的形成发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使黄梅戏从乡间小戏一跃成为全国闻名的大剧种。但是,文革期间因迫害过早离世,实在是可悲可叹。
初初翻看了此书,感觉不错,不但是自己要看,还要给我家的老太太看看!
很好的商品,想不到在当当网麦当这本书!给力!
太好看了 我很喜欢 都看得差点忘记吃饭了
看了一代名伶的悲剧,不尽稀嘘,类似严凤英的悲剧在那个年代比比皆是,不知葬送了多少人才,谁是这些悲剧的幕后制造者呢?至今为止,都没有一个完整地、深刻的、令人信服的答案!很多这类的书籍都在廻避这个问题,都是点到即止,谁都不愿先去捅开那张窗户纸,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很好的深思吗!我们这一代人没有勇气,我想下一代或再下一代总会有敢于坚持真理的勇者去捅开那张窗户纸。历史是无法掩盖的,历史终将会给出一个公正的答案!
看了《严凤英》的电视剧非常凄惨,变态的年代对人性的摧残、国家的摧残,变态的权力者造成的时代悲剧,永远不要重演!
花了2天看完,很好!
主要买给老太太看,她特喜欢唱黄梅戏!
可恶老爷子不让她唱!可惜了老太太的好嗓子!
是一本很好的书,了解了严凤英大师的黄梅之路……
内容真实,情节感人,图片过少!
结局太悲惨了
严凤英老师是我崇敬的黄梅戏一代宗师,凡是有关她的文章我都爱看。这本书虽然较厚,但是内容不够充实,采用的是片段描述。个人还是比较欣赏王冠亚老师早年的著作《严凤英》,希望能够再版。
这本书读后觉得真是戏剧人生,那么浓墨重彩,真实性不得而知,唯一遗憾就是严凤英的生活照太少,舞台艺术照也不多,而且没有彩照,尺寸也偏小,觉得不太过瘾,毕竟书中把她描写得貌美如花,为什么不多印一些呢以飨读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