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双城记

(英)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0-01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作者:

(英)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页数:

305  

字数:

310000  

译者:

宋兆霖  

Tag标签:

无  

前言

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包罗万象的社会图景,塑造出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他的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代表作《双城记》,一百多年来在全世界盛行不衰,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于一八一二年二月七日出生于朴次茅斯市郊的波特西地区,1814年全家迁居伦敦。他的父亲约翰·狄更斯是英国海军军需处的一名小职员,嗜酒好客,挥霍无度,经常入不敷出,在狄更斯11岁时,终因无力偿还债务,进了负债人监狱。狄更斯12岁便被迫辍学独立谋生,在一家鞋油作坊当徒工,给鞋油瓶封口和贴标签。童年时代这段艰苦的生活,成为他终生辛酸的回忆,从而使他对不幸的弱小者产生深深的同情。他只上过约4年学,主要靠自学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文学素养。16岁时,到伦敦的布莱克默律师事务所当抄写员,学会速记后离开事务所到“博士民事法院,当速记员,并为《议会之镜》报采写有关议会活动的新闻报道。这些工作使他得以走遍伦敦的大街小巷,广泛了解社会各方面的生活,也使他有机会了解法院和议会政治的肮脏内幕,为他熟悉英国下层人民的生活,为他后来的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打下了基础,也为他一生的创作准备了丰富的素材。从1828年起,他以新闻记者的身份为伦敦的《时事晨报》、《每月杂志》等报刊撰稿,业余则在大英博物馆勤奋学习。1833年,21岁的狄更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他的第一篇以博兹署名的随笔《明斯先生和他的表弟》投进了信箱,结果一举成功,在同年的《月刊》十二期发表。此后他的作品不断刊出,到1836年2月,结集成两卷本的《博兹特写》问世,其中有随笔、特写,也有短篇小说。同年3月,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开始在杂志上连载,这部小说使他一举成为最受大众欢迎的作家,从此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直至登上英国文学以至世界文学的峰巅。24岁,狄更斯和报社出版人霍加斯的女儿凯瑟琳结婚,由于性格和情趣上的差异,给他的创作、特别是晚年生活带来了不幸。狄更斯一生勤奋,除刻苦写作外,还编辑杂志,组织剧团演出,登台朗读自己的作品,等等。繁重的劳动,家庭和社会上的烦恼,以及对改革现实的失望,损害了他的身心健康。1870年6月9日,正在写作长篇小说《德鲁德之谜》的狄更斯,因脑溢血猝然离世,6月14日,安葬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之角”。狄更斯在自己的30多年创作生涯中,写了15部长篇小说(其中《德鲁德之谜》未完成),许多中短篇小说,以及随笔、游记、时评、戏剧、诗歌等。虽然他是一位以反映现实生活见长的作家,他的作品一贯表现出揭露和批判的锋芒,贯彻他惩恶扬善的人道主义精神,但从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看,显然有一个变化发展、丰富完善的过程。他的前期作品,如《匹克威克外传》、《奥利弗·特威斯特》(《雾都孤儿》)、《尼古拉斯·尼克尔贝》、《老古玩店》、《巴纳比·拉奇》等,触及社会都较肤浅,只是对贫富悬殊、道德堕落、摧残妇女儿童等社会不公和不良现象,进行温和的批判和善意的嘲讽,作品洋溢着充满幻想的乐观情绪,受苦的“小人物”最终往往赢得“仁爱”的有钱人的庇护,找到了幸福生活。而且一般均采用流浪汉小说的形式,结构显得松散冗长,有的完全是以主要人物串联起来的短篇故事。狄更斯写于40年代的中期作品,和前期作品相比,创作思想显然有了变化,随着他对社会认识的加深,乐观的幻想已基本破除,“仁爱”的有钱人已不复多见,流浪汉小说的形式已被基本抛弃,这一时期的艺术特点是通过辛辣的讽刺和夸张手法,较深地揭示人物的本质和时代的特色。作品有《马丁·朱述尔维特》、《董贝父子》以及《圣诞颂歌》等。五六十年代是狄更斯创作的后期,在这个时期内,特别是50年代前后和60年代上半叶,他的创作成就达到了顶峰,他的思想上最深刻、艺术上最完整的作品,都是在这10多年中完成的。他先后写了《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等著名长篇和未及完成的《德鲁德之谜》。狄更斯后期作品的题材范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地揭示了英国的社会面貌:议会政治的黑暗、统治机构的昏愦、金钱社会的罪恶、人民大众的贫穷。作品中乐观主义精神已被严肃、沉重、苦闷的心情和强烈的愤懑所代替,幽默和讽刺逐渐减少,感伤和象征相应增加,结构更加紧密,戏剧性有所加强。总之,主要是这一时期的创作使狄更斯成为世界文坛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使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得以长盛不衰。《双城记》是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在他的全部创作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同他的其他作品相比,它更能反映出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貌,在某种意义上说,这部作品最富有狄更斯的特色,作者身上的戏剧气质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狄更斯曾说,这部小说使他“深受感动,无比激奋”,并且渴望能亲自在舞台上扮演西德尼‘卡顿。《双城记》自问世以来,深受读者的欢迎,能和《大卫·科波菲尔》相媲美。可是,《双城记》在评论界也是一部颇多争议的作品。首先是,它是不是历史小说。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其次是,有人说它歪曲了历史,丑化了封建贵族,菲茨詹姆斯甚至说:“狄更斯先生作为十八世纪特色描写的那类暴行,在十四世纪就已经既不可靠,也不寻常了。”不用说,另外也有人说它歪曲了历史,是说它丑化了革命人民。有关这些争论,让我们先对《双城记》的创作动机、创作目的和创作经过作一番考察,也许不无好处。据作者在本书的序言中所说,作者是在和他的孩子、朋友们一起演出柯林斯的剧本《冰海深处》时,开始有这个故事的主要构想的。这是在1857年。《冰海深处》的主人公是一个被他所爱的姑娘抛弃后,在北极探险时为拯救情敌而牺牲自己的青年。这种高尚的品德完全符合狄更斯用来评价一个人的最高标准,是舍己为人的典范和楷模。因而按作者原来的计划,他的这部未来的小说的主人公,也是一个牺牲自己生命去拯救情敌的青年,所以作者在1859年动笔前二三年,就开始构思起卡顿的形象,这是最初的打算。可是,也就在这一时期,作者进一步看到当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克里米亚战争之后的经济萧条和寡头政治的腐败无能,三起三落的宪章运动以及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运动,这种一触即发的形势使他忧心忡忡,觉得这和法国大革命前夜的形势颇为相似,担心法国大革命会在英国重演。早在1855年,在他给累亚德的信中就说过:“……我相信,不满情绪像这样冒烟,比大火烧起来还要坏得多,这特别像法国在第一次革命爆发前的公众心理,这就有危险。由于千百种意外——如收成不好,贵族阶级专横与无能,把已经紧张的局面最后一次加紧,海外战争的失利,国内偶然事件——变成那次以后从未见过的一场可怕的大火。”有感于此,他决心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警告。于是这也就同时成了《双城记》的一个主题。这一点作者在本书的第一部第一章第一段中,讲到法国大革命那个时代时,就开门见山地说:“简而言之。那个时代和当今这个时代是如此相似。”狄更斯无意写一本历史小说,更不想写革命史,他只是想通过这部小说来宣扬自己的人道主义理想,对当权者和广大公众提出双重警告而已。虽然好友卡莱尔给他送来两大捆有关法国大革命的著作,但他根本没有看,只是熟读了他的《法国大革命》,因为他不是写历史小说,并不需要深入研究历史事实,他只要选取一些法国大革命的史料,捕捉那一时代的气氛,主要通过虚构的人物和事件,用一个故事来对自己同时代的当权者和公众呼吁,暴政会引起暴力,危机近在旦夕,人人都应慈悲为怀,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仇仇相报无有已时,只有仁爱之心才能挽救浩劫。至于有人说,作者在本书中歪曲了历史,丑化了封建贵族,事实并不尽然。许多事实,如使马奈特医生含冤入狱的空白逮捕令,法国人民的悲惨生活,攻占巴士底狱等等,均有史记载,决非杜撰。雅各宾专政时期的一些过火行动,也都确有其事。如果说本书中对暴政和暴力的描写均有失实之处,那恐怕是为了双重警告,做了双重夸张吧。更何况,狄更斯是个人道主义者,不是社会主义者,他是个小说家,不是政治家、历史学家,《双城记》只是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虚构小说,并不是记载描写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文献或历史小说。狄更斯的小说,特别是前期作品,一般都比较松散冗长,《双城记》在结构上可说是最严密完整的一部,没有多少与主题无关的繁枝杂叶。从情节看,虽然错综复杂,富有戏剧性,表现了冤狱、爱情和复仇的主题,但基本上是在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下,围绕着马奈特医生一家和以德发日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的。前者主要表现爱与行善,后者着重反映恨与复仇。通过爱恨交锋,善恶搏斗,最后如作者所说,“爱总能战胜恨”,“恶往往都是昙花一现,都要和作恶者一同灭亡,而善则永世长存”,达到作者一贯主张的揭恶扬善的创作意图。书中的人物,就是据此安排塑造的。诚朴善良的马奈特医生、温柔多情的露西、正直高尚的达内、热心敦厚的洛瑞先生、刚直忠诚的普罗斯小姐、仁爱无私的卡顿,无疑都是“爱”的家族成员,埃弗雷蒙德兄弟显然是“恶”的代表,德发日太太是“恨”的化身。最后,埃弗雷蒙德兄弟灭亡了,德发日太太失败了,“爱”的家族胜利了。卡顿虽然走上了断头台,可是,“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虽死犹生,卡顿永生,仁爱永生。这就是狄更斯的“道德意向”。就人物的塑造而言,马奈特医生、德发日太太、洛瑞先生都较为丰满,相比之下,达内、露西则显得较为单薄、苍白,还不如普罗斯小姐、杰里写得有声有色。像露西这样的人物,作者也许是写多了,反倒一般化了。从艺术技巧看,狄更斯在本书中全面地运用了象征、寓意、嘲讽、夸张、对比、重复等手法。从德发日酒店门口打破酒桶,到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之夜,都暗示着那血与火的日子即将来临;象征爱的金线、寓意历程的足音,还有蒸蒸的雾气和熊熊的烈火,伐木人和庄稼汉,能发出回声的街角,整日编织的命运之神,无不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和象征主义的隐喻。狄更斯的作品一向以幽默和风趣见长,而《双城记》中更多的是嘲讽和夸张,如在讲到宫廷里那位有权有势的大人时,作者写道:大人能够毫不费劲地吞下许多吃的东西,因而有些对他不满的人尖刻地认为,他是在以相当快的速度吞食着法兰西:不过,他早晨喝的这杯巧克力,除了厨子之外,如若没有四个壮汉相帮,那是无论如何也灌不进他的嗓子眼里去的。是的,要把那不胜荣幸的巧克力送入大人口中,得用四个壮汉。第一个壮汉侍从先把盛有巧克力的壶捧到大人跟前;第二个用他随身带来的专用小勺子调搅巧克力,使之起泡沫;第三个献上那备受恩宠的餐巾;第四个则把巧克力从壶里倒出。在大人看来,这些侍候他喝巧克力的侍从是一个也不能少的,否则他就不能在这令人羡慕的天下雄踞高位。要是他喝巧克力时只有三个人侍候,这种不成体统的场面,就会在他的家徽上沾上深深的污点;如果是两个人侍候,那他就得一命呜呼了。在写到那位令人丧胆的泼辣女人吉萝亭——断头台时,作者则完全用了一种调侃的语气:“它是人们日常谈笑的话题;它是治疗头疼的特效药,它防止头发变白绝对有效,它能使面色特别白嫩,它是国家牌剃刀,能把一切剃得一干二净,所有和吉萝亭接吻的人,只消伸头朝那小窗口里看上一眼,就会咔嚓一声,掉进口袋。它是人类再生的标志。它取代了十字架,人们摘去十字架,把它的模型戴在胸前。凡是十字架被摒弃的地方,它就受到人们顶礼膜拜,崇信有加。”这简直是一段精彩的“黑色幽默”!本书中用了较多悬念和伏笔,如洛瑞先生的答复“复活”以及杰里对这两个字的担忧,马奈特医生在露西婚礼前和达内的密谈,德发日太太的编织,罗杰·克莱的出殡,达内的神秘身世,马奈特医生在狱中的揭发材料,卡顿的突然出现在巴黎,等等,都是作者的苦心安排,既是故事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使情节更加曲折离奇,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狄更斯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丰富多彩,明晰生动,无论写人写景写事,运用得都恰到好处,本书中精彩的地方比比皆是。既有露西结婚前夜父女月下叙情的绵绵情意,法庭上检察总长的滥调陈词,也有对善恶爱恨的哲理思辨,对有权有势大人的辛辣嘲讽,还有攻占巴士底狱时的简洁渲染,杰里和普罗斯太太的直率粗俗。在写到台尔森银行因循守旧,反对改革,不启用新人时,文字也非常形象生动:“在台尔森银行各式各样的幽暗大橱小柜之间,一些年迈老头郑重其事地在办公。每当雇用一个年轻人进伦敦台尔森银行,他们总是把他藏起来一直放到老,像块干酪似的把他藏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直到他浑身有了十足的台尔森味,长满斑斑青霉。”诚然,正如有些评论所指出的那样,即便从艺术手法看,《双城记》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洛瑞和马奈特医生谈论病症和治疗的那段,说明冗长的毛病尚未根除,狱中囚犯那种彬彬有礼、气度不凡的绅士风度,显得不够真实,有的人物也较单薄,有些概念化。通过《双城记》,我们也可以看出,狄更斯虽然是一位能出色地反映现实的作家,可是他也充分运用了浪漫手法、象征手法,甚至和现代手法之间也有着涓涓细流。因而,尽管100多年来,文学思潮变迁更迭,审美情趣和价值判断的标准不断转移,文学批评理论、流派层出不穷,狄更斯却从未受过冷落,他不但被纳入现实主义,也被纳入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的话语。近年来,西方某些后现代主义文论家甚至也开始把他纳入他们的理论视界,觉得狄更斯对于意识形态影响未及的“素朴的”或不受重视的叙述程式的运用,就值得研究,认为狄更斯不仅创作了“现代主义”的社会现象,人具有独立而自由的自我,也描绘勾画了种种模拟幻象和自我消解的主体这样一类“后现代主义,,的现象,想要把他和当今的后现代主义作家托马斯·品钦等人拉成近亲。当然,这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双城记》发表至今130多年,尽管由于价值标准和审美情趣的不同,在评论界有所争议,但仍公认是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深受全世界广大读者的欢迎。这一切都说明,狄更斯的地位是牢不可破的,《双城记》的价值是不能否定的。

内容概要

  本书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晚年的一部重要作品。
小说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围绕马奈特医生和达雷的冤案、遭遇展开描写。主人公达雷是法国财政大臣圣·艾瑞蒙德的侄儿,但他厌恶贵族,同情革命,却仍然未得到革命者的理解。正当达雷性命攸关的时刻,卡顿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取了朋友的幸福。
  本书是一本历史小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作品结构严整,情节惊险曲折,语言精练,读来饶有趣味。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狄更斯(Dickens.C.) 译者:宋兆霖

书籍目录

译序
初版序
第一部 复活
第一章 时代
第二章 邮车
第三章 夜影
第四章 准备
第五章 酒店
第六章 鞋匠
第二部 金线
第一章 五年以后
第二章 看热闹
第三章 失望
第四章 庆贺
第五章 胡狼
第六章 成百的人
第七章 侯爵老爷在城里
第八章 侯爵老爷在乡下
第九章 蛇发女怪的头
第十章 两个诺言
第十一章 一幅伙伴图
第十二章 知趣的人
第十三章 不知趣的人
第十四章 本分的生意人
第十五章 编织
第十六章 仍在编织
第十七章 一个夜晚
第十八章 九天九夜
第十九章 一条意见
第二十章 一个请求
第二十一章 回响的脚步声
第二十二章 大海仍在汹涌
第二十三章 起火了
第二十四章 吸往磁礁
第三部 暴风雨的踪迹
第一章 秘密监禁
第二章 磨刀砂轮
第三章 阴影
第四章 在风暴中镇定自若
第五章 锯木工人
第六章 胜利
第七章 有人敲门
第八章 斗牌
第九章 定局
第十章 阴影的内容
第十一章 暮色苍苍
第十二章 夜色茫茫
第十三章 五十二个
第十四章 编织到头
第十五章 足音永逝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他说这话时心中并没有多大把握,因为他知道,哪怕是一点轻微小事,都能搅乱那脆弱的神经;但另一方面,他又颇有信心,因为他毕竟亲身经受过长期的磨难,已经逐步得到了锻炼。他的朋友当然不会去挫伤他的这种自信心。洛瑞先生尽管心里还不那么踏实,还是尽量装出放心、宽慰的样子,然后开始谈到第二个问题,也就是最后一个问题。他觉得这是最棘手的问题。可是,想到那个星期天早上和普罗斯小姐的谈话,想到最近九天来看到的情况,他知道这个问题必须解决。“这次的旧病复发总算康复了,发病时他又重新操起了那个行当,”洛瑞先生说到这里,清了清嗓子。“那行当我们姑且把它叫做——铁匠活吧,铁匠活。为了能把情况说清楚。我们来举个例子.我们姑且说当年他犯病的时候,习惯到铁匠炉边干活。这一次,他又莫名其妙地跑到铁匠炉边干起活来。那在他身边保留着那个铁匠炉,岂不是个祸害了吗?”医生一只手遮住自己的前额,心神不宁地用脚拍打着地板。“他始终把那东西保留在身边,”洛瑞先生用焦急的目光看了他朋友一眼,“那么,要是他让那东西搬走,会不会更好一些呢?”医生仍用手遮住额头,心神不宁地用脚拍打着地板。“你觉得在这件事情上给我提出意见很困难吗?”洛瑞先生说道,“我知道这是个难题。不过我总认为——”说到这里,他摇了摇头,住了嘴。“你知道,”马奈特医生局促不安地停顿了一下后,转过头来对他说,“要把这个可怜人内心深处活动的来龙去脉解释清楚是很困难的。当时,他曾非常强烈地渴望让他干这种活,愿望实现后。他是那样的高兴;开始干这种活时手忙脚乱,脑子无暇胡思乱想,随着手艺日渐熟练,心思就又用在如何发挥那双巧手上,不再在精神上去折磨自己了。毫无疑问,这就大大减轻了他的痛苦,因此一想到要把那东西放到他够不着的地方,他就怎么也受不了。即使在现在,我相信他对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抱有希望,说到自己时也充满信心,可是一想到他有朝一日也许要用到这老家什时却找不到它,心里就会突然产生一种恐惧感,像一个迷途的小孩心灵上受到的打击那样,张皇失措,惊恐不安。”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译本前言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包罗万象的社会图景,塑造出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他的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代表作《双城记》,一百多年来在全世界盛行不衰,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查尔斯·狄更斯于一八一二年二月七日出生于朴次茅斯市郊的波特西地区,一八一四年全家迁居伦敦。狄更斯十二岁便被迫辍学独立谋生,他只上过四年学,主要靠自学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文学素养。一八三三年,二十一岁的狄更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他的第一篇以“博兹”署名的随笔《明斯先生和他的表弟》投进了信箱,结果一举成功,在同年的《月刊》十二期发表。此后他的作品不断刊出,到一八三六年二月,结集成两卷本的《博兹特写集》问世,其中有随笔、特写,也有短篇小说。同年三月,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开始在杂志上连载,这部小说使他一举成为最受大众欢迎的作家,从此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直至登上英国文学以至世界文学的峰巅。他一生勤奋,除刻苦写作外,还编辑杂志、组织剧团演出、登台朗读自己的作品,等等。繁重的劳动,家庭和社会上的烦恼,以及对改革现实的失望,损害了他的身心健康。一八七0年六月九日,正在写作长篇小说《德鲁德之谜》的狄更斯,因脑溢血猝然离世。六月十四日,他被安葬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之角”。 狄更斯在自己的三十多年创作生涯中,写了十五部长篇小说(其中《德鲁德之谜》未完成),许多中短篇小说,以及随笔、游记、时评、戏剧、诗歌等。他是一位以反映现实生活见长的作家,他的作品一贯表现出揭露和批判的锋芒,贯彻他惩恶扬善的人道主义精神,但从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看,显然有一个变化发展、丰富完善的过程。 他的前期作品,如《匹克威克外传》、《奥利弗·特威斯特》、《尼古拉斯·尼克尔贝》、《老古玩店》、《巴纳比·拉奇》等,触及社会都较肤浅,只是对贫富悬殊、道德堕落、摧残妇女儿童等社会不公和不良现象,进行温和的批判和善意的嘲讽,作品洋溢着充满幻想的乐观情绪,受苦的“小人物”最终往往赢得“仁爱”的有钱人的庇护,找到了幸福生活。而且均采用流浪汉小说的形式,结构显得松散冗长,有的完全是以主要人物串联起来的短篇故事。 狄更斯写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中期作品,和前期作品相比,创作思想显然有了变化,随着他对社会认识的加深,乐观的幻想已基本破除,“仁爱”的有钱人已不复多见,流浪汉小说的形式已被基本抛弃,这一时期的艺术特点是通过辛辣的讽刺和夸张手法,较深地揭示人物的本质和时代的特色。作品有《马丁·朱述尔维特》、《董贝父子》以及《圣诞颂歌》等。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狄更斯创作的后期,在这个时期内,特别是五十年代前后和六十年代上半叶,他的创作成就达到了顶峰,他的思想上最深刻、艺术上最完整的作品,都是在这十多年中完成的。他先后写了《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等著名长篇和未及完成的《德鲁德之谜》。狄更斯后期作品的题材范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地揭示了英国的社会面貌:议会政治的黑暗、统治机构的昏聩、金钱社会的罪恶、人民大众的贫穷。作品中乐观主义精神已被严肃、沉重、苦闷的心情和强烈的愤懑所代替,幽默和讽刺逐渐减少,感伤和象征相应增加,结构更加紧密,戏剧性有所加强。总之,这一时期的创作使狄更斯成为世界文坛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使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得以长盛不衰。 ……


编辑推荐

《双城记(插图本)》为世界文学文库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双城记 PDF格式下载



查尔斯·狄更斯的这个故事,是我最喜欢的,也是最为触动的。我还曾经为这个故事写了篇论文。现在简要说一下有关这个故事的吧,给想要了解的读者做一个参考:
在《双城记》中,狄更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描绘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封建贵族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尖锐矛盾,真实地揭露了贵族阶级迫害人民的丑恶罪行,同时借古喻今,告诫英国资产阶级统治者: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狄更斯在文中所展现的复仇和仁爱之间的冲突对比同哥特式的写作手法都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这部小说分为三个部分:《复活》、《金钱》、《暴风雨的踪迹》。开篇的第一段“那是特别令人怀念的岁月,那是特别令人厌恶的岁月;那是个充满智慧的时代,那是个极为愚蠢的时代;那是满怀希望的阶段,那是个满腹狐疑的阶段;那是艳阳高照的时节,那是阴暗统治的时节;那是生机勃勃的春天,那是令人悲哀的冬天;我们眼前应有尽有,我们眼前空空荡荡;我们所有的人都奔向天堂,我们所有的人都被打入地狱”。[2](P3)这一句一句的相互对比,突显了狄更斯笔下这个时代的矛盾性,所有东西都冲突着又继续前进着。开篇的这一段,被很多后来者誉为经典,在其他许多文学作品中也频繁以这种手法再现。
《双城记》把冤狱、爱情和仇恨交织在一起,塑造出了三种不同的人性。第一种是以封建贵族为代表,他们是王权专制的体现者和持有者,是千百年来人民痛斥的对象。
书中以了一段西德尼的话作为了全书的结尾,以四段“我看到了.....”为开头,在最后谱写出希望、和平与爱。这四段话,犹如蒙太奇式剪切手法一般,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在读者的脑海中,活灵活现。“我做的这件事情,远比我过去所做过的一切都美好,我将要安息在一个远比我所知道的更美好的地方”——因为他将永远安息在人们的心里,与一切善良与仁爱永存。


这是家里第二本《双城记》。之前买了中央编译出版社的,一看是一位85年出生的美女译的,不是我不信任新生代的,实在是翻译大师的作品,是需要积淀的,收藏的书还得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名译本。


狄更斯不愧是语言大师,情节描写细腻生动,语言微妙又有张力,很好的一本书。


我是看了《双城生活》后对这本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买了看也非常不错!它将我们带入了法国大革命时期,让我们体会当时的人们在那种环境中的心境!


大学时就说看的燕山出的,宋兆霖译的简爱和呼啸山庄,很不错,印刷也好,这本双城记,质量很一般。


世界名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值得一读。


广东某高考满分作文提到这么书,狄更斯写的,还没开始看,应该会不错~~~


一直想看《双城记》,觉得很经典。这版书很实惠,质量不错!


刚收到双城记 ,很速度,不过还没看呢 ,恩 看起来不错哦 这个价钱很合适 ,第一次在当当上买书,等发工资了 再来买 呵呵


这个版的翻译应该不错,查了一下译者,是个老教授,肯定比其他的版本好。喜欢前面的排比句一连串精彩的排比,精彩!


非常好的一本书,我很喜欢,支持当当。挚爱读书。


收藏,留着以后给孩子看.我也喜欢这本书.5折买来的.划算.


反映那个时代的经典


价格便宜,纸张发黄,但我喜欢!


对于革命,作者有别样的理解和看法,但对人民有益的就是正确的。


这本书是宋兆霖译的,排版不好,但译文不错,价格便宜,是一本性价比很高的书。


妹妹点名的要这个书 高中老师推荐的


看《双城生活》推荐的书,没看呢。


在“革命”的话语氛围中长大的人,都应该来读读这本不太革命的著作。因为作者悲悯而关切地思考的是“革命的第二天”人们如何活下去。


这本书是名著,历史的证明。名著都应该读读


这个版本的书还好,就是书里有连续好几十页是一页墨正常一页墨很淡的……有点郁闷啊,不过不影响阅读就对了~~~
译本是我看过的里比较符合中文语法,又能很好理解原著的。看了之后写了论文,感觉导言部分很详细,看了基本了解了作者生平和创作经历~
价格和书能基本对等,满意。。。


这本书的颜色是黄黄的
封面很漂亮
很适合收藏
而且这个出版社的书
我已经买了很多了
不仅价格便宜
而且质量很好
不错、


帮朋友带的,还不错。


很好的名字,朋友介绍会仔细阅读。


同学推荐看的 不错


是好东西,推荐购买


只是没时间看了


很好看的书,值得一买,丰富了我的生活


不错 书 很好看 很满意 放心购买请大家


买来看着玩的书


书很好 正版图书,支持


书,不错,应当都是正品


质量还行,内容还没仔细看。


买给弟弟的,学校要求的,不过看起来挺好的


物美价廉看呗


还没看,,质量还可以,不过肯定不是正版


装桢印刷一般


名著,正版


还没有看 不过很不错


翻译准确,印刷精良!


燕山的书评语不,简单说一下:一、翻译上乘;二、价格优惠;三、装帧不错。


翻译的不错,文中的注释很多,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意思。衡量了半天才决定选的这个版本,相信自己的选择。


经典作品,不可错过


纸质有些一般但仍不能磨灭文字的价值读完深有感触


如果去掉那些没用的描写,还是一个不错的故事


很喜欢这个版本的翻译!就是字挺小的,乍一看有种密密麻麻的感觉。。但是整体上说真不错!


很喜欢宋兆霖老师的翻译,据说孙法理老师的也不错,有机会看看。
当然燕山这个系列的名著封面的图片很一般,而且行距过密了。
只可惜精装本没有我要的版本。


不错,内容没得说,翻译文笔也很好,喜欢


还没读完,因为看了双城生活,然后我和男朋友也是异地,所以觉得有机会还是读下


这本书其实是在书城里看好了,记住了出版社和书名,贪便宜就到当当来买了,感觉很不错哦,很实惠!但是就是包装有点问题,弄得封面有一丢丢的褶皱,不过整体很漂亮的。性价比很高!不过这个译者翻译得我不是很满意。


书的质量很好,给孩子买来阅读的,现在的孩子对书中时代的事情尚不能完全理解。


这个译本值得推荐,装帧也不错,只是字体和行间距稍小一点,感觉密密麻麻的。为了省纸么?


注解很多。译者非常用心。非常值得期待的一本书。


给孩子买了,心得孩子看完会写的


纸质很薄,字迹有点小,不影响阅读吧,总的说还是不错的!


之前有一本,但是不见了,这次重新再买一次,这个翻译跟本人之前那本是一样的,觉得还是不错的。


这个价位能买到正版名著的确很划算。


书本装订很好,就是纸张有点薄,也算凑合吧,总体来说,还是挺对的起这个价钱的……


儿子的课外读物,很好


感觉不错,还会继续光顾


内容是没话说的!就是纸张差了点!总体还可以


各方面多还好 只是我没耐心看


还可以呀,


一部比较精典的作品,很值得一读


初中课本上了解了故事大概,还是从新拿起原著读读,更有趣


但是好像离我们的生活远了点,有些东西不是很理解


书还没看。不过纸张的质量没有想象中的好,有点糙。书比想象中的厚。


书有点旧 外壳太软 纸质不太好 字体不好看 旧排版


书的质量还可以,拿着挺舒服


书还不错 打完折很便宜。。。。。。。


还没看,会仔细看的。


《双城记》是狄更斯名气最大的一部作品,但读起来不过如此。难去冗余的毛病,内容涣散。感觉空洞。


目前市面上的译本,还是宋兆霖的翻译比较贴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书内注释也挺详细的,就是封面太丑,很有盗版书的风范,名著系列封面当以简洁明了为宗旨,别把啥书的封面都整的跟暮光之城一样。


狄更斯的经典,很值得一读


狄更斯不愧是文学大师


宋兆霖译本的权威性,在此不必多说。我是个写诗的,也搞翻译,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认为宋译的语言洗练与文采度还有待提高,这恐怕是我个人觉得唯一不足的地方。PS: 国内版本,我倾向于宋兆霖。


非常不错,我觉得内容很好啊


字有点小。。。。不过很喜欢这个译本


故事就不多说了,翻译的非常贴近国人的语气,读起来没那么别扭。非常喜欢,价格又好!值得入手。


看到最后哭了,惊异于送死的从容。这本书是班上一个不苟言笑的同学推荐的,在图书馆的时候看到我在查阅很兴奋的指着告诉我说它很好看。买了很多本这个系列的书,感觉还是不错的。


非常好的书,邮寄的很快,包装也很不错,书很新,翻译的语言也很顺畅,我很喜欢


不错的书,值得咀嚼!


好书,质量不错,值得一看


这本书用这个价格卖,应该还算可以把,虽然纸张很薄。送货的速度不快也不慢。


只邮了一本书,但丝毫没有损伤。有塑料膜包装。字迹清晰,给妈妈买的,不是很沉,纸质说不上粗糙,只是不是那种很滑的纸。


经典拜读!!


双城记(2011升级版)


第一段很有名啊


经典作品不得不读


质量还行,收藏用吧,也算名著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