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论证报告集-第一辑

石振怀 编 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作者:

石振怀 编  

页数:

491  

前言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资源汇编丛书将陆续出版,与大家见面,这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大幸事。  北京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文化古都,不仅留存着长城、故宫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也留下了春节、元宵节、庙会、京剧、昆曲、景泰蓝工艺制作、同仁堂中药炮制等等不胜枚举、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文化资源。然而,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许多传统的文化活动离我们渐渐远去。曾几何时,丰富多彩的端午节、元宵节等民俗文化活动,就剩下了吃粽子、吃元宵了,再也没有其他任何文化活动了。一些靠口、手相传的传统技艺,也出现了人亡技绝的境地。  这几年,随着北京市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从注意衣食的消费渐渐地转变为文化需求消费,并且从盲目地追随过“洋节”后的冷静思考中,重新审视我们的传统文化。特别是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江陵端午祭”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成功,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情感,由此也掀起了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  北京市自2003年启动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纳入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议事日程.并制定了一系列规划。其实,从50年代开始,北京市就开始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调查、挖掘、搜集、整理。

内容概要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论证报告集-第一辑》主要内容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传承至今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的具有知识性技艺性和技能性的文化事项,如民间文学,表演艺术、传统节日、传统仪式和生产生活知识等,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漫长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面时这笔巨大的文化财富,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有不同的认识。

书籍目录

北京智化寺京音乐京西太平鼓北京天桥中幡抖空竹北京象牙雕刻工艺北京雕漆工艺北京景泰蓝工艺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厂甸春节庙会中和韶乐曾庄大鼓通州运河船工号子京西幡乐米粮屯高跷扑蝴蝶舞汤河川“大班小班满族二魁摔跤白纸坊太狮老会延庆旱船沙峪竹马童子大鼓老会五斗斋高跷秧歌花钹大鼓蝴蝶会张庄龙灯会柏峪秧歌戏诗赋弦平谷调(大鼓)岔曲五音大鼓“绒布唐”工艺曹氏风筝工艺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妙峰山庙会古城村秉心圣会东岳庙行业祖师信仰习俗

章节摘录

  唐代是佛教文化的极盛时期,这一时期,封建统治者充分利用儒学治世、道教养身、佛学治心的不同功能,促进了儒、道、释三教的融合。再加上唐朝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外交等方面的稳定与繁荣。外来文化特别是包括印度在内的西域文化的大量输人,使得中印佛教音乐文化进一步交流与发展,佛教音乐终于与中国本土音乐融为一体。唐代的佛教音乐开始走上了民族化、世俗化的道路,并开始对后世的佛乐产生深远的影响。  元、明时期。佛教音乐与道教音乐、民间音乐之间的沟通更为明显与频繁。这一时期南北曲开始盛行,佛教便把南北曲的曲调移来编配了佛教歌赞。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即明成祖下令迁都北京的第二年,明成祖下令编订《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③,卷中歌曲全部采用南北曲的曲调编写,每首歌曲之前冠以佛教名称,旁注原南北曲曲牌名称,并命令全国大寺必备;从此以后,中国民间南北曲的音乐在寺庙中被广泛采用。逐渐成为佛教音乐中的主要成分。目前智化寺京音乐的曲谱里就保留着此书记录的约60首曲牌。  随着历史的发展。佛教文化在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携手融合的过程中,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佛教音乐也不断地吸收着我国民族的、民间的养分而创出新的内容和形式,成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不可分离的一个重要部分。现在,我们在智化寺京音乐中便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一历史过程。  在王振权倾朝野时期。他凭借执掌明宫司礼监的权力,不仅大兴土木营建智化寺。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论证报告集-第一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