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是书生
2009-7
湖北辞书出版社
陈清华
289
240000
无
《毕竟是书生:晚明知识分子的思想苦旅》作者使用独特的对话形式,穿越历史隧道,走进晚明的李贽、王阳明、黄宗羲等著名知识分子的心灵,以优美的文学语言写出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心灵史。对晚明的历史事件,作者用赫闻人的敏锐和评论家的尖刻,进行面对面的拷问,且用学人的冷静和深刻来挖掘事件背后的实质。
陈清华,网名西门杏庵,现供职于海南某媒体,系评论版编辑、评论员。先后在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兼职授课。现为海南师范大学媒介发展研究中心客席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海南分会会员。专栏作家,南方百家讲坛主讲人,南海网特约评论员。有小说、
第一章 李贽——超异端的异端,奔放不羁的思想暴徒 第一节 共同生活了四十多年的老婆去了 第二节 书生气在官场行不通 第三节 要升官了,却执意辞职 第四节 君子无怨,以德报怨,你能做到吗? 第五节 在黄安讲学,公然破天荒招收女弟子 第六节 平生不愿属人管 第七节 越颓废越时尚 第八节 “真心”、孤寂的学术流浪汉 第九节 七十老翁何所求! 第十节 万历三十年:明王朝衰败的总标记 第十一节 利玛窦:李贽是“中国人中罕见的典例第二章 东林党人——毕竟是书生 第一节 东林党人为什么把张居正比喻成臭名昭著的严嵩? 第二节 东林书院:一个文化的乌托邦 第三节 顾宪成为什么被罢官? 第四节 一个立志要做大事的人 第五节 东林党人:毕竟是书生 第六节 顾宪成写信救护李三才 第七节 东林党人Vs李贽的对立:强化思想VS解放思想 第八节 高攀龙之死——一个名士的视死如归 第九节 赵南星: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第三章 汤显祖——人生就是虚无 第一节 杜丽娘和柳梦梅的婚姻圆满,最终还得靠皇上 第二节 汤显祖——超级牛人,拒绝和朝廷重臣结纳 第三节 除夕夜放囚犯回家过年被“双开 第四节 汤显祖和中国式的文艺复兴 第五节 理是无善无恶,而情是有善有恶的 第六节 在佛道和儒家之间摇摆第四章 冯梦龙——一个畅销书作家 第一节 冯梦龙:推动书商购印《金瓶梅词话》 第二节 冯梦龙的思想 第三节 冯梦龙县长独立修撰寿宁县县志_ 第四节 风流才子冯梦龙 第五节 冯梦龙:相信道德的力量 第六节 一个畅销书作家 第七节 著名的刻书家——亦士亦商的冯梦龙第五章 徐渭——一个人的战争 第一节 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第二节 徐渭的 第一个知音——“公安派”领袖人物袁宏道 第三节 文化杂种徐渭:一个南腔北调人 第四节 有人去拜访他,他说:“我不在 第五节 你的伟大让我作呕 第六节 我狂故我在 第七节 徐渭杀妻之谜第六章 袁宏道——一生就是不忧民 第一节 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 第二节 适意与避世 第三节 平生推崇徐渭和李贽 第四节 十年里夭折了六个孩子第七章 王阳明——酒香不怕巷子深 第一节 知行合一王阳明 第二节 状元的儿子 第三节 格竹子之理失败了 第四节 飘然入山做学问 第五节 明朝出了个王阳明 第六节 满街都是“圣人 第七节 思想的传播,主要通过书院 第八节 二程的故事和“存天理,灭人欲 第九节 有赤子之心,心中无歌妓 第十节 王学的两个弟子——李贽和何心隐第八章 钱谦益——一失足成千古恨 第一节 “蝴蝶”与“甲虫 第二节 柳如是和钱谦益 第三节 在柳如是面前,钱谦益羞愧难当 第四节 王世贞后文坛最负盛名之人 第五节 “素性怯懦,迫于事势所使然 第六节 “书到烧时方恨多第九章 张居正——文人从政的得与失 第一节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第二节 张居正禁毁书院、扼制言论 第三节 张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藏身 第四节 人格泯灭——张居正死后的普遍士人心态 第五节 当文人遭遇皇帝 第六节 以市侩的手段,游刃于士大夫集团和宦官势力之间 第七节 张居正和申时行 第八节 生前风光,死后哀荣 第九节 即使自己是刽子手,也只有在法上证菩提 第十节 张家出了个烈女节妇——张敬修妻高氏 第十一节 张居正的苦命女儿和了不起的亲家 第十二节 张居正的后人再没有一个人外出做官第十章 黄宗羲——疾恶如仇,痛斥封建皇帝 第一节 黄宗羲袖子里的铁锤 第二节 复明无望,潜心著述 第三节 建好墓穴,以死抗旨 第四节 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第五节 皇帝:“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 第六节 藏天下于天下 第七节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大隐 第八节 破例登上天一阁读书的 第一个外姓人 第九节 明亡后,闭门著述,终身不仕,布衣终老第十一章 阮大铖——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第一节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第二节 明朝唯一之诗人 第三节 汪文言不愿陷害朋友,宁死不屈 第四节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二是蔓延全国的矿税引起人们普遍的反感,抗议皇帝的横征暴敛,各地抗租、奴变不断发生。三是福王的庄田。这三大矛盾越来越激化,都和皇上有关。“明之亡,实亡于神宗”,这是《明史》著名的论赞,它暗示了矛盾对立到这一时期,已然上升为不得不走上王朝交替的阶段。东林党人一直批判我,当我在监狱里呆着的时候,当时礼部尚书、东林党人冯琦——因为批评我而一举成名的家伙,冯琦也是反对矿税的,他说,老百姓已经被搜刮得差不多了,住在乡村的那些士大夫根本无能力给百姓做主,谁不反对皇帝的横征暴敛呢?除了宦官。在晚明这个大的社会转型期,我认为,再坚持“存天理”,那就“没有天理”了。我就是试图用“童心”来否定这个理。我就是既成天理的反叛者,叛逆者。说白了,我就是把传统的官方语言中的“理”给“真空”化。如果说,朱子学是封建思想的成立的话,那么,阳明学就是封建思想的动摇和解体。我李贽则是促使封建思想解体的一枚炸弹。其实,我没有像阳明先生那样提出“心即理”的命题,甚至也没有系统的理论,没有构筑一个思想阵地,所以我不算一个学者,充其量是一个思想者。我算什么呀?用你们哲学史的标准来看我,我不成体系、不名一家,没有理论,我非儒非佛,脱离常轨,难以捉摸——如果说我有啥价值,就在于我做的那些与众不同的事。其实,我是个真挚地生活着的人。我已是76岁的老人,还被关在监狱里反省。想呀想呀想不明白,于是我毅然选择自刎而死。西门杏庵:你所说的“四不像”,在我看来正是晚明时期的时代相。你这么折腾,你老婆跟着你可惨了,她怎么办?她一个人还要养孩子呢。你能舍得她吗?李贽:我曾经舍弃妻子出家,住于龙湖,或访游四方。在我看来,朝夕侍奉父母那是小孝,即使功成名就也不足拔脱慈母出苦海,因而我在自己身上割肉出血,写下血书,对佛发誓,以成就佛道来报答慈母。西门杏庵:你这种行为如果在今天的人看来,虢是神经病,受虐狂。需要看心理医生。
《毕竟是书生:晚明知识分子的思想苦旅》是由崇文书局出版的。
无
内容好,形式新颖。90分。
帮人买的,很好
这种与前人对话,进行探讨似的写书形式,确是比较新颖,但就是容易把读者忽略了,我读这本书,感觉就是成了局外人,很难进入到书内容本身的情境中。不太适应。
这本书啊,一个词形容就是啰嗦!同一段话在各个章节不停地重复出现,而且这个对话的形式是比较新颖的,但实质内容是绝对没有的,我不否认作者看过不少晚明的书,观点还算中肯,但本人还是觉得价值有限,如果大家看过《明朝那些事儿》和熊召政老师的《张居正》的话,建议不要买了,看完了会抓狂。觉得很上当……
上当了,贼后悔,直接就是一部采访稿啊。。文字的那个通俗啊,我就不说啥了。但是再怎么着也不能把自己和王阳明、汤显祖等人平起平坐,还一问一答!疯了,疯了,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