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6封布拉格地铁的情书

米哈・伊维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05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

米哈・伊维  

页数:

236  

字数:

136000  

译者:

林莳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1999年12月,布拉格地铁的广告看板上出现了一封情书,某男子写信给前任女友罗拉:「你什么都没留下,只留给我思念。」此后半年,每隔一个月都会出现一封公开的情书。这六封情书,让罗拉既期待又怕受伤害;前男友奥立佛,是她既痛苦又甜蜜的负担。 罗拉21岁,在办公室、卧房或渡假胜地都要为爱情苦恼:杰夫是美国人;瑞奇过于单纯,只是个店员;奥立佛年纪太大,并且出过轨;罗伯还在念书,看来比较关心他自己。哪里一个才是正确的选择? 母亲给不了罗拉什么好建议,因为自丈夫过世后她打死不再碰捷克男性,一心想爱外国人。好友英格丽也自顾不暇:所认识的每一个男人她都想带回家。罗拉怎么办?真正的爱情该如何辨认?在看似典型的情节起承转合之中,藉由细节的前后呼应和人物的各说各话,作者巧妙建立了一则立体的现代捷克爱情故事——以追求爱情为主轴,以手机、简讯、幽默感为元素,穿插对于社会现状的揶揄,用明快犀利的笔法,捕捉了新一代捷克人处于轻盈和失落之间的情感,以及随着美国语言与价值观的引进而促成的冲撞和抉择。爱情一直在那里 ——在分手与相逢之间,在追求的行动之中。  再细读罗拉的故事,发现原来爱情也是一则隐喻。天下没有完美的男人,却可能有完美的爱情——假如你放弃幻想;世上没有理想的社会,却可能有理想的生活--假如你接受现实。

作者简介

米哈·伊维,1962年3月31日出生于布拉格。毕业于查理士大学捷克语文学系和教育系。曾经当过工厂工人和出版社编辑。
擅长运用轻快的节奏、犀利的讽刺、有趣的对活和精准的引句,描写当代捷克人的喜怒哀乐。作品往往由生活发出,穿插以对历史、社会、文化的批评,使得

书籍目录

译者序亲爱的罗拉,之一开头第1章 罗拉有男朋友了吗?—最要好的女生朋友—瑞奇的白眼—来自奥立佛的短信—危险的谎言第2章 理查德又名瑞奇—阴道润滑液的使用方法—BMW与家庭财务第3章 米瑞克和《淑女》杂志—罗拉漂亮吗?—生和死的问题第4章 我妈的创伤—决定柏索命运的运动鞋—保证你瘦饮食法—布拉格机场的蒙娜莉莎—I wish I could fly第5章 I wish I could fly—我们的女英语文老师—海龟吃什么?—我梦见他—头小辫子扎得我的肚子好痒第6章 梦寐以求的男人—花生酱—为什么罗拉要和杰夫分手?—爱情和电池—时差亲爱的罗拉,之二第7章 和美发师珊卓讨论度假时的住宿要不要附餐饮服务一美容院的吹风机突然没声音。第8章 神秘的单身男子—罗拉变成了一道菜—生气的无神论者去散步—终于四十第9章 奥立佛突然不见了—不被社会接受的答案—四十块钱的愚蠢—布 乔诺娃和载得尼却克第10章 好色牙医马拉扎克—我妈要结婚了—弄臣一般的吉姆拉先生第11章 史珂洛芙丝卡小姐有没有隆乳呢—来自英格丽的伤心电话—与吉母拉先生不期而遇—查理带来了什么东西?第12章 男人都这样吗?—奥立佛要不要叫第二瓶酒?— 爱的热情可以被芏柜冷冻起来吗?—如何亲吻袋鼠娃娃?—一项丢脸的发现第13章 人是会长大的—罗拉如何处理?—瑞奇买什么礼物给罗拉的妈妈? —无预警的好友告白—万宝路的性爱—大人们互相打电话……

章节摘录

  遇到我心情好的时候,我可以很快就跟着承认:是的是的,这些杏桃真的很漂亮……想想那真的是一个很棒的夜晚……如果我心情不对,我就会机械化地点点头,但是在心里说:带有污点的杏桃给我滚!  或许我的生活的乐趣要晚一点才会出现—在回忆的时候出现。我的生活在回忆里显得特别美好:上星期我去看了备受瞩目的剧场表演;前年我有一趟很棒的美国之旅;而今年秋天在南部山区有一趟很美好的健行。在过去的时光里……可恶。“当下”和“过去”对我来说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人在美国的那当下,是颇有压力的经验;剧场表演进行的当下,事实上我感觉到受不了的热(坐在我身后那个人是大白痴),而在山里的时候我不但被蚊子害惨,然后我的小三角裤随着我的步伐移动都夹到屁眼里了。  诸如此类的。  面对未来,情况并没有比较好。例如我会想象哪天把公寓清扫干净,买点干酪和意大利红酒,煮点海鲜意大利面,邀请瑞奇所有的朋友前来。我会展现出并不做作的可爱样子和风趣言语,身上穿着家居牛仔裤,而在衬衫底下不穿胸罩,瑞奇的朋友就会很羡慕他……可是,一旦这个梦想成为了事实,马上就什么都搞砸了:我每一分钟跑一趟厨房,杯子洗不完,还要擦掉地板上的西红柿酱,而且对于所有人在客厅只盯着我胸部看、烟灰一直掉在地毯上等等的事情觉得很火大……  或者我也会想象,哪天午饭过后从杂志社编辑部溜出去,像一个美丽而年轻的女权主义者那样消磨一个愉快的下午:买本《EllE》或者《柯梦波丹》之类的杂志,坐在某间舒适的咖啡馆里,点一杯卡布其诺,双腿交迭,读几页杂志,然后透过商店的窗户看着匆忙的人群……当想象成真时,我最喜欢的咖啡厅完全客满,于是花了四十五分钟找其他家店;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逊色许多),结果他们没有卡布奇诺,因为机器上面热牛奶的管口刚刚塞住了;我改叫一杯大杯的浓缩咖啡,但是讨厌的服务生端错了,给我小杯的;花了五分钟喝完,然后不知双手该摆哪里好。路人经过商店窗户,瞪着我看,脸上有愠色。我试着专心阅读,但是读不进去。于是我宁愿付钱回家,或是最后干脆回去工作……  6  有了奥立佛,这些都改变了。  和奥立佛在一起的第一个星期,每一刻在“当下”都比在回忆里来得好。  和奥立佛的明天,每每胜过今天的回忆。  下班后我们在他的公寓碰面。  我在放洗澡水—如果他比较早回家,他会发短信给我。  只剩三百公尺就到家—我在路上回应他。  我们一起泡澡,然后做爱;有时顺序会颠倒一下。晚上,我们看书或者是去外面吃饭。我们时常上剧院或电影院,每当厅里一关灯,我就把眼镜递给奥立佛,他则用面纸帮我擦拭镜片—这已经是我们的仪式。他帮我戴上眼镜,故意用撩拨的眼神盯着我的侧面看很久(他很清楚知道这会令我紧张),我会把头靠在他肩膀上,把手放在他两膝之间,他会握住我的手。  ……

媒体关注与评论

  爱情一直在那里。眼与唇,诗与酒,玫瑰花瓣与床单。让两个幻想互相交换,让全部的爱情发生……  再细读罗拉的故事,发现原来爱情也是一则隐喻。天下没有完美的男人,却可能有完美的爱情——假如你放弃幻想;世上没有理想的社会,却可能有理想的生活--假如你接受现实。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6封布拉格地铁的情书 PDF格式下载



真的还瞒好看的!


俺老了,看不下去写年轻女孩的爱情小说,幸亏《6封布拉格地铁的情书》只占用了我三个晚上。封面广告写着“与米兰昆德拉比肩的当代最受欢迎的捷克中生代作家”,其实少了一个定语,应该是与“与上高中时的米兰昆德拉比肩。。。”,我敢打赌,米兰昆德拉在梦里都写得都比这本书强。这本书纯粹是一个捷克作者写的一本好莱坞轻爱情喜剧,弄得我不得不中途插看《非常梅兰芳》来寻找本土气息。捷克文学,依然属于米兰昆德拉文字中的冒出的青石板寒气,依然属于赫拉巴尔书页中泛出的金黄色的啤酒麦香,不属于这类咖啡一样的书,喝不出来是比萨店的还是星巴克的,只是当代时尚元素的爱情闹剧。其实用一句话就能概括书中所有:没人爱你,你慌什么?但是这句话,放入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文字中,就有了千差万别的效应,有人能写成《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有人能写成《傲慢与偏见》。原因就是文字中风土味道的差别,故事是带着节奏和味道的,读者需要嗅到故事发生的客厅里,主角儿脖颈衣领中,街道饭馆中的味道。每个故事发生的城市都有不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没了水土味的故事没看头。我更讨厌那种在小说结构上过分动脑筋的人,有故事您直接讲,别换着法儿地一会成为故事中的“我”,一会儿有跳出来跟读者讲几句话,很多西方小说都在结构技巧上故弄玄虚,跟电子音乐一样,企图用科学诠释艺术,实在是脱裤子放屁的小聪明。有一次在纽约戴高乐机场,我看着疯涌出来的人,慢慢地就看出来哪些是日本人,哪些是韩国人,哪些是中国本土人,即使穿同一件衣服,他们也神态各异,拥有不同的精神状态。根不同,味道不一样。没味的是文字,有味儿的,才是文学。到现在,我基本不看国内60年代后出生的作家作品,就是因为他们找不到自己呼吸的味道。


了解另外一种文化,另外一种人生观,作为中国人,我总想多了解外面的世界究竟是怎样?世界很大,我们经常会局限在自我的空间里,通过阅读各个国家的作者书写的书籍了解那个国家人的思想和文化也是不错的方法。


本來對《撫養波西米亞女孩》的作者還挺期待這個小說的電影竟比書有意思多啦真的有點點無聊呢...


很明显的一种开放式文化特征。故事的叙述也不怎么高明,难以产生阅读的冲动。


还没看几篇,就发现全是空白页--这是什么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