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

傅建明主编 广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

傅建明主编  

页数:

42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的写作纲要是在作者多年来给本科生与研究生讲授教育学的基础上,与丽水师范学院虞伟庚副教授共同商定,然后分别写出三级提纲,分工写作而成。全书分为原理篇与技术篇,意图照顾到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让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选择。原理论论述教育的一般原理;技术篇则讨论上课的一般技巧,希望读者能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技术。

作者简介

傅建明,浙江金华人。教育学博士,师从袁振国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已出版多部学术著作,在《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现任浙江教育学会理事,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系系主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书籍目录

原理篇 第一章 教育本质论 第一节 教育:概念界定 第二节 教育:结构层次 第三节 教育:本质属性 第四节 教育:功能分析 第二章 学校制度论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学校教育制度:制约因素 第四节 实施教育的场所:学校 第三章 学生成长论 第一节 学生:本质属性 第二节 学生:社会角色 第三节 学生:次级文化 第四节 学生:成长过程 第五节 学生:合法权利 第四章 教师发展论 第一节 教师职业:历史溯源 第二节 教师职业:角色定位 第三节 教师发展:准则、内容与阶段 第四节 教师素质:理想的要求 第五节 教师:权利与义务 第六节 好教师的标准:参考框架 第五章 教育目的论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第二节 教育目的观:价值取向 第三节 教育目的:理论依据 第四节 教育目的:我国的实践 第六章 课程开发论 第一节 课程:概念及其诠释 第二节 课程开发:原理与技术 第三节 课程开发:教师的准备 第四节 课程开发:支持系统 第七章 有效教学论 第一节 教学:概念与历史 第二节 有效教学:概念与标准 第三节 有效教学:原则与策略 第八章 学校德育论 第一节 学校德育:概念界定 第二节 学校德育:主体与客体 第三节 学校德育:模式与策略 第四节 有效德育:探讨与实践技术篇 第九章 教案编写技术 第一节 教案的一般格式 第二节 教案编写的一般程序 第三节 教案样例 第四节 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第十课 导课技术 第一节 导课的方法 第二节 导课设计的原则 第十一章 讲授技术 第一节 讲授的类型及其本程序 第二节 讲授的一般技术 第三节 讲授的基本原则 第十二章 提问技术 …… 第十三章 讨论技术 第十四章 结课技术 第十五课 语言运用技术 第十六课 板书技术 第十七章 试卷编制技术本书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1.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认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方向。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中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保证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因此中小学教育要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育人方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培育合格人才的意识,明确办学方向。  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奠定基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义务教育法》也强调:“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下简称“片追”)的影响,一度陷入了“应试教育”之中,使培养素养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受到严重冲击。有些学校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挤体育、废美育、丢弃劳动技术教育的现象,并且在智育方面也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充当被动接受知识填灌的容器和追逐考试分数的“奴隶”。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也以升学考试为轴心,加班加点超常运转,教师被紧紧地束缚在频繁的考试上。这就在较大程度上把本应以适应社会需要、全面促进青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素质养成教育办成了以应付考试为主要目标、追求升学“短期效应”的“应试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要实现中学教育培养目标,必须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反对、抵制和坚决纠正“片追”的错误倾向,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起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相适应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切实实施和推进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早在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④可是,仍有一些学校热衷于“应试教育”。为此,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强调中小学教育必须实施并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①  端正办学思想,首要的关键是要清楚地认识“片追”的错误和危害,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自觉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片追”的错误不在于升学,而在于以追求升学率作为学校办学的唯一目标或最主要的目标,而且采取的教育手段方法是违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和中小学教育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这是“片追”错误的根本所在。同时,“片追”必然只注意抓升学有望的少数“尖子?学生,而忽视多数普通学生,放弃那些发展迟缓的学生,使大多数学生的个性受到严重压抑和损伤。这种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代价去“保护”一小部分学生升学的做法,根本背离了教育目的,背离了中小学教育的全民全面性要求,违背了人的成长规律。这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  “片追”错误倾向的产生、蔓延和久令不止,其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有教育外部的原因,如社会历史传统观念、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等,但教育内部的原因不容忽视,如教育指导思想、升学考试制度、办学模式、教育结构和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标准等都存在不少问题。因此要纠正“片追”这一顽症,需要教育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努力,“综合治理”。教育内部应首先作出努力,采取坚决措施,纠正“片追”倾向,切实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项行动之中。  素质教育,是通过有效的途径开发受教育者身心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受教育者身心基本素质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的教育。中小学教育应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基本素质,以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素质基础为出发点,而决不能以单纯追求升学指标为目的。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素质,就要对学生实施德、智、体、美、劳、心等全面发展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身体机能、审美情趣、劳动技能以及个性(人格)心理等方面的基本素质进行全面培养和开发,以提高学生素质的整体结构水平,重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强化育人意识,优化育人环境,把全面发展的育人(培养)目标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部活动之中  要实现“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育人(培养)目标,必须重视德育,牢牢把握好学校的育人方向。可是,这些年来,不少学校德育工作薄弱,视德育为学校教育工作的“软任务”,缺乏强有力的保证措施。一些教师敬业精神不佳,师德修养不高,育人意识不强;再加上市场经济的某些不良因素给学校德育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学校德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改革开放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经验,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加强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职责。教师应当把教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中小学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及共青团、少先队干部的作用。……要严格执行校规校纪,教育学生遵守行为规范,建设健康的、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为此,学校必须加大德育工作力度,动员和教育全体教职员工强化育人意识,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思想观念,建立起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学科教学、思想品德和政治课、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生产劳动、校园文化建设和校风、学风建设在育人中的作用,把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育人)目标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部活动之中,确保学生成才的正确方向。  3.面向全体,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坚持统一目标与因材施教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学有特色,各有特长  一  面向全体是中小学教育的全民性性质的要求,中小学教育应该为全体学生提供公平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培养,从而形成自身的最佳素质结构,为走向社会、适应生活、成为合格公民和有用之才奠定基础。因此,中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决不能面向少数。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教育全面性的要求。因此中小学教育必须对学生实施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教育。  坚持统一目标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就是要求贯彻统一的全面发展培养目标,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具体情况进行教育,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形成他们个体最佳的素质结构,促进他们的个性更加和谐地发展。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由于遗传、环境、教育作用和自身因素的不同,决定了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形成每个人都不相同的个性。因此,教育就必须适应这种差异性,考虑个性发展,对学生因材施教。同时,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又是相统一的,不是对立矛盾的。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个性发展又是全面发展的条件。全面发展并不是要求各个方面完全一致、平均地发展。全面发展包含着个性发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它应该是在个体原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的充分和谐发展。个性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有利于全面发展总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贯彻统一的教育目标时要考虑到受教育者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把统一目标、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 PDF格式下载



这是我们的专业课教材,比在学校买划算多了。


数的内容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