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教育社会未来

郝克明 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省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  

出版社:

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省出版社  

作者:

郝克明  

页数:

859  

前言

  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各条战线取得了辉煌成绩。教育也不例外,九年义务教育用了短短2C年的时间就得到全面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有了很大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力资源大国的行列。我们在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巨大成就感到欣喜的时候,是否应当回顾一下这30年的历程,总结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那么,《郝克明教育文集》为我们提供了真切、丰富、深刻的记忆和思考;对我们深入研究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挑战和进一步推动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也有重要的启示。  郝克明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加入了高等教育的研究队伍,先是在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调到教育部从事教育发展重大问题和政策的研究,为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出台,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意见建议。这个历史性的决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986年,为适应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形势的需要,在郝克明等同志倡议下,国家教委研究决定成立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作为教育宏观决策的研究、咨询机构,郝克明同志任中心主任。

内容概要

  《教育社会未来(郝克明教育文集)》收录郝克明研究员自1980年以来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长期、系列研究的重要成果。这些研究,为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国家重大教育决策的科学化,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教育社会未来(郝克明教育文集)》按照研究主题,相对分为“教育结构体系研究”、“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及其学科建设”、“教育体制改革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区域教育发展研究”、“外国教育考察报告”等六个部分。在每个部分中,兼顾主题内容和写作年代来编排。《教育社会未来(郝克明教育文集)》的出版,将有助于教育决策部门和有关研究者深入了解我国教育政策的发展变化、了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思路。

作者简介

  郝克明,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兼职教授,曾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国家教育委员会专职委员。郝克明是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的创始人,长期致力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的研究,是我国教育科学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地位和威望的资深学者。1991年,她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她领导、主持编写的《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应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途径多样化研究“、《走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和《当代中国教育结构体系研究》等四本专著,于1991年、1999年和2D06年分别获四项国家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走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并于1999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由郝克明领导和主编的第部《中国教育地图集》,被许多教育学专家和地图学专家誉为“教育科学与地图科学上的创举”,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图学专家陈述彭组成的专家组对这本教育地图集给予“世界领先水平”的高度评价。这项成果获199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2006年,由郝克明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课题《跨进学习社会——关于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问题的研究》等三本专著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受到国务院有关领导、教育部领导的重视和较高评价。由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潘懋元等教授组成的专家鉴定组通过了这项课题研究成果,认为这项研究成果处于本领域研究国内领先水平。郝克明研究员曾参与研究、起草《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国务院关于的实施意见》以及《中国教育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等国家重要教育文献。长期以来,她和她的研究团队向教育领导部门提出了许多重要研究咨询报告,为国家教育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作出了贡献。

书籍目录

教育结构体系研究应当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单一化的状况建国以来我国文科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经验教训要重视发展我国的高等专科教育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教育的层次结构和培养模式应当适应我国法制建设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改革探讨——《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总论开拓多种途径培养应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应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途径多样化研究》总论在我国教育的新发展中应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构建适应世纪要求的我国教育结构体系——《当代中国教育结构体系研究》总论附:解读世纪中国教育结构体系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劳动者学习培训体制和机制——我国企业员工和农村劳动者学习培训状况调查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报告——《跨进学习型社会——关于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总论附:构建中国特色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及其学科建设坚持科学的理念,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更大发展我国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经济环境与发展趋势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宏伟纲领——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科学决策的威力教育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个范例——参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研讨、起草工作的体会面向世纪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走向世纪的中国教育》总论为什么要研究编制中国教育地图——在《中国教育地图集》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教育是决定21世纪妇女命运的关键——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论坛的发言关于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世纪的超越——跨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加强农村教育和当前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在教育部领导召开的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进展与展望——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理论与方法的若干问题对我国教育发展战略学科研究T作的回顾迎接挑战,不断创新,将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推向新阶段——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成立大会上的开幕词开拓前进的十年——纪念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周年发挥比较优势,提高教育宏观研究水平——纪念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周年为教育而生——在吕型伟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教育体制改革研究改革和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周年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人手,促进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央业务部门直接管理高等学校体制存在的问题值得注意关于中央业务部门办学及其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报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教育体制改革正确处理教育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促进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迈上一个新台阶进一步加强和促进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加强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结合——“教育家与企业家共话教育”论坛开幕词深圳大学城的办学模式和体制需要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应当重视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质量调查报告坚持“三个面向”,建设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导加强我国的女童教育——在青海中国女童教育国际论坛的发言应当重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聚焦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序《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中译本序建设学习型社会与基础教育创新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与高等教育改革关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探讨——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素质和培养模式调研报告独生子女群体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在北京基础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的报告区域教育发展研究从本地实际出发,促进教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的教育调查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引领苏南地区教育发展——《苏南地区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序为地区教育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服务——《黑龙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序加强对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研究——《面对贫困——我国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序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在云南省政府顾问团会议上的发言从教育大省迈向教育强省——在江苏建设教育强省专家咨询会议上的发言关于上海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思考——在上海城市教育国际论坛上的发言提高地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水平——在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建院周年庆祝大会上的发言外国教育考察报告英国高等教育层次、类型的多样化美国应用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考察报告联邦德国教育体系的考察及其启示附:德国著名教育家伯克博士年就加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问题与我的通信德国中小学重视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印度、埃及教育情况考察报告日本基础教育改革中值得注意的动向英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澳大利亚、新西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考察报告跋:中国教育宏观研究的领跑者——记郝克明研究员在教育领域的主要贡献杨银付等补记

章节摘录

  2.要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提高全社会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420元。但是由于人口众多,我国教育事业的规模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我国接受学历教育的人数达到2.28亿,接近两个日本的人口数。要发展教育,不可能也不应该只靠国家财政拨款,必须调动全社会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教育既是国家的事业,也是人民的事业,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和社会每一个成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衡量民族觉醒、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最近,不少地区出现了群众集资办学的感人事例。山东省从1979年以来,群众集资三十多亿元,修建农村中小学校舍,占农村中小学全部基建投资的90%左右。在我国的一些农村,我们已经可以看到那里最好的建筑是中学、小学。这种情况虽然目前还不普遍,但却是非常可喜的。我们应通过电视、录像、广播、报刊、召开经验交流会、现场会以及组织宣传队等各种方式,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和教育领域的实际情况,结合总结推广先进地区和单位重视教育的先进经验,进行反复不断的、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3.应认真抓落实  我认为,当前更重要的是要将中央关于教育工作战略地位的思想,进一步落实到国家和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中,体现在各项方针、政策、法规、财政制度、人事制度、分配政策、监督机制上,使教育发展能真正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位置上。这几年,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也存在不少问题。我感到应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体现对教育高度重视的一整套的制度、法规、法令,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制定更为有效的措施和对策。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教育社会未来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