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我与胡适先生

周汝昌 漓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8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作者:

周汝昌  

页数:

224  

字数:

20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红学泰斗周汝昌与一代鸿儒胡适之的交往回忆。 1947年12月,寒微学子周汝昌的一篇《红楼梦》考证短文在《天津民国日报》发表,时任北大校长的胡适之,主动致函素昧平生的周汝昌--从此展开红学史上一段传奇故事,引发日后风起云涌的新红学,周汝昌亦因此走上了他致力一生的红学之路。其间,胡适先生奖掖后生、殷殷垂询之情状令人感念,而周汝昌则勤勉致知,“爱吾师更爱真理”……1953年,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出版,在海外的胡先生四处索求此书,说:“周汝昌是我的红学方面的一个最后起、最有成就的徒弟。”对于50年代的“批胡”,周汝昌心怀愧疚,当年的胡先生毫无芥蒂,一再为周汝昌开脱……文中倾情回顾陶心如、顾随、张伯驹、文怀沙、周策纵、潘重规等先生的才情逸致和学者风范,悉数展示周汝昌与胡适的往来鸿笺,以大量图片、论文、书影等珍贵资料反映历史真貌。 米寿高龄的周汝昌恬然话说风云际会中的文人过从,淡然的叙述中蕴涵着历史和人生的诸多况味,体现了一代学人人格上的感召和精神上的传承。

作者简介

周汝昌,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1918年生,天津人。学程艰难坎坷。1935年升入著名的南开中学高中,1940年入燕京大学西语系本科,(中经日军侵华,失学延误数年)至1952年燕大中文系研究院毕业。曾任外文系讲师、古典文学编辑、教授,研究员。
周汝昌是我国著名

书籍目录

自题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自序目录纪念胡适之先生上编 楔子 1 两进燕园 2 偶然发现 3 相濡以沫 副篇:世间曾有这么一个人——悼忘兄祜昌 4 收获与问世 副篇:曹雪芹生卒年之新推定——《懋斋诗钞》中之曹雪芹 5 为何如此标题 6 君子之风 7 天真幼稚也有好处 8 年表功高 9 历史车轮拉不退 10 冷水当头 11 态度和方法 12 平生一面旧城东 13 初识脂砚面 14 红夏喜双收 15 口耳校红文 16 先斩后奏 17 仁人大度 18 何必全同 19 三个11日 20 层楼更上 21 完璧依依 上编结语下编 1 意外的客人 副篇:陶心如先生见访 2 两幅芹照 3 两出意外 4 从WTUDIA SERICA VOL IX说起 5 一段公案 6 机缘有待 7 其命维新 8 锦城见书 副篇:周策纵论周汝昌的红学 9 当头一棒 10 意外听音 11 红黑之中 副篇:自批深,批胡才更透 12 无立足境 13 不绝如缕 14 忽庆更生 15 《红楼梦新证》增订版与大字本的内幕 16 国际红缘 17 使命圆功 18 绣衣出使 19 百折不回 20 客窗诗祭 21 杂言遣兴 22 《四松堂集》的意外曲折 23 意外因缘 24 师友情谊与学识见解 下编结语附文 什刹海边忆故交——怀念张伯驹先生 苦水词人——顾随先生 翰墨缘后记编后语附录 周汝昌著作一览

章节摘录

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本书有三大亮点:一,独家资料 红学泰斗周汝昌与一代鸿儒胡适之往来书信首度悉数面世,大量翔实而珍贵的资料、照片、书影报影图说历史;二,正本清源 当事人米寿高龄从容回忆与胡适及顾随、俞平伯、陶心如、张伯驹、文怀沙、周策纵、潘重规等的交往旧事,展现出许多大师学者的美好瞬间;三,典藏珍本 彩色影印,一流装帧,附赠周汝昌、周祜昌、胡适之珍贵手迹,书信原件仿真。本书平静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作者丰富的学术轨迹,淡然的叙述中蕴涵着历史和人生的诸多况味,体现了先哲后贤人格上的感召和精神上的传承。他(胡适)虽已长眠地下,但是他那典型的“我的朋友”式的笑容,仍宛然在目。--季羡林我平生所遇仁厚长者也不少,但是能如此宽厚而又体恤一名青年的事例,实在想不出还有它例了。--周汝昌


编辑推荐

  本书有三大亮点:  一:独家资料,红学泰斗周汝昌与一代鸿儒胡适之往来书信首度悉数面世,大量翔实而珍贵的资料、照片、书影报影图说历史;  二:正本清源,当事人米寿高龄从容回忆与胡适及顾随、俞平伯、陶心如、张伯驹、文怀沙、周策纵、潘重规等的交往旧事,展现出许多大师学者的美好瞬间;  三:典藏珍本,彩色影印,一流装帧,附赠周汝昌、周祜昌、胡适之珍贵手迹,书信原件仿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我与胡适先生 PDF格式下载



《我与胡适先生 (平装)》 是本好书,从内容到设计、印刷都堪称上乘,价格也合理。然而,封面用的是什么纸啊?一个软壳蛋似的,不仅不习惯,也拿不上手。美中不足吧。希望再版时改进,以方便读者。


应该说是一本不错的书,周先生的文笔自不必说,但是里面大量的书稿、信件影印插图就极有价值,更重要的,我们从中看到了几代红学人不改的精诚。


周老逝世,以此纪之,物有所值


这书出了好几年了,记得前一段价钱好象都下去了,不知为什么突然又升了?


周先生说:我钦佩胡适先生的学识,但更钦佩他的为人。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大家迭起,可谓是近代中国史上最为灿烂的时期。而那时的周先生只是默默无名的一介学子,却因红学与大名鼎鼎的胡适有了交往,这也算一段佳话。书中主要就是叙述这一段历史与掌故。看此书最为痛心的就是文革浩劫,书中所叙的诸位学者大家,在文革中无不被抄家,致使众多无价之宝或被毁或不知所踪。比物质上的损失更为残酷的是精神上的折磨,改造自己,还要昧着良心去揭发痛批长辈师友,真是个人性泯灭的时期。我虽未经历过,但每每读到有关那段时期的文字时,就毛骨竦然。以仅以政治的立场来评价一个人,而人只是简单地被划分为好人坏人,革命与反革命,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十年时间,中国的历史仿佛断裂一般,之前的传承不管是非好坏一概推到重来,而人的尊严、权力在政治下也就无从谈起了。时代在进步,再多的反思也不嫌多,希望这段可怕的历史不要被重演。


现在的书把开本越做越大,阅读携带均不便,出版社有充水的嫌疑。


书都不错,完好无损……


展示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其他内容稍显干瘪


记述了两位大家之间的故事,其中收集了很多周汝昌和胡适之先生的往来通信,书法很好。慢慢品味当年的社会、人生。理解大家背后的故事。 装祯设计堪称一绝!


周汝昌先生的文字字字值千金,看过 红楼十二层 那叫一精,别的不说如果真是物有所值,原价都无所谓,何况卓越的价钱差不多是最低的了,服务也很好,在中国爬格子的文人有些都太没尊严了,好不容易写了一本书,稿费还不如一套房子的钱 叹叹


红学泰斗周汝昌详细讲述了他的红学研究之路以及他和胡适先生的交往,配有大量图片和信件,很有收藏价值。


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