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表达与引导

张涛甫 漓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4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作者:

张涛甫  

页数:

261  

字数:

25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书摘随读  本书研究的主题是:当代社会转型语境下的舆论安全与舆论引导新机制研究。  舆论问题是一个语境化的问题,剥离舆论赖以存在的语境基础,抽象地谈论语境,即是缘木求鱼,难以真正把握舆论问题。这里所讲的“舆论”,实际上就是社会舆论。它一定是特定社会语境下的产物。舆论活动是对特定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反应,它虽然是主观的,却是社会主体针对社会存在中的话题、问题作出的主观反应。因此,它是社会主体对社会客观存在的反应。从社会主体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机制来看,舆论与语境之间的关系,可以抽象为一种“刺激—反应”模式。与人的生理反应不同的是,舆论与社会语境之间的“刺激—反应”模式不是生理意义上的条件反射,其间具有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因此是一种社会反应。舆论是一定规模的社会群体针对特定社会语境下的某些话题、问题作出评价,表现态度,表达情绪的产物,它是一种社会意识的混合物。社会舆论受到外部性刺激的影响较大。同样的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下,所产生的舆论内涵、表现形式很可能是不同的。本课题原先设计的语境是“新形势下”的社会语境,具有鲜明的现实关怀。后来在实际研究中,笔者发现,“新形势下”不是一个准确的界定。它只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不是一个明确的分析性概念。“新”是相对“旧”而言的,表述相对模糊,在学术层面有失严谨。因此,本课题将社会语境限定在“中国社会转型”概念上面。之所以这样限定,笔者认为,一是中外学界对社会转型方面的界定与研究都有了很好的基础。中国学界也倾向于把近30年来的社会变革过程称之为中国社会转型。二是在实践层面,“中国当代社会转型”具有丰富的现实经验支持。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作为极富实践与理论张力的问题域,对于本课题来说,具有较好的针对性,也有一定的说服力。  社会舆论是作为一种语境化的社会情绪或集群性的社会态度,它由社会引发,也需要有排遣的出口。从“刺激—反应”的循环机理来看,社会舆论的周而复始,畅通循环,会保障社会情绪的正常纾解。但是,社会舆论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从来都不是在自为的状态下自生自灭的。它受制于社会语境,经常受到社会环境的约束。在很多时候,社会舆论关乎政治需要、社会公共利益,会成为利益相关者竞争的重要资源。在这个时候,社会舆论就很难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会受  到多种因素的干预、影响,社会舆论就会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造成社会舆论的即时性变化。一些人为的外部力量的介入,可能会改变舆论原先的走向,造成舆论表达的扭曲或阻滞。这个时候,就会存在我们所说的舆论风险。本课题所关注的舆论安全问题,是相对于舆论风险而言的。只有把风险减小或化解了,舆论安全才是可能的。  本课题关注的是中国当代社会转型语境下的舆论表达问题。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为舆论表达提供了极有活力的外部环境,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舆论表达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舆论的表达是存在一定风险的。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是从一个高度封闭的“总体性社会”转向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舆论环境从原先一个封闭、单一、静态的环境渐渐转向一个动态、多元、开放的环境。在这过程中,社会舆论敏锐地感应着社会变革,世道人心都在发生变化,舆论的外部、内部条件都空前复杂化了。舆论表达面临着空前的不确定性。基于此,舆论表达必然会面临着风险压力。  再者,在中国当代社会转型过程中,舆论问题始终都是一个受到过度重视的问题。可能受到“总体性社会”舆论管理传统的影响,也出于对社会转型安全性的考虑,当代中国的舆论问题从来都受到分外的关注。因此,我们素有舆论引导的传统,中国社会管理者希望通过技术、制度等手段,把舆论表达引向预期的范围内。将舆论纳入管理框架,在“总体性社会”相对容易,而在转型社会中,舆论产生的外部与内部条件、技术条件都大大改变,涉及的环节更多,变数也更大。在这个情况下,如果仍然沿袭此前的舆论引导思维、框架、体制机制,反而可能会加大舆论表达的风险。本课题在此探讨的是,在社会转型这一复杂的语境下,中国当代舆论表达究竟面临怎样的不确定性,会遭遇哪些风险。只有把这些风险问题看清楚,舆论安全才是相对可期的。  新的舆论环境以及新的舆论生成、运行机制,意味着要有新的舆论引导思维、框架以及体制机制。本课题最后要解决的,还是想在为社会转型中的当代中国寻找到一个与之匹配的舆论引导机制或制度框架。

内容概要

 
本书聚焦的是当代社会转型语境下的舆论表达与舆论引导问题。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改变了舆论表达的外部环境、内部结构,加之有媒介技术的强劲助推,大大增加了舆论表达的不确定性,加大了舆论引导的风险压力,致使表达与引导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张力。本书在深入剖析转型中国舆论表达问题、揭示舆论表达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破解舆论引导困局的思路和策略。

作者简介

 
张涛甫,安徽六安人,博士。现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大众媒介与政治、政治传播、媒介文化。已出版专著《报纸副刊与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转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版)
、《纪实与虚构》(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主编
《公共服务与中国发展》等。在中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主持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科项目、985工程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项目等十余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当代社会转型
第一节 中国当代社会转型
第二节 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的外部条件
第二章 公共舆论表达
第一节 公共舆论
第二节 公共舆论演变机制
第三节 大众媒介与公共舆论
第三章 “总体性社会”的舆论表达
第一节 “总体性社会”中的舆论控制
第二节 “总体性社会”中的舆论风险
第三节  历史断裂与舆论迫降
第四章  社会转型中的舆论表达
第一节  改革催生社会开放
第二节  社会多元化:激活社会舆论
第三节  舆论结构多元化
第五章  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中的利益表达
第一节 当代社会转型与利益表达
第二节 利益表达渠道和形式
第三节 当前利益表达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破解之道
第六章 舆论表达与舆论监督
第一节 舆论表达
第二节 舆论表达主体
第三节 表达权利
第四节 舆论监督
第五节 舆论监督动力
第六节 舆论监督的困境
第七章 风险社会与舆论风险
第一节 风险社会
第二节 舆论风险
第三节 中国语境下的风险及舆论风险
第八章 突发性事件与舆论风险
第一节 社会转型:突发性事件高发期
第二节 突发性事件与舆论风险
第三节 不同突发事件语境下的舆论风险
第九章 互联网与舆论风险
第一节 网络媒介打破了原先的表达格局
第二节 网络媒介改写了传媒与社会的关系结构
第三节 互联网的“回笼”
第四节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风险
第十章 信息公开与舆论引导
第一节 知情权
第二节 信息公开
第三节 信息公开与舆论引导
第四节 信息发布与新闻发言人制度
第十一章 社会转型语境下的舆论引导新机制
第一节 传统舆论引导机制的功能弱化
第二节 构建新型舆论表达机制
第三节 建立新型舆论引导体制
第四节 舆论风险应对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媒体关注与评论

  深感涛甫教授近五年对中国舆论格局、社会舆论运行规则及其变动有深刻的观察、思考和评析,而案前的这部新作,表明他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语境下对舆论的表达和引导研究又深入了一大步,是他这些年潜心舆论研究的一部力作。  ——童兵 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


编辑推荐

  《表达与引导》是复旦新闻系主任、教授张涛甫先生有关转型环境下舆论表达与引导研究的最新力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当代社会从“总体性社会”向“断裂社会”转型,加上互联网等新媒介技术冲击,传统的中国舆论表达空间和结构突破了原有的体制性掌控,出现了多层次、多元化的时代特点,如何建立合理而行之有效的公共舆论安全与舆论引导新机制成为当务之急,本书就是对这一迫切问题的系统研究,深得同行专家的赞许。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表达与引导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